6. 所见[10]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11],
歌声振林樾[12]。
意欲捕鸣蝉[13],
忽然闭口立[14]。
(缉韵 -ǐəp)
注释
[10]所见:看到的东西、事情。
[1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12]振:振荡,回荡。形容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13]意欲:想要。捕:捉。鸣:叫。
[14]立:站立。
今译
一个放牛娃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路边树林中回荡。忽然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住了,原来是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啊。
字源图像
牧:甲骨文作(乙1277)、(前5.27.1),金文作(西周早期·小臣簋)。《说文》:“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牧”是会意字,意思是手拿鞭子(攵)放牛(牛)。
童:《说文》:“童,男有罪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声。”“僮,未冠也。从人,童声。”可见“童”原本指因有罪而贬身为奴隶的男子,而表示儿童的本字应作“僮”。“童”甲骨文作(库1867),金文作(西周中期·史墙盘)、(西周晚期·毛公鼎),大多像一人头戴刑具(䇂)而负重的样子。现在借用“童”表示小孩而不用“僮”了。
林:《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王筠《释例》:“林从二木,非云止有二木也,取木与木连属不绝之意也。”甲骨文作(前2.8.1)、(邺3下.46.15),金文作(西周中期·尹姞鬲)。林用二木会意,表示一棵树挨着一棵树的地方。假如用三木会意,就是“森”了,表示树木更多的地方。《说文》:“森,木多皃。从林,从木。”甲骨文作(金472)。
鸣:甲骨文作(前5.46.6)、(后2.6.13)、(甲2415),金文作(春秋晚期·王孙遗者钟)。在一只鸡或鸟旁边加一口,原本是表示鸡或鸟叫的。《说文》:“鸣,鸟声也。从鸟,从口。”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出声皆曰鸣。”
立:《说文》:“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徐铉等说:“大,人也。一,地也。会意。”甲骨文作(甲820),金文作(商代晚期·立父丁卣)、(西周早期·史兽鼎),正像一人立定在地面上的样子。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他的位置,加亻旁作“位”。
诗境
初夏的阳光穿过树林茂密的枝叶洒落下来,星星点点地跳跃在林间的小路上。我惬意地踱着步,静静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忽然一阵歌声传来,我停下脚步,细细聆听。越来越近的歌声愈发清晰嘹亮,路旁的小树都随着歌声欢快地舞动着枝叶。原来是一个小小牧童骑着一头大黄牛从对面缓缓走来。什么事让这个小娃儿这么开心?看着憨态可掬的小牧童,我也不禁笑了。突然,牧童的歌声戛然而止,他的牛儿也心有灵犀地放缓步子停了下来。发生什么事了?只见牧童蹑手蹑脚地从牛背上滑下来,悄悄靠近了路旁的小树。“知了……知了……知了……”,一阵蝉鸣传了过来。哦,这小娃儿原来是被树上的蝉儿吸引住了,他想捕蝉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