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进攻后位

武则天传 作者:宋可书 著


进攻后位

武则天在朝廷中有了支持者,局面就不一样了。此时李治又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资治通鉴》。这样,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这场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然而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还需要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就是李勣。李勣原名李世勣,隋末参与李密起义,后归降唐朝,因名字与李世民一字重合,为了避讳,李渊赐他为李勣。李勣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期在废后立武风波中,李治发现李勣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干涉,每次都选择回避。这个讯息似乎在告诉李治,李勣不一定跟长孙无忌是一伙的。李治决定跟这个德高望重的功臣面对面谈谈,探探他的口风。于是李治将李勣找来,问李勣对废后立武这个事情怎么看。“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武则天》。李勣呵呵一笑,说:“此事是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治没想到李勣会这么回应,他反应过来时当然是大喜。李勣这句话代表他并不想插手废后立武的事情。

李勣的表态让李治和武则天松了一口气,因为李勣掌握着当时的军事权力,如果他不同意,那可能会引起政治动乱。但是李勣选择了中立,在军事上面,不用担心发生流血暴力事件,那么其余的文臣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

随着李勣的不参与,武则天和李治开始大胆作为了。许敬宗和李义府利用李勣的那句“此事是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大做文章,大肆宣扬“立武则天是人之常情,王皇后犯有重罪,不可母仪天下。”古代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宠幸谁是皇帝自己的事情,立皇后也是皇上高兴就立的事情,跟大臣没有关系,大臣只需要管好朝廷社稷的事情,家事不可参与。

支持武则天的呼声越来越高,武则天通过许敬宗和李义府来打击关陇集团的成员,逐渐将他们流放各地。反对武则天的力量越来越弱,很多中间派看到大势已去,纷纷投奔武则天,希望可以明哲保身。

武则天就这样把手伸向了皇后之位,可是长孙无忌依然强调武则天的身份不符合传统礼制,虽然长孙无忌知道武则天成为皇后的事情已经无法阻止了,但是他依然在身份上对武则天进行打击。面对外界的有色目光,武则天自然不甘心受人指点,她再次让许敬宗发挥自己的文采,重申自己的背景。许敬宗模拟好诏书,诏书上说:“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资治通鉴》

这个诏书为武则天洗清了自己的历史污点。诏书上指出武则天出身名门,母亲杨氏乃高门大族,父亲是开国功臣。由于武则天温柔贤惠,先帝将武则天赐给李治。否认了武则天是先帝废妃这个说法。这几点都强有力地回击了外界对武则天的抨击。

事已至此,朝廷重臣也无可奈何,武则天心满意足地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巩固后位

武则天摇身一变成为武皇后,她的册封仪式就更加引人瞩目。武后的位置是用阴谋权术换来的,她知道,在朝廷当政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心中有数。可是越是这样,她越要高调地册封,她的光芒已经无人可挡,她的权谋已经无人匹敌,她还有什么顾虑和害怕,自己要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武后的加冕仪式显得非常隆重庄严,她的玉带头冠都是严格定制,从头到脚都是雍容华贵,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李勣递给她的印玺。武后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皇后的宝座。她的眼前只有那宝座,她抑制着自己心中的狂喜,她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坐到宝座上之后,她觉得一切都如梦似幻,又无比真实。紧接着圣旨宣读,武后在文武百官的礼拜之下露出了一丝笑容。文武百官朝拜皇后还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武后却做到了,这是她向天下人宣布,她将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后。

武后册封之后,大力收买后宫人心,与之前的路数相似,对宫女大肆封赏。武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光荣,她选择“衣锦还乡”。

武后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她如何能不昭告乡亲父老,自己现在是枝头凤凰,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武后就这样踏上了省亲的路,父老乡亲见了武后三跪九叩,武后对父老乡亲嘘寒问暖,整个气氛都非常融洽和谐。她重新踏上这片故土的心情难以言表,虽然经常能在宫里与母亲见面,但仍旧没有在家里谈话来的舒心。武则天看了看儿时的书房,那尘封的书籍已经被仆人擦得干干净净。武则天拉着母亲杨氏的手,聊起了过去所受的苦和现在的欣喜。杨氏提醒武则天不可大意,万事要小心。

