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刘少鸿的散文集《人迹霜桥》

蕉皮论语 作者:孙见喜


读刘少鸿的散文集《人迹霜桥》

读罢刘少鸿,脑子里出现一个古老的词汇:博雅。这人年龄不过半百,但阅世之深堪比瑞翁;且文章节奏舒缓,话语平白,若清风临湖,波澜不惊,皓月当空,林泉高致。不禁联想少鸿其人,那种行走的悠然、谈吐的斯文、含弘万汇的睿智,真是文如其人之博,品似芝兰之雅。

这部书中,他也开坛讲学,也谈仙说怪,但他是“老僧说的家常话”;他也笔记文苑趣事,也论说佛道古典,但潜在的笔意在于引领世道人心,其学识与品性在掩映中放射光芒。如《问路篇》《凡鸟》《回首熊耳山》,其舒张哲理之坦然、悠然、淡然,犹如村头阡陌间野老农夫之闲聊,但内里却有古刹高士的机锋,他将寒光蕴含在暖意里、汹涌潜藏在温柔里。《高水平的讲稿》一文,将辛辣裹于谦卑之中,一个满腹经纶的“笔杆子”,他为领导起草报告,其生花妙笔被新来的上司屡屡置否,无奈之下照抄了一篇小学生的不及格作文,却大得上司赏识,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式操作,其针砭官僚体系之深刻,岂是一个不学无术可以打住!这里,满篇不见一个字的批判和愤恨,那口气依旧是轻声慢语,你就得佩服他的笔拿得那么稳,他的心气也真能沉得住!这种修养的通透与道行的练达,绝非一般仅靠学养支撑的“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他从字里行间溢泄出的,有学识和品性的高耀,更有心性和精神的明澈。作者所记之事,全是亲身所为,经过、见过、摸过、尝过、被咬过、被宠过,他全都娓娓道来,宠辱不惊,仿佛邻家琐事,有的只是怀柔和善念、兼爱与悲悯,隐携的内涵与思想皆由阅者去揣度。其实,他对笔下那个可怜的上司,唯有悲悯才堪怒其不争、怜其不幸,因为其笔力所指,恐不在这一个人或这一层人噫!通读全书,如《记忆中的丹江》《贩狗记》《商南有个梳洗楼》,能感受到一层薄薄的冷漠后边涌动着良知的激浪,其心灵深处沸腾着的是对一个民族的炽热!

少鸿的文笔悠闲一如洲上沙鸥,起起落落间,遗一管翎毛,泄半点私物,全是画中诗。现实生活中,他或许战战兢兢,或许谨小慎微,或许循规蹈矩,但他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读他这批散文,不时跳入眼帘的是一些凄美的意象:霜桥、孤寒、秋菊、寂凉、弱竹、孤云,色调是阴柔的,旋律是哀伤的,浩问是自审的,行为是孤独的,仿佛来自月亮的冷光源照射,作者孤傲的脊梁、不屈的心性、洞烛幽微的眸子,一如纤毫毕现的工笔写真!

他描摹自己的形上之像是《孤云》《梦菊》《室中弱竹》《倾听萨克斯》《平民风景》《面对一朵花》。看得出,他拒绝虚构、蔑视矫情,他认为现实世界的万千气象纳涵着人类进化史上的所有心相和足迹,那种依靠灵感的闭眼猜想其实是最无能的笔者!由此感想:哪怕您是傍着蜡梅银碗盛雪的高士,抑或是玉盘承露畅饮琼浆的神仙,远离了人间就远离了真理,躲避了戚悲就躲避了崇高,人间永远是称量灵魂和道德的唯一“地磅”!

但他又是一个隐者、忍者、儒者、入世者,中国文化在这里有形有意,究其原因,一半在于他的性格,一半在于他的学养。良心的自觉是道德,道德的实践是责任,《人迹霜桥》成全了这一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