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行

清世说新语校注 作者:夏敬观,撰,刘强,校 注


德行

1.1 顾亭林[一]律己严正,“三徐”[二]之母,为亭林妹,立斋学士[三]尝暮设食,亭林稍进酒馔,即引去。学士请止,肴核且继进。亭林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四]。世间惟淫奔[五]、纳贿[六]夜行,岂有君子而夜行者乎?”

【原注】〇顾炎武字宁人,又字亭林,初名绛,昆山人。〇梁章鉅《归田琐记》云:“健庵食量最宏,解官言归,众门生醵饮之。安一空腹铜人于坐后,凡进一觞,则亦倒一觞于铜腹,以至殽胾[七]羹汤皆然。铜腹因满,而倒换者已再。健庵尚饮啖自若。”〇叶廷琯《鸥波渔话》云:“亭林先生尝勗其甥徐立斋相国曰:‘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此正先生自道其抱负,一部《郡国利病书》胥在是矣,自汉以下堪当此语,殆无几人。

【补注】徐元文,号立亝

【新注】

[一]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入清不仕,潜心治学,开乾嘉实学一脉。为学注重考据,主张经世致用,严谨务实。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二]三徐:徐乾学与弟元文(号立斋)、秉义(号果亭)并以文名,时号“三徐”。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徐名乾学,字原一,庚戌探花及弟,官赞善。与弟果亭、立斋,并以文章显名当世,时号‘三徐’。”

[三]立斋学士:即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一说建斋)。江苏昆山人。徐乾学弟。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其为“佳状元”。著有《含经堂集》等。

[四]卜昼不卜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卜昼卜夜,犹言整日整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卜,占卜。此处指昼可饮酒,夜饮则易入荒淫。

[五]淫奔:旧谓男女私相奔就,自行结合。多指女方往就男方。《诗·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孔颖达疏:“男女淫奔,谓男淫而女奔之也。”

[六]纳贿:收受贿赂。

[七]胾(zì):切成大块的肉。

1.2 陶晚闻[一]初谒蔡闻之[二],闻之问《诗·民劳》篇[三],晚闻逡巡[四]未对。闻之曰:“此诗重戒‘诡随’[五],八章中独此句不变。”因极论“诡随”之弊。声色严厉,旁座悚然。

【原注】陶正靖字晚闻,官至太常。常熟人。

【新注】

[一]陶晚闻:陶正靖(1682—1745),字稚中、稚衷、柱中,号晚闻。江苏常熟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编修。著有《晚闻存稿》、《诗说》等。

[二]蔡闻之:蔡世远(1681—1734),字闻之,号梁村。福建漳浦县下布人。因世居梁山,时人谓之“梁山先生”。著有《二希堂集》、《古文雅正》等。

[三]《诗·民劳》:《诗经·大雅》诗篇。

[四]逡巡:这里指却退,欲进不进,迟疑不决貌。贾谊《新书·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

[五]诡随:欺诈虚伪。《诗经·大雅·民劳》篇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惽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此诗凡五章,下言八章,不确。

1.3 刘霞仙[一]久在曾湘乡[二]幕,屡欲荐之。霞仙曰:“汉代萧、朱、王、贡[三],以转相汲引[四]为贤,踵[五]战国余习耳,非友道之正。士各有志,奚必以此相强?”湘乡颔之。

【原注】曾国藩字涤生,湘乡人,谥文正。〇刘蓉字霞仙,湘乡人。后为胡林翼、骆秉章所荐,官至陕西巡抚。

【新注】

[一]刘霞仙: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县人。同治元年(1862)任陕西巡抚。曾国藩《养晦堂记》称:“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著有《思辨录疑义》等。

[二]曾湘乡: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有清一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因系湖南湘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故称。

[三]萧、朱、王、贡:萧、朱,即西汉时人萧育和朱博,两人始为好友,后有隙,终成仇人。王、贡,指王阳与贡公。《汉书·萧望之列传附萧育传》:“(萧)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四]汲引:引荐;提拔。《汉书·刘向传》:“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

