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陷落
1453年5月29日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罗马帝国,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到了15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绝大部分领土被兴起的奥斯曼帝国占领,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座四面受围的城市。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穆罕默德二世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欧洲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译者
生死存亡
1451年2月5日,一名密使赶到小亚细亚向苏丹穆拉德二世 的长子,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 报告他的父亲已驾崩的消息。这位精明果敢的皇太子没有向自己的大臣和谋士们透露一句,便一跃跨上自己跑得最快的良驹,挥鞭驱策,一口气疾驰一百二十里,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 ,然后立刻渡海来到加利波利 ,踏上欧洲海岸。他这才向自己的亲信们透露他父王去世的消息。为了一开始就粉碎其他人染指王位的企图,他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亚得里亚堡 ,事实上他在那里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就被确认为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充分表现出他行事果决残忍、无所顾忌的可怕魄力。为了铲除嫡亲的对手,永绝后患,他命人将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溺死在浴池里,紧接着又将他雇来杀人的凶手也杀掉。由此事也可看出他为人阴险、诡计多端、生性狡诈且心狠手辣,对苏丹之位肯定早有预谋。
这位年纪轻轻、性情暴烈、醉心功名的穆罕默德二世接替性情沉稳的穆拉德二世成为了土耳其人的苏丹。这个消息使拜占庭惊恐万状。因为数以百计的密探都密报说,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苏丹曾发誓要占领这座昔日的世界之都,报告说他虽然年轻却极具谋略,日夜运筹帷幄,对自己的毕生宏愿志在必得。而且,几乎所有的密探都众口一词地称这位土尔其的新任君主具有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智慧。穆罕默德二世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既虔诚又残忍,既热情豪迈又阴险狡诈,既学识渊博、酷爱艺术,能用拉丁文阅读恺撒大帝和罗马其他伟人的传记,又杀人如麻、歹毒野蛮。他长相清秀、眼神忧郁,长着棱角分明的鹰钩鼻。他工作起来像不知疲倦的工人,打起仗来像勇猛凶狠的士兵,处理国事又像是个寡廉鲜耻的外交家。现在所有这些危险的力量都集中到同一个理想,就是要超越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 和父亲穆拉德二世所建立的功勋。两位先王都曾让欧洲领略了新兴的土耳其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也都感觉到,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攻陷拜占庭——这颗留在君士坦丁大帝 和查士丁尼大帝 皇冠上的最后瑰宝。
