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早欲五湖去
云见日月初生时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李白《古风·太白何苍苍》
这是怎样的情怀,在千年之后,仍能使人思之落泪?
时如逝水。在历史的长河中,撑一竿长篙逆水而行,在以天北星为首的熠熠星辉下,游行回一千多年前。那日满天繁星,夜色笼罩下的大唐有种别样的华美。长安仍在沉睡着,距长安还很遥远的碎叶小城也在沉睡着。唯有那些不安分的游行星神忙碌着采撷今夜的亮星。无聊了几百年的太白金星也蠢蠢欲动,想游历一趟人间,感受一番这少有的盛世嘉年。
于是太白金星踏着月色,来到了碎叶这座优雅的小城。这小城中,一位已怀胎十月的母亲正安详地睡着,她知道她的孩子即将出生,在这等待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她享受着一个又一个的美梦。太白金星心有所感,索性来到她的梦中,告诉她自己即将成为她的孩子,即将在她的照顾下,享受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并在未来以其炫目华彩,来装点这幅盛唐画卷。几日之后,这位母亲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为碎叶李家带来了第十二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李客索性为这孩子取名为李白,字太白。
碎叶只是地处大唐边疆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并不若长安那般有着许多绝代的佳人和意气风发的书生,只有许多异族商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饮酒闲谈。这里看起来是不会养育出浪漫文人的。也许那一夜太白金星是饮醉了,误将碎叶当作了长安,才会选择降落在此地。纵然人们常说酒醉误事,但对酒仙来说,误事又有何妨呢?天下大事唯酒而已,若无酒,人生亦属无趣。或许是冥冥中的指引,李白降生之后,父亲李客便带着全家离开了碎叶。尚不明人事的李白就这样随着父亲的马车队,踏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旅程。
李白生来便与远行有着不解之缘,于是在他生命中的几十年,他多数时间都是在旅行的。他是一位行者,但并非苦行,他的旅行总是伴随着惬意,伴随着浪漫的情怀,伴随着绝佳的好酒,在天地之间享受他可以享受的一切。真正的潇洒并不是怀揣万金乘船远行,而是哪怕千金散尽,仍能躺在小舟之上晒太阳。
年幼的李白尚无法追求这份惬意,他所能做的只是躺在母亲的怀中,感受着来自亲人的温暖。当途经霜雪之地时,他的身体会被裹上最温暖的棉衣,当旅途中遇到风雨时,父母的身躯会为他遮风挡雨。这趟旅行是这般漫长,队伍中有人心态积极,有人满腔抱怨,唯有不懂事的幼童李白睁着他的大眼睛,为一路上的风景而惊奇不已。
旅程的终点是蜀中一个叫慢坡渡的小村庄。这里仍旧不是长安,但这里已不再有许多聚在一起饮酒的异族商人,这里只有青山绿水,有轻柔淡雅的薄雾,有谦谦君子的竹林。在这个村庄里,天地是幅曼妙的图画,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让人口齿生香的诗歌。或许是太白金星的指引,才能让李家找到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栖居之所吧。
没去过慢坡渡的人永远无法想象,这个地方有多美。这里不仅风景幽雅,还接受着来自不同领域文化的熏陶。这里到处都是文人墨客,他们或者崇尚儒教,或者崇尚道教,他们彬彬有礼,谈话间也少有俗言。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即便不是学富五车,起码也熟读经史子集。这一场迁徙,改变了李白的成长轨迹,为他带来了无可限量的未来。也许正是因为李白的出生,李家才会有这样一次漫长但值得的旅行吧。而从在慢坡渡落户的那一刻起,一代诗酒之仙的孕育也就慢慢开始了。
古神话是这样浪漫,如果你相信了,你就会发现,原来天上的星神都是这般有情趣。当天下乱时,他们应运来到凡间历劫,当天下太平时,他们又喜爱来到人间感受世情悲苦。也许是高高在上的天空太过冰冷,才让这些星神对人间无比向往吧。而太白金星尤其浪漫,他不喜历劫,不喜历苦,他只想在这最好的时代,亲身感受这诗情画意的盛唐。