[五]踵:脚后跟。此指追随、效仿。

1.4 叶子吉[一]才余于位,德余于才,为仁皇[二]所知。既予告[三],被怨家讦居乡不法[四]。帝命苏抚田雯[五]察之。雯奏失实,帝曰:“朕固知叶方蔼不尔[六]也。”将召起,遽殁[七]

【原注】叶方蔼字子吉,号讱庵,昆山人。谥文敏。〇田雯字纶霞,号山蔃,又号漪亭。德州人。官至侍郎。

【新注】

[一]叶子吉:叶方霭(?—1682),字子吉,号讱庵。江苏昆山人。明叶盛六世孙,崇祯进士、太常寺卿叶重华第四子。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著有《读书斋偶存稿》。

[二]仁皇:指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

[三]予告:汉代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法令可带职休假,则称予告。后官员因老、病休致,亦称予告。

[四]被怨家讦居乡不法:犹言被仇家构陷,言其居乡有不法之事。讦,攻击,告发。

[五]田雯(1635—1704):字紫纶,一字子纶,亦字纶霞,号漪亭,自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著有《山姜诗选》等。

[六]不尔:犹言不至如此也。

[七]遽殁:遽,仓促,骤然;殁,死亡。

1.5 张鹏翼[一]自治严整,虽盛暑不袒裼[二]。事亲至孝。所居乡曰新泉,男女咸感美化。行分二桥,道不拾遗,市中交易相让。蔡闻之称其醇学[三],书以表其闾[四]

【原注】张鹏翼字贻山,河南光山人。〇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

【新注】

[一]张鹏翼(1633—1715):字蜚子,晚号警庵。福建连城新泉(今属龙岩市)人。著有《理学入门》、《警世格言》等。夏敬观原注“张鹏翼字贻山,河南光山人”,又谓“所居乡曰新泉”云云,或即同一人。

[二]袒裼:脱去上衣,裸露肢体。亦作襢裼。

[三]醇学:学识纯正。

[四]闾:里巷的门。

1.6 方观承[一]五十尚无子,买妾江宁[二],将筮日[三]纳之。见女所携有故人诗册,诘之,女祖父也。方曰:“吾少时与若祖联社[四],安得纳若孙?”因资遣嫁之。别置一妾,后生子维甸[五],遂迈迹[六]

【原注】〇方观承,字宜田,又字遐榖,号问亭,桐城人。累官至直隶总督,谥恪敏。有《述本堂集》、《燕香集》、《问亭集》。〇维甸字南耦,号葆岩,乾隆进士。幼时纯皇曾抱至膝前,解金丝配囊与之。官至闽浙总督,移直隶总督。谥勤襄,有《心兰室稿》。

【新注】

[一]方观承(1696—1768):字遐谷,号问亭。安徽桐城人。精通经史,著有《述本堂诗》、《宜田汇稿》等。

[二]江宁:即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三]筮日:行卜筮礼仪之当日。筮,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筮”。筮日,亦可理解为占择吉日。

[四]联社:旧时文人结成的诗词唱和的社团。

[五]方维甸(1759—1815):字南耦,号葆岩,方观承子。安徽桐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以吏部主事随大学士福康安出征台湾。

[六]迈迹:开创事业之意。《尚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1.7 汤斌[一]初自监司陈情,乞许终养,乃授徒梁、宋间[二]。闻孙奇逢[三]讲学夏峰[四],造门问道,读书十年,然后复出。

【原注】〇汤斌字孔伯,号荆岘,又号潜庵,睢州人。〇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容城人,学者称夏峰先生。

【新注】

[一]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从孙奇逢学。官至工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所到之处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卒后入贤良祠。著有《汤子遗书》。