事实上,这颗宝石已经毫无防护地暴露在他的决心和铁拳之下,近在咫尺,垂手可得。想当年,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疆域广阔无垠,曾一度覆盖世界几个大洲,从波斯到阿尔卑斯山,再延伸到亚洲的荒漠,纵马驰骋几个月,恐怕也无法穿越全境,是一个世界帝国,而今即使步行也只要三个小时就能毫不费力地走遍整个国家。昔日辉煌的拜占庭帝国如今只可怜地剩下一个没有躯体的脑袋,是一个没有国土的帝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之城,古老的拜占庭帝国。更何况现在属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拜占庭,而仅限于市区的斯坦堡 ,城郊的加拉太 已落入热那亚人之手,城墙外的土地也都已被土耳其人占领。这位末代皇帝 的帝国仅剩下弹丸之地。人们所称的拜占庭,只不过是一座环城的巨大城墙内的教堂、宫殿和一排排房屋罢了。这座城市从前曾遭受过十字军东征 士兵的洗劫和大肆破坏,早已元气大伤,再加之瘟疫肆虐,城内人口骤减,常年抵御周边游牧民族的侵犯也使国力耗尽,国内的民族不和、宗属纷争又使国家四分五裂。现在的拜占庭根本无法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单凭自己的力量更无法抵御来自四面八方团团围住自己的敌人,它既缺乏人员装备又缺乏英雄气概。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的宝座已摇摇欲坠,他的紫袍不过是一袭清风织就的大衣,他的皇冠不过是命运的游戏。但是,正因为拜占庭已被土耳其人重重包围,也正由于它集中了整个西方世界几千年来的共同文化而被奉为圣地,所以对欧洲来说,拜占庭是荣誉的象征;只有当统一的罗马天主教世界共同来保卫它在东方这个衰败得几近瓦解的最后堡垒,圣索非亚大教堂 ,东罗马帝国最后的、最辉煌的东正教教堂,才能作为基督教的教堂而继续存在。
君士坦丁十三世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尽管穆罕默德二世一直在发表和平的言论,但他还是怀着不难理解的忐忑不安又惊疑不定的恐惧接连遣使臣前往意大利去觐见教皇,向威尼斯、热那亚请求,肯求他们派战舰和士兵前来增援。然而罗马方面犹豫不决,威尼斯也毫无回音。因为东西两派教会之间一直存在着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至今无法弥合。希腊正教憎恶罗马公教,希腊的大主教更拒绝承认罗马教皇是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大牧首 。鉴于土耳其人的威胁,在费拉拉和佛罗伦萨的两次教会会议 上早已通过了两教会重新统一的决定,并保证帮助拜占庭抵御士耳其人的入侵,以此作为统一的条件。但是一旦拜占庭解了燃眉之急,希腊教会又拒绝使条约生效。现在穆罕默德二世成了土尔其的苏丹,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才战胜了东正教会的固执,拜占庭在遣使请求紧急支援时又做出了极大让步,于是,一艘艘配备足够弹药和士兵的战舰才装备起来,罗马教皇的特使也乘船一起前来,以便庄严完成西方两大教会的和解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布:谁进攻拜占庭,谁就在向整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挑战。
和解的弥撒
那年十二月的一天,在富丽堂皇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里,两大教会举行了庆祝和解的盛大庆典。在今天改造的清真寺中,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昔日由大理石雕刻、马赛克 镶嵌、各种珍宝装饰的教堂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君士坦丁十三世在他帝国显贵们的簇拥下,出席了这次庆典,他以皇帝的金冠作为两大教会和解的永恒见证。无数的烛光将教堂照得如同白昼,宽敞的大厅里人潮汹涌。罗马教皇的特使伊斯布鲁斯和希腊正教的大主教格列高利在圣坛前如兄弟般一起主持弥撒。在这座教堂里,罗马教皇的名字 第一次在祈祷中被提及;虔诚的赞美诗也第一次用拉丁语和希腊语同时吟唱,余音袅袅的歌声在这座不朽的教堂的穹顶上空久久回荡。由达成和解的两大教派的神职人员组成的队伍把教皇斯皮里迪翁的圣体庄严地护送进来。至此,经过多年的战乱纷争,东方和西方的两大教会看似永远地结合在一起,漫长岁月的洗礼之后,欧洲的思想、西方的精神,终于再次占了上风。
然而在历史上,理智与和解的时刻从来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就在教堂里不同语言共同祈祷的声音正在回响之际,教堂外,博学的教士盖纳迪奥斯已经开始在修道院的一间屋子里抨击讲拉丁语的学者背叛了自己真正的信仰。由理智编织的和平纽带还没有被编织完整,就被盲目的宗教狂热分子撕得粉碎。诚如希腊的教士并不想真正屈从罗马教廷一样,地中海另一端的朋友们也并不想认真履行他们对拜占庭所承诺的援助,他们虽然派去了几艘战船和几百名士兵,但这座城市最终还得听从命运的安排。
