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伦比亚:被误读的哥伦比亚

遇见,南美 作者:唐甜甜 著


哥伦比亚:被误读的哥伦比亚

figure_0058_0044

没有生动鲜明的角色,任何电影都不算完整。

如此说来,哥伦比亚的过去和现在的的确确算得上一部精彩的好莱坞大片。有黑暗,但最终归结到了光明;有暴力,但最终结束于和平;有悲情,但如今满是希望。过去的哥伦比亚,危机四伏,征服与被征服一直贯穿着这个国家;今日的哥伦比亚,阳光明媚、鲜花簇拥、美女成群,有浓香的咖啡,更有瑰丽的绿宝石……行走于哥伦比亚的大城小镇,仿佛走进了一部国家地理的文化纪录片,又好似经历着另一部好莱坞的惊险电影,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繁茂葱郁的亚马孙丛林、阳光明媚的加勒比海滩,蒙太奇般地让我这一刻还在迷失之城探索,下一刻却将伦巴跳到天明;时而穿行在激流中,时而攀越至活火山,时而在美女的簇拥中,时而又滑翔于天际。这般跌宕起伏的剧情,恐怕也唯哥伦比亚所独有。

尽管这部大制作的电影结局,王子与公主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现代与古老多元交融的哥伦比亚却因为迷失了太久,还在继续被人们误读着。

“访问哥伦比亚,任何一种原因,都是一个独特的经验。”这个曾经的禁区如今已光芒四射!

使馆面签记

figure_0059_0045

面签在北京。光华路的使馆区距离中央电视台新址不远,深冬的街道显得特别安静。我提前40分钟来到34号的哥伦比亚大使馆门前。这是一栋两层的、带有院子的老式办公楼,门口站着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士兵,他检查完我的护照后,便打开闸门给我放行。

穿过铁门里冷清的院子,就是办公楼了。大门很重,没有明显的标识,推开正门正准备进入的时候,遇到一个急急忙忙欲出门的中年男人,他热情地告诉我:签证需出门右转后从侧门进入。不知怎么的,我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旧时代里偏房不能走大门的景象。

狭窄的待签区已经候有三个人了:一个准备去哥伦比亚开会的协和医院的女医生,一个20来岁、等着过来贴花的女学生,还有一个拿着一摞材料和护照的胖胖的男人。一缕阳光从窗口斜斜地照了进来,投射到靠墙的桌子上,桌上简单地插着几支笔、放着一瓶糨糊,墙上贴着十来张西班牙语公告、一张大大的哥伦比亚地图和一张申请表的模板。

领事秘书是个高挑的中国女子,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苹果,收了我的所有材料后让我等候,她说领事只会在预订的时间接待。预约的时间是11:30,我坐到了那个被阳光直射的座椅上耐心等候着。我和女医生简单地寒暄着,她是去哥伦比亚参加一个春季的国际医学会议,不一会儿,女医生被告知,材料不合格,需要再次过来提交邀请方的法人证明文件;女学生顺利贴花,满心欢喜地离去;胖男人的文件中机票出了问题,似乎是在航空公司里没有查到出票记录。

11:30,我很准时地被秘书领入领事办公室,不需要说英文,她兼做我的西班牙语翻译。领事是个中年男子,白衬衣,外面套着一件灰色的POLO毛背心,一脸的严肃。他的桌子上放着一包开封了的哥伦比亚咖啡豆,咖啡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他对我的个人状况做了简单询问,不时地在一张1/2大的A4白纸上记录着。问题大约有20个,包括:我的出生地,现在的居住地,我的专业与工作状况,我先生的工作状况和具体职位,此行的目的与计划出行时间,到哥伦比亚后的居所……不到10分钟,面签结束,秘书把护照还给我,让我等候通知,4~7个工作日内需要再来贴花。

我走出领事办公室,胖男人还在等候区焦急地打着电话。当月底,我顺利地拿到了前往哥伦比亚的签证。

figure_0060_0046

南美洲的雅典

终于到波哥大了。“城市因人而生”,这句话在这里再一次得到印证。

也许再没有一个城市比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更格式化了,这里的街道以数字命名,东西向称之为calle,南北向为carrera;东西向顺坡延伸,与南北道垂直相交,呈阶梯格状的街与道活生生的就是一个平面坐标图的横轴和纵轴。中规中矩的街道似乎在折射着几个世纪以来这座老城中的印第安人质朴与安定的性格。

阿根廷作家米格尔·卡内将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称为“南美洲的雅典”。是的,传说中,很早以前这里就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15世纪之前,沿着安第斯山脉居住着的原始的印第安人就创造过灿烂的奇布查文化,下河淘黄金,上山开采绿宝石,黄金冶炼技术精湛,黄金工艺制品精巧,加工的金箔薄如纸、金线细如发。

figure_0061_0048
figure_0062_0049
figure_0063_0050

如今,位于老城心脏地带的西班牙式大广场——玻利瓦尔广场正中央赫然屹立着“拉美解放者”、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骑着骏马的高大雕像。漫步在城南的历史老城区,雄伟的建筑群里仍然清晰地透露着雅典帕特农神庙的痕迹。然而,古老的建筑,从红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墙,从弧形墙到一步阳台,从铁艺到陶艺挂件,都毫无保留地显露着浓郁的西班牙风情,仿如在诉说着这座殖民老城的漫漫历史。

figure_0064_0051
figure_0064_0052
figure_0065_0053

花花世界

figure_0066_0054

清晨漫步在波哥大的街头,会发现这里是鲜花的海洋。城中街道笔直宽阔,来往车道之间有草坪花圃相隔,宅旁空地和房屋阳台上塞满了各种奇花异卉,似乎绝不能落下一丁点的空地。

在哥伦比亚,鲜花更多的与男人为伴,种花的是男人,背花的是男人,买花的还是男人。花圃或者园区中,种花的技术活大多由男人们来完成,插苗、施肥、浇水、修枝、装车都是男人的工作;背花更是体力活儿,尽管背的是鲜花,但背负重达80公斤的花和筐,一路游行下来,绕城大半圈,如果是女人的话,大概已经趴下了。买花更是男人们的特权,没有鲜花相随,哪来美人相伴?

鲜花比白菜还便宜

女人爱花,恋爱中的女人对娇艳欲滴的鲜花更是难以抗拒,而哥伦比亚的恋爱成本中,也许唯有鲜花的费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集市里的鲜花是用货车来装载的,买花人也绝不会以枝来计算,而用“把”或者“捆”作为最低计量单位。鲜花的价格实在便宜得惊人:玫瑰的价格低过卷心菜!难怪在波哥大的三个月,我收到的花儿比在国内三年里收到的还要多上一倍。

即使墓地上的花圈也绝没有纸质花一说,全部都是鲜花。平整的墓地里,或方或长的石头墓碑平平地嵌入地面,边上一定埋有一个“花瓶”,可以放水养花,花束被插入其中;花篮里通常配有花泥,不必担心花会立即枯萎。

3.5小时就到迈阿密

“气候宜人,阳光充足,少有雨雾,昼夜温差小,不需加温也不需降温,我们一年到头都能生产鲜花。”正是如此,哥伦比亚的鲜花种植产业正式发展不到30年就跃升到世界前列,如今拥有超过7000公顷的种植面积。作为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花生产和出口国的哥伦比亚,在全球鲜花市场上占有8%的份额,其中,兰花的出口即占了一半。哥伦比亚还是世界上出产兰花种类最多的国家,国花“卡特莱”兰花,花期持久,花朵肥大而芳香,是世界公认的“兰花之王”。仅仅花卉种植的相关工作就为该国提供了1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8万个间接工作岗位。

figure_0067_0055
figure_0067_0056

欧洲的英国、瑞典和德国是哥伦比亚鲜花出口的主要地区,不过美国迈阿密才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市场,货物3.5小时就能空运抵达那里。“最重要的是,我们完全能够根据假日供需制订具体的种植计划。”2月的鲜花出口量就占到了全年的十分之一。要知道,这个月份,哥伦比亚几乎把所有玫瑰都销往了美国,仅仅因为一个情人节,其向美国出口的鲜花就多达150万箱,来自哥伦比亚的鲜花占据了美国鲜花市场的80%。不必担心哥伦比亚国内没有玫瑰可买,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才是哥伦比亚传统的情人节。

做个背花人,过个鲜花节

每年8月的鲜花节(Feria de las Flores)是花农最盛大的节日。麦德林就是鲜花的海洋。

1957年,麦德林举办了第一届鲜花节,此后,鲜花节就成为当地居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代代沿袭了下来。这一天,花农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手拿各式各样的花盘以及精心制作的花雕举行鲜花游行。他们背着上百斤重的巨型花篮游行,成为街头最美的风景。而今,一年一度的鲜花节已成为哥伦比亚鲜花种植业的出口博览会,不但当地居民倾城而出进行庆祝,还会吸引上万名外地游客、花商赶来参观,据说在任总统也不会错过。

男男女女头戴花环,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系着白色的围裙,载歌载舞,绕城一周。传统的“背花人”游行是鲜花节最大的亮点。花农们身背精心制作的背篓花雕或花盘,费尽心思地展示着自家的鲜花。他们从自家的花园里采集鲜花,制作花架,巧妙地利用不同花卉的色泽和外形编制出形象各异的花盘、花筐和意想不到的造型——吉他、拉手结、哥伦比亚地图,甚至玻利瓦尔的头像。“花后”们的出场会引发不小的骚动,花车上的十来名前凸后翘的哥伦比亚美女频频点头微笑,不过,她们只是“花后”的入围者,晚上才能决出冠军。随后,布满鲜花的各式各样的老爷车出场了,三轮的,四轮的,甚至还有被装饰上鲜花的灵车。

孩子们也是游行队伍的主角,他们身着哥伦比亚农民服装,身上背着特殊的鲜花架子,跟着游行队伍前行。花篮自然小了许多,花型却更加童趣可爱,有蓝精灵造型,也有米老鼠造型。孩子背花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把祖先的传统传递给孩子,象征了根植于麦德林的传统得以在下一代中间传承下去,让每一代人了解安蒂奥基亚人的精髓,这是非常重要的”。

INFORMATION

鲜花节:每年的8月上旬,历时一周的鲜花节庆典是麦德林举行的最隆重、规模最为盛大的活动,8月7日的背花人游行是最大的亮点。游人较多,需提前预订酒店。

四通八达的BRT

figure_0069_0057

显然,“我在搭乘BRT”如今已成为波哥大人的一种习惯表达。

波哥大是个没有地铁的首都,2000年年底开通的快速公交(TransMilenio)系统,负担了整个波哥大地面交通客运的26%,据称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好的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目前单向小时运量达45000人次的数据显然已经超过世界上85%以上的地铁系统。让波哥大人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BRT完全不需政府补贴,实现了自主运营。

波哥大人对BRT是依赖和深爱的,即使是在街头随机寻访有关TransMilenio的看法,他们的答案也一定会不约而同、满怀骄傲地赞誉“BRT改变了生活”,“最好的福利是还有免费的穿梭巴士可以把较远地区的居民送至BRT车站”。