[二]梁、宋间:盖指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三]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号岁寒老人。河北容城人。入清不仕,聚徒授业。居夏峰二十五年,屡征不起,时称夏峰先生。治学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实用为要,发明义理,切近人事。著有《汉易大旨》、《理学传心纂》等。

[四]夏峰:地名。在今河南、河北交界之苏门山一带。夏峰本是苏门诸峰之一,原归清工部郎马光裕所有。孙奇逢南迁百泉书院后,马仰慕其才学,将夏峰之田地房屋赠与孙。

1.8 孙夏峰[一]讲学苏门,为北学;黄梨洲[二]往来明越间,为南学;李二曲[三]教授关中,为关学。

【原注】〇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余姚人。〇李容,字中孚,盩厔[四]人,人称二曲先生。

【新注】

[一]孙夏峰:即孙奇逢。生平见1.7注。

[二]黄梨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等,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为学宗刘宗周,以“慎独”为宗,实践为主。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全祖望补足)、《明夷待访录》等。

[三]李二曲(1627—1705):名颙,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人。曾讲学江南,门徒甚众。后主讲关中书院,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重实学,倡“明体适用”。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四]盩厔(zhōu zhì):县名,今作周至,在陕西省。

1.9 朱士彦[一]为冢宰[二],语人曰:“余生平过人,惟‘见得定,守得定’六字。异日得谥为‘定’,足矣!”比薨,曷[三]名文定。一时咸服帝之知人,彦之自信。

【原注】朱士彦字休承,号郁文,又号咏斋,宝应人。谥文定。

【新注】

[一]朱士彦(?—1838):字修承,号郁文,又号咏斋。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诸部尚书。熟悉河工事务,曾参与编纂《国史·河渠志》。

[二]冢宰:周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亦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三]曷:疑当作“果”字。

1.10 姜西溟[一]客中州,母病黄,思啖梨不得[二]。西溟梦食大梨,甘之,欲遗[三]母,遽醒,乃赋《梦梨诗》寄弟[四]

【原注】姜宸英字西溟,慈溪人,号湛园。

【新注】

[一]姜西溟: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十岁始中进士。著有《湛园集》、《苇间集》等。

[二]病黄:疑为黄疸病。马文飞《食物疗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一书载:“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盖梨子能清热、解毒、消痰也。

[三]遗(wèi):赠送。

[四]此事亦见横香室主人《清朝艺苑》:“西溟先生生性敦敏。诗文集中叙述家事,多缠绵恳挚之言。尝客中州,梦食大梨而甘之,欲遗母不果,怅然而醒,因作《梦梨诗》寄两弟。追溯月日,正其母病黄,思大梨,遍觅不得时也。陆橘孟笋,事异情同。纯孝至此,犹不获完发肤以终牖下,天乎?”文有异同,录此以广见闻。惜《梦梨诗》未见,待考。

1.11 王心敬[一]传二曲[二]之学,著《丰川集》,论选举、让兵[三]、马政[四]、区田[五]、圃田[六]、井利[七]诸篇,精当事理,名闻公卿间。蒲城新进士应廷试,鄂尔泰[八]因就问丰川安否,进士不知为何许人。鄂笑曰:“若不知若乡有丰川耶?”

【原注】〇王心敬,字尔辑,鄠县人,号丰川。〇鄂尔泰字毅庵,满州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谥文端。著有《西林遗稿》。

【新注】

[一]王心敬(1656—1738):字尔缉,号丰川,学者称丰川先生。陕西鄠县人。屡征不仕。陈诜(1642—1722)抚鄂,聘主讲江汉书院。著有《诗说》、《尚书质疑》等。

[二]二曲:即李颙。生平见1.8注。

[三]选举、让兵:盖指选拔官吏、治理军队之原则与方法。

[四]马政:指对官用马匹之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礼记·月令》:“是月也(指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郑玄注:“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

[五]区(ōu)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沟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

[六]圃田: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元王祯《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七]井利:犹言水利。