战争开始
历史上任何的强权统治者或暴君想要发动一场战争,在万事俱备之前总要满口仁义道德,竭力表现出渴望和平的假象,穆罕默德二世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的加冕典礼上特地亲切地接见了君土坦丁皇帝的使团,向他们说了一大堆让人宽慰的好话。他郑重地以真主及其先知的名义、以天使和《古兰经》的名义庄严发誓:他会以绝对的忠诚信守和拜占庭皇帝缔结的各项条约。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诡谲狡诈的苏丹又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双边中立协定,他想要在这三年内不受干扰地攻占拜占庭。穆罕默德二世信誓旦旦地将维护和平的允诺说够了,就背信弃义地适时挑起了战争。
迄今为止,只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西亚海岸是属于土耳其人的,所以拜占庭的船只仍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海峡驶往自己的谷仓黑海。现在,穆罕默德二世不做任何解释便自行切断这条通道,下令在海峡最狭窄的地段,欧洲岸边的鲁米尼·希萨尔附近建立一座要塞(在古代波斯人称霸时,勇敢的薛西斯 就是在此渡过海峡),扼守住这一海上通道,断了拜占庭的粮路。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挖土工人登上按照条约不允许建造工事的欧洲一岸(但是,对于施行强权的暴力者来说,一纸条约又算得了什么),工人们为了生存,劫掠周围的田地村庄。为了取得建筑要塞所需的砖石材料,他们不仅拆毁一般房屋,还拆毁了闻名遐迩的圣米迦勒教堂。苏丹亲自监督要塞的工程,要求工人昼夜不停地施工。而拜占庭只能无奈地眼看着穆罕默德二世违反条约,背弃信誉,切断他们通向黑海的自由通道。第一批试图像往常一样通过自由通行的公海的船只,未经宣战便在“和平”时期遭到了炮击。经过这次成功的武力试探之后,任何伪装都显得多余了。1452年8月,穆罕默德召集文武百官,公开宣布自己要进攻和占领拜占庭的意图。随后,野蛮行径就开始了:传令官被派往土耳其帝国境内各地去征集兵丁。1453年4月5日,望不到尽头的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犹如滚滚洪水般铺天盖地穿过平原,涌到了拜占庭的城墙之下。
苏丹一身华丽戎装,一马当先,奔驰在队伍的最前面,以便在吕卡斯城门前率先扎起帐营。但是,他让人在升起帅旗之前,先在地上铺好祈祷用的拜毯。他赤足而上,面向圣地麦加三次躬身礼拜,以额触地。在他身后,上万大军与他一起朝着同一方向鞠躬礼拜,以同样的节奏向真主安拉念着同样的祷词,祈求真主赐予他们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那可真是一派非常壮观的场面。然后苏丹站起身来,转瞬间,谦卑者就变成了好战者,由真主的仆人变回主人和士兵。此刻他麾下的传令兵跑遍营地,在隆隆的战鼓和齐鸣的号角中向众将士们宣布:“开始围攻拜占庭!”
城墙和大炮
此时的拜占庭,唯一能依靠的就只剩下它的城墙了。昔日辉煌时的拜占庭,版图曾横跨世界几大洲,然而,那样一个宏伟、幸福的美好时代留给拜占庭的遗产,却只不过是这一道城墙罢了。拜占庭城区呈三角形,有三条铁甲护卫。城的两条斜边,即南临马尔马拉海,北濒金角湾的两边,筑有石头围墙相护,城墙修得不高,却十分坚固。而另一边则面对着大片开阔的平原,那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堡垒型城墙,也就是著名的狄奥多西 城墙。君士坦丁大帝当年就意识到拜占庭未来可能遭遇的危险,所以用巨型方石围城一圈加以护卫,之后查士丁尼又将城墙进行了扩建和加固,但是真正建立起具有军事防御能力城墙的则是狄奥多西二世。他建造了七公里的高大城墙。即使今日只剩下断瓦残垣,上面爬满了常春藤,依然可以感觉到当年这道气势雄伟的城墙上巨大方石的坚固力量。堡垒一样的护城城垣呈环形,两三道城墙并列,上面建有方形的巨大城楼,城楼间有城垛和雉堞,可以瞭望、守卫城池,城垣外有护城河渠保护。一千多年来,历代皇帝都不断把它加固、重修,使它固若金汤,简直成了完美的象征。这些垒城墙的巨型方石曾嘲笑过野蛮部落的疯狂进攻,嘲笑过士耳其人的人海战术,现在又嘲笑着那些迄今发明的攻城破敌的战争工具。古代攻城用的撞槌、攻城车的石弹,甚至16世纪新型的野战炮和臼炮 的炮弹都无法撼动城墙分毫,它岿然屹立,简直坚不可摧。有了狄奥多西城墙的守护,君士坦丁堡比欧洲任何一座城市都更坚固,更难以攻破。