尽管早有如此好的名声,但我不得不承认,起初我的确是怀着有些怀疑的态度去乘坐BRT的。直到后来,城中每一条BRT线路我都坐过,BRT也成了我出行最为依赖的交通工具。与大多数国家的公交车道紧邻人行道的做法不同,波哥大以巴西的库里提巴市快速公交系统为样本,把BRT设置在了道路的中央(也就是我们国家通常用来做城市绿化带的地方),无数个大型天桥一直与车站站台对应着紧密相连。双向道路中间的隔离岛上建有独特的以金属和玻璃为主要材质的车站月台,可供几百名乘客同时候车,每个月台里配有1~2名售票员,内侧靠顶部有详细的乘车路线图。BRT公交车上设有多个车门,像地铁那样滑动式地开闭,站台上还有防止乘客被夹伤的玻璃屏蔽门。讨巧的是站台与车厢踏板持平,为推婴儿车的妇女和乘坐轮椅的乘客上下提供了方便。与月台齐平的上车口周到地设置有残疾人、孕妇、老人的专用座位,总站还配有厕所和自行车免费存放处。

figure_0070_0058

“打个比方,波哥大的BRT就如同将地下铁搬到了地面上。相对于BRT,地铁的单位里程造价可要高30倍以上,维护费用也至少在3倍左右。同时,从工期上来计算,相比于地铁旷日持久的建设工期而言,BRT可以更快建成。”道路中央的公交专用车道主要供公交主干线行驶,与普通机动车分隔开,互不干扰,私家车无论如何都不得使用公共交通的专用车道。支线线路与主干线线路相互配合,支线线路主要在普通道路上运营。干线上的公交车站采用全封闭的方式,站间平均距离大约为500米,公交车站的长度也很长,达40~180米,通常可以一次性停靠1~3辆公交车。更不可思议的是,每一辆公交车上都安装有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和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不但每6秒钟就能更新一次车辆的位置,还可以读取到进出车站的乘客数量,数据直接反馈到调度中心,以便实时合理协调公交车辆的配置。看到此,我忽然想起了近年来盛行的大数据的云服务。

而今,这个曾以交通严重堵塞、城市环境恶化而著名的,交通管制一度被认为是几乎没有希望的城市,因为BRT的运行,为全球树立了城市快速公交的典范,每天为500万通勤者提供公交服务,使其成为世界上客运量最大的快速公交系统之一。从最初的项目规划阶段到投入运营,仅仅用了3年——只是3年的时间!

figure_0071_0059

周末的平民专线

这绝不是一次性的作秀!2000年2月1日的下午,阳光灿烂,波哥大市前市长佩尼亚洛萨早早离开了办公室,到学校接儿子放学。他像往常一样地套上外套,像往常一样带着两个保镖出门,但是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坐上跑车,而是骑上了自己的山地变速自行车骑行在圣巴巴拉繁华的街道上。他一只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还在用手机,完全不顾忌城市里蛮横的汽车司机。不必奇怪,因为这一天是这座近800万人口的城市公民通过投票产生的第一个无车日。这一天,城中所有的私家车完全被禁止出行,成千上万的人会与佩尼亚洛萨市长一样,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街道上。

每年一度的无车日也许算不上新鲜,我国也有,但是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出现无车日,恐怕就鲜有耳闻了。是的,每个周日的中午两点以前,城区必定有一条主干道被完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跳着街舞的青年伴着RAP有节奏的“哼哼哈嘿”,滑直排轮和滑板的、骑车的、慢跑的……封闭的街道成了运动者的天下。

figure_0072_0060

“一个好城市,骑自行车的孩子应该可以安全到达城市的任何地方。”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给予公交优先、建设安全又便捷的自行车道、设立无车星期日、改善公共步行空间和儿童活动场所,波哥大最终创立了一个以人行、自行车、大众交通工具为依托的大城市。“在公共道路的使用上,所有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设施良好的自行车道将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开着30万元的小汽车的市民和骑着300元的自行车的市民是平等的。

figure_0073_0061

19世纪获得独立的哥伦比亚的城市,依旧延续着显著的西班牙棋盘式格局。从前的波哥大以空气污染和秩序混乱而闻名,如今,TransMilenio的缔造者恩里克·潘纳罗萨用不到5年的时间完全改变了这个城市的面貌。波哥大成了推行自行车友善政策的城市,甚至成为连欧美先进城市都要效法的城市再造范例。今天的波哥大拥有了世界上目前最好的基于公交车的交通运输系统BRT。在曾被国际舆论误解的声音中,一个令市民难以忍受、自卑和没有希望的城市最终变成了一个世界公认的典范。

泛滥的街头艺人

波哥大的街头艺人比起我国的许多城市要多得多,不仅仅是在波哥大市中心的玻利瓦尔广场,就是社区小小的街心花园里,或者街头闪烁着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晴天、雨天、刮风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在那儿的每一天,无时无刻不邂逅他们,他们仿佛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段时间之后,我忍不住要将他们分门别类了。

第一类是静态的、浑身涂满各色涂料的行为艺术者。他们可以是长着翅膀的天使,也可以是传经布道的教士,或者是战地归来还来不及卸下装备的士兵。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街道的拐角处,而且是那种落地生根式的站立,即使烈日当头也会坚守岗位,常年位置不变。我想这一定需要唐僧打坐般的定力。他们的跟前通常放置着一个A4纸大小、20厘米高的小箱子,上面开有小口,当路人投掷钱币后,他们便会扭动着身体不同部位的关节,向你致敬、握手,然后再来上一小段拿手的舞蹈。值得敬佩的是,无论投入的钱币是多少,他们的表演都丝毫不会偷工减料。

figure_0074_0062
figure_0074_0063

第二类是在街头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表演“杂技”的艺人,他们有玩杂耍的重要秘技——或者骑着独轮车来上几个回合的U型极限运动表演,或者画上小丑的油彩脸蛋儿、踩着高跷跳上一段探戈,或者舞动着彩带跳起柔软的芭蕾,或者用无数个彩球沿着身体的曲线滚来滚去也不落地。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表演的时间和讨巧的时间计算得极其精准,如同黄金分割点,往往会在绿灯亮起的前30秒结束。我的理解是这样便于向车里的人们讨要观赏费,当地的人们往往都会给上一些硬币。

figure_0075_0064

第三类艺人要数吹拉弹唱的歌手和专心作画的画家了。他们需要占用较大的场地来摆放乐器或者画架、作品,商场门口或者交通枢纽供转乘的通道上最常见他们的身影。不少吹拉弹唱的歌手已经灌有自己的唱片,其表演在能赢得现场的小费的同时还能卖掉不少自己的碟片,可谓一举两得;留着长头发、蓄着长胡子的画家们绝对自信,即时画出的素描成品铺了一地,可以现场为你画肖像;如果你不喜欢,他们甚至分文不取。不论歌手还是画家,在他们的脸上似乎都看不到一点怀才不遇的忧伤。

也许,对于这些“艺术家”而言,自由才是他们最最向往的!

全民选美在行动

figure_0076_0065

哥伦比亚出美女。在世界选美舞台上,哥伦比亚美女多次荣获“环球小姐”等全球选美赛的桂冠。无论是地铁车厢或是街头的咖啡厅,总能邂逅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热情如火的美女。在世界选美舞台上,哥伦比亚小姐几乎从不缺席。国际选美赛事中该国美女频频夺冠,使得哥伦比亚出产美女成为不争的事实,俨然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盛产美女的国度。其实这更是一个为选美而疯狂的国家,哥伦比亚人对选美的热度丝毫不逊于委内瑞拉。

在哥伦比亚的许多家庭里,女孩从三四岁就开始接受选美心理的引导,并参加健美、舞蹈等训练。总部设在北部重要的港口、历史名城卡塔赫纳(Cartagena)的Organizacion Reinado Nacional de Belleza学校是哥伦比亚最有名的美女培训机构。尽管一年的培训费用不菲,据说每年的花费约合2万~10万人民币,但稍稍殷实一点的家庭,只要生有女儿,家长们依然争相负担高昂的费用把孩子送入学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女孩们变得更加美丽迷人。”这里聚集了各年龄段的姑娘们,七八岁是入学的最佳年龄,入学之后,从站姿、迈步、微笑、眼神到语言、语调,均要接受“如何变得更迷人”的职业教练的指导。尽管内容枯燥,甚至要为练一个形体动作流汗流泪,但很少有人会打退堂鼓。如今,该学校甚至在波哥大开设了分校,可见市场之大。爱美的少女们都牢牢记着胸围、腰围和臀围的最完美比例,为此可以忍受最最魔鬼式的训练。

figure_0077_0066

选美大赛在哥伦比亚是一场全民运动,需要过关斩将,层层角逐。先是市冠军入围州冠军,再选送到国家级比赛,最后的胜出者入围世姐或者环球小姐的国内公开赛。在“哥伦比亚小姐”大赛前,各个城市的政府都会用很长一段时间为本市的选手宣传、拉票,跟竞选总统一样。全国性的选美大赛每年就有400多次,选美活动的主题名目繁多、各有特色,像传统节日、当地特产甚至一项体育活动都可以成为选美的主题,比如“咖啡小姐”、“鲜花小姐”、“绿宝石小姐”、“足球小姐”……头衔五花八门。

杯觥交错的拉美“夜店”

figure_0078_0067

在南方待久了,渐渐习惯了没有四季的生活。初到波哥大的时候是雨季,每天中午会定时地下上两个小时的雨,而后又会迅速转晴;有雨水的时候早晚会有些凉,不过也总是在15℃以上。过了5月的上旬,雨季结束,天气才开始逐渐暖和起来,天也亮得更早,每天不到6:00就已经大亮了,不过在哥伦比亚的时候,始终没有遇到可以穿裙子的炎炎夏日。渐渐的,我开始习惯这个城市的慵懒日子。人们热爱运动,热爱音乐,热爱跳舞,更爱夜生活。在校园里,可以没有大声朗读的学生,但是一定有颠球和玩弄乐器的一群群少年;女人们爱扮俏,大街上一定见不到不化妆、不涂指甲油的女人,即使已过不惑之年;他们视音乐如生命,无时无刻不需要音乐的陪伴,家里的保姆耳朵上都随时塞着耳塞。拉美的音乐节奏感极强,即使不会跳舞的人也很容易迈开舞步;跳舞对于他们就如同麻将对于中国人一样,是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休闲,是文化,也是习惯。

有人说,来到拉美不去泡泡吧,就算是白来了。于是,在一个有星星的夜晚,三女两男相约,决定亲临“夜店”体验一回。20:30,酒吧街里静悄悄的,丝毫没有夜店的迹象。可以确认的是,我们并没有走错地方。街头偶见有卖水果、鲜花和蜡烛的小摊贩。很明显,是我们来早了。

“夜生活晚上10点才开始。”右手腕上手表的指针刚到22:00,大大小小的酒吧和夜店就仿佛开闸一般,突然开始沸腾了,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PUB阁楼上的男男女女歪歪斜斜地倚靠在走廊的栏杆上,酒吧门前总能看到长长的队伍。原来,每家夜店的入场人数都有限额,进门前一定要经过一道“安检”,男士们的包包一个不落地需要被红外线扫描。

figure_0079_0068

我们挑了一个人气超旺的夜店,入乡随俗地排着队。排队的时候竟然遇到电视台的采访,夜店门口的军官看起来很帅。入场费15000比索,五个人只收取三个人的费用。难道是两个男士免费吗?我有些诧异。确实如此,在哥伦比亚这个男少女多的国度里,男人是享有某些特权的。缴费之后,每个人的手上被系上一个写着店家名字和地址、电话的纸质手镯。这好比一个通行证,凭着手腕上的镯子,这一整夜就可以无数次无障碍地进进出出这家夜店了。

终于进去了!里面一片昏暗,闪闪烁烁的射灯忽红忽绿,忽明忽亮。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酒瓶放在入口的吧台上,服务生轻轻地摆动着身体,手脚麻利地晃动着瓶瓶罐罐,优雅地调配着多彩的鸡尾酒;漂亮的女士们很容易得到一杯免费的酒水和一个温暖的拥抱。女孩们美得让人惊艳,来到波哥大这么多时日,总算看到穿着吊带和清凉衣裙的女子了。五颜六色的、暧昧的灯光,现场弹奏、现场演唱,披着长发的歌手的煽动性的歌喉,强烈的鼓点,这一切让人很容易进入另一种状态。每一首曲子结束前,领唱者都会和大家来上一两句“对白”,大伙儿大声地“si”之后,全场欢腾。忽然,雪花一样的纸片漫天飞舞,没有人去拾取,就这样让它缓缓地从空中飘下。大家热烈地鼓掌,相互拥抱着,也许这就叫作“high”!

