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诸葛亮

人物中国·两汉魏晋南北朝 作者:《人物中国》编委会 编


第10章 诸葛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诸葛亮

Zhuge Liang(181~234)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出生于官宦望族世家。诸葛亮的爷爷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是中华历史上鞠躬尽瘁的楷模。

隐居隆中 躬耕南阳

诸葛亮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自小喜好读书,而且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平素潜心钻研学问,不仅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诸葛亮十分关注社会时事,善于观察和分析,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知识。身怀才能的诸葛亮还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较,当时除了了解他的几个好友像崔州平、徐庶外,大部分人对他的自比都不认可。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徐庶前往拜见,刘备很器重徐庶。于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亮,犹如一条卧龙,将军您是否愿意认识一下呢?刘备说:好啊!那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回答说:您不知道,这个人只能您前去拜见,而不能屈尊前来。将军如果愿意的话,何不枉驾屈尊拜访一下呢!于是刘备三次前往,才见到诸葛亮。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从此,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好,关羽、张飞等很不服气,对此,刘备解释说:我有了诸葛亮,就好比鱼有了水。请诸君不要多虑了。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对刘备及其事业,也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羽扇纶巾 三分天下

时接近而立之年的诸葛亮隐居于南阳郡隆中山(今湖北襄阳西),正怀才不遇。恰逢紧缺人才的刘备前来拜见,经三顾茅庐,刘备向诸葛亮讨教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右手摇羽扇,左手捋胡须,精辟地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在群雄角逐的时代,要做称霸一方的诸侯,一定要看清形势,辨明方向。并且指出,曹操和孙权已经各据一方,实力雄强,决不能与他们相争,而应该把发展的眼光投向荆、益二州。说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而这二州都没有贤能的君主经营谋划。倘若将军您能以这里为根据地,则霸业可成。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茅塞豁然开朗。觉得诸葛亮是奇人,是天下难得的人才,于是恳请诸葛亮出山,以复兴汉室为名,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于是诸葛亮就辅佐刘备,促成三国鼎足之势。

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出山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孙权和刘备联盟,拒抗挥师南下的曹操。诸葛亮受刘备之遣,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商议的结果,促成孙刘联盟,双方在赤壁打败曹军,使刘备夺得荆州的武陵(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今彬县)、零陵四郡。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与张飞、赵云领兵入蜀增援刘备,取益州。刘备领益州牧,以诸葛亮为军事将军。诸葛亮针对益州威刑不肃的现象,树严刑峻法加以整顿,社会政治逐渐清明。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开始兵争汉中,诸葛亮前后奔波。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主持朝政。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危重,以后事相托诸葛亮。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至于嗣子,可以辅助,就辅;如其不成才,君可自取。刘备之言发自肺腑,体现了对诸葛亮人格品质的信任。诸葛亮军政大权在握,取而代之以无能的刘禅,易如反掌。但是诸葛亮没有那样做,而是涕泣回答说:臣一定竭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事实上,诸葛亮真是这么做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鞠躬尽瘁的美名。

临危受命 辅助蜀汉

刘备死后的同年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言,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刘备过早地退出三国历史舞台,蜀汉政权发展的重担一时间就全部压在了诸葛亮一人肩上。而此时,蜀汉政权正处于多事之秋,益州郡耆帅雍闿背叛蜀汉政权,唆使郡人孟获煽动周边少数民族叛乱;牂柯太守朱褒、越雟王高定叛雍闿。诸葛亮以新遭大丧,没有派兵镇压。只是遣人前往东吴通好。十月,孙权也决定绝魏联蜀,孙刘联盟复又和好。

受命后,诸葛亮做事更加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蜀汉要安定,必先治益州。而益州之前因刘璋等割据,政治不明,百弊丛生。因此,诸葛亮亲自修订法令规章,整顿吏治,一时严刑峻法,雷厉风行。历经三年,蜀国大治,达到了诸葛亮本人设想的"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酬,酬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政在于斯"的政治功效。蜀汉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众南征,至秋天时,平定叛乱。于是,实行屯田,以发展蜀国经济,增强国力,同时,稳定与周边的政治环境,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北伐。

六出祁山 出师未捷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诸军北上,驻扎汉中。给刘禅奏上名垂青史的《出师表》,请伐中原,以期完成刘备未尽的大业。随后,屯兵沔阳。此后的6年间,诸葛亮6 次北伐中原。

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派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与魏国大将军曹真对峙。由于诸葛亮治军有方,加之亲自督率各路人马进军,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都背弃曹军而投靠诸葛亮,一时关中响震。魏国派张郃拒诸葛亮,诸葛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谁知马谡违犯诸葛亮的指挥,贸然行动,被张郃打破。诸葛亮退回汉中。治军严明的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以正军纪。此战后,诸葛亮上疏刘禅,请自贬三等。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依然统帅全军。

以后几次出祁山,诸葛亮均因军粮不济,不得不退还。建兴九年(231),诸葛亮三出祁山,制造了机关巧妙的木牛流马车运输军粮辎重,也因粮绝退还。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帅大军自斜谷出兵,仍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食,占据武功的五丈原,与魏军司马懿对峙于渭南。时诸葛亮恐怕军粮后勤不济,达不到军事目的。于是就把将士分批屯田,作持久战的打算。时耕种的兵士屯种于渭水之滨,与当地百姓和睦相处。诸葛亮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八月,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十分感叹地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将士们,把自己薄葬在汉中定军山,以山为坟。诸葛亮的一生为蜀汉江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唐代杜甫有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就是对诸葛亮这位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功业未尽的咏叹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