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墉与和珅

宣南秉烛谭 作者:邓云乡 著


刘墉与和珅

现在各个大小城市,街道居民娱乐,主要是晚间看电视。《宰相刘罗锅》电视剧在播出前,已做长时期广告,但是那位播广告词的朋友天天几次播音,张口一个“和坤”,闭口一个“和坤”听着实在刺耳。

虽然“珅”不大用,易与“坤”字混淆,但既编电视剧,总该查对一下才好,因之也想这电视剧可能不大高明,所以开始几次没有看,后来看了一集。和珅让乾隆用宫女戏弄刘墉事,觉得有点意思,便连续看了几集,觉得拍得不差,花了一番心思和功夫,演员表演十分精彩,而且和珅也全部读“和珅”,不再读“和坤”了。不知做广告为什么那么粗心,而且连播好多天,全然不发现,难道不审查吗?

这个电视剧,好就好在它明确地不以历史剧标榜,而说是民间传说,这就不会纠缠在真实与否的无谓争论中,而且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民间传说嘛,自然是来自民间,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嘛,自然老百姓中间,流传已久,十分有情趣了。民间传说嘛,自然添油加醋,妙趣横生,都是老百姓欢喜的,亦庄亦谐……总之,这正是电视剧的好材料,既有真实的历史大背景,又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较之所谓严肃的历史剧——实际根本无法重现的历史——反而真实得多,也好拍得多,也有趣得多,自然看的人也知道是假的,如刘墉让厨子把和珅和两位王爷锁在家中破书房里,拿擀面杖打和珅手……最后让厨子装疯来收场。观众自然知道是假的,但十分好玩,中看,这就是戏剧化的戏剧效果。

刘罗锅的故事在北方民间流传很久,小时候在山镇常常听人们说起过,梆子戏里好像也有“刘罗锅”的戏,由丑角扮,把背垫的很高,红袍圆翅纱帽,像是坏人,却是好官,小时看野台戏,留下很深印象,只是戏名记不起来了,可能就叫“刘罗锅”吧?北京说评书的艺人也常说刘墉刘罗锅的故事,自然是根据民间故事十分夸大了的。电视剧编剧抛开正史,收集这些民间故事编在一起,也真不容易,至于说到这些故事的来源,想来也可能不只刘墉一个人,也可能包括他父亲的。因为刘墉出身不是平常人家,也像《红楼梦》中所说的一样,是赫赫炎炎的大家。

山东诸城,靠近东海,倒真是个出人的地方。刘家在康、雍、乾时代,到刘墉时,已三代大官了。他祖父刘棨,字弢子,康熙廿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是当时著名的清廉官吏,不过还不算太大,俗称“臬台”,相当于现在管司法的副省长。他父亲刘统勋就不得了啦,雍正二年进士,官至尚书、总督、军机大臣、大学士,头衔数也数不清,是乾隆时代的名臣。晚年和其子刘墉同时在朝为官。刘统勋活了七十三岁,死后谥号“文正”,是极高荣誉。清代二百六七十年间,没有几个“文正公”。

刘统勋为什么得到这样高的荣誉呢?自然和他一生经历分不开。他上疏压抑乾隆亲信大臣讷亲的权力,指出桐城张廷玉族人入仕过多,深得乾隆赞许。他一生四任会试主考官,两任翰林院学士,三次修黄河溃堤,一次主持疏浚运河,且署河道总督,《四库全书》馆总裁,国史馆总裁……修黄河这是清代最肥的差事,主持一次不贪污也够一辈子用……但他却真是清廉,死后皇上亲自到他家来上祭,见其家十分寒素,感动得真是不胜悲痛,当着群臣赞许他:“像刘统勋这样的,才不愧是真宰相!”

刘统勋的死也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他近七十岁时,署理陕甘总督,为西北军事备战。满洲将军永常先胜后败,由伊犁退至哈密,他上疏乾隆,请放弃哈密以西之地,大触乾隆之怒,将刘及其子刘墉发往军前效力自赎,不久获赦放还。又任刑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都是重要职务,自然非常忙碌,每天天不亮就要坐轿上朝,对于七十四岁的老人说来,大概辛苦得有点吃不消了,乾隆三十八年隆冬,五更上朝,乘舆入东华门,稍倾斜一下,打开轿帘,刘已闭眼了。乾隆闻讯,立即派尚书福隆安至东华门边看望,请御医诊治,已来不及医治,死了。

刘墉乾隆十六年进士,刘统勋死时,已五十三岁,任陕西按察使,回籍丁忧,三年后起复,授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因劾举徐述夔文字狱案擢湖南巡抚、内迁左都御史、工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太子少保,直到嘉庆九年才去世,享寿八十五岁,和他父亲类似,宴客后端坐而逝。死谥“文清”。刘墉生长乾隆鼎盛、繁华奢靡之世,又出身在宰执大官家庭,但秉承他父亲遗风,为人节俭养廉,守法正直,勇于任事,敢于公开弹劾乾隆宠臣和珅,反抗和珅。且性滑稽,有时故意戏弄和珅,一次过年,适逢化雪,道路十分泥泞,刘得知和珅应召入宫,故意穿旧衣等在路中,命随从高举名帖,等和珅轿子过来,拦轿大叫:“刘中堂亲自到府上拜年,知和大人进宫,现在此下轿行礼啦!”和珅身穿华丽貂褂,在轿内不知如何是好,正惊愕间,刘墉已跪在轿前,只好连忙下轿还礼,干净粉底朝靴、花衣貂褂都拖在烂泥地上,一塌糊涂了。

