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与盐(第一卷) 作者:(美)李可柔博士(Dr.Carol lee Hamrin),毕乐思(Stacey Bieler)著


何光沪

这本书所讲述的十个人物,是当今的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人物;这些人物后面的历史,是当今的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

这些人物为之献身的事业,是当今的中国人应该继续进行的事业;这些事业后面的精神,是当今的中国人应该从中吸取营养的精神。

为什么呢?

在往昔,我们所记住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古时所谓“才”,多半指“文才”);在当今,我们所关注的同时代人,也多半是政界、商界的“大腕”和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然而,我们中国人今天的生活,包括日用设施、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医疗卫生、职业培训、书报传媒、国际交往等方面,以及这些现代化生活所依赖的各种的“硬件”和“软件”,却更多地是得益于古今“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之外的一些人,即那些献身于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仁人志士们的努力。这些人在“1850年至1950年”间,作为“教育、医疗、媒体、外交领域中的先驱”,以及“妇女运动、民事机构和社会工作的领导者”,凭着感人的献身精神,通过艰苦的终生劳作,在那一个世纪“艰难的环境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许,有一些人记得容闳的名字,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归”派;有一些人记得梅贻琦的名字,因为他曾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校长;有一些人记得林巧稚大夫,因为她在1949年以后还很有名;还有一些人记得吴贻芳女士,因为她曾作为中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但是,我们却久已淡漠了他们,还有晏阳初、韦卓民、石美玉、范子美等人那活生生的高尚的人格,淡忘了他们在踏踏实实的大量工作中展现出来的精神生命,忘记了他们为千千万万普通的学生、农民、读者、病人、产妇、婴儿带来的巨大恩惠!

在当年,中国人不但记得中国与外国交往中的屈辱和不平,也记得其中的友好和互助;不但记得俄国沙皇夺去了我们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也记得美国政府退还了清朝千万两庚子赔款;不但记得日俄在东北的争夺和英法在上海的租界,也记得美国在抗战时对中国的巨大援助和“飞虎队”员的英勇战斗、“驼峰航线”上的惨烈牺牲。在本书讲述的人物故事后面,是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互助的历史,而当今无数国人却忘记了,或根本不知道历史的这一面。在中美关系对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明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在今天,虽然有一些近现代史专家不曾忽略中美关系中友好互助的大量事实,但许多知识分子并不曾注意过中美文化关系中基督教的作用,一般的国人更不知道。本书讲述的这些具有留美背景的杰出人物,其事业和贡献背后的精神动力,乃是他们真诚的基督教信仰。

这些人物为之献身的事业,虽然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国的普通民众谋取实实在在的福利。在中小学和大学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方面,在医疗卫生保健尤其是妇女儿童的保健方面,在工人的职业培训尤其是农民的技术辅导方面,在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新闻出版方面……他们都取得了在当时条件下令人赞叹的成果。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不仅仅为下层民众的外在福利或生活改善而辛劳工作,而且更为普通国民的内在福利或素质提高而殚精竭虑。因为他们都深刻地了解,道德提升或精神文明,是中国社会的真正进步和中国人民的真正幸福所必不可少的。直面今日的国情民情,这样一项艰巨而宏伟的事业,不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吗?

这样一项事业,当然需要种种条件的配合,然而,它最需要的乃是一种精神。那就是把亿万民众看成自己的兄弟姊妹、骨肉同胞的精神,即《论语》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圣经》教人“爱人如己”的精神;那也是在流俗腐败的环境中抵制腐蚀、抗拒不义、寻求人生真谛和历史亮光的精神,即中国贤哲所谓“众人皆浊我独清”、“朝闻道夕死可矣”和耶稣要人做“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精神。在今日的世风人情中,扪心自问,我们不是该从这种精神吸取营养,甚至以之革面洗心吗?

由此四端观之,这本书说的是历史,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讲的是以往的志士仁人,却有益于今日的平民百姓。所以我很希望,有幸能够识字读书的年轻“读者”,不但要读读这本书,更要深长思之,并且起而行之!

2009年2月24日凌晨

中国人民大学宜园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