沸腾中的时间过得很快,喉咙哑了,腿也麻了,离开时已经是凌晨1:30,门前还有络绎不绝的等待入场的毫无倦意的人们。

My god,波哥大的夜!

INFORMATION

1.Zone Rose是较为高档的夜店聚集地。

2.不同的夜店主题不同,包括摇滚、雷鬼、桑巴或者怀旧的探戈。周一的夜晚通常不营业。

和她一样,优雅地老去

8月里,波哥大的雨季已过去了大半,雨水显然更少了。

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里理所当然的有着天空一般湛蓝的好心情,我沿着第七大道校区的小路慢慢地走着,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比如:是不是同一时点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同时生长出了西瓜?再比如:酸奶和冰激凌到底是中国人发明的还是外国人发明的……

身边的一群鸽子突然一阵风似的飞过,拍打着的翅膀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我顺着鸽子远去的方向望去,竟被眼前的画面深深吸引了!真的太美,太美!不远的木椅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年男人正拥着同样已生华发的妇人耳语,男人很绅士,他的另一只手笔直地为妇人撑起一把大大的黑伞……

我静静地从他们的身边走过。男人穿着深灰色的西装,弯曲的胳膊露出的叠袖衬衣的袖口上别着精致的袖扣,大热的天依然一丝不苟地系着领结。妇人施着淡妆,金黄的头发里夹着银丝,指甲精心修剪过,涂的是法式粉色指甲油,白色的毛衣套着褐色的裙子,左手优雅地搭在膝盖上。很显然,这个老太太风韵犹存。

我悄无声息地经过,丝毫没有惊动他们。伞下面的情景是多么的温情!是的,伞的下面是完全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也许是青梅竹马,也许不是;也许,耳语的他们正在回忆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也许,他们根本是在叹息相见恨晚!只是,不论如何,如此的街头美景,这一刻都是美妙的。

如果可以,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而我,一定要优雅地老去!

figure_0080_0069

黄金湖里有黄金

黄金湖隐藏在山峰之上。

乘坐城中的TransMilenio-B线到终点北站,再转乘大巴,大约1小时便到站了。不过,抵达的只是山脚下。下车的丁字形路口几乎没有任何标示,也许因为过往的惨痛经历,这个地方本就不愿让人接近。

黄金湖(Lake Guatavita)的大门设在半山腰,我们是一路打探着上山的。从山脚到山顶大约7公里,一半的水泥路一半的黄土路,虽说有双车道的水泥路,不过没有专门的巴士可以到达。多数行人选择驱车通过半山的水泥路再步行登顶,而我们选择了全程步行。转过几个弯之后,前面依然是漫漫长路,身边是上山的车辆不时呼啸而过。我们禁不住决定改变计划,做一次“拦路虎”——半路搭便车上山。站在山路边上,远远看到一辆还有空位的私家车,我挥了挥手,车子在我的身边缓缓停下。简单的沟通之后,车主很热情地答应带我们一程。上车、交谈,西语夹杂着英语,满车的笑声。

figure_0081_0070
figure_0081_0071

爱神还是恶魔

进入黄金湖是有人数限制的,我们不得不在门口小憩并等待。山腰除了园区的大门,再别无屋舍,放眼满是绿色,很是冷清。

周边是陡峭的山崖,沿着黄泥和着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上山,路口很多,一不留神就走岔了。这里没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之说,分支小道永远到不了山顶,我们不得不在断头路上原路返回。山上很冷,我们不时用呼出的白腾腾的热气湿润并搓搓双手。终于,群山环抱之中的一片碧波映入眼帘。

figure_0082_0072

这就是黄金湖了。看不到入水口,也找不到出水口。它好像是完全静止的,比翡翠更绿,比玉更透彻,对了,是祖母绿。奇怪的是,即使一阵阵风吹过,湖面也没有一丝的涟漪。有记录以来,湖中的水量始终如一,没有高一毫,也没有低一厘。

它的由来有些神秘,科学的解释是:“许多年前,因为陨石降落,在山顶炸出了碗状的坑,日积月累,坑被雨水填满便成了湖。”不过,坊间流传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传说。一个与爱情有关,据说Guatavita国王终日忙于国事,冷淡了王后,王后失望之余爱上了将军。恼羞成怒的国王下令杀了将军,并将其尸体分割成块烹饪,作为王后生日盛宴的菜品。恐惧的王后沉湖自尽。悲伤的国王动用所有兵力打捞,却寻不见王后的尸首。半年之后的一个夜晚,王后托梦给国王,说她在湖神的照顾下生活得非常幸福,不必再挂念她了。为了感激湖神,每年王后的祭日,国王都用金粉涂满全身,潜入湖底感谢湖神,并给王后送去黄金珠宝作为礼物。此后,祭奠典礼便流传了下来。在另一个版本的传说中,Guatavita湖神是个恶魔,为了取悦他,每一个新登基的国王都必须到Guatavita湖畔去拜祭它,并在它的授意下举行加冕仪式。头插彩色羽毛的印第安人缓缓划着用半干的芦苇编织的小船进入湖泊,快到湖中央的时候,火盆里燃出青烟,在烟熏火燎中,新国王浑身涂抹金粉,纵身跳入湖中,随后,船上的印第安人把随船带来的皇冠配饰、黄金、珍珠、翡翠、珠宝统统投入湖中;国王浮出水面,洁净的湖水冲掉了他周身的金粉。国王面对东边的太阳膜拜,特定的时辰之后,金色的阳光映射在每个人的身上,表明湖神同意新国王的加冕,族人接受金光的洗礼,新国王的加冕仪式结束。湖边响起人们的呼喊声和奏乐声,大家尽情跳舞和饮酒。

550个生命的代价

传说黄金湖底有着近百吨的黄金制品和至少5000万件金器。打捞从16世纪开始,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面对茂密的森林,许多探险者有去无回,打捞黄金湖湖底堆积如山的黄金始终只能是一个梦。

1545年,一支西班牙寻宝队在3个月的时间内,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但付出了550条生命的代价。之后,欧洲各国纷纷闻风而动,进入亚马孙丛林。“英国人曾在湖边挖了一条地道,花了大约3周的时间终于把湖水抽干了,但太阳很快把厚厚的泥浆晒成了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再从英国运来钻探设备准备继续挖掘的时候,湖中却再度充满湖水。这次代价高昂的打捞归于失败,英国人损失了近50万英镑。不过,他们却在较浅的湖边找到了金杯、金碗、金罐和大小各异的金制法器。”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担心湖中的宝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动军队保护黄金湖。但是,哥伦比亚政府派出的考古专家和潜水队对Guatavita湖深度勘察之后,仅仅获得300余件黄金器物,与传说中“黄金城”宝藏的数量依然相距甚远。也许,这仅仅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不过,打捞出来的黄金器物却给“印第安人是制作金器的高级工匠”一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figure_0084_0073

INFORMATION

1.行:可在市中心乘坐前往Guatavita小镇的任何一路公交车,但需在到镇上之前就下车。上车后可直接对司机说要去黄金湖,司机会提示你何时下车。

2.游览完黄金湖之后,下山有小路可到Guatavita小镇,镇上的建筑大多数呈白色,广场边的炭烧玉米很好吃。

惊险与血腥的华丽缠绵

我一直相信,美景美味总会在旅途中不期而遇。

两个多月来,波哥大城里大大小小的马路几乎已被我们踏遍,甚至连半山之上的小路也被我们徒步了两次!而两次都有不经意的邂逅:骑马时发现了山谷深处的美丽小镇,看日出时却享用了山腰上土著人的美味烤肉。

这次的斗牛赛就是周末徒步暴走中一次不经意的观战。我们原本打算去老城区的Avenida Jimenez绿宝石大街再过过眼瘾,走到半路,却听到红色体育馆门口人声鼎沸,我预感有大事发生了。

莫名其妙的门票

走上前,果然,一年一度的斗牛赛即将开始,只是门票已经预售一空。

门口,来往的商贩正兜售黄牛票和各种小玩意儿。半月形的皮质酒囊一定是观战的装备,进去的人似乎人手一个。没看到比赛,那就买个纪念品来抚慰一下自己小小受伤的心吧!我心不在焉地走到摊前,看了又看,举棋不定,终于挑了一个——黑白相间,它的前生估计是头奶牛。碍于打开酒囊的那股浓浓的“牛味儿”,我始终没买。正要离去,摊贩突然塞给我两张看台票:“买一送一?买酒袋送牛票!只要在两倍价格之内,我就接受。”我在心里默默地盘算着。

“¿Cuánto”

“NO!”他示意让我们赶忙进去,比赛就要开始了。

来不及多想天上为啥掉下馅饼,我们径直入场。位置还不错,正对着主席台。

公牛是色盲

斗牛源于西班牙古代杀牛供神祭祀的宗教活动。从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时开始,这种祭神活动演变为斗牛表演。斗牛的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时代的牛崇拜以及壁画中,新石器时代的岩壁画里就有描绘人与牛搏斗的画面。根据历史记载,曾经统治西班牙的古罗马恺撒大帝就热衷于骑在马上斗牛。而后,斗牛发展成站立在地上与牛搏斗。此后,这项象征着英勇善战的竞技开始在西班牙的贵族中流行。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国王菲利普五世认为斗牛过于残酷,在皇室中禁止斗牛,于是斗牛开始在民间流行,并被殖民者带入哥伦比亚。如今,斗牛已成为哥伦比亚一个重要的赛事,当初的着装、习俗、规则统统沿袭了下来,许多小镇每年还设有固定的斗牛日。

