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元朗的李屋

数学王国的一代天骄:丘成桐传 作者:黄泽林 著


3.元朗的李屋

梁家外婆一家人搬走了。丘镇英先生和夫人也带着5个儿女搬到了元朗的红枣田一处叫做李屋的房子。李屋的房子虽然不算小,但却是好几家人合住,可以想见他们的住房并不宽裕。又因为地处元朗的农村,所以李屋不仅住房条件很差,交通也很不方便,这不仅让在大学教书的丘镇英先生每天要多赶很多路程,更让丘家一家人尝到了生活的艰苦和不易。

当教授的薪俸虽然少得可怜,还要按授课钟点计算,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丘镇英先生只能坚持去大学教书。每天早上,丘镇英先生走出家门后,都要先搭上一辆脚踏车,坐在脚踏车的后座上一直到公共汽车站,乘完公共汽车后,再乘渡海轮船过海,上岸后再搭乘一段公共汽车,才可到达大学。这样一路下来,单程就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说起来,确实是非常辛苦。

当丘镇英先生教完课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教过一天课,赶了很远路程的丘镇英先生虽然已经十分疲惫,却还要为第二天的课程准备教学讲义。李屋的房子里没有电灯,所以丘镇英先生每天晚上只能在油灯下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

父亲每天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写字的情景,给还不到3岁的小成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朗的李屋还给丘成桐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母亲梁若琳不畏生活困苦,带领全家人顽强生活的情景。

地处偏远农村的李屋这时还没有安上自来水,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只能和附近村民一样,每天到不远处的一条河里去洗澡、挑水。小成桐也和哥哥去河边洗澡,虽然有些怕河水,有时河水浪大水深,但是家中没有自来水,天热又无法洗澡,即便害怕也只能下到河里。每次去河边小成桐都会看到母亲一人从河边挑着满满两桶水,一步步往家走。有时候,年龄大一些的姐姐们也会帮着母亲从河边抬一些水回来。但毕竟姐姐们也只有10岁多,所以每次母亲都嘱咐姐姐们不要打水太满,以免累坏身体。不过母亲自己却总是挑得满满两只水桶,尽管累得气喘吁吁,却从来没有丝毫的埋怨。

艰苦的生活环境,母亲的勤劳和坚忍,让小成桐早早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贫困和母亲操持一家生活的艰辛不易。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和哥哥一道帮着母亲做一些零散的家务小事。

一天晚饭后,姐姐们都忙着帮着妈妈收拾饭桌上的杯盘碗筷,小成桐也跑前跑后地跟着姐姐一块干活。过了一会儿,桌上收拾得差不多了,看见哥哥成煜端着一簸箕垃圾往外走,他急忙走上前说:

“大哥,我去倒垃圾吧!”

说着,没容得大哥成煜说什么,小成桐就把大哥手里的簸箕接了过来。看到二弟这样勤快懂事,姐姐们都很高兴,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成桐更是一脸兴奋地端着一簸箕垃圾向外走去。

但是很快不幸发生了,只听得门外楼道里传来咕隆隆的响声,母亲和姐姐们急忙打开屋门,只见小成桐已经倒在一楼楼梯下……

原来小成桐只顾抢着帮哥哥倒垃圾,却忘了脚底下是李屋破旧昏暗的楼梯,他只觉得一脚踩空,就沿着二楼的楼梯滚了下来。母亲和姐姐们看到,一股鲜血正从小成桐的额头冒出。惊慌的母亲立即抱起她的儿子赶向医院。

好在有惊无险,由于治疗及时,医生为小成桐的额头缝了几针,其他并没有落下什么疾病。只不过伤口愈合后,额头上留下了疤痕,而这个疤痕则一直伴随丘成桐院士至今。

李屋的生活给小成桐留下的疤痕成为他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永久记忆,也让他更加懂事,体会到童年生活的艰苦不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