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唇亡齿寒
寒来暑往,十一载转瞬即逝。
1937年,唐锟铻已经是国小五年级的学生了。他自幼聪明伶俐,又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记忆和思维能力都不错,加上好学、用功,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如此,他还渐渐地开始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张。比如说,他的名字锟铻,就被他自作主张简写为昆吾,由周穆王的宝剑变身为传说中刻玉的利刀了。
小昆吾寄托着父亲的希望,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然而,任何美好的希望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民国,终究都是浮云。在十年内战中未受大难的杭州百姓,却即将被推向危难的边缘,被置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
唐由之11岁时留影
这年7月7日,虎视中华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8月13日,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战斗进行得悲壮而惨烈。
作为淞沪前线的后勤基地,与上海唇齿相依的杭州,自然成了日军轰炸机的重点空袭目标。8月14日下午,民国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刚刚飞抵杭州笕桥军用机场,还没来得及补充油料,便接到13架日军轰炸机来袭的消息。他们立刻升空迎敌。这场空战持续了近三小时,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而第四大队无一伤亡,成为抗战时期首次空战大捷。
尽管首次空袭就碰了个大钉子,但日军并未就此罢手,仍不断地出动飞机实施轰炸。杭州、萧山、余杭等地大批房屋被毁,城市遭到了极大破坏,民间积累毁于一旦。当时的上海《申报》、杭州《东南日报》等,都对此做过详细报道。从空袭第一天起,就陆续有受伤的空军飞行员及轰炸受伤人员,被送到广济医院等杭州各大医院。
上海骤起的战事、日军飞机的轰炸,成为当时许许多多杭州家庭命运的转折点。从8月中旬初遭日机轰炸起到10月底,杭州城无论政府还是平民都在惶恐中度日。上至富商显贵、下至升斗小民皆人心思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市民逃离这座城市。曾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这时已百业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