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登小阁看新晴
《荷室夜话》序
于成立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在《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中的诗句。由此,看着案上《荷室夜话》的书稿并联想到它的作者。
这是继《荷室随笔》,作者的又一力作。
《荷室夜话》看似形散,细心研读之后便感觉“新晴”(雨后初晴时的月色)和“渔唱”(打渔人的歌儿)之神的引领始终。作者经历虽不能与诗人陈与义相比,但“此身虽在堪惊”向“闲登小阁”变幻的思维情境是相通的。在研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令我惊异的是作者没有沉浸在感伤历史的忧愤之中,而是绘出“渔唱起三更”时的月色,更以“荷室”表述了身居其中的心境。于是便有了“读史点滴”、“生活趣事”、“名人名语”、“美术”和“游记”这样的关于“三更”月色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重要的是我们从“忆昔”中获得了什么?作品“读史”部分给人的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历史的全景,却在全景的视野中用“忆昔”和“饮”的方式让昔日“豪英”成为今天的“坐中”客,反思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撷取其中的“新晴”。在这部分的49个话题中,评帝王、说天下、鉴人品、赏美德、判制弊,寻文化之精华,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诸多历史人物及其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引经据典,引领读者揽获历史“新晴”,作者以故事形式,集感悟、经验或教训于一体,把服务于人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作为第一目的。
现实生活中,虽然“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声而在于有趣。作品“生活趣事”部分虽然表现着百鸟喧嚣式的生活花絮,却有“荷室”境界中的冷静思维;虽是平淡的故事或鲜为人知的生活知识,却不是“露痕初见冷无眠,虚苦长天,秋气为怜。”(《一剪梅》)在“长沟流月”的生活长河中拾取“新晴”,让“去无声”的平淡变得有趣且耐人寻味。在这部分的63个话题中,说狗、说蛙、说麻雀、鹌鹑、蜘蛛、蜻蜓、鸭子、乌龟……均在列;谈玉兰、谈荠菜、谈柳树,樱桃、紫藤、车前草,蜀葵、萱草……样样在;究人,说趣,寻玫瑰……可谓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纵观全部,可见其中借“物”喻人、借趣育人、借无声感趣义之妙。也是在诸多趣事讲述过程中,作者引趣释义,为引领读者摘取趣中的“新晴”,又以趣事为形式,集经验和感悟于一体,把服务于人提升为对当代生活境界的理解作为第二目的。
希望是生命的永恒需要,人只有领略人生的境界,才能“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作品“名人名语”部分虽然只是“名语”中的点滴,却有“荷室”里的缜密;虽是众所周知的名言警句,却不是轻描淡写的罗列,而是以体现“新晴”为目的科学架构的名人名语体系,使“名语”因情景转换而存在于耐人寻味的平常人的思维之中,读起来,既有“杏花疏影里”的境界,又有“吹笛到天明”的愿望。在这部分的52个名语中,说确立人生境界的原则,说领略人生境界的途径,谈修行,谈为人,谈圣人,谈君主……究领略人生境界之方法,寻实现领略人生境界之工具;说君子,谈小人,说成功,谈失败……可谓自成体系。纵观全部,引语启义,沁入心里。为了引领读者理解名语中的“新晴”,作品以“名语”形式,集“名人”的经验和感悟于一体,把服务于人感悟当代生活境界作为第三目的。
在领略人生境界过程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许多人常有的事,艺术是人们捕获希望的一种表现形式。作品“美术”部分并不是人类艺术的全景,甚至也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全景;通篇聚焦的不是艺术的形式,甚至也不是艺术的内容。令人吃惊的却是艺术作品形成的文化过程,作者的文化境界以及作品的文化价值。它既容易引导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找到“如一梦”的原因,又可以通过引导读者与艺术作品的作者进行对话找到“堪惊”的感觉。在这部分的20个话题中,说画,说作者,说人生;谈人品,谈气节,谈社会……可谓独到,立意新颖,入情入理。为引领读者理解艺术中的“新晴”,作品以“美术”为视角,试图实现“作品”、“人生”、“社会”与人生境界的有机统一,把服务于人创新当代生活境界作为第四目的。
在创新人生境界过程中,“几度风光成寂寞”(《山花子》)并非我们所期望的,而“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才是极其关键的自觉境界。作品“游记”部分以“记”为形式,所描写的不是游的形式,通篇聚焦的不是游的地点,甚至不是游的内容,而是游的文化心理过程,游者的文化境界以及文化价值。它既容易引导读者在游的过程中摆脱“几度风光成寂寞”的困惑,又可以通过引导读者与游者进行“对话”,找到“闲登小阁看新晴”的感觉,更容易引导读者抒发“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生活激情。在这部分的14个话题中,作者通过“湖湘”所展示的自然幽静,通过“游子回乡”所展示的游者心境,通过“西南纪”所展示的心理期望等,给出的正是“渔唱起三更”的原因。为此,作品给出了引领读者理解游中的“新晴”,给出了人们实践当代理想生活境界的目的起点。
当下,世界每天问世的图书虽然种类很多,其用途或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出人们“新晴”,进而获得“渔唱起三更”激情。在这个探求过程中,作者赋予传说、诗词歌赋、书画茶饭、花草鱼虫、生活传闻、东南西北信手拈来,贯穿古今不一而足。可作“古董”把玩;可作“佳肴”品尝;可作“灵丹”化疑去惑;亦可作“百科全书”为繁杂思绪引导依据。
能把大道理说简单了,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读者群,这部作品无疑是个很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