[八]鄂尔泰(1677—1745):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康熙间举人。任内务府员外郎。雍正间官至军机大臣。世宗死,受遗命与张廷玉等辅政,总理事务,加至太保。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职。

1.12 张沐[一]治内黄[二],汤斌[三]过县,与语,大悦,曰:“仲诚脚踏实地,学以主敬为功,治《易》有心得,当代大儒也。”沐后治资县[四]如内黄。主游梁书院[五],辟“白龟圃”[六]以教学者。人称“蔡夫子”[七]

【原注】张沐字仲诚,上蔡人。

【新注】

[一]张沐(1630—1712):字仲诚,号起庵。河南上蔡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元年(1662),授直隶内黄知县。为官讲学数十年,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不置田舍。著有《四书疏略》、《五经疏略》等。

[二]内黄:县名,今属河南安阳。

[三]汤斌:生平见1.7注。

[四]资县:县名,即今四川资阳。

[五]游梁书院:位于河南开封,亦称汴梁书院。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初以“孟子见梁惠王”之典建游梁祠祀孟子及先贤。顺治十二年(1655),移建于新府学明伦堂之后,名游梁书院。康熙三十三年(1694),布政使李国亮捐款扩建,聘张沐主讲书院。张沐修订学规,倡明理学,著《游梁书院讲语》,从学者数百人。道光间废,仅存游梁祠耳。

[六]白龟圃:张沐晚年在家乡上蔡白龟庙创办的学堂。

[七]蔡夫子:亦作“上蔡夫子”。

1.13 年大将军[一]既伏诛,父遐龄[二],年八十余,法当从坐。九卿俱画诺[三],朱轼[四]独否。帝责问轼,轼对曰:“子有罪,刑及父,非法也。臣见遐龄训子书,词严义正,羹尧不从,故陷于罪。罪在子,不在父。”帝是之,遐龄竟免。

【原注】〇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广宁人。梁章鉅《归田琐记》云:“年羹尧父遐龄,湖北巡抚。羹尧以康熙三十九年翰林出身,历充四川广东试差,不十年,擢为四川巡抚。西藏军兴,请亲赴松潘协理军务。以功晋四川总督,旋授定西将军。西藏平,入觐,赐弓矢,授四川陕西总督,封三等公,加太保。青海军兴,授抚远大将军,督奋威将军岳钟琪进剿。”

【新注】

[一]年大将军: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号双峰。怀远(今属安徽)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为人有雄才大略,屡建战功,曾配合各军平西藏之乱,又率军平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四年(1726),为雍正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

[二]年遐龄:康熙朝大臣,年羹尧、雍正朝敦肃皇贵妃之父。历工部侍郎、兵部左侍郎、湖广巡抚,雍正年间封一等公,加太傅衔。

[三]画诺: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

[四]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谥文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乾隆帝师。著有《周礼注解》等。

1.14 施虹玉[一]曰:“学者当以九容[二]养外,九思[三]养内。”

【原注】施璜,字虹玉,休宁人。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云:“璜与孝感熊文端[四]论学,尤相契。文端再相,璜贻书曰:‘国家岁漕东南粟输京师,累费巨万,如使畿甸及中州齐晋之地,相水地以兴稻田,则百万之粟,可取之如反掌也。’”

【新注】

[一]施虹玉:施璜(?—1706),字虹玉,号诚斋。安徽休宁人。与同州吴曰慎等会讲紫阳书院,学者宗之。著有《诚斋文集》、《思诚录》等。

[二]九容:旧称君子修身处世应有的九种姿容。《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三]九思:《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四]熊文端:即熊赐履。生平见6.15注。

1.15 魏象枢[一]言:“学问必从忠恕[二]入。”汪琬[三]问曰:“毋自欺[四]何如?”魏曰:“此是‘忠恕义疏’[五]耳。”

