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创新之处

葛浩文翻译风格研究 作者:张雯,付宁


1.3 创新之处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国外学术界对葛浩文翻译风格的研究几乎为零,而中国学术界对葛浩文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翻译思想、翻译观的探讨或是对某个具体译作的讨论上。笔者曾对自2005年至2018年发表的关于葛浩文及其翻译研究的论文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下列词语:“葛浩文”(616次)、“翻译”(200次)、“英译本”(170次)、“莫言”(129次)等。其中“翻译策略”出现117次,“翻译思想”出现15次,“文化身份”出现6次,“翻译观”出现16次,“翻译风格”出现10次,“译者风格”出现9次。对葛浩文及其翻译作品的讨论大多停留在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研究上,缺乏对葛浩文翻译风格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从文体风格角度对葛浩文翻译风格的量化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研究紧跟西方翻译研究的步伐,往往偏重于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而对翻译的实证性研究则显得不够重视。因此,本书旨在对葛浩文的翻译作品进行统计整理,并自建一个葛浩文十部译作译文语料库,采用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方法,从译文句子、词汇和篇章层面,对建立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并适时将建立的单语语料库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1])大型语料库的相关部分、布朗语料库(Brown)、弗莱堡-布朗语料库(Frown)等大型单语语料库,以及翻译英语语料库(TEC[2])等大型翻译语料库进行比较、观察并分析,从而得出葛浩文的翻译风格。当然,考察译者风格的最佳途径,是将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从而排除原作的影响,更清晰地呈现译者的翻译风格。因此,本书还选取葛浩文翻译的《骆驼祥子》译本,与另两个译本一起建立了一个小型翻译语料库,将三个译本在词汇、句子、篇章层面进行比较,从而深入考察在原作相同时,不同译本,尤其是葛浩文译本所反映出的翻译风格。

除了上述量化的方法之外,本书还将采用定性的方法对葛浩文翻译风格进行研究分析。此外,笔者还将探究译者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产生影响的,不仅有译者主观的选择,例如,对译本的选择,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否以读者为导向等等,更有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诗学的操控。同时,译者的赞助人、译者自身的复杂身份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笔者认为,单纯的量化统计,并不足以说明翻译风格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才能对翻译风格给出合理的科学的结论。因此,将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考察译者葛浩文的翻译风格,并适时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得出他的翻译风格,将是本书的创新之处。


[1]COCA,全称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由美国杨百翰大学马克·戴维斯(Mark Davies)教授开发,目前单词容量为4.25亿,是美国目前最新的当代英语语料库。该语料库的语料自1990年开始,每年更新。

[2]TEC,全称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于1995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语料库。该语料库主要收集从各国语言翻译成英语的文本,目前已有上千万词的语料(目标是5000万词),分小说(约占80%)、传记、报纸和期刊等四个子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