现在,穆罕默德比谁都更了解这座城墙,深知它的威力。这几个月来,甚至可以说这几年来,无论是清醒还是梦中,他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怎样才能摧毁这道坚如磐石的城墙,怎样攻克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他的案头堆满了这座堡垒的图样、尺寸、敌方防御工事的草图。他对城墙内外每一处高坡的地形、每一块洼地的状况、每一条河流的走向都了如指掌,他的工程师们同他一起讨论每一个细微之处,周详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的计算结果都一样,用他们现在所使用的臼炮根本无法摧毁狄奥多西城墙。
那就制造出威力更猛的大炮!制造出比迄今为止战争中所使用的大炮炮筒更长、射程更远、攻击力更强的火炮!用更坚硬的石料制造出更沉重、更有破坏性和摧毁力的炮弹!必须组建一支新的炮兵队伍,必须发明这种重炮,来对付这道难以逾越的城墙,此外别无他法。穆罕默德二世宣布,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制造出这种新型的攻击性武器。
不惜任何代价——这句说辞本身就会推动人们产生无穷的创造力。所以,宣战后不久,一名男子来觐见苏丹,他的名字叫乌尔班,是一个匈牙利人,论在铸炮方面的经验和创造力,他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人物。虽然他是个基督徒,不久前还为君士坦丁十三世效过力,但是他渴望凭借自己的技艺在穆罕默德二世那里获得更高的酬劳,完成更有独创性的使命。他声称,如果能不加限制地给他提供经费,他就能铸造出一门举世无双、最具威力的巨型大炮,他的宏愿得以实现。因为苏丹也像常人一样被执念迷住了心窍,他真的已不惜任何的代价,无论钱财还是工匠,他都要多少给多少,成千辆推车把铁砂运到亚得里亚堡;铸炮工匠们经过艰苦的尝试,历时三个多月,终于采用淬火的秘密方法制成了一个巨大的黏土模型,只差用炽热的铁水浇铸就大功告成了。浇铸获得了成功,大炮造好了,那场面真是激动人心,铁水冷却后敲掉泥坯,露出了当时世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口径炮筒。在试炮之前,穆罕默德二世派传令兵晓谕全城,并提醒孕妇当心。然后,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轰鸣,似被闪电照亮的炮口喷出一颗巨大的石弹,仅这一发便将城墙轰塌。穆罕默德二世立刻下令照此尺寸制造一批用来装备新的炮兵部队的大炮。
希腊的文学家们后来心有余悸地将这门大炮称之为“掷石器”。第一个“掷石器”顺利制造完成。不过更棘手的问题出现了,怎样才能把这个铸铁制成的庞然大物拖过整个色雷斯 ,运到拜占庭的城墙之下呢?于是,史无前例的艰难跋涉开始了。征调的民工、军队的士兵齐心协力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个硬邦邦的长脖子庞然大物拖了过来。几队骑兵在前面巡逻开道,以防这件宝贝遭到偷袭,之后是数百名、也许是数千名的挖土工人昼夜不停地整修崎岖不平的道路,好让这个巨大沉重的怪物顺利通过,路修好要几个月,怪物通过之后就会被毁坏得不成样子。一百头公牛被分成平列两行拉一辆巨车,巨大的金属炮筒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巨车的轮轴上,如同当年把方尖塔 从埃及运到罗马去一样。两百名壮汉在左右两侧小心翼翼地扶着这个因自身太重而不停摇摆的巨大炮筒。五十名车夫和木匠不停地忙着更换车轮的滚木,给车轮涂油,加固支架,铺设桥梁。不难设想,这样一支运输队的速度肯定缓慢得如同水牛一般,一边开辟道路,一边越过山岭、穿过草原。沿途村落里的农民都惊奇地跑到路边观看这个巨大的铸铁怪物,并纷纷在它面前画着十字,它看上去好像一尊战神,正被他的仆人和牧师们从一个国度运往另一个国度。没过多久,那些用同样的黏土模型、同样的浇铸方法制成的大炮兄弟又用同样的方法被运送过来。人定胜天,在人的意志面前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个这样的庞然大物冲着拜占庭张开了乌黑浑圆的大口,这种重型大炮也从此载入了世界战争的史册。东罗马帝国皇帝千年筑就的古老城墙和新即位苏丹的新型大炮之间的决斗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