【原注】〇魏象枢,字环极,号庸斋,蔚州人,晚以赐额号寒松老人。谥果敏。〇汪琬,字苕文,号钝翁,长洲人。退居尧峰二十余年,人皆称尧峰先生。

【补注】

王渔洋《池北偶谈》云:“魏尚书著有《庸斋闲话》,与薛文清《读书录》同旨。”

【新注】

[一]魏象枢(1617—1687):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又号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洁,为学笃实无欺。尝自题对联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著有《寒松堂集》、《寒松堂诗集》等。

[二]忠恕:孔门“一以贯之”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论语集注》释“忠恕”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其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忠恕之道实孔门为学之重要心法,孟子的“心性”之学实由“忠恕”而来。

[三]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倡朴学,工散文,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尧峰诗文钞》、《说铃》等。

[四]“毋自欺”:此即儒家所倡“诚意”、“慎独”之道。《礼记·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五]“忠恕义疏”:义疏本指疏解经义之书,如皇侃《论语义疏》﹑郝懿行《尔雅义疏》等。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此处意谓“毋自欺”三字实乃“忠恕”之最佳诠释也。

1.16 吴赓枚[一]曰:“奋与愤盛衰之本,勤与惰成败之原,贪与廉得失之林,宽与虐恩怨之府,静与躁寿夭之征,忍与激安危之券,谦与盈祸福之门,敬与肆存亡之界。”[二]

【原注】吴赓枚,字登虞,号春麓,桐城人。

【新注】

[一]吴赓枚:字郭虞,号春麓。安徽桐城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后主讲安庆书院,以理学名家。著有《吴御史奏稿》、《惜阴书屋文集》等。

[二]“奋与愤盛衰之本”等八句:意为奋发有为与愤懥怨怒,勤勉精进与怠惰气馁,是事业兴盛与衰败的本原;贪得无厌与廉洁自守,宽容慈惠与暴虐残忍,是得失成毁与恩怨向背的源头;虚静无为和狂躁暴戾,是年龄寿考与早夭的征兆;忍辱负重和激烈冲动,是通向荣辱安危的凭证;谦益满亏、否极泰来,是朝向福禄或祸殃的门户;慎独诚敬和荒淫恣肆,是判别一个人生存与死亡的界限。

1.17 汤斌侍直[一]。帝[二]命录诗文进览,有“年少才将尽[三],忧多道转亲”语,帝思久之,曰:“何谓‘忧多道转亲’?”斌曰:“臣幼遭乱难,半生在忧患中,随事体念[四],道理转觉亲切。”

【原注】《池北偶谈》云:“汤潜庵梦登高山,忽一人自后越之,汤继之至山巅,一室壁悬《麻姑仙坛记》。既觉,不知所谓。癸亥腊月,阁学缺出,特用右庶子王俨斋。甲子二月,阁学复缺,汤遂继擢。上官曰:‘适某督抚疏内有蔡姓名经者。’宛平王相公[五]笑云:‘蔡京,宋奸臣,胡同其音?’高阳李相公曰:‘此乃《麻姑仙坛记》中蔡经耳。’汤闻之悚然。事之前定如此。”

【新注】

[一]侍直:在宫廷内伺候听命或值夜。

[二]帝:指康熙帝。或即汤斌任礼部尚书时事。

[三]才将尽:此用“江郎才尽”之典。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四]随事体念:随所历忧患,不断体验思考,念兹在兹,方有“转亲”之悟。

[五]王相公:即王熙。生平见6.15注。

1.18 曾湘乡[一]曰:“吾辈欲法孔孟,固将取其道与文[二]而并学之。”刘霞仙[三]则专主道德,谓:“德至,文将不期而自工[四]。”

【新注】

[一]曾湘乡:即曾国藩。生平见1.3注。

[二]道与文:道,盖指孔孟之仁、义、礼、智、信、直、孝、悌、忠、恕、诚、敬之道也;文,即《诗》、《书》、《礼》、《乐》及《论语·先进篇》所谓“文学”、子贡所谓“夫子之文章”也。又孔子谓:“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然孔孟所谓道,关键在于“行”,夫子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之谓也。

