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山行

小学古诗词字源诗境讲析 作者:万献初,黄雪晴,刘会龙


9. shānxíng[5]

(唐)杜牧

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é[6]

báiyúnshēngchùyǒurénjiā[7]

tíngchēzuòàifēnglínwǎn[8]

shuānghóngèryuèhuā[9]

(麻韵 –a)

注释

[5]山行:在山中行走。

[6]远上:即“上远”,向上伸向远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遍布石头的小路。斜:倾斜,这里指蜿蜒曲折。为了押韵,这里“斜”可按古音读作xiá。

[7]白云生处:云雾升腾缭绕的地方。

[8]车:轿子。坐:因为,由于。枫林晚:即“晚枫林”,傍晚时的枫树林。

[9]红于:比……还要红。于:这里表示比较,引出比较的对象“二月花”。

今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朝山顶蜿蜒伸向远方,在那云雾升腾的地方依稀有几户人家。停下轿子只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的枫叶竟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字源图像

寒:金文作(西周晚期·大克鼎)、(西周晚期·小子发鼎)。小篆作。《说文》:“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是个复杂的会意字,一间房子里(宀)一个人(人)在睡觉,垫的盖的都是艸(茻),脚底下还结了冰(仌),表示很寒冷。

古代的车子(据刘永华)

车:简化前作“車”。《说文》:“車,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象形。,籀文車。”甲骨文作(珠290)、(存743),金文作(西周早期·大盂鼎)、(西周中期·同卣),直接表现的就是商周时代的车子形象。两头是车轮,中间车箱部分叫“舆”,《说文》:“輿,车舆也。从车,舁声。”甲骨文作(掇2.62),象四只手抬着类似车箱一类的东西,这就是后世轿子的缘起。“舆”又或用肩抬,所以古代称轿子为“肩舆”。如果“舆”不用手或肩抬,而是装上了轮子,这就成了“车”。根据本诗的情境,诗中“停车”的“车”,应当指的是轿子。

叶:简化前作“葉”。《说文》:“葉,艸木之葉也。从艸,枼声。”相关的文字有“枼”和“世”。《说文》:“枼,楄也;枼,薄也。从木,世声。”甲骨文作(乙960),金文作(春秋晚期·王孙遗者钟),象木上长叶之形。又《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从卉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金文作(西周早期·宁簋盖)、(西周中期·吴方彝盖)。林义光《文源》:“(世)当为叶之古文,象茎及叶之形。草木之叶重累百迭,故引伸为世代之世。字亦作葉。”由此可梳理出“世—枼—葉”的发展序列。

诗境

这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蔓延,倾斜着伸向远方那缥缈的云层之中。夕阳的余晖洒落下来,柔和,安静。这已经是深秋时分傍晚的山林了,白天叽叽喳喳的鸟儿们都已经倦了吧,此时都听不见它们的歌声了呢。我这个行路之人也该趁天黑之前找个地方歇歇脚了。我顺着蜿蜒的小路望去,小路的尽头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应该有几户农家吧。我赶紧朝着那炊烟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路边一片火红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林,映着火红的夕阳,简直比江南二月的花儿还要红呢。我的脚不听使唤了,就因此停留一会儿吧,让我好好地欣赏这傍晚的枫林美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