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版前记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作者:王培元 著


新版前记

此书2006年中草草写毕以后,颇有精疲力尽之感。桌上放着印出来的书,几乎没有勇气再翻看。这些粗浅的文字,竟也印成了书吗?

好意的同事和朋友,提议再继续往下写,但那时意兴阑珊,一点写下去的念头也没有。

直至去年底,因了友人的约稿,才又慢慢重新燃起热情,勉力陆续写了几篇,《聂绀弩的“独立王国”》、《无限夕阳楼主人陈迩冬》、《初冬怀王仰晨先生》等。另细读若干新旧材料,对原来的内容文字,做了程度不同的增补、删削和润色,以尽可能弥补所感到的某些缺憾。

这次增订,本打算原书名不变,但排版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明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而且朝内大街166号,这座灰砖老建筑,也将要被拆除,废弃,荡然无存,不再有任何踪迹。在原址,或许不久就又会矗立起新的大厦来。然而,不管是否还是166号,那都已不是我们的前辈以及我们,曾经工作于斯、歌哭于斯的,这座亲切而又熟稔的灰楼了。

166号,这座即将不复存在的灰色的老楼,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恒久地留存下去。

因了这个缘由,遂与责编周君及两位同事商议,决定将新版书名改为:《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月初的一天,曾到清华园去,路过近春园,顺便到那湾池塘去转了一过。时候是黄昏,落日的余晖笼罩着,渐起的暮霭,弥漫浮荡开来,满塘高低错落的荷叶,虽依旧密实而东倒西歪地立着,然而大半已经变黄,甚至枯萎了。

一些浅淡下去的绿叶子,点染其间,显得格外稀罕。干死的莲蓬,虽寥寥无多,但极触目。

忽忆起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夏夜荷塘,那是何其柔媚旖旎呢;再看眼前的秋日景致,枯索、萧瑟的气息,分明地透示、散发出来。

从春至夏,再到秋冬,四时不同,万物皆有荣枯生死,一切都将老去、逝去,没有例外。

走着,看着,想着,鲁迅1932年写的一首诗《偶成》,随即浮上了心头: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2010年10月28日王培元记于灯市口

〔再版附记〕

此次再版,主要增加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记述1957年作协党组扩大会对冯雪峰进行批判的过程的《他走进“无物之阵”》,另一篇为《杰出的翻译家汝龙》。此外,还对《冯雪峰:一只独栖的受伤的豹子》、《韦君宜:折翅的歌唱》、《蒋路:编辑行的圣徒》等篇内容做了少量的增补。

出上一版时,就听说这座楼已被鉴定为“危楼”,即将面临拆除。但几年过去了,邻居人民社早已搬走,我们还在这里“留守”着、坚持着。

“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所幸这个增订版编好、付印时,年华已经老去的166号尚在。

2014年8月12日王培元记于史家胡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