“每一个成为千万富翁的优秀斗牛士背后,都有数百名斗牛士倒在通向顶峰的路上。”所以,哥伦比亚甚至设有专门的斗牛学校,超过13岁、喜欢斗牛的孩子都可以报名学习斗牛技术。

figure_0086_0074

一张红布、一把长矛、六支花标、四把不同的利剑、一把匕首,是斗牛士全部的装备。斗牛士有主次之分,红衣红布是主斗牛士身份的象征,三名斗牛士助手则手持斗篷。斗牛选用的公牛必须是血统纯正、生性暴烈好斗的北非公牛,体重大约500公斤。不要以为公牛对红色有特别偏好,其实所有的公牛都是色盲,在它们的眼里,物体颜色如一,只有动静之分。所以,红布只有在摇摆的时候才能激起它们的斗志。意外的是,即使在表演中没有被斗牛士刺死的牛,最终也将被引入牛栏被他人用剑刺死。

一剑穿心

有人说:“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确实如此,不仅仅是公牛命不可测,斗牛士也一样,即使大名鼎鼎的斗牛士也可能有战死沙场的命运。

比赛开始了!身着金边红衣、头戴金饰的斗牛士骑着马步入赛场。身材并不高大的斗牛士下马走到主席台前,虔诚地祈求主席赐予他打开牛栏的钥匙。一小段静默后,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和掌声突然热烈地响起,斗牛士雄赳赳地绕场一周,之后退场。接着牛栏大门敞开,公牛飞奔而出,斗牛正式开始。

引逗、穿刺、上花镖及刺杀环环相扣。引逗是前戏,先是用不带弯头的利剑支撑红布有节奏地来回摇摆,引逗公牛,被激怒的公牛横冲全场、飞奔直撞地耗费体力;几个回合后,长矛手出场,用长矛头刺扎牛的背颈部、刺破血管;受刺后的公牛如同母狮般开始发作,凶猛暴躁,花镖手徒步上场,手执一对木杆制、饰以花色羽毛或纸、前端带有金属利钩的花镖,站立场中再次挑逗公牛,待公牛扑过来,迅速将花镖刺入牛的背颈部,利钩会扎在牛颈背上;最后,刺杀的高潮来临了,斗牛士手持带弯头的利剑瞄准牛的颈部,还在愤怒中的公牛再次发作,奔向斗牛士;斗牛士大跨步地冲向前去迎合公牛并伺机刺杀,把短剑从后背刺入公牛的心脏。仿佛全场都屏住了呼吸,就在一瞬间,公牛轰然倒地,发出巨大的声响。如雷的掌声中,公牛被木车拖走,观众们向斗牛士挥动白色手帕,一枝枝鲜花从观众席投入场中。

惊险与血腥,斗牛士与公牛之间的纠缠如同一场华丽的艺术之舞。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勇猛和智慧的斗牛士竟然只有16岁!

INFORMATION

斗牛士的几种奖励。

1.鲜花和掌声。较为成功的斗牛之后,斗牛士会得到掌声的奖励,通常他和同伴只面对主席台方向的底层观众,接受人们的鲜花、掌声和骑士帽。这是斗牛士获得的最低规格的一种奖励。

2.绕场一周。如果一名斗牛士的表演令人很满意,他和他的3个助手(短标枪手)将获得绕场一周的荣誉,他们环场接受看台上人们的掌声、欢呼声以及扔下的鲜花和帽子、礼品等。

3.单耳奖励:如果一名斗牛士的挑逗、动作、刺杀等等全过程表演让人们感到非常满意,全场观众都会为他挥动白色手帕。主席团主席在看到有八成以上的观众挥动白手帕之后,将会决定给予斗牛士一只牛耳的奖赏,同时包括绕场一周的殊荣。也就是说,观众拥有是否奖励给斗牛士一只牛耳的权利。

4.双耳奖励:如果斗牛士的表演令观众为之疯狂,在已经决定奖励斗牛士一只牛耳的基础上,绝大部分观众继续不停地挥舞白色手帕,要求主席团再次奖励斗牛士,主席团主席有权决定是否奖励给斗牛士第二只牛耳。能获得两只牛耳的斗牛士证明他已获得了极大成功。

5.双耳加牛尾: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主席团会对某位著名的斗牛士在某次成功的表演之后,奖励双耳外加一条牛尾。这是最高级别的奖励。

figure_0088_0075
figure_0088_0076

Panaca:邂逅中世纪贵族

忽然很想成为一个农场主,有自己的农庄、自己的草地、自己的马匹和自己的牛羊……在这个盛产鲜花与绿宝石的国度里,驾着SUV,载着三五好友,开上一两个小时的车,到近郊的农庄慢悠悠地过个funny-day,实在惬意。

一路向西

作为伊比利亚文化之都的波哥大,一年到头,四季如春,天高云常淡,树木常绿,花儿常开。4月里,人们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宗教节日“Semana Santa”的时候,也迎来了公休长假,于是,我们向城西的Panca进发了。

一直西行,足足心旷神怡了一路。大大小小的农庄星星点点、不均匀地散落在城外,时而又连成一片。湛蓝的天空中不时飘着白白的云彩,沿途放眼望去,都是无限的郁郁葱葱,或深或浅的墨绿与嫩绿肆无忌惮地填充着我的双眼。草坪乍看是没有边际的,黑白色的牛羊们在友好地玩耍着,草已经明显没过了它们的膝盖;过了一会儿,刚才一望无际的视野被冒出的一片树林死死地遮挡住了,树干都很粗,一个人根本围合不住;断断续续地过了大约五六座桥,曲曲折折的小溪汇成一片明净的湖水,不知名的小鱼在湖中自由游动。成片的狗尾巴草随风摇摆着,好像是在向我招手。沿湖半人高的木栅栏成了我们的路标,蜿蜒地一直往前延伸。末了,咖啡色的“P-A-N-A-C-A”字样高高地立着,我们到了。

这里的绿,是让人心动的绿,嫩嫩的,一直可以沁在心尖儿上的那种。面对眼前戚风蛋糕一般蓬松的草地,我有点儿不忍心踏入。终于一脚踩了下去,感觉深深地陷入。于是,我把另外一只脚也放肆地踩了下去。就像上了瘾一般,我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草地上奔跑,一直跑到了草地的那一头。

贵族的邂逅

Panata,好大!即使是农庄,也深刻地烙着西班牙殖民的印记:红色的坡屋顶、圆弧檐口、土黄色的STUCCO手工抹灰墙、红陶的筒瓦、简约的铁艺窗,无不透露出庄园的柔和与曾经的尊贵。露台与庭院里摆上铺有格子布的原木桌凳,一家人围坐一桌,喝上一壶热腾腾的咖啡,谁能抗拒如此温馨的亲情和生活的自在悠然?

庄园连着庄园,牧场连着牧场,Panaca的马场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据说原来的庄园主爱马如子,方圆数十里,Panaca的马队都赫赫有名。马场就在眼前,大马、小马、黑马、白马,几十匹马一字排开。这一刻,我的脑子里猛地蹦出电影《非诚勿扰》的画面,场面是一样的壮观,只是那里的舞台上站着的是与我几乎没有交集的24个美丽的伊人,而这里,其中的一匹将会短暂地属于我。“他”就那么高大英俊地鹤立其中,微微昂起的额头和脉脉含情的双眼似乎在告诉我:“来吧,来吧!我就是你的王子,这里就有你一直想要的一见钟情的神话!”容不得我思考,毫无疑问,这就是等待我的白马王子。“马儿碎步时,骑马的人脚前半部踩蹬,上身直坐马鞍;马儿快跑时,大小腿用力夹马,身体前倾。”我默默地重复着上马的要领,开始骑着王子碎步慢走。

figure_0090_0077
figure_0090_0078

忽然,我的身边出现了浩浩荡荡的画面:古老的马车、威武的骑士、华丽的中年妇人、长长的马队,人着盛装、马走舞步——那不是中世纪的贵族巡游吗?领头的马儿迈着盛装舞步,骑手头戴黑色阔檐礼帽、脚蹬高筒马靴,煞有节奏却又气定神闲、风度翩翩;头戴宽沿羽毛帽的中年贵妇身着墨绿色的金丝华都长服,大大的领口边缘镶着层层叠叠的花边和褶裥,袒露双肩,裙摆看似很大,每一处小细节都好像是精雕细琢过的艺术品,贵气逼人;妇人右手挽着身着燕尾服的绅士,淡定地坐在马车上。手持盾牌的骑士们紧跟其后,长长的队伍小心翼翼地沿着树篱与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缓缓而行,走向石头古堡。

figure_0091_0079

大约半小时后,长长的马车队停在了古堡前。大门缓缓打开,骑士们作两列致礼,绅士挽着贵妇笔直地走进古堡,重重的大门又随之合上,他们再没从古堡中出来。

于是,我狠心地抛弃了刚才的白马王子。即使价格不菲,我也毅然登上了“贵妇”的马车,围着大大的庄园绕行一周。马车上,我不时地对农场中牛羊的胖瘦指指点点……这一刻,马队成了我的马队,骑兵成了我的卫士,这里仿佛就是我的庄园,而我,仿佛就是庄园的主人。

黄昏的炊烟

太阳渐渐落下,树荫下的男男女女或悄悄耳语,或开怀大笑,或相拥而吻。

远远的,可以望见缕缕炊烟,我知道,美丽的炊烟之下一定有美味。铺着红白格子布的四方木桌边,旋转的烤鸡不时滴下的金黄油汁在红红的火苗上发出嗤嗤的声音,没有人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烤鸡一定要是完整的一只,而且要带着皮的、刷有蜜汁的;牛扒一定要是baby beef,而且决不能是well done。上餐前等待的片刻亦不能浪费,赶快到10米外的果园里亲手摘上一盘彻底熟透了的甜滋滋的草莓来,然后裹上一层浓浓的巧克力酱或是沙拉,大口嚼在嘴中……这一天,真的就是那么美妙!

