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之前
我的祖籍是河北省高邑县武城村,府邸在村东口路北,门牌1号。府邸的总体布局是前宅后园,中间是一条巷路,巷子的南口有一座大门,西厢是老宅,东厢是新建的院落。西厢南北三进院,后院有一棵大槐树,据说是毓辈老爷爷栽种的,树干三人合抱,树冠荫庇庭院。前院有一照壁,绘有松鹤图,前院朝南有街门,平时不开,每逢年节才打开。
街门洞里楣上挂一蓝底金字匾,书写“雪志冰心”。东厢是新建的四合院,南屋五间,中间是穿堂门,门楣上有砖雕。东西配房各四间,北屋也是五间,高台基双楹廊。
我们家的堂号是“忠恕堂”,家训是“礼孝诚信”。
忠恕堂是一个大家庭,我爷爷有三个儿子,我父亲排行第三。二爷爷有四个儿子。
1937年以前,我大伯父孔宪文在淮南铁路任总工程师,二伯父孔宪武是北平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父亲孔宪章在平张公路宣化工段任工务员。我大叔孔宪周在保定当医生,二叔孔宪钧在北京大学读书,三叔孔宪民、四叔孔宪斌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大娘、二大娘、母亲和大婶子,在家帮助奶奶和二奶奶操持家务。
我老爷是举人(他们家街门上的匾镌刻“文元”),我大舅是县知事,他们家自办学校,请两位教师,一位教古文,一位教算术。他们家的孩子从小都在自家里读书。所以,我母亲识字,会算术。我们三个孩子(大娘的小儿子、二大娘的女儿和我)从小在家里跟我母亲学识字、算算术、背古文、背古诗。我们学背的第一篇古诗是《回乡偶书》,学背的第一篇古文是《桃花源记》。
奶奶去世以后,大伯父把我大娘和孩子接到合肥;二伯父把二大娘和孩子接到北平;父亲把母亲和我接到北平,同二姑住同院,在龙头井羊角灯胡同6号。
梦回什刹海
北平龙头井羊角灯胡同6号是一个二进院,我们和二姑母家住前院,房东住后院。
街门外有一层石台阶,门扇和门框都是黑色,门扇上有一对虎头口衔铜镣吊,门框下面有抱鼓式门墩石。进门迎面是东房的南山墙,是白底“福”字照壁。
院内靠近西墙有一棵枣树,树下有一个不大的鱼缸,养着几条小金鱼。东厦子前面有一个渗水井,刷锅水和洗衣裳水都是倒在渗水井里,因为胡同里的路面比院内地面高,院里的雨水也是流进渗井里。
来到北平以后,二姑父曹经武就近安排我在辅仁小学插班二年级读书,表哥也在辅仁小学二年级读书。辅仁小学在辅仁中学大门内南院。
羊角灯胡同东口是三座桥大街,往南不远是跨于月牙河上的三座桥,每天傍晚表哥和我到三座桥,或者到三座桥东边的西河沿水闸去捞鱼虫。
西河沿街的西面有民房,东面是西小海,湖岸上有一排大杨树,树上有乌鸦窝、喜鹊窝,在伸出去的树枝上有一种黑色小鸟的窝,任凭刮风下雨,小鸟窝只是随风摇晃,小鸟也没有掉下来过。每天天一亮,小鸟就唧唧地叫,俗称小鸟为“明警儿”。
星期天,有时候表姐领着表哥和我到鼓楼一带去玩耍,从西河沿往南,绕过西小海走荷花堤上,到大堤北头再往东北沿什刹海前海北岸一直走就是银锭桥,过银锭桥往东,穿过烟袋斜街就是鼓楼前的地安门外大街。
这条大街很宽,中间有一条沥青路面,两边是石砟路,外边各有一条土路,土路的外边是排水沟,各家店铺门前的边沟上搭几块石板。
鼓楼在地安门外大街北头,周围有院墙,东西南三面都有门,进鼓楼要上好几层台阶,鼓楼内是文化馆,小孩儿看的书很多,也有大人看的各种书和报,墙上挂满宣传画,主要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画,也有一部分讲卫生的宣传画。
钟楼在鼓楼的北面,鼓楼和钟楼之间是小市场,南头都是买小吃的布篷,各种小吃多半是清真食品。也有卖饭的大罩篷,卖饭的都是汉民,有抻面、烙饼、棒子面贴饼子和粉条豆腐杂烩菜。我们家买过棒子面贴饼子,贴饼子非常好吃,所以印象较深。中间是卖针线、绒花儿、花枕头顶和花鞋面儿的,卖小孩儿衣裳的,也有卖大人衣裳的。北头是说相声的、唱小戏儿的、唱大鼓书的等。
钟楼特别高,北面靠东北角有一个小门,门口有铁栅栏门,往上看楼顶只看见一个亮点。当时小门西边的地上放着一个大铁钟。
与地安门外大街相交的烟袋斜街东口外南边路西是火神庙,在万宁桥西北角有一座木牌楼,牌楼的西面是火神庙的山门,山门朝南,从山门的前面往西就是什刹海东岸,沿东岸往南过澄清闸石桥,沿什刹海南岸往西就是回家的路了。