时间匆匆流去,夜幕降临,盛宴要开始了。武则天请了全乡的父老乡亲共享盛宴。场面气派无法言表,桌上的山珍海味更让人眼花缭乱,随着吃饭的气氛越来越欢快,武元庆和武元爽也双双露面了。武则天礼貌地问询了两人的近况,两人也礼貌地回答了一番。武则天并没有对他们大加羞辱,反倒是封了官职给二人。这个做法让相亲们对武则天更加刮目相看,武则天依旧为她的长远打算不遗余力。

“衣锦还乡”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武则天容光焕发地回到了皇宫,可是没过几天,就有手下跟她禀报,李治偷偷去冷宫见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那日,李治正百无聊赖,突然他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这个味道让他想起了萧淑妃。他不由得感叹人生无常,在这种伤感的情绪下,他来到了幽禁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冷宫。只见冷宫寂静无声,他便让内监引自己到密室。只见密室门禁严锢,只有一个小孔来送置饮食。李治朝着小孔大喊两个人的名字。“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新唐书》。起初里面并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马上有声音传来。“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新唐书》。王皇后和萧淑妃说,自己已经是有罪的人,怎么能让陛下再用尊称,有幸让陛下挂念,如果陛下能让自己重见天日,希望将这里改名为回心院。李治听到自己曾经心爱的女人说出如此悲凉的话,他不禁又心软落泪,悔恨自己当初太过心狠,他马上答应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请求。“帝曰:‘朕自有处置。’”——《新唐书》。李治天真的以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件事情,但是他的天真却断送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命。

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后,决定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处死,铲草除根。武则天密令手下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杖责一百,打得二人皮开肉绽,鲜血横流。武则天又气势汹汹地质问李治,为何要去见两个罪人,面对武则天的强势和滔滔不绝的说教,李治也觉得自己做是太鲁莽,毕竟两个人是有罪之人。于是他选择听从武则天,任武则天处置二人。武则天得到李治的首肯,更大着胆子将两人置于死地。她命令手下写好诏书,将二人剁了手和脚,投到了酒缸里浸泡。“令二妪骨醉。”——《新唐书》

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这样被剁了手脚,扔进了酒缸里,王皇后淡淡地说:“多谢陛下,多谢昭仪,死是我的本分。”“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新唐书》。王皇后到死都不承认武则天是皇后,她依旧高傲地说:“谢谢武昭仪。”此时的萧淑妃可没有这么淡定,她少了一分皇后的尊荣,多了一分泼辣,她说:“武则天你这个鼠辈,我下辈子要变成猫,咬断你的喉咙!”“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新唐书》

武则天终于把两个眼中钉、肉中刺的人物除掉了,但她并不解气,在二人死后,武则天下令,将王皇后改姓“蟒”,萧淑妃改姓“枭”。并且后代皆用此二姓。可见武则天对两人是恨之入骨。但是这只是武则天巩固后位的第一步。

抓住政权

武后越来越明白朝廷势力的威力,要想坐稳后位,需要有人支持自己才行。王皇后那样强大的政治背景依然落得这样的下场,可见权力的斗争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武后经过这次巨大的政治风波,内心更加坚定要在朝廷埋下属于自己的种子,等他们生根发芽为自己蒙荫。

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势力已经稳步发展,武后开始将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的人作为打击目标,她采取打击惩罚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再对他彻底歼灭的策略。时隔一年,韩瑗希望褚遂良可以再调回中央任职,于是他上书高宗,希望高宗念及往日功劳苦劳,将褚遂良召回。褚遂良的回归势必会阻碍武后前进的步伐,而此时武后又在打压关陇集团的人物,韩瑗等人更是焦急,迫切希望褚遂良尽快回到队伍中来。韩瑗带着这样迫切的想法,向高宗皇帝上书,言辞激烈,希望高宗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将褚遂良召回来。这份言辞激烈的上书,让高宗皇帝勃然大怒,他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韩瑗说:“如今臣深惧小人之势长,君子之道消矣。”——《武则天》。韩瑗引用了诗经上的一句话,将武后比喻成周朝亡国的褒姒,高宗听了更加愤怒,他让人把韩瑗拉下去,褚遂良回朝廷的事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韩瑗看事已至此,心凉了半截,他主动提出辞官。但高宗皇帝却不许,与此同时,又将已贬的褚遂良再次贬往更远的桂州。褚遂良被贬官不久,武后派的李义府就被升官为中书令。一提升一贬官,对比非常鲜明。就在李义府被升官之后的几个月,李义府就上书高宗皇帝,称韩瑗与褚遂良密谋不轨。韩瑗与褚遂良就这样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关陇集团又失去一个重要人物。