INFORMATION

1.出行:波哥大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16~18℃,仅有干季和雨季之别,最佳出行时节为4~5月。

2.吃与玩:农庄里的烤鸡、牧场奶牛现挤出的乳汁与现采草莓调制成的fresa de leche为必吃的美食。骑马或者乘马车作贵族巡游都是很好的体验。

figure_0092_0080

Botero:肥胖的蒙娜丽莎

几乎所有的哥伦比亚人都有着相似的爱好:足球、萨尔萨舞、谈笑,他们绝不会放弃任何加入喧闹的伦巴舞会和满怀深情地向游人诉说家乡美景的机会。

“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快乐。”

欧美大片中通常少不了幽默,看看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和雕塑著称的最具影响力的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波特罗的作品,就能得到对哥伦比亚人天赋幽默的最好诠释,也就不难理解有人把波哥大誉为一个满载着拉丁美洲文化与艺术的“伊比利亚文化之都”的原因了。

蒙娜丽莎长胖了

波哥大老城中心的Museo Botero收藏着波特罗的123件作品。“昔日的波特罗,用夸张与肥大的造型演绎了前代大师的绘画主题,今天的波特罗,用痛苦与暴力的画面诠释了哥伦比亚艺术的真谛!”这是国际画坛对他的最高评价。波特罗的画,不论谁看过后都会过目难忘,其画作中的人物,无论男女,每张面孔的表情、长相几乎如出一辙,体型也都肥肥胖胖,颇具卡通式的诙谐味道,就连哥伦比亚总统、蒙娜丽莎、圣母的形象也难逃肥胖的命运。

figure_0093_0081
figure_0093_0082
figure_0094_0083

博特罗的画很容易辨别:人物肥肥胖胖,颇具卡通式的诙谐味道。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的微笑》(1978)。这幅画源于达·芬奇的名作,结构、色调、布局与原作别无二致,只是完全充满着博特罗的风格。达·芬奇笔下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具有无数人为之倾倒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的画,如果看着她的嘴巴,我们就永远无法捕捉蒙娜丽莎的笑容”。但在博特罗的眼中,蒙娜丽莎的美似乎不再那么莫测了,山脉还在,只是被卡通化了,膨胀的头和身体占据了整个画布的大多数面积,五官浓缩到胖乎乎的脸颊中央,丰腴的蒙娜丽莎不再似笑非笑地让人有距离感,而是更加亲切和炯炯有神,让人很想伸出手去捏一捏这婴儿肥的可爱的脸庞。博特罗对蒙娜丽莎是情有独钟的,早在1959年,博特罗就画过一幅《12岁的蒙娜丽莎》,当时博特罗的个人风格还未完全成熟,据说这两幅画在笔触和眉眼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区别。博物馆里没有展示该画,据说它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

本来想做斗牛士

1923年,博特罗出生在麦德林(Medellin),4岁的时候父亲离他远去。他靠着亲戚的救济,与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当你在贫困的时候,生命对于你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幼年的贫困,对他的人生有重要的影响,他迫切地想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斗牛士,以此改变生活现状。12岁那年,他被伯父送到麦德林的斗牛学校学习,不过,当他看到第一头活生生的斗牛壮烈、残忍、惨痛的结局后,他毅然停止了成为斗牛士的梦想。由公牛与斗牛士引发的细腻的感触、敏锐的观察,使他画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并以此换来了两个比索。

博特罗用画笔为自己赚取上高中的学费,他的画定时出现在《哥伦比亚人》星期日增刊上。他的绘画和观点令社会上的保守势力不悦,他就读的学校校长指责他刊登在《哥伦比亚人》上的裸体画。博特罗受刚刚接触到的毕加索艺术的启示而发表的《毕加索与美术创新》一文激怒了校方,他被赶出了学校。

20岁之前,博特罗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正规训练,但他自学钻研的成果相当不错,16岁时便获得了首次参加联展的机会。他不仅为当地报纸《哥伦比亚》的副刊画插图以贴补高中学费,还撰写了好几篇非常大胆的艺术评论。后来,他凭借油画《沿海》赢得了国家艺术家沙龙(Salon Nacional de Artistas)奖金,从哥伦比亚的Buenaventura港口出发旅行,到达了向往已久的欧洲。他去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校(Escula de San Fernando)学习。在普拉多博物馆,他开始临摹诸如提香、丁托列托和委拉斯凯兹等大师的作品。一年以后,他去往佛罗伦萨研习Piero dell Francesca、Uccello与Massaccio的作品,之后开始创作,“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变得更加快乐。”在意大利,博特罗这种过度肥大造型的绘画风格渐渐被人们认可。

1957年,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博特罗个展的第一天,他的全部作品就被订购一空,令所有艺术家至今都惊羡不已。此后,他的作品和才华越发引人关注,如今,他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在商业上获得很大成功的拉美画家之一,他的作品被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博物馆收藏。

figure_0095_0084

艺术与现实是两回事

博特罗描绘的人物,好像是充气充得已经很饱的气球,即使是静止的物体也用相似的手法,始终贯穿着胖胖的、充实的、臃肿的造型,视觉形象极度夸张。有人说那是他渴望权利与权威的象征,也有人说那是出于早年贫寒的生活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反对、讥讽。“我是一个生长于第三世界的艺术家。换句话说,我并不是在博物馆周围以及约定俗成的艺术传统圈子中长大的。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以一种带有新鲜感的视觉经验来接近和观察我周围的事物。”

当有人问到博特罗为什么要选择胖子为他作品的主要形象时,他回答说:“艺术中的美和现实中的美是两回事。在我的一生中,我交往过的女朋友都很瘦。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

不过,在博物馆看完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后还是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不同,从早年描绘乡村生活,到“临摹”大师作品,再到用肥胖的暴力场景批判社会,其画作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转变。

“如果你要我挑100幅,那很容易。然而挑一幅最满意的则太难了。”2010年11月,博特罗1985年创作的描绘斗牛士的作品《家庭场景》,在佳士得拉丁美洲拍卖行拍出170万美元的高价,一举夺冠,并打破战后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及阿根廷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而今,他的绝大部分作品已经成为全球收藏家炙手可热的竞逐对象。而我,经历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之后,在博特罗博物馆买了一幅印刷版的博特罗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她终日对我微笑。

矿区传奇:祖母绿

figure_0097_0085

祖母绿,名称起源于古波斯语“Zumurud”,原为“绿色之石”,被古希腊人称作“发光的宝石”,后来演化成拉丁语“Smaragdus”。直到16世纪,它才有了今天的英文名称“Emerald”。几个世纪以来,哥伦比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祖母绿供应地,每年价值数以千万美元的祖母绿被运往世界各国,几乎垄断了国际市场,其出产的优质祖母绿约占全球产量的80%。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哥伦比亚祖母绿的出口额高达1.4亿美元。如今,哥伦比亚祖母绿俨然已成为优质祖母绿的代名词,哥伦比亚祖母绿的登记标准就是全世界祖母绿的通用标准。一颗祖母绿的产地如被确定为哥伦比亚,那么它的价格往往会较一般祖母绿高出3~4成。当越来越多非哥伦比亚出产的优质祖母绿被统称为哥伦比亚祖母绿时,这个名称也带上了“价值不菲”的潜台词。

Avenida Jimenez大街

清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老城区的Avenida Jimenez绿宝石大街一如往常,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各种肤色的人们操着各种语言在街边那个颇有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群里进进出出,或是观光,或是讨价还价。

当时钟指向10:00的时候,一天的交易准时开始了!街道上不时有头戴巴拿马草帽的小贩托着裸石向路人兜售,街口拐弯处的白色宝石大厦则是行家出入最频繁的地方。乍看平常的大厦,内里却令人炫目,五层楼、上百家珠宝店远比想象中的简朴,没有宽阔的景深,亦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的只是整整齐齐分区摆放着的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祖母绿,或是裸石,或是成品。

figure_0098_0086

这条看似普通的仅仅千余米的大街,每年却有高达10亿美元的绿宝石和宝石饰品交易额;也就在这条大街上,云集了大大小小上百家首饰店和手工作坊,汇聚了世界上最好的打造绿宝石首饰的工匠。也许,也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到祖母绿的魔力!

鳞次栉比的祖母绿珠宝店铺,实在容易让人心猿意马。走进三楼的久负盛名的Sirena Emerald祖母绿专营店,头发花白的店主Galeno很热情。15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管下祖母绿的生意,并拥有了自己的矿区和加工厂,其矿区在Chivor,工厂在距离波哥大城区30分钟车程的郊区。如今他的珠宝店在波哥大已赫赫有名。我拾起一粒通体透彻、青翠悦目、0.63克拉的裸石,迎着射入屋内的阳光对焦。Galeno先生递给我一个Lupa(专门用来看绿宝石内杂质的一种放大镜),我看到了晶体内被称作“断冈”的细小裂纹,同行的行家告诉我这是好货。一个来回的还价之后,我们顺利成交!Galeno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白纸为我包裹,我有些愕然——绕着地球跑了几圈,这恐怕是我见到的最简陋而纯净的包装了。尽管如此,我依然是愉悦的,也许是因为这粒祖母绿透出的纯粹的绿感染了我。而且,特意要跟大家说的是,这座宝石大楼里是绝对不会有假货的,因为都是老店,一旦发现假货将被终身吊销营业资格。至于说到价格,打个八折就差不多了。

Galeno还告诉我,祖母绿就是有一种魂,让人至死不渝地热爱它。而Avenida Jimenez大街有着非凡的定力,即使全球的金融风暴袭来,经历几起几落的经济动荡,这里数十年来仍然繁华依旧;而这些祖母绿的店主们,也绝不会弃商弃店。

INFORMATION

2009年哥伦比亚祖母绿中国市场参考价格

figure_0099_0087
figure_0099_0088

(注:按照4C标注为中等的参考价格。根据颜色、通透度、加工工艺等差异,价格变动会非常大。)

历史定格在玻利瓦尔广场

figure_0100_0089
figure_0100_0090
figure_0100_0091

位于老城心脏地带的西班牙式大广场——玻利瓦尔广场(Plaza de Bolivar),正中央赫然屹立着“拉美解放者”、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骑着骏马的高大雕像。据说,在18世纪,玻利瓦尔曾居住于广场西面富丽堂皇的圣卡尔洛斯宫。院内的胡桃树为玻利瓦尔亲手所植。宫内临街的一扇窗户上悬有一块精致木牌,上面记载着他1828年9月25日为躲避一次暗杀,从该窗户一跃而下逃到圣阿古斯丁河石桥下而幸免于难的详细经过。而在波哥大建城时的遗址上修建的国会大厦则坐落在玻利瓦尔雕像后侧,描绘奴隶获得自由时的狂欢场面的大型壁画也格外引人注目。

漫步在城南的历史老城区,雄伟的建筑群里仍然清晰地透露着雅典帕特农神庙的痕迹。然而,这些古老的建筑,从红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墙,从弧形墙到一步阳台,从铁艺到陶艺挂件……都毫无保留地显露着浓郁的西班牙风情,仿佛在诉说着这座殖民老城的漫漫历史。

figure_0101_0092
figure_0101_0093

INFORMATION

1.从广场向东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这个城市最古老、最美丽的拉砍德拉里亚(La Candelaria)殖民街区,它位于Calle 9 -Calle13,Carrera2-Carrera5。时尚的咖啡馆、窄窄的小巷中,不时能遇到在这里流连的当地艺术家。

2.美食推荐

(1)午餐,Andante Ma Non Troppo(Carrera 3A No10-92):这里有拉砍德拉里亚区最好的小面包和意大利面,生意极其火爆,除去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的是当地的回头客。花费为10美元左右。

(2)下午茶,La Puerta Falsa(Calle 11 No6-50):这是波哥大甚至整个哥伦比亚最为古老的就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1816年,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最为著名的tamale(香蕉叶包裹的肉末蔬菜)、santafereno(一种甜品)、shawarma(肉末配皮豆沙塔饼),花费为8美元左右。

(3)经典晚餐推荐,Andrés Carne de Res(Calle 3 No11A-56):美味的大块牛排、热情的音乐、美艳的伦巴女郎,让你彻底狂欢至午夜。花费为30美元左右。

圣卡尔洛斯宫后花园:因故事而绽放美丽

没有凡尔赛宫花园的壮丽与无双,也没有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荡气回肠;没有争奇斗艳,也没有千娇百媚。说不清是不是应该归因于内心深处对英雄的崇拜,抑或是对于传奇的热爱,只是,许多年来绕着地球跑了一圈又一圈之后,唯有圣卡尔洛斯宫后花园,能够如此清晰而深刻地留在我记忆深处。