[三]刘霞仙:即刘蓉。生平见1.3注。

[四]“德至”句:言道德乃文章之本,本立而道生,道德一旦确立,文章自然渐入佳境。此正夫子所谓“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亦通常所谓“道德文章”之旨也。

1.19 蔡以台[一]贫无以为养,将鬻[二]其妻,妻不忍拂[三],请行。抵富家,白其故,乞执爨[四]。富家感动,遂如恉[五]。一日,召墨客[六]入,适遇爨妇,相对泣。富家诘[七]知客即蔡,乃送还。后魁天下[八]。每道其事,激励寒畯[九],不以为讳。

【原注】蔡以台,字季实,号兰圃,嘉善人。

【新注】

[一]蔡以台(1729—?):字季实,号兰圃。枫泾南镇(今属上海金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著有《观光集》、《南巡盛典》等。

[二]鬻:卖。

[三]拂:违背,拂逆。

[四]执爨(cuàn):司炊事。爨,烧火做饭。

[五]恉(zhǐ):同“旨”,意旨,意图。

[六]墨客:文人通称。此盖指以文墨为生者。

[七]诘:追问。

[八]魁天下:指蔡以台科举夺魁。乾隆二十二年(1757),蔡参加丁丑科会试,一举夺魁,成为会元;同年四月二十六日殿试,又大魁天下,系有清一代第四十六位状元。

[九]寒畯(jùn):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之人。畯,通“俊”。

1.20 勒保[一]征南笼p苗[二],舒位[三]为王朝梧[四]幕客,勒见位契赏,与计军事。p苗平,勒移督川,为经略[五],率三省兵攻白莲教[六],因与位约曰:“子之才,傅修期[七]、骆宾王[八]流也。从我游,军蒇[九],治中别驾[十],所以烦士元[十一]者,在吾,无忧。”位以母老思归,辞曰:“昔太真绝裾[十二],为论史者所惜,吾岂以五品官[十三]而置七旬垂白之老母于八千里外乎?”遂谢[十四]勒归。

【原注】〇勒保,字宜轩,满洲镶红旗人。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威勤伯。谥文襄。〇舒位,字铁云,大兴人,终于举人,不仕。陆敬安《冷庐杂识》云:“舒铁云,寓吾里香恩桥,偶与友人书云:‘比张融之居建业,彼尚多此一舟;若相如之返成都,我并无其四壁。’沈青斋观察见之,即以南花桥老屋借居,且寓书曰:‘但住无妨,且行弗顾,所愿泥金之捷,先贲蓬门耳。’”

【新注】

[一]勒保(1739—1819):费莫氏,字宜轩。满洲镶红旗人。大学士温福子,清朝名将。

[二]南笼p苗:嘉庆二年(1797),贵州南笼p苗在布依族人王囊仙、韦朝元领导下发起反清起事,后被镇压。南笼,厅府名。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安笼所置厅,雍正五年(1727)升为府。治所在今安龙县。嘉庆二年(1797)改兴义府。

[三]舒位(1765—1816):字立人,号铁云,小字犀禅。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生长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治文书。著有《瓶水斋诗集》、《乾嘉诗坛点将录》等。

[四]王朝梧:字蔗园,号疏雨。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乾嘉时人。嘉庆时任河北河间府太守,曾带兵入贵州平定南笼p苗之乱。

[五]经略:官名。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明及清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

[六]白莲教:源于南宋佛教的一支,崇奉弥勒佛,传说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由茅子元创立佛教分支白莲宗,元明清三代在民间流行,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嘉庆年间(1796—1820)白莲教与地方民众结合,引发川楚教乱,颇伤清朝国力。

[七]傅修期:傅永(434—516),字修期。北魏清河(今山东临清)人。能以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王肃之任豫州刺史,以傅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

