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后花园》看方英文的文化立场

蕉皮论语 作者:孙见喜


从《后花园》看方英文的文化立场

《后花园》的价值取向首先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唐文化式的精神归纳或灵魂填充,在方英文成为一种情结化成的盐水,渗透在这部小说的角角落落。什么是人类最理想的栖居地?在物质层面上,林泉幽居、田园牧歌,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种向往。他们不仅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更乐于“种豆南山下”“戴月荷锄归”;不仅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渴望“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尽管中国目前在努力推进乡村城市化,但更现代的生活却是亲近自然的乡野散居,且不说外国人的“1+1”式的居住方式,就是刚刚富裕起来的一些西安人也迫不及待地要在终南山下沣峪、祥峪一带弄块地皮购置乡间别墅。聚居和热闹不宜于自由思想者的成活,方英文在他的小说中明确延续了这种价值取向,这种取向不仅有益于人的“天命”,更滋润于人的精神。这种对中国传统的返还和对现代前沿性的追捕,是方英文的一个文化追梦,作品中的唐文化元素及雅致的澡雪姿态,是他建构自己精神世界或文人群体精神的一种酝酿和准备。林泉和山溪,昭示的是自由、豁达、乐观、和谐,这种超越世俗与平庸的精神取向,可能导致更自由的时空作业,而只有这种大时空作业,才能有灵魂的自由与舒展,从而才可能造就永恒的艺术。

陶渊明作为百世田园之祖、千古隐逸之宗,祖上世代为官,他是由显而隐。而方英文出身耕读之家,祖父是中医,父亲是教师,虽无高楼广厦,却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他是由隐而显(汉阴县副县长),再由显而隐,这种追求其实也是一种逃避或另一种形式的抗议。这里就生发一个问题:他在逃避或抗议什么?

古人说:“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众所周知,现在中国是繁华盛世,是历史上物质生活最丰富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中国历史上精神最侏儒的时代、民族志气最缺氧的时代;再加上西方现代文明病的传染与蔓延,精神污水与高科技垃圾由学府而祸及家庭、由家庭而祸及子孙后代,面对这种“天下无道”,作为作家中的清醒者,除了选择无奈的逃避与曲折的抗议,还能做什么呢?作为精神取向和文化立场的一个补证,就是方英文的妇女观,以罗云衣为例,他除了要求妇女回归元典规定外,还有文化趣味上的约定,归结起来就是传统妇道加文化气质,这个要求可能会受到女性同胞的质疑,但在这方面很难有万全之策,依照这个方略,则有可能解决人类和谐中百分之五十的问题。总之,从《后花园》读出的,是方英文在为人的精神升级而追寻,在为两性的和谐而设计,作品是个人化的,但靶心是人类的。

另外,《后花园》里没有赘生物式的象征或隐喻,能够读出象征或隐喻的情节全在故事之中,它是小说的有机体,比如“楚朝亭晒太阳”,就是让想象力负荷思想,让思想化为情节,这种写法虽不是方英文的创造,但他做得还算得体。通过一个社会边缘人“晒太阳”这个细节,表现阴冷环境下人性中余存的暖色,一种对清明人间的渴望、对心性之爱的照射与实践,等等,都通过作者飘逸的文笔、丰盈的意趣状写出来,形成细浪涡流式的阅读推动,又时有幽默风趣点缀其间,让人在愉悦的读书中接受思考,从而作者将自己的努力化为益世悦人的文本实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