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简体中文版序

摩灭之赋 作者:(日)四方田犬彦 著


简体中文版序

现在我正从《东坡文集》里查找诗句。我记得他在流谪时留下文字,感喟过一座被时间湮灭了字迹的古老石碑,但我又实在想不起文章的题目和具体细节,也难怪,因为那是半个世纪前我在大学时代读到的。

我至今都还记得东坡那一行文字在我内心留下的感动。因为,铭刻在磐石上的文字,在漫长岁月中历经风雨摩灭,最终变成难以解读的稀薄痕迹,实在让人感物伤怀。时间的力量磨圆了万物的棱角,荡平了起伏,消隐了名字,让万物重归无名,这样的时间之力让我畏惧。

但同时,我也怀疑,那行文字真的出自苏轼吗?我花了几天时间翻看《苏轼选集》,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篇文章。莫非,目睹了那场摩灭的并非是谪居僻地的苏轼,而是来自我的脑髓?或许是我用了几十年时间,用自己的想象力酝酿出了那篇本不存在的东坡文章?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就有点博尔赫斯了,我无法摆脱那个渐渐摩灭而去的石碑的意象,凭空创造出了苏轼的字句。真相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我的记忆和碑文一样摩灭了。

被千千万万善男信女用信仰之手摩灭掉眼睛和口鼻的佛像;被冲打到南方岛屿海岸上的珊瑚碎片和漂流木;在强烈阳光和洪水灾害的共同作用下再难觅原形的古代遗址的壁面装饰;乡村列车的方向盘上裸露出的原木纹;马上就要含化的硬糖……

我周围有无数摩灭正在发生,细数不完。即使是最初有过完璧之姿的物质,也会在漫长时间里丧失掉明确的轮廓。没了棱角,鲜艳色彩渐虚,出现磕碰失落,出现龟裂,再不复原本的均衡之态。但就我所知,以前几乎没有人对这种现象上的美学感兴趣。

行走在世界各地的巡礼圣地,无论是耶路撒冷、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1],还是在中国台湾的妈祖庙和日本信州的善光寺,摩灭的意象一直凭依在我心里,所以才有了这本叫作《摩灭之赋》的小书。这本书该归属到哪类范畴,我也解释不清。书中虽然写到巴尔扎克小说和贝克特戏剧中人物的摩灭之相,但并非文学或戏剧评论。这里论述了石臼和砥石如何在摩灭他物的同时也摩灭了自身,但与流体力学和矿物学毫无关系。我还言及了泰国曼谷佛教寺院里的佛像,当然本书也不是宗教学或佛教哲学。至于艺术作品上的摩灭论,更和正统研究无关,书中写到的只是一些不幸的例子。对形而上学论来说,这些卑微的物质摩灭现象也许并不值得一提。所以,在摩灭的问题上,既没有先驱为我开路,也找不到专门理论学问来做庇护。如果说这本书在立意上得到了哪本经典的支撑,我想应该是《庄子》。

这本《摩灭之赋》后,我还准备写两本续集,用《愚行之赋》和《零落之赋》去描写人生的摩灭。当然我知道,以我目前的修为还不足以写出这两本书,也许终究有一天,我能以自身的零落换来文章吧。话虽如此,我写的这些文字,在东坡先生的不朽文章面前,只不过是一些顷刻之间便会摩灭殆尽的东西,我知道,我当然知道。

2018年12月1日

四方田犬彦

[1]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与罗马、耶路撒冷齐名的三大圣城之一。这座古老的城市因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圣地亚哥大教堂而享誉欧洲。以此教堂为终点的朝圣之路也被命名为“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在朝圣者群体里广为流传。——译注,全书若未作说明,均为译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