[八]骆宾王(619?—687?):初唐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傅修期、骆宾王皆为属官之杰出者,勒保以此赞舒位,意在接引。

[九]蒇(chǎn):完成,解决。此指战事结束。

[十]治中别驾:古时州府长官的属官,是州长官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

[十一]士元: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刘备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

[十二]太真绝裾:典出《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因为此事,温峤一直不为舆论原宥,被认为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世说新语·品藻》)。温峤(288—329),字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晋政治家。永嘉间,曾作为刘琨信使南渡,东晋初历任显职。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晋成帝时历任江州刺史、骠骑将军、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卒赠侍中大将军,使持节,谥曰忠武。

[十三]五品官:治中别驾品级约为正五品。

[十四]谢:辞也。

1.21 方舟与弟苞[一],幼同卧起,稍长,奔四方。苞归,舟尝在外。舟归,苞尝在外[二]。舟谓弟曰:“吾兄弟得尝家居,俾[三]父母无离别忧。春秋佳日,与二三同好步北山,徘徊墟莽间,候暝而归,吾愿足矣。”[四]

【原注】方舟,字伯川,诸生。〇苞,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人。官至侍郎。著有《望溪全集》。

【新注】

[一]方苞(1668—1749):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著有《周官集注》、《周官析疑》等。另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方舟。参原注。

[二]苞归,舟尝在外。舟归,苞尝在外:盖“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意也。然若改为“舟尝在外,则苞归;苞尝在外,则舟归”,于义为佳。

[三]俾:使。

[四]按:“春秋佳日”数句,颇有《论语·先进》“暮春者”数句之况味也。

1.22 魏伯子[一]曰:“积劳可以当病,积惧可以当灾,积勤可以当智谋。”

【补注】魏伯子,名际瑞,字善伯

【新注】

[一]魏伯子: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字善伯,人称伯子先生。江西宁都县城人。明诸生,与弟魏禧、魏礼合称“宁都三魏”。康熙十六年(1677)奉清帅哲尔肯命说降吴三桂将韩大任,被杀。著有《魏伯子文集》。

1.23 魏叔子[一]曰:“今之学者,必辟佛[二]以崇儒,其实世无真禅,那能害儒?”

【原注】魏叔子,名禧,字叔子,亦字冰叔,宁都人。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称,时号“三魏”。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辞。

【新注】

[一]魏叔子: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以古文名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魏叔子文集》。

[二]辟佛:即斥佛教,驳佛理。

1.24 或问梁玉绳[一]:“文至不可磨灭,似亦未可一概抹杀。”梁曰:“不然,君子之文,以不磨灭为幸;非君子则以不磨灭为不幸。使后人一番浏览,一番讥嘲,不如磨灭之干净!”

【原注】梁玉绳,字曜北,钱塘人。长于考订,著《史记志疑》,阅时二十年而成。撰有《清白士集》。

【新注】

[一]梁玉绳(1716—1792):字曜北,号谏庵,又号清白士。浙江钱塘人。梁诗正之孙、梁同书嗣子。著有《史记志疑》、《瞥记》等。

1.25 钱民[一]从陆陇其[二]讲学,语多不合。陆怪问其所由,曰:“公从朱子入,民从孔子入耳。”

【原注】钱民字子仁,嘉定人。〇陆陇其,字稼书,平湖人。

【新注】

[一]钱民:字子仁,嘉定人。此则当本自江藩《宋学渊源记》。

[二]陆陇其(1630—1692):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谓之当湖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卒谥清献。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等。

1.26 韩孔当[一]复姚江书院,沈求如[二]年已八十,必一再至,为诸生设讲。邵廷采[三]时立阶下,听久之,执所业《尚书》进,曰:“孩提不学不虑[四],尧舜不思不勉[五]。”求如叹曰:“孺子良知[六]矣!能敬以恕[七],吾何加焉。”