此时的长孙无忌只能明哲保身,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是选择沉默,希望能平安度日。长孙无忌知道李治宅心仁厚,不会对自己痛下杀手,所以只要自己不公开与武后抗衡,便能息事宁人。

武后并没有因为长孙无忌的回避,就放过他,武后在计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在对付长孙无忌的同时,武后提出了废太子李忠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武后叫许敬宗等人向高宗上书,废除太子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李忠是王皇后过继来的一个男孩,并非王皇后所生,此时王皇后以罪人之名被处死,李忠的位子更坐不牢。李忠在一旁看着宫里发生的一切,心底非常害怕,为了保命,李忠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位子让给李弘。

文武百官对于废立太子的事情没有争议,他们已经见识过武后的厉害,而且废立太子之事没有反对的依据。武后已经成为一国皇后,又有亲生的儿子,没有理由可以阻挡这件事的实施。于是,废李忠立李弘的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李忠被废后,高宗也没有亏待他,高宗发扬了他一贯的宅心仁厚,将李忠立为梁王,任梁州刺史。李忠保住了自己的脑袋,对父皇和武后千恩万谢,小心翼翼地去做了梁王。

武后将李弘推向了太子的宝座,就如埋下了一个希望的种子,母以子贵的封建王朝,儿子就像女人的根和生命一样。李弘稳坐太子之位,就更加稳固了武后的皇后之位。

刚刚稳固后位不久的武则天,却遭到了关陇集团的反击。李义府因为有武则天为其撑腰,开始变得嚣张跋扈。起初,武则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她要用李义府为自己办事。可是过了不久,李义府就出了个大事。李义府看上了一个监狱的少妇,想纳她为妾,于是逼迫大理寺寺丞毕正义徇私枉法,将少妇放出。这个事情让大理寺卿段宝玄知道了,他马上上书高宗皇帝,要求明察。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就逼死了毕正义,想来一个死无对证。可是事情还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整个朝廷都闹得沸沸扬扬。

关陇集团嗅到了时机,他们抓住这一点,拼命上书,要求高宗将李义府就地正法。武则天看着朝廷上的文武百官沸沸嚷嚷,便告高宗皇帝,此人还需留用,不可废除。高宗皇帝非常头疼,他只好听从武则天的话,匆匆找来一个替罪羊,冠以侮辱大臣之罪名,将他关入大牢,以此了结了李义府的案件。关陇集团的反击并没有奏效,武则天却捏了一把冷汗。武则天深刻地意识到,必须除掉关陇集团和长孙无忌,才能安稳度日。

就这样武则天把魔抓伸向了长孙无忌。《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与侍中辛茂将鞠之。敬宗奏言无忌谋反有端。”由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的朋党案经人举报,告到了高宗那里,高宗非常重视。武则天此时又积极参与进来,她提议由许敬宗和辛茂进行审查。韦季方是长孙无忌的门生故旧,许敬宗希望能从韦季方身上入手,让长孙无忌卷入这个事件中。高宗同意由许敬宗和辛茂两人办案,武则天示意,让许敬宗逼韦季方制造伪证,诬陷长孙无忌与韦季方同谋。韦季方却颇有骨气,他坚定否决了与许敬宗合作制造伪证,无论威逼还是利诱,韦季方坚决不从。最后,韦季方选择死一了百了。

韦季方想死却未能如愿,但是他已经奄奄一息,从他身上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长孙无忌的罪。可是武则天又想了一招,她让许敬宗伪造了一封私信,模仿韦季方的字迹,将勾结朋党和谋反的计划统统写到信里,声称从韦季方身上搜出了可靠证据。这件事轰动了朝廷,高宗皇帝也不敢相信,可是证据已经摆在眼前,证人已经死去。高宗皇帝慌了神,《旧唐书》记载:“帝曰:‘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