只因生在心脏上

哥伦比亚,远在地球的另一端,既然约会了这个鲜花与绿宝石的国度,那么,波哥大老城区心脏地带的西班牙式大广场——玻利瓦尔广场是不能不去的。只是,圣卡尔洛斯宫后花园,我不是寻着它去的。

figure_0102_0094

沿着古老的街区一直走,民族英雄西蒙·玻利瓦尔骑着骏马巍然屹立的高大雕像远远就能望见,我知道,玻利瓦尔广场到了。城中央,阳光下的玻利瓦尔广场到处洋溢着和谐安详的气氛,儿童在奔跑,不同肤色的游人相拥留影;数不清的鸽子叽叽咕咕地时而低空盘旋向游人敬礼,时而噗噗地落到地面踱步觅食。大教堂、最高法院、议会大厦、法式风格的市政厅和总统府环广场一周而立。在原西班牙教堂的旧址上兴建的气势宏伟的大教堂,两端的两座钟楼高高耸立,塔尖直指苍穹。不过,西面与市政厅和最高法院相对的富丽堂皇的圣卡尔洛斯宫才是广场的重中之重!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高大建筑,不但先后成为圣菲皇家图书馆和独立后的国家总统府,更让其闻名遐迩的则是因为西蒙·玻利瓦尔曾久居于此。心脏地带之上,皇族、政权、英雄,所有与历史剧相关的元素都在占尽天时地利的圣卡尔洛斯宫附近紧紧萦绕,于是,进宫一窥究竟,成了所有来到这里的游人最顺理成章要做的事情,我也毫不例外。

figure_0103_0095
figure_0104_0096

初探圣卡尔洛斯宫

初看圣卡尔洛斯宫,似乎与其他宫殿并无大异,同样的奢华、同样的富贵,满室的壁画,暗沉的金色流露着庄严、神圣与霸气。只是,深处的圣卡尔洛斯宫后花园却显得那么的不同寻常:一抹重绿的后花园,安安静静地平躺在宫殿的末端,一直延续到尽头。在这个仅次于荷兰的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里,鲜花比白菜更便宜,可宫殿的后花园里除了树就是树,毫无花团锦簇,实在让人顿生疑惑。

不过,几十平方米的园子内树木繁多,一棵大大的胡桃树茂密无比,仿佛天幕一样从正前方遮挡着全部视线;粗粗的树干浑圆厚重,一个人想要用胳膊把它抱住几乎是不可能的;树上再分出两个粗壮的枝杈,宽大茂密的树冠似乎想把整个园子罩住。几株叫不出名字的半人高的小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花园的角落,满眼的绿和单调的深棕色树干在静谧中透露出逼人的气势,或许,这才是这里真正的浓墨重彩之地。

figure_0105_0097
figure_0105_0098

一棵胡桃树救了一条命

的确如此,正是后花园中的这棵胡桃树,挽救了一个英雄的性命。而如同宿命一般,这棵树也正是由这个英雄多年前亲手所植的。这个英雄就是南美洲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

1819年,南美洲漫长的殖民史终于因为这个名叫西蒙·玻利瓦尔的男人而得到改写。奴隶被解放,“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建立,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

1828年9月25日,这一天恐怕没有什么比胡桃树更令人难忘的了。敌军又一次精密地部署了暗杀“解放者”的行动。危急关头,正是这棵茂密粗大的胡桃树“障眼法”般的虚虚实实,使得玻利瓦尔得以甩掉尾随的敌人,并从临街的窗户一跃而下,逃到圣阿古斯丁河石桥下而幸免于难。

尽管说起这段历史,哥伦比亚人早已如数家珍,但是花园里至今依然悬有一块精致的木牌,上面详细地记载了胡桃树与英雄脱险的全部经过。

于是,这个没有鲜花的花园与关于英雄的如烟往事总是如影随形。

INFORMATION

圣卡尔洛斯宫后花园:位于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Plaza de Bolivar)西侧圣卡尔洛斯宫内,免费开放。

地址:carreras 7-8,calles 10-11,Bogota,Colombia.

玩味古老幽蓝盐教堂

除了大海,食盐也可产自深山的矿洞;除了宏伟,教堂也能咸淡得有滋有味。

认识的每一个波哥大人都毫无例外地告诉我,Zipaquirá盐教堂(Catedral de Sal)是决不能错过的地方,因为它是哥伦比亚的第一大奇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之一。

乘坐着最古老的蒸汽火车,慢悠悠地从波哥大前往Zipaquirá小城,为的就是一睹这座蔚为壮观的地下建筑的奇观。摇摇摆摆的火车开得慢得惊人,与拉美人的慢性子实在匹配,我不时怀疑是否蒸汽不足,50多公里的路程竟然开了2个半小时!车厢内,身着中世纪服装的男子五人演奏乐队令人陶醉,他们夸张的面部表情伴着欢快的乐曲,从一节车厢游唱到另一节车厢,high了一路;车窗外,铁轨两侧绿油油、软茸茸的的草地上不时有女子马队穿过,修长的双腿和高昂着的头分外养眼。毫无疑问,这一定将会成为我绕着地球跑的过程中经历的最缓慢却又最神奇的火车旅程。

figure_0106_0099

Zipaquirá教堂虽然深藏于200米的地下,规模却极为惊人,足够容纳8500人,以至于人们常常会迷路。它的前身是一个旧盐矿,曾经,哥伦比亚45%的盐来自于这里,据说这里盐的储藏量还可以持续开发500年。早在19世纪,哥伦比亚人就开始掘矿采盐,从城外的山里挖出盐送进城内,并且赖此为生。信奉基督教的矿工和印第安人在盐矿内部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当作工闲时的祷告之所。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教堂被坍塌的盐岩掩埋了。后来,在哥伦比亚国民银行的资助下,100多位雕刻家和矿工耗费了四年光阴,在原来坑道的基础上,通过爆破、打磨、雕刻等方法在盐洞中重新打造成这座教堂。

figure_0107_0100

教堂的入口即是原来采盐的坑道口。墙上雕刻了一幅画,画面上几个矿工正在开采盐矿。沿着宽大的坑道往里走,120米长的坑道越发显得幽深而沉静,我不得不紧紧地拽着同伴的手。坑道的石壁上渗透出白白的晶体,闪闪发亮,像是厚厚的一层冰雪。我用手摸了摸,又用舌头舔了舔,不由得惊叫“咸的!”对面立刻传来了我的回音“咸——的”。不由得让人想起儿时读的《大山学回音》的故事。

每隔不远就有一组雕刻或者小教堂;每个小型坑道内都有十字架及供人祈祷的平台,用一米多高的罗马文字标注着数量,总共14个——耶稣受难路共14站,描述了耶稣受难的过程。通道的最末端是盐晶雕刻的布满着耶稣像和天使的主教堂,供奉的是当地盐工信奉的圣母,十字架足足有6层楼高。再往里,几百米后的尽头有一个三维剧院,“讲述”着关于采盐的历史。我戴着由一个红色镜片、一个蓝色镜片做成的三维眼镜,进入了两个世纪前的一个神奇世界,在堆满墙、撒满地的“白雪”构成的晶莹剔透的世界里,置身于弥漫盐“雾”的空气里自由呼吸、纵情游戏:我可以是矿工,可以是买盐的主妇,还可以是盐商!灰灰的色调、幽蓝的霓虹灯,令人惊叹的音效和让人震惊的雕刻,残留的岩盐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如富丽堂皇的水晶宫让人迷离,宛然一个童话之旅。我也终于明白了几乎所有哥伦比亚人都会自豪地把这座建于地下的纯盐教堂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缘由了。

INFORMATION

1.可选择搭乘公共汽车或者蒸汽火车前往,当日返回波哥大。

(1)从波哥大TransMilenio北站出发,至锡帕基拉的汽车每10分钟一班,票价80美分。从锡帕基拉市中心步行上山,约15分钟即可到达盐教堂。

(2)蒸汽火车车票需要提前一天预订,往返需要12美元。

2.盐教堂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6:30,门票4美元;周三例外,为2美元。

figure_0108_0101
figure_0108_0102
figure_0108_0103

黄金甲:世界第一的黄金博物馆

figure_0109_0104

从新城到老城,需要绕行几十个街区,汽车在古老的街道上缓慢地行驶,风格各异的建筑林立街边,活脱脱的是在阅读一部世界建筑史。16世纪、17世纪所建的大学、博物馆、天文台迄今都完好保存着,数百年的殖民历史使得波哥大成为几个世纪古建筑的博物馆。城内古老教堂众多,其精美的壁画可追溯到17~18世纪,圣徒的雕塑及圣坛的装饰画精致得无与伦比,不少已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号称世界第一的黄金博物馆(Museo del Oro)坐落在市中心的圣坦德尔公园内,距离祖母绿Avenida Jimnez大街很近,这是所有到访波哥大的人必到之处。19世纪中叶,哥伦比亚金巴雅和卡利马两个印第安金器制作中心被发现。1923年哥伦比亚国家银行建立后,在全国设立了金器收购站。1939年黄金博物馆建馆之初只有14件展品,1968年迁址至此,由哥伦比亚国家银行管理。1500年前就制作完成的黄金制品,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之下终于一一重见天日,从镶有绿宝石的黄金十字架、做工细致的黄金船到古代印第安人的器皿、首饰,一项不缺,与其说其藏有34000多件金器,不如说它收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前哥伦比亚所有的文化。

博物馆的外观并无太多令人惊艳之处。进馆之前需要寄存包包。

步入大厅,有上下两个楼梯供选择。下面的最底层主要介绍印第安人的历史,据说是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古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放映厅里播放着印第安人开采黄金的心酸的血泪史;如果选择上行,一个拐弯之后就步入二楼金碧辉煌的展厅,金灿灿的黄金饰品依次排开,精细的金器工艺品展示着印第安人淘金、冶炼、铸造、锻压、镶嵌制作方面的高超技艺。

宗教仪式上的各种善男信女的塑像,镌刻着象征五谷丰登、子孙满堂的蟾蜍等印加图腾的祭祀器皿,腹部刻有飞禽走兽的装饰品,以及假面具、铁拉登特罗人脸谱、镶有绿宝石的黄金十字架、耳环、鼻环、项链、别针、手镯、脚镯,一件不落。日用品最多,有壶、杯、碗、盆、碟、鱼钩、刀具、香炉、神龛,多用金箔、金丝制成,其薄如纸,或纤细如丝,玲珑剔透。当然还有印加帝国的其他古代陶品、石头制品、贝壳制品,以及木制品和纺织品。

哥伦比亚是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据统计,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哥伦比亚平均年产黄金约3500公斤,在整个西半球居第一位。从5世纪开始,印第安人就都喜欢用黄金制作装饰品和作为“太阳神”的祭品。一个人佩戴黄金首饰的多少以及陪葬时黄金器具的多少可以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印第安人与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也相信人死后还有来世。尤其在头人离去的时候,除了把他生前所用的黄金珍宝随葬之外,还要在其腹内放满黄金,以防止尸体腐败并保护灵魂的完整。部落酋长的墓葬里,平躺在墓中的酋长,头戴黄金皇冠,面覆黄金面具,还有金耳环、金项圈、金镯子、金盘护胸护膝……尸体旁还散放着许多陪葬的金制器皿。

figure_0110_0105

那艘驶向黄金湖的“黄金船”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记得那个关于黄金湖的传说吗?这只黄金船就是古老传说中的盛大祭拜仪式的真实还原。全身涂上金粉的新国王站在船的中央,带着族人和各类黄金祭品乘坐“黄金船”去神圣的Guatavita朝拜湖神,然后把全身的金粉洗落在湖中,将满船的黄金祭品投入湖里。

figure_0111_0106
figure_0111_0107
figure_0111_0108

黄金密室是博物馆里的馆中馆,这里戒备森严,每次限行不得超过20人。据说,里面珍藏着12000多件黄金制品,相比大厅里的展品,密室里的自然要珍贵许多。这里黑漆漆的一片,随着古老印第安音乐的响起,慢慢有了灯光,忽然金光闪闪,耀眼的光芒之下,琳琅满目的黄金饰品大放光彩,让人仿佛置身于古印加黄金帝国之中。