【原注】韩孔当,字仁父,余姚人。〇沈求如名国谟,余姚人。

【补注】邵廷采,字念鲁,余姚人

【新注】

[一]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浙江余姚人。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二]沈求如:沈国谟(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首创者。

[三]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屡试不第,遂专心治学。著有《思复堂文集》、《东南纪事》、《西南纪事》等。

[四]不学不虑:《孟子·尽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五]不思不勉:《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六]孺子良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七]敬与恕:即诚敬与忠恕,皆儒家修身工夫。

1.27 夏力恕[一]平易和乐,不立异同[二]。居上农村,布袍竹杖,往来闾里,望若神仙。与田父野老煮茗道故,欣然忘倦。自比于农,学者称为“澴农先生”

【原注】夏力恕,字观川,孝感人,翰林院编修。

【新注】

[一]夏力恕:字观川,晚号澴农。湖北孝感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后主讲江汉书院。清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理学家。著有《杜诗增注》等。

[二]不立异同:不与别人争论是非。异同,不一致,引申为反对。诸葛亮《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8 魏环极[一]曰:“好名是学者病,是不学者药。”

【原注】魏象枢字环极。王渔洋《池北偶谈》云:“魏尚书所著有《庸斋闲话》,与薛文靖《读书录》同旨。”

【新注】

[一]魏环极:即魏象枢。生平见1.15注。

  1. 《德行》篇共二十八则,《青鹤杂志》共分四次连载:一至四则载第一期,五至十三则载第二期,十四至二十二则载第三期,二十三至二十八则载第四期(其中第二十二则“魏伯子曰”为夏氏增补)。《言语》篇一至五则,亦载于第四期。
  2. “绛“,原作“锋”,误。
  3. 此“当”字印倒。
  4. 立亝,即立斋。此为第一条补注。
  5. 以上四则刊于《青鹤》杂志创刊号(1932年11月),共三页,第一页是陈灨一《序》,题“清世说新语(一)未刊稿”,署“新建夏敬观撰”。第二页是“清世说新语目录”,三十六门题目占去半页,《德行》第一则亦占其半。第三页录余下三则。第四页则有夏敬观朱笔补一则:“魏环极曰:‘好名是学者病,是不学者药。’”自注:“魏象枢字环极。王渔洋《池北偶谈》云:‘魏尚书所著有《庸斋闲话》,与薛文靖《读书录》同旨。’”然此条又为作者朱笔所删,补在《德行篇》之末。
  6. 感,原作“慼”,夏氏墨笔改订。
  7. 以,原作“二”字,夏氏墨笔改订。
  8. “李容”,当作李颙。
  9. “蔚州人”三字为夏氏墨笔补注。
  10. “王渔洋《池北偶谈》”后数句为墨笔补注。
  11. “登虞”,或为“郭虞”之误。
  12. 原注作“蔡京”,推文义当作“蔡经”,今改之。
  13. “自工”,原作“自立”,夏氏墨笔改“立”为“工”,今从之。
  14. “骆宾王”,原作“骆宾”,墨笔补“王”字。
  15. 原文作“从我游军,蒇治中别驾”,墨笔于“游”、“蒇”下断句,于义为安,今从之。
  16. 此句标点有墨笔修正,原作“所以烦士元者在,吾无忧”。
  17. 原文在“辞”后下句,墨笔改作“位以母老思归,辞曰”云云。今从改。
  18. 此则原本所无,为夏氏墨笔增补,今入正文。
  19. 此注亦为夏氏墨笔增补。
  20. “佛”原作“绋”,误,夏氏以“△”标出,今改之。
  21. 此句下本有“有诗文集及《左传经世》”九字,为夏氏墨笔所删。
  22. “不”字本无,后为墨笔所补。
  23. “邵廷采”一则系夏氏墨笔补注。
  24. “澴农”,原作“环农”,夏氏墨笔所改。
  25. “是”字前衍一“病”字,夏氏墨笔删之。
  26. 此注本无,今将1.4则后补注内容移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