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村居[6]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7]。
儿童散学归来早[8],
忙趁东风放纸鸢[9]。
(先韵 –ǐεn)
注释
[6]村居:住在农村。
[7]拂堤杨柳醉春烟:应当看成“杨柳拂堤春烟醉”,为押韵把“烟”放到句末。拂堤杨柳:杨柳枝条低垂,随风摆动,像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这里形容雾气迷蒙的样子。
[8]散学:放学。
[9]纸鸢:一种纸糊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这里也可以泛指风筝。鸢:老鹰。
今译
农历二月,村前村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水泽和草木蒸发出水汽,如烟似雾,朦朦胧胧,让人迷醉。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了,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字源图像
居:本来是蹲的意思,表示居住的意思当作“凥”。《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段玉裁注:“凡今人居处字,古只作凥处。居,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只作居。”又“今字用蹲居字为凥处字而凥字废矣,又别制踞字为蹲居字而居之本义废矣。”《说文》:“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小篆作,为人(尸)安处于几案旁(几)之形。居住本作“凥”,后来改用表示蹲踞的“居”字形。
长:简化前作“長”。甲骨文作(林2.26.7),金文作(西周早期或中期·作長鼎)、(西周中期·史墙盘)。余永梁《殷虚文字考续考》:“長,实像人发长貌,引申为长久之义。”《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古人头发、胡须都不能剪。古文字形是用伛偻身体拄着拐杖的长头发长胡须老人形状表示长者、家长,也表示长、长久。作动词表示生长的意思。
散:本作“㪔”或“”。甲骨文作(甲1360)、(佚292)、(陈118),金文作(西周晚期·㪔车父壶)。《说文》:“㪔,分离也。从攴从。,分之意也。”“,杂肉也。从肉,㪔声。”“㪔”的构字意图是手拿棍子(攴、攵)抽打麻杆()使它皮与骨分离、散开。后加肉(月)作“”,表示零散的杂肉,楷化作“散”成为通用字。
诗境
青青的小草在长高,美丽的黄莺儿飞来飞去,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啊!腾腾的水气飘荡在河面上,缭绕在柳枝旁,好似一阵薄薄的青烟。柔柔的柳枝随风轻拂着河堤,仿佛就醉在这阵青烟里。远处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原来是早早放学回来的孩子们,他们正趁着这温暖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