因为距离什刹海很近,到什刹海一带玩耍的时候比较多。记得西小海种的全是红莲藕。荷花堤的东边是什刹海,当时什刹海的西部种的是红莲藕,东部的大部分是白莲藕。荷花堤的北端有一座六角亭子,亭子的梁上有两个燕子窝。亭子往东是前海北河沿,沿东北再往北不远就是银锭桥。听大人们讲过,银锭桥有“银锭观山”之说,“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
有一年夏天,傍晚时候,二姑父一家和我们家的人来到银锭桥,在桥的东边不远处有一个方形台子,叫作观景台。台子不大,上面站满了人。我们于是就站在银锭桥附近,向西望去,远处可以看到青色的西山,山顶上有彩霞,彩霞中有将要落山的太阳,的确非常美丽,时间不长,太阳刚落下山的一刹那,美景更好看。近看可以看见城墙的上部,城墙上有电线杆子。远看还能看见后海西面的德胜桥,后海的水面非常平静,两岸上都是垂杨柳,垂杨柳的外边是馒头柳和大杨树。
据二姑父说,晴天儿的时候,早晨来看西山,出现的美景也很好看。明代建成银锭桥以后,就有了“银锭观山”的说法,后来把“银锭观山”定为“燕京小八景”之一。
老北京印象
我们住的羊角灯胡同,以及附近的街巷都是煤渣土路,路面是用煤炉灰渣铺的,刮风时不起土,下雨也没有泥。龙头井南口外是北皇城根,有电车道,北海公园大门以东的电车道在马路中间,公园大门以西的电车道在马路南边,行车道上平时有很厚的浮土,春天一刮风,满街全是尘土。我姑父去北京师范大学上班都是坐洋车,车上有篷子。二姑、表姐和母亲出门时蒙上头纱。
一遇雨天儿,北皇城根的马路上全是很厚的泥。表姐上学,为了避开北皇城根路,走到后门桥(万宁桥)去坐电车。我和表哥在辅仁小学上学,不走大街,胡同里尘土也不多,下雨也没有泥。
二伯父在北平植物研究所工作,植物研究所在西直门外三贝子花园西边。二伯父、二大娘和小晏儿妹住在西直门外大街路南。星期天,有时候表姐带表哥和我去三贝子花园看动物,进去的时候走植物研究所的大门,出来的时候从花园正门出来。正门站着两个特别高大的人,感觉好像比我高出一倍多,他俩只是在那里站着,不管收门票。
到植物研究所去,只能是坐电车到西直门,步行走到研究所。西直门外大街特别宽,路面上全是浮土,来往的马车和人拉的排子车很多,风一刮尘土飞扬,靠两边走浮土少点儿。
我表大伯(我二奶奶的侄子)家住在北皇城根路北,他家西边是东官房胡同,是一个大院子,表大伯是中学化学教师,他没有孩子,两口人住四间北房,北屋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北屋东头的一间是过道,后院有厕所,后院里种着向日葵、菊芋、草茉莉花。
南屋东头是街门道,南屋是高邑县同乡郭乃岑的,我也称他大伯,郭大伯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西屋两间,是表大伯家的厨房。各家都没有孩子,所以他们院里很清静,院里有三棵枣树。院子的地面比北皇城根路高许多,门前是一宽敞的高台子,所以,他们家院子里没有渗水井,在院子东部有一个污水孔,有水管通到当街高台子外面。他们家以东各家的院子里都有往当街排水的水管儿。
有一年夏天,我父亲回来了,是个星期天,二姑父和我父亲去前门外买鞋,表姐、表哥和我也跟着去了,我们从龙头井南口坐绿牌环行电车,在石碑胡同换乘蓝牌电车,在前门箭楼南面下车。我们沿西便道往南走,马路中间有一条沥青路面,两边是石砟路,外边是排水暗沟,店铺的门前有各种砖铺墁的人行步道。
大栅栏儿街道很窄,全是沥青路面,很平整。进口不远路南是内联陞鞋店,买了两双礼服呢千层底儿布鞋。在大栅栏儿转了一圈儿,进同仁堂药铺看了看,进瑞蚨祥绸布店看了看,又去门框胡同吃炒疙瘩儿。
回来的时候坐电车到太平仓,没有换车,步行回来的,路过表大伯家。他家院里有三棵枣树,一棵是圆枣儿,两棵是两头尖的长枣儿。当时长枣儿可以吃了,表大娘为我们打了一小竹筐长枣儿,没吃完,还带回来不少,后来把枣儿蒸熟了,也挺好吃的。
