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想见其为人

曹雪芹传 作者:樊志斌 著


引言 想见其为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

——《孟子·万章》

乾隆晚期,一部《红楼梦》横空出世,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并赢得了人们的欣赏与欢迎。京师士人家庭,几乎家置一本。读《红楼梦》、谈《红楼梦》成为知识界的一时时尚,民间甚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的说法。自此以后,小说再也不是不入上层知识分子法眼的“小道”了!

这是一部千古奇书,读《红楼梦》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甚至认为,《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作《中国小说史》的鲁迅,从中国小说史的发展着眼,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中国小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红楼梦》不仅让中国人惊讶,也让外国人叹服。曾于1840年来华的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以中西兼通的素养和审美眼光,在他的《论圣彼得堡大学的东方藏书》一文中写道:“《金瓶梅》通常被誉为(中国)小说的代表作,其实《红楼梦》更高一筹,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坦率地说,在欧洲很难找到一本书能与之媲美。”

《孟子·万章》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可见,读书而后想了解作者的情况,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种想法,既是人们对伟人的仰慕,也包含着通过了解作者,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图。

自《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谁写作了这样一部奇书,他何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就成了人们心中不解的疑惑。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也多是些猜测而已。有些文字记载了有关作者的情况,但因为流传问题,也不为广大人群所熟悉。

民国初年,胡适引袁枚《随园诗话》中“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的记载,认为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他又引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敬亭家有西园,起四松草堂,筑梦陶轩,拙鹊亭,五笏庵……尝为《琵琶亭传奇》一折,曹雪芹霑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敬亭挽雪芹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的文字,知曹雪芹名霑,为通政使曹寅的孙子。

胡适兴奋地宣称:“我们有许多假设,都经不起这一条的推翻!”其后,胡适购得满人铁保编定的《八旗人诗钞》,又名《熙朝雅颂集》,从中发现了四首敦诚、敦敏兄弟有关曹雪芹的诗,分别是敦敏的《赠曹雪芹》、《访雪芹不值》和敦诚的《佩刀质酒歌》与《寄怀曹雪芹霑》。胡适认为诗中“秦淮残梦忆繁华”、“扬州旧梦”等语,皆可供考证。“于今环堵蓬蒿屯”、“残杯冷炙”等句可见雪芹贫状

以后,胡适依靠这些新发现的资料,写出了《红楼梦考证》的改定稿。文中,胡适指出:

《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为汉军正白旗人,曹寅之孙,曹之子,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652)前后。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雪芹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极繁华绮丽的生活;雪芹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能诗会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据上述资料,胡适断定,“《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

胡适的考证方式和考证成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周汝昌以一部《红楼梦新证》震惊学界,将当时可以找到的曹雪芹及其家世资料扫荡一空,为曹雪芹研究的深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过,《新证》一书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曹家的家世,与之相比,有关曹雪芹的材料就少得多。周汝昌清楚地了解这一点,1964年出版《曹雪芹》一书后,不断发表著作对曹雪芹进行研究和介绍。在新发现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周先生于1980年将他的《曹雪芹》进行扩充,形成《曹雪芹小传》一书出版。周汝昌对《小传》的评价甚高,他认为这是“世间第一部雪芹的传记”,“是一部开山伐路的创业之作”

吴恩裕也是致力于曹雪芹研究的专家之一,他发愿写作一部曹雪芹的传记。早在1954年,吴恩裕就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发表了《曹雪芹的生平》一文,利用曹雪芹友人诗文,对曹雪芹的家世、今昔、性格、思想、才能、爱好、家属、友人等情况进行了探讨。该文共计二十四篇,五万多字,相当于一部简略的 《曹雪芹传》。

吴恩裕还大量搜集民间有关曹雪芹的传说,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曹雪芹佚著浅探》、《曹雪芹丛考》两部重要著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除周汝昌的《曹雪芹小传》外,曾保泉有《曹雪芹与北京》、李广柏有《曹雪芹评传》。小说家也参与进来,高阳创作了《曹雪芹别传》,端木蕻良则有《曹雪芹》一书。

已有的著作,为后来人的研究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除吴恩裕外,研究者多排斥民间口碑资料,认为其中虚妄信息不少。然而,我们平时常引为证据的文人笔记所提供的信息,跟口碑资料相比,也难称准确,甚至政府官书中的记载也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资料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问题,如何使用和研究,则在于研究者的学识与眼力。学识、眼力不同,从而引发学术的争议,进而从各个角度推动学术的研究。

当我们把有关曹雪芹的文献资料、口碑资料综合起来分析,就会发现,祖先留给我们的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信息并不少。如果我们能够再了解曹雪芹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结合各种资料,对他的个人素养、生活情况、娱乐方式进行考察,一个有立体感的曹雪芹,就会比较清晰地站在人们面前——虽然这个形象的一些细节还有些模糊。

每个研究者都清楚地知道,在当前情况下,没有任何一部曹雪芹的传记不会引起争议。但是,伸向远方的路需要不断有人来探索。即便走错了,他也证明有一条路不通。何况他还有踏上光明前路的可能呢!

曹雪芹给国人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多的思考,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他,应该把这种研究告诉《红楼梦》的读者,即便只是为了引起一点争议也好。

牛顿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取得成绩,但我将努力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以使自己看得远些,再远些……

  1.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
  2.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
  3. 周汝昌:《曹雪芹传》“新版自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1992年,周汝昌出版了《曹雪芹新传》,1999年又出版了《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这些传记作品是周汝昌对曹雪芹研究成绩的体现,为后来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