李白就这样在慢坡渡开启了他的年少时光。无论是物景,还是人景,都在熏陶着他年幼的心灵。他是个天生的诗人,来到慢坡渡对他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他,小小年纪便写出了惊才绝艳的诗句。那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时代,那时读好书便可做好官。每一个状元之才都是文章能手,会写文章的人就能考取功名做大官。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当朝状元,李客也不例外。李白的才能让他非常喜悦,他决意用心培养李白,教导他用心读书。但李白那时却对当官没有兴趣,尽管他在做文章上有着别人望尘莫及的鬼才,但他最大的愿望却是可以仗剑行侠。如每一个热爱武侠的少年一样,李白将宝剑当作人生的最爱。他无论行至哪里,总有佩剑随身。
年少的李白总是逃学,不喜读书。天才多数都不喜欢读书,因为书太死,心太活。天才的想法总是许许多多,他们喜欢到处去看,去感受,去思索。比起读书,李白更喜欢佩带着他的宝剑四处游玩。一个生着游侠之心的人,你如何让他安心坐在书塾内,摇头晃脑读着四书五经?纵然带着父亲的期望,带着天生的读书才能,游侠的心仍然系着外面的山清水秀、人文世情。
好在聪明的孩子就算不够用功,成绩也不会太差。爱游玩的李白并没有受到父亲、师长的过多责备。他比贾宝玉要幸运,没有因为他不用心读书就痛心疾首的父亲。他就这样自在快活地在慢坡渡成长起来,一直长到十八岁。
十八岁前,大家始终告诉他,若要出人头地,必须考取功名入朝为官。李白知道他们并未说错,但心中总觉得不痛快。与万千学子一同考试,争取名列前茅,从秀才一路爬到进士,爬到三甲,这是许多少年的目标,是许多功成名就之人的必经之路。然而这条路,李白并不喜欢。他期望能有一个契机,让他可以不必走这条路,也能成功。命运对他何其照顾,他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契机。
那一日春和日丽,十八岁的李白带着他的宝剑来到梓州。他听闻这里有一个不凡的隐士,希望能够得见其面。这次拜访很顺利,他见到了隐居在山中的赵瑕。赵瑕拥有不世之才,经常被朝廷邀请去做官,但是比起做官,他更爱闲适在山中。这世上总是有人不爱做官、喜爱田园的。而他此时正在享受的生活,恰是李白最为向往的。天高云淡,在青山之中,赵瑕带着他满腹的才学,每日与他饲养的山鸟做伴,于他而言,这比入朝为官不知好了多少倍。赵瑕的田园如有磁力一般吸引着李白的眼和心。他就这样留了下来,如每一个找到名师的少年一样,每日听从教诲。
赵瑕十分喜欢这个少年。虽然这时的李白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但赵瑕已经看出这少年身上的不凡之气。他看出这少年不日之后必能名扬天下,当然,更多的是与他惺惺相惜。言谈举止间的太过相似的气质,让他们很快成为了忘年之交。
赵瑕养了上千只鸟,李白便在山中帮他喂鸟,顺便学习那些他尚未想过的人生之理。飞鸟在空,仅凭双翅便可遨游天下,比起尘世中被固定在一方之地的人,飞鸟有着太多的自由,享受着天地之间的大自在。有些人喜爱养鸟、看鸟,喜爱将各种羽毛漂亮的鸟禁锢在笼子里,供他们观赏。赵瑕却将鸟放养在山中,与其说养,不如说他与这些鸟是邻居、密友,他们享受着彼此的自在,欣赏着对方的肆意。人们喜爱看鸟,是因为无法离地的生物总是对翱翔在空的鸟有着与生俱来的钦羡。但赵瑕不必钦羡,那份自由他已然拥有。
赵瑕曾经也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挣扎摸爬。在科举制度下,自是出过许多良才,但也有许多身负奇才的人无法得志。以文章论才的考试本就容易偏颇,所以落选者未必无才,也许只是文章不得考官的心而已。多次落选后的赵瑕厌倦了科举考试,开始卧山而居,撰写了许多书籍,名声甚至比许多当朝之官还要大。他也与李白一般,喜爱仗剑游侠的生活。李白在他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为李白树立了一个榜样,他让李白知道了,原来不走科举之路也能名扬天下。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