每年春节,二姑一家、二伯父一家和我们家一同回家乡过年。二伯父从西直门坐电车可以直接到前门,我们从龙头井乘坐电车到太平仓换乘,往南穿过四牌楼,四座牌楼特别高大,再穿过前门西边的门洞,门洞也很高。在前门箭楼南面下车,东边就是火车站,车站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地面是用炭渣子垫的,有些硌脚。在车站前面看箭楼和城楼,感觉箭楼特别高大,好像比城楼更高大。
1936年在老家过完春节以后,父亲为了进一步学习工程技术,到合肥淮南铁路去找大伯父。我跟着母亲和二姑一家人又回到北平。1937年春节前,听说日本鬼子已进驻南郊和东郊,形势紧张,又听说前门火车站有日本兵站岗了。
春节临近时,我跟母亲和二伯父、二大娘、小晏儿,还有二姑一家,照例回家乡过年。这次来到前门火车站,还真的和往年不一样,车站门口外两边各站着两个矮个子日本兵,两腿叉开,头戴钢盔,双手端着上了刺刀的大枪,大枪的下面挂着膏药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日本兵,我们几个孩子不免有些害怕,不禁都往大人身后躲,大人们说,别害怕,跟着走。就是这样走进了火车站。
那时候的火车走得特别慢,第二天早晨才到高邑,走了小半天加一整夜,车站前面和往年一样,停着好几辆轿车和大车。我一眼就认出我们家的轿车和大车,表哥指着另一辆轿车说,那一辆是他们家的车,于是分别坐上车回家了。
往事虽已过去几十年,可是那时的事儿回忆起来都仿佛历历在目,不禁令人感慨。
- 就在石家庄的南边。
- 辈,辈分是用字谱来排列的,一般一个宗族的同辈人的人名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毓辈老爷爷指的就是孔姓后带有毓字的祖辈。
- 即叔祖父,排行第二,称为二爷爷。
- 即堂叔父,也就是后文提到的大叔、二叔、三叔和四叔。
- 指当时北平至张家口的公路。
- 对外祖父的日常口语称呼,南方地区称为“外公”,北方地区称为“姥爷”。
- 在北海北恭王府附近。
- 厦子,一种高度不高、面积不大的小房子。
- 这里指的是北平辅仁大学附属小学。
- 指的是当时的辅仁附中。
- 即三座桥胡同。
- 大约是现在的前海西街,前海西街从前海西河沿演变而来。
- 根据文字描述可能是黑卷尾,也称为黑黎鸡,黑卷尾鸣声嘈杂而粗糙,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特别在清晨黎明时,故村民给以美称“黎鸡”,明(鸣)警儿可能是黎鸡儿的讹误。
- 荷花堤,大约是现在荷花市场的位置,一条南北的长堤。据当地人说,荷花堤仿的是西湖的苏堤,把当时的前海一分为二,西面的一片水叫“西小海”,西小海岸边有种植水稻,湖水逐渐消退后,稻田连成一片,再后来就是陆地了。往日的西小海就不复存在了。
-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
- 即火德真君庙,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77号,在今什刹海地铁站南边。
- 又称为地安门桥、后门桥,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和金锭桥并排。
- 万宁桥西侧有控制水量的水闸,闸名曰海子闸,后改名澄清闸。
- 西山,太行山北端余脉,峰岭连延,历经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县,距离城区最近的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香山以及西山余脉荷叶山、瓮山等。银锭桥南有“银锭观山”的石刻。在天气极好的情况下,是可以站在银锭桥望到远山的。
- 皇城根指的是清朝皇城根的道路,后来因为避讳,将所有的皇城根改为黄城根,再后来定地名的时候,就成了黄城根。而有的地名也保留下来,比如皇城根遗址公园。而当地人说,两种叫法都可以。
- 也就是“骆驼祥子”里那种人力车,因为是从外国引进的,所以称为洋车。
- 也就是当时的地安门西大街和地安门东大街,处于明清时北京皇城北墙外侧,故称为北皇城根或者北皇城根路。
- 今北京动物园。
- 人力板车。
- 又名洋姜、鬼子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