刘墉最著名的是同和珅、钱沣一起去山东办巡抚国泰贪污案。山东巡抚国泰是和珅私人,钱沣是御史,疏劾国泰贪污,乾隆派和、刘、钱三人同往山东查办。问案时国泰依仗和珅庇护,有恃无恐,站起大骂钱沣:你是什么东西,敢上疏劾我?刘墉大怒,立时喊国泰:“御史奉皇帝诏书治你,你敢骂皇帝使臣。”当即命衙役掌嘴,和珅不敢出声,一下子把国泰气焰压下去了。

刘墉父亲刘统勋也有类似的事情,一次以钦差身份督修黄河决口,空闲时在河堤散步,见好多外县送秫秸的老乡露宿堤上哭泣,便问为什么。老乡们说,他们县官让送修河口的秫秸,三天路程,到此收料委员每车要交多少钱才收,不出钱不收,他们没有钱,已等了好多天……刘听了将信将疑,便说我替你们交交试试看,便赶一车到料厂,验收委员见来交料的衣履整洁,以为是哪个乡的富户地主来交料,一车要十来吊钱交差费,刘就与之争论,反被轰了出来,把牛车也给扣了……刘立即赶回行馆发令箭捉委员到河帅衙门,并找河督议事。把那个委员抓来,问了几句,就令推出去杀头,当时各种钦差都有便宜行事的特权,正法个把人是可以的。当时河督忙跪下代为求情,坚持了半天才改为重责数十大板,戴上大枷,在河岸示众。别的收料委员连忙不敢再要钱,随到随收了。类似故事还有,不一一介绍了。

民间故事刘罗锅,大概把他父子的故事都编进去了。

和珅是刘罗锅的对立面,说完刘罗锅,还必须说一说和珅,这样才有一个明显的陪衬,不至于一头沉。论出身,和珅不能与刘墉相比,不但不是官宦门第、大臣子弟,而且也非正途两榜出身,只是一个穷旗人,文生员。只不过承袭了一个三等都尉,后升三等侍卫,身上带着腰牌,每天到宫里轮班站岗而已。但人生有时确有一种机遇:一天和珅在銮舆卫(清宫管皇帝出行的机构)当班,正遇乾隆要出行,銮驾、乘舆都已摆好,而“黄盖”(銮舆前的垂檐大黄伞)却找不到,乾隆严问:这是谁搞的……各官不知如何回答。和珅应声说:负责銮舆的官不能推卸责任……乾隆见这小青年仪表出众,说话干脆响亮。便问:你是什么出身?回答说:“官学生。”便让他跟着,问长问短,回答十分称旨。当时官学生,虽然没有多大学问,但“四书”、“五经”从小背诵得是十分熟的,乾隆觉得他程度也不差,便派他总管仪仗,升为御前侍卫、副都统……一路青云直上,十几年中,已升到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了。

乾隆中期,是清代经济最繁荣的时代,自然也是十分奢侈的时代,和珅十分贪婪,各省督抚也多贿赂和珅,仗他援引,作为靠山,和珅自然也处处维护乾隆,一直得到乾隆信任,那些依仗他的总督、巡抚,如国泰、王亶望、陈辉祖、福崧、伍拉纳、浦霖等人,后来都一一败露,贪污赃款被抄没,动即数十百万之多,均被正法。和珅为了自身利益,也无法保护他们。这些都是乾隆年间的大贪污案,北京故宫档案馆均有完整档案。六十年前,故宫印过《文字狱档》,现在,为了反腐倡廉,为什么不好好整理一套清代二百多年中,贪污大案的档案出版呢?

和珅后来是在乾隆作太上皇去世后,嘉庆四年正月被传旨逮捕治罪的。十四年前我写《红楼识小录》抄家篇时,曾引过和珅抄家清单,是引自民国初年中华书局所编《清朝野史大观》——此书缺点亦如《清稗类钞》,均未注明原引自何书——总计约“八百兆两”,即现在说的“八百亿两”。当时国家岁入不过七千万两左右,他的家产超过十年国库收入了。所以当时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不过这“两”,都是白银,不是黄金。《北京日报》有人写文说是黄金,按照当时比价,一下子提高十至十五倍,也有些过甚其辞了。

和珅是因御史胡季堂上疏嘉庆,被传旨判罪的,罗列大罪二十条,传示中外。第一条就是嘉庆册立为皇太子时,先向还未宣布为太子的爱新觉罗·颙琰献如意。“泄机密以为拥戴功,大罪一。”和珅拍马屁,拍到马脚上,这也是意想不到的。抄家清单第一宗就是钦赐花园一所,亭台二十座,新添十六座。接着是正屋十三进,七百三十间,东屋七进,三百六十间,西屋七进,三百五十间,徽式新屋七进,六百二十间……传说后海恭王府就是和珅住宅一部分,后来赐给老恭王的。我曾多次到现存的这所府中,中间七进也不到,更不用说十三进了。人说恭王府花园是《红楼梦》的大观园,据历史档案,这明明是和珅花园,而且不少亭台都是他新建的,怎么会变成曹家的产业呢?这真是一笔有趣的糊涂账。

和珅既非亲贵王公、贝子、贝勒,又非正途两榜考试出身,以一个满洲正红旗穷学生,偶然得宠,位至极品,在清代也是很少的。和珅人自然很聪明,做了大官之后,记忆力特好,也注意学习,请多位学人在家中,每日讲说诗文,也曾领乾隆旨,几次掌文衡任主考,平日也作诗文,请人修改。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也替他改过诗。被捕入刑部狱,曾赋诗道:“夜色明如许,嗟予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暮,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累绁泣孤臣……”赐自尽后,衣带间尚有一诗道:

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
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死后刑部把他的遗诗奏给嘉庆,御批云:“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说来也够凄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