INFORMATION

所有博物馆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均免费。

1.黄金博物馆(Museo del Oro):Calle 16 No5-41,周二~周六9:00~16:30;周日10:00~16:30,有近3万件藏品,为世界黄金制品收藏量最多的博物馆。

2.波特罗艺术馆(Museo Botero):Calle 11No4-41,周一、周三~周六9:00~19:00,周日10:00~17:00。可花费2美元租一个音频讲解耳机。

3.国家博物馆(Museo Nacional):Carrera 7 No28-66,周二~周六10:00~17:30;周日10:00~15:30。这里曾是一座监狱,展品包括历史物品、图片、手工艺品、文件、武器等,最不能错过的是木乃伊。

3.考古博物馆(Museo Arqueo log ico):Carrera 6 No7-43,周二~周六8:00~12:00;周日10:00~13:00,收藏西班牙统治时代的大量陶艺品。

4.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o de Arte Moderno):Calle 24,No6-00,周二~周六10:00~19:00;周日12:00~18:00,主要展出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蒙塞拉特山顶白教堂:朝圣者终极地

figure_0112_0109
figure_0112_0110

大多数哥伦比亚人信奉罗马天主教,节假日通常雷打不动地要做弥撒。城北的蒙塞拉特山顶白教堂(Cerro de Monserrate)是城中的圣殿,在当地人看来,蒙塞拉特是波哥大的重要标志,被当地人称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而山顶那座肃穆的白教堂自17世纪中期建成后的4个多世纪以来,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来自各地的游人拾阶而上!

乘坐缆车登顶绝对是最好的选择。缆车徐徐上升,从山脚到山顶,鲜花、岩石、城市缓缓收入眼底,慢慢的,我从不同的高度看到了不同的波哥大!当我被定格在海拔3152米的高度,在沉静的山顶白色小教堂前眺望波哥大,全城景色一览无余:单体的白色建筑随着山坡起伏,古老的红砖尖顶屋在城市的巷道中穿梭,飞流直下的瀑布、碧绿的牧场、苍翠的咖啡园、青葱繁茂的树木、生气蓬勃的绿地、星星点点散落在城中的鲜花……我看到了一个正随着安第斯山脉的走势平静地蜿蜒连绵的古今交融的波哥大。

figure_0113_0111
figure_0113_0112

来到教堂时正好赶上弥撒,弥撒由一个中年神父主持。充满激情的布道之后,男女信徒手捧着《圣经》唱起了悠扬的圣歌,紧接着在跪凳上十指紧扣、双目紧闭。弥撒的整个过程庄严而隆重,在优美的圣歌中,我虔敬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完整的观礼。

教堂后的鹅卵石子小路通往留有1887年波哥大繁华时代原貌的街道,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集市沿街向北延伸。或许,在信徒的眼中,这里的每一颗鹅卵石、每一级阶梯都是向神表示悔过的见证者。

INFORMATION

1.到达山顶有三种方式:乘坐缆车(teleférico)、索道小火车或者步行。缆车和小火车大约15分钟一趟,周一~周六14000比索往返,9:30~24:00;周日及公众假期为8000比索往返,6:00~18:00;步行上山大约需要2个小时。

2.教堂后的印第安集市中,古印第安人的耳环、鼻环、项链、别针、手镯、脚镯,各种壶、杯、碟、碗、盘、面具、香炉琳琅满目,可在此淘宝。

Villa de Leyva:恍如隔世的殖民小镇

即使是彻头彻尾地把整个拉丁美洲翻个遍,也再找不到一个让人如此恍如隔世的地方,这里陈而不旧,老而不衰,有历史,有故事,有味道。也许,这才是Villa de Leyva诱人的原因。

画里的小镇

地图上的Villa de Leyva实在不显眼。大清早,从波哥大出城,已经陆陆续续走了4个小时,过了通哈,还未到达。如果不是一路上的美景,恐怕早已疲惫不堪了。奶牛、绵羊和马匹,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闲散地漫步,毛茸茸的草儿绿得可以滴油。

最终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和几百年前画里的景象几乎一模一样,白墙、红瓦,层次鲜明的起伏的屋面,从陶土筒瓦到Stucco手工抹灰墙,从红色坡屋顶到圆弧檐口弧形墙,再到一步阳台,露台、花园、庭院、阳台决不含糊。

figure_0114_0113

Leyva这个哥伦比亚保存得最好的殖民小镇之一,从1572年建成,到1954年被宣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都完好地保持着原始的状态,400多年来一直原封不动地保持着当年的殖民建筑风貌。即使今日,这里依然没有任何一座现代建筑。不过,旅馆、手工艺品店、美食馆却欣欣向荣。以中央广场和白色教堂为圆心画圆的Villa de Leyva半径不过1公里,圆心是集市,广场和街道全部由鹅卵石铺成,东西南北四条小径放射性地往外展开,马场、土陶手工作坊、传统的印加小吃店看似毫无规则却又很有规律地生长在小镇的各个角落。在我看来,扬着马鞭,听着马蹄在鹅卵石道上叮叮咚咚作响,和着四面传来的乒乒乓乓的铁艺敲打声,实在浪漫得无可挑剔。只是,对于Leyva的人来说,出品铁艺是家家户户最寻常的手艺,马车是最寻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旅馆,或许算得上是Leyva唯一能称作商业的商业。即便如此,旅馆也很家庭化。或许,一切的商业对于Leyva都是多余的。从东走到西,好容易找到一家有8个床位、2间空房的木造旅馆住下,尽管只是有点类似于我国国内的青年旅馆,但是价格却显得有些昂贵,一个床位50000比索,折合人民币145元。不过漂亮的天井和大大的花园真的令人很温暖。几百年前老宅的屋主也许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的家会有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前来小住……中国的丽江或周庄,也曾有那么多色彩不尽相同的老宅,丽江的古朴中带着厚重,周庄的柔情中透着黑白,但是这儿,浓浓地带着温暖!

figure_0115_0114

到了Leyva,不骑马一定会遗憾,挑一匹好马,圆一次坐拥白马王子的梦吧!马蹄在鹅卵石路上发出“咚咚”的声响,浪漫得无可挑剔,8000比索一个小时的价格极其诱人。也许白马太抢手,我到达马场的时候,剩下的只有黑马和棕色的马儿,也罢,只要是帅气的就好。

雨夜砍价

漫步在古老的鹅卵石街道上,天空突然飘起雨来,静静地看着雨中的小镇,恍如隔世!雨淅淅沥沥地一直下到傍晚,屋檐下的马灯一下子把小镇照亮了。跑到一个屋檐下,一不小心贸然闯入一个印加作坊。小作坊不过十来平方米,女主人手里握着粗粗的铁签子,正指尖灵活地拨弄着粗粗的麻线,原来是在编织披肩。高高低低的桌子上平静地摆放着古印第安人的耳环、鼻环、项链、别针、手镯、脚镯,各种壶、杯、碟、碗、盘,还有古老的面具、香炉……那么多的鲜曾玩味的饰物,实在可爱。女主人没有丝毫戒备,我任意拿起、任意拍照、任意试戴。也许是头一次见到如此东方的面孔,店主拿起一副色彩艳丽的耳环示意我戴上,并一定要赠送给我。五斗柜上的三个陶瓷小天使实在让我爱不释手,再不花费些银两似乎真会过意不去。

只是,曾经有过买回去才看到“Made in China”的教训,于是我把陶瓷倒过来看了个遍,“Industria Colombiana!No Chino!”(原产地就是哥伦比亚)。店家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我们的担忧,立刻补充道:“Industria Colombiana!NoChino!”(原产地就是哥伦比亚,不是中国),之后,我毫不犹豫地花了5万比索将三个天使收入囊中。

晚上8点过后,烤肉店和小酒馆里显得拥挤起来,Amigo在餐桌边来回穿梭,强劲的节奏中夹着悦耳的歌声、笑声、酒杯的撞击声,“Salud!”“Cheers!”“干杯!”不绝于耳。Amigo看出我的不解,大声地告诉我:“养马铸铁、欢歌跳舞、烤肉喝酒,几百年的日日夜夜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

夜里10点,雨终于停了,月亮的脸依然被浓浓的云彩遮挡着,不过似乎挡不住青年男女的热情,三三两两簇拥的人群,卷头发的弹着吉他的男人,裹着头巾的妖冶的女人,还有那一对对时而耳语时而拥吻的情人……这里的夜晚,约会才刚刚开始!

figure_0117_0115

观礼祷告

深夜的欢腾似乎一直延续到了黎明,或许,这本就是个不夜的小镇,又或许是游人的热情点燃了小镇的激情。

天亮了,穿过绚丽的花廊,我们来到位于后花园的餐厅坐下,裹着头巾的女孩笑盈盈地为我们沏上了热腾腾的咖啡,白色的藤编竹篮里放着十来只巴掌大的圆面包,手工果酱、牛油、煎鸡蛋、鲜榨橘子汁一一开始端上。这也许是我来到该国后吃到的最美味的面包,我一个人竟然吃下了三只!直到离开多时的现在,我仍然会不时地记着当地人,想起他们的笑脸。不一会儿,男主人匆忙地走了出去,原来,祷告和礼拜的时间到了。我紧随其后。

一群穿着紫色袍子的男人被分成三组,表情凝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一定是在祷告,只是我没能听懂;之后,男人们肃穆地抬着真人一般高的耶稣雕像和《圣经》里的不同人物的雕像,从教堂里出来,缓缓地穿过中央广场。五分钟后,来到小镇广场东南方的“灯塔”。灯塔其实是一个教堂,只是比中央广场的教堂小了许多,内壁更为简洁,少了金碧辉煌的壁画。几个穿着白色袍子的少年在神像的周围铺满新鲜的香水百合后,仪式正式开始了。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神父走上讲台,用上帝的语言和上帝对话。也许是因为他充满激情的讲道,全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之后,男女信徒们手捧着《圣经》,唱起了圣歌,接着在跪凳上十指紧扣、双目紧闭,整个过程庄严而隆重。

礼堂的深处有几个开着窗口的小木屋,与其他教堂里的忏悔室并没太大的区别。一个褐色头发的女子走到一个窗口的边上,松木色的小窗户被关上,忏悔就这样开始了,也许,在他们的心中,倾诉之后就可以解脱,神父能给他们以力量。其实,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结,而又同时存在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上帝,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上帝遗忘了。

INFORMATION

1.到Villa de Leyva,最不可错过的就是骑马。许多当地人都提供马匹出租,价格便宜,每小时2.5~3美元,在carrera9或calle6街的拐角处。

2.Villa de Leyva是最受波哥大人欢迎的周末度假地,在一周的前几天通过www.villade.leyva.net预订旅馆价格更为划算。波哥大的公共汽车总站有开往Villa deLeyva的小型公共汽车。

3.化石馆(Museo Pa leontologico):周二~周六9:00~17:00,周日9:00~15:00,门票80美分。

4.推荐旅馆:Posada San Martin(镇上Calle 14 No9-43),有漂亮的天井和大大的花园,古色古香。双人间22.5美元(含早餐)。

5.推荐餐饮

(1)午餐,中央广场西侧露天烤肉店:牛扒柔嫩多汁,芒果奶昔极其爽口。

(2)晚餐,Don D’Bill:除了美味的比萨和甜品,更可以目睹曾为猫王伴奏过4年的小镇传奇人物BillLynn的风采。

figure_0118_0116

Juan Valdez:小胡子的天下

“可以有麦当劳,有KFC,但是绝没有星巴克!”

是的,一直以来,咖啡就是哥伦比亚人的骄傲。哥伦比亚是“继巴西后的第二大咖啡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出口国,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出口国”。如此的美誉,成就了这个没有星巴克门店的国家。只是,星巴克进口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已有40余年的历史;只是,2008年的时候曾传出过向世界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叫板的关于哥伦比亚咖啡豆生产商拟收购星巴克控制供应链的消息。

如果咖啡的世界只有两极,一极是浓烈的巴西硬咖啡,味道浓烈;另一极一定就是淡香的哥伦比亚软咖啡。不同于酷似钢铁男子的阳刚浓烈的曼特宁,也不同于最让温柔的女子思念上瘾的醇味芬芳的蓝山咖啡,哥伦比亚咖啡浓郁而厚实,丰富却沉静。浅浅的一口,就霸道地让独特的芳香充盈你的整个口腔,绵软、柔滑,恰到好处的酸、苦、甘以最快的速度占据你的味蕾、神经甚至灵魂。如同初婚女人隐约的娇媚,哥伦比亚咖啡迷人且恰到好处,令人怀念。

咖啡的天时地利

哥伦比亚咖啡是少数敢以国家的名字在世界上出售的单品咖啡之一,如同哥伦比亚的祖母绿。许多人把哥伦比亚咖啡和高品质、好口味画上等号。行家们把哥伦比亚咖啡的优异特性归因于安第斯山脉的特殊气候以及咖啡种植者在山地黑土上的精耕细作。107万公顷的咖啡种植面积,30.2万个咖啡园,56万咖啡种植农户;呈阶梯状的高地上,1500米以上的高海拔,火山灰质的土壤,无霜冻之虞的气候,使漂亮的咖啡豆可以像富家子弟腰挂翡翠、颈套项圈那样很有教养、姿态优雅地生长,让自己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自由自在地汲取天地之精华,在安第斯山脉沉潜往复,从容生长。温和的气候,湿润的空气,使得这里一整年都是收获季节,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咖啡相继成熟。于是,它被赋予一个名贵的名字——“翡翠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的历史要追溯到1808年。据说是一名牧师经委内瑞拉将咖啡带入了哥伦比亚。从此,咖啡树在这个国家扎根。此地咖啡的美味以及种植者对品质的苛刻追求无人可及。各地的咖啡卖家都渴望打着产自哥伦比亚的旗号来提升其知名度,每年都有不少咖啡爱好者冒着危险前往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园朝圣。“种植咖啡是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最自豪的就是能种出优质的咖啡,就是艰苦些也值得。”

figure_0120_0117

小胡子胡安

在咖啡的王国里,哥伦比亚咖啡是众人倾慕的国王,手握着象征统治者的权杖,而Juan Valdez——这个在哥伦比亚和南北美叱咤风云的名字,则是国王头顶上的那颗皇冠,被誉为世界上最美味的咖啡。

为了将哥伦比亚原产的纯种咖啡与其他混装咖啡区分开来,1959年Juan Valdez正式创立了Juan Valdez品牌,咖啡协会赋予了Juan Valdez销售原产原装咖啡的权利。Juan Valdez代表了最正宗的哥伦比亚咖啡口味,包括种子的原生性、种植的传统有机方式以及烘焙的高品质保证,每一粒咖啡都是严格按照哥伦比亚最传统的方式精致出品。每袋哥伦比亚出产的咖啡包装上都印着胡安和骡子的标志。

一抹浓密的小胡子,一个宽边的大草帽,一头拖着装满咖啡豆的麻袋的骡子,一列挺拔的安第斯山脉,成就了Juan Valdez!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经过精心装扮的淳朴憨厚的哥伦比亚传统咖啡农为世人熟悉。

偶像之路

2005年的一组调查显示,80%~90%的美国人能够认出哥伦比亚咖啡广告中的咖啡农Juan Valdez,在英国则几乎是100%。就在这一年,Juan Valdez还获得了雅虎公司和《今日美国报》联合颁发的最佳广告形象奖,并获得了在纽约麦迪逊大街留下足迹的殊荣。

一直以来,Juan Valdez的偶像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先后有三位地道的咖啡农当过形象代言人,而Juan却真的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过一天。

咖啡联合会为了充分表现哥伦比亚咖啡的所有优点而引进了公关机构,创造了一个咖啡农的形象,并给他起了一个好读好记的名字Juan;哥伦比亚种植咖啡多在高山地带,运输时少不了最能吃苦耐劳的骡子,于是Juan就有了自己忠诚的骡子……如此一来,一个集合了整个咖啡种植农群体理想化个性特征的虚构角色就出现了。

figure_0121_0118

1960年1月,哥伦比亚人种植咖啡的艰难和饱含的激情在美国、加拿大、欧洲被深情演绎:“您说谁更顽强呢?是Juan,还是他的骡子?Juan在安第斯山上有个咖啡种植园,土壤肥沃,空气温润,成就了品质非凡的哥伦比亚咖啡。此外,更有很多很多像胡安一样顽强而又努力工作的咖啡种植者。”这则广告出人意料地成功。一时间,哥伦比亚咖啡终于在全世界享有了盛名。1983年Juan又带着自己的骡子登上了荧屏,联合会斥资100万美元拍摄了一系列广告片,描绘的是Juan在高山上自己的咖啡园精挑细选咖啡豆,然后牵着骡子,沿着崎岖的高山险路将一袋袋的咖啡豆运出去的场景。

Juan的世界知名度还赋予其极大的魅力,他被引入好莱坞电影,他参与了喜剧演出,他有自己不同形式的卡通形象,建有自己的网站,和许多咖啡爱好者分享有趣的信息……其实,Juan是活着的。

INFORMATION

1.波哥大城内,Juan咖啡馆多如牛毛。在路边随便找上一家,在阳伞下懒洋洋地坐一个下午,亦很不错。

2.各大超市里有袋装或者瓶装的Juan咖啡出售,有含糖和无糖之分。另外,Juan咖啡糖也很好吃,甜而不腻。

跑到哥伦比亚

INFORMATION

申请签证指南

自2007年1月1日起,哥伦比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中国公民免签的国家,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赴哥伦比亚短期访问或旅游将不再需要申请签证。然而短暂的几个月之后,免签制度被废除。2009年2月,哥伦比亚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但签证须到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面签。在出行前1个月左右提供相关材料给大使馆较为适宜。

1.签证分类

哥伦比亚签证分类比较复杂,类别繁多。

(1)礼遇签证(CORTESíA)。

(2)商务签证(NEGOCIOS)。

(3)临时签证:劳工签证(TEMP.TRABAJO)、哥伦比亚国民配偶或长期同居者签证(TEMP. CóNYUGE)。

(4)学生签证(TEMP.ESTUDI-ANTE)、难民或避难者签证(TEMP. ES-PECIAL)。

(5)居留签证:哥伦比亚国民的家属签证(RESIDENTE FAMILIAR COL.)、资格签证(RESIDENTE CALIFICADO)、投资签证(RESIDENTE INVERSIONISTA)。

(6)访问签证:旅游访问签证((VISI-TANTETURISTA)、临时访问签证(TEM-(PORAL),技术访问签证(YTéCNICO)。

2.签证申请材料

(1)护照原件(要求有效期不少于3个月,完好无缺,有有效空白页)。

(2)护照所有有效页的复印件(A4纸张正反面复印)。

(3)2张浅色底正面免冠彩色近照,尺寸3cm×3cm。

(4)用英文或西班牙文填写《签证申请表》(到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官网http://www.embcolch.cn/chino/convisas.html下载PDF文件,需要用A4纸正反面打印)。

(5)银行存款证明原件(人民币2万左右即可)。

(6)申请人存折的复印件(1~3页流水复印件)。

(7)往返电子机票。

(8)有效的酒店预订文件。

(9)可能会视情况要求提供出行所需的其他有效文件(如:出示经认证并译成西班牙文的无犯罪证明、国际健康证明等)。

3.签证流程、认证信息

(1)打电话预约送材料的时间及面签时间(如材料准备不齐全将会被退还,不予面试)。

(2)使馆签证官对申请人面试。一般为10~15分钟的问答,问题主要为自我介绍、工作情况、出行目的等,按实际回答即可。面签时使馆配有西班牙语翻译。

(3)面签后4~7个工作日,使馆领事处会把申请结果电话通知申请人(一旦签证申请成功,会通知申请人商定签发时间和根据其签证种类应缴纳的费用;如被拒签,6个月后方可再次申请)。

(4)签证费用:不同用途的签证费用不同,旅游签证费用为100美元。缴费后自行前往使领馆领取签证。

4.使领馆信息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相关信息

官网:http://www.embcolch.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34号

电话:8610-65323377

传真:8610-65321969

电子邮箱:embcolch@public3.bta.net.cn

旅游信息

1.语言:西班牙语为南美洲官方通用语言;哥伦比亚英语普及率并不高,学会简单的西班牙日常用语会使您更容易和当地人沟通,也会让出行更便捷。如:Hola (你好)、Adiós(再见)等。

2.气候:哥伦比亚位于赤道附近,除了高山上终年积雪外,其余地区皆属热带气候。四季如春,全年无冬夏之分,年平均气温16~18℃,仅有干季和雨季之差别,安第斯山区每年有两个干季及两个湿季,主要干季在12月~次年3月;亚马孙地区则全年都是湿季。7、8两月最热,最佳出行时间为4~5月。

3.货币:哥伦比亚比索(COP)。在哥伦比亚购物可直接使用美元,但景区的工艺品小店一般只能使用当地货币比索,目前人民币与比索的兑换汇率约为1∶346。

4.时差:首都波哥大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5.电压:110V、115V、50Hz,美式双向扁插头。

礼仪、风俗与禁忌

1.礼仪: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一般以握手为礼或亲吻面颊。男人在见面或离别时,要与在场的所有人握手;妇女一般只和妇女握手或紧握对方的前臂。

2.风俗与禁忌:哥伦比亚人喜爱谈论体育运动与艺术,尤其是足球与本国咖啡;喜欢游人夸奖他们的国土民情、秀丽景色等。“3”、“5”、“7”为吉祥数字。蟾蜍为哥伦比亚的吉祥物,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子孙满堂。当地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值得注意的是当地人最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