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江一曲柳千条——刘禹锡《柳枝词》

万丈红尘一寸心:荡漾在唐诗里的世态人情 作者:徐昌才


清江一曲柳千条——刘禹锡《柳枝词》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一直相信,人心相通,诗意相连,声息相近,不管古今,不论中外。诗歌就像一枚话梅,含在口中,芬芳唇齿,清爽心神,回味无尽。诗歌就像一粒食盐,溶解于水,不见形色,不闻气味,却是滋润了生活,精彩了生命。读刘禹锡的《竹枝词》,感觉诗人是在追忆一段美好的过去,回味一份真诚的爱情,平淡而朴实的用语,传达出浓浓的诗意,沉沉的伤感。喜欢诗人那份情怀,那份对爱情、对生活的珍爱,总是善良而天真地设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诗人那样,流连风情,低回过往,怅恨今朝,这人世间不知要增添多少赤诚、多少感动。

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漫步曲江柳岸,触景伤怀,沉思过往。20年前的春天,也是凉风习习、绿柳婆娑的早晨,也是在这条江边、这座桥上,诗人送别自己的心上人,不知什么原因,不知美人前往何处。只是那份伤感、那份难舍永远铭刻诗人心间。萦绕不去,愁煎心怀。一条江水弯弯曲曲,潺潺流淌,清波粼粼,见证了诗人执手美人、泪如雨下的无语,很容易触动读者的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江水远去,一同远去的还有美人的背影,渐渐模糊,以至消失在诗人的视线尽头。堤岸上面,植满柳树,恰逢春日,绿叶茂盛,枝条披拂,一派明媚,一派生机。可是,眼前美景,清江绿水,晶莹透亮,堤岸垂柳,婀娜多姿,都不能引起诗人的兴趣,相反倒是泯灭了诗意,淡忘了风情。诗人只感受到离别的伤痛,未来的凄凉,以及对远方的牵挂。可恨的柳枝啊,纵然千条万条,纷披垂拂,却是不能够缠绕住离人的步履,岂不添愁惹恨,令人痛断肝肠?

换作平常日子,诗人与美人携手出游,漫步江岸柳桥,看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听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赏帆舟点点、人小如芥,望长天飞鸿、云霞灿烂,何等惬意,何等幸福。一切美丽风光为爱情描画瑰丽色彩,一切自然天籁为幸福奏响动听音乐。两个人沉浸在美妙无比的风情岁月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不快。可是,今天,20年前的今天,完全不一样,就像柳永伤心词句描写的情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者像杜丽娘长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诗人无心赏景,无心游吟。任凭清泪流入清江,任凭柳枝垂拂面庞,无语无言,怅望长天。美人又是如何,诗人不忍心描写,不忍心言说,但是,多愁善感的读者自然不难想象,泪湿胭脂,愁眉紧锁,面容凝重,神色忧伤。美丽的女子一样难分难舍,一样别情依依。内心不知几多缠绵,几多缱绻。相爱的一对人,知心知底,魂魄沟通,能够彼此感应对方的煎熬和痛楚。诗人没有直接言说出口,只是用风光景物稍作点染,营造气氛,将读者带入遥远的20年前,带入那个风光如画的桥上,去体会,去回味那种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离别之痛。笔者相信,读者品诗,你投入多少情思,倾注多少心血,就会感受多少痛苦,多少揪心。你能想象一对情人离别有多艰难,你就会体会到多少艰难。你不能承受的痛苦,也就是画中人不能承受的痛苦。诗歌的美丽与魅力也许就在于将一段遥远而缠绵的情思,真挚而真诚的感受传达给我们,打动我们的心肝,共鸣我们的心弦。

笔者喜欢诗人的用词,看似寻常,其实蕴含无限情思,耐人咀嚼,引人回味。一曲“清”江,水灵晶亮,波光闪闪,映照葱郁杨柳,映衬相拥情人,流动着一幅灵动而凄美的画面。站在岸边,徘徊桥上的读者,能不低回怨叹,能不哀婉唏嘘吗?还喜欢那些“杨柳”,千条万条,郁郁一色,生机盎然,留不住离别的步履,留不住流逝的时光,留不下美丽的爱情,却总是添愁惹恨,缠绕离愁,摇曳心旌。它们也是爱美的,和姑娘一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啊,想想看,和这样风情优雅、浪漫美艳的女子一起,谁愿意离去,谁能离去?还有那座“板桥”,也许几块木板拼成,架在河上,护栏都没有,寒碜至极,朴素至极,可是,有爱情相伴,有离愁相依,多少也有了凄美的色调,岁月也会斑驳板桥的色彩,连同板桥之上凝固的爱情故事。最是动人一个“旧”字,20年了,7300多个日日夜夜,不可谓不“旧”,风雨剥蚀,伤痕累累。可是,岁月褪不去诗人对爱情的坚守和等待,褪不去对美人的期盼和牵挂。一任风雨沧桑,一任人事变迁,我心依然,我情忠贞。多少情意感动天地,多少爱恨震撼心灵。

告别曾经的离别,告别曾经的美丽,回到现实,回到今天,站在板桥上,站在绿柳成荫深处,沿河眺望,过尽千帆皆不是,直到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期盼过往的船只,突然靠岸,飘下一个风华绝代美人,照亮我的双眸,震撼我的心灵。多么希望靠岸的客子,捎来一封信笺,粉红小楷,娟秀墨迹,隐隐泛现一张美丽依然的容颜。多么希望登舟远去,任水漂流,追寻20年前的方向,投奔遥远的怀抱。可是,现实就是无情,任你千般联想,万种风情,也换不来美人惊鸿一现。多少离恨悠悠翻涌心头,多少牵肠挂肚纠结心怀。恨只恨,岁月无情,人事沧桑,一别20年,音信杳无,踪迹全灭。诗人感怀万千,唏嘘哽咽。为曾经的期许,为心中的坚守。可是,作为读者的你我,在感同身受体会哀痛的同时,又何尝不会敏锐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爱,这份风雨不败的情呢?20年来,日日夜夜,期盼,等待,相思,念想,愁肠百结,肝肺成灰,没想到,盼来的还是失落和空漠,还是孤寂和失望。再等下去吗?也许未知的等待就是一种希望,也许无望的等待总会熬成坚强。只能祈祷苍天,祈祷命运,垂怜有情人团聚今生。只能祝福诗人,好运、好福。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白居易的类似诗歌《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猜想刘禹锡是特别喜欢白居易诗作,删削冗句,精简文字,自铸新词,表达情意。两诗相比,刘诗的确高白诗一等。白诗前面几句写故地重游,“板桥”一再出现,此路今又重过,明显重复,语意啰唆,不妥。而且,实用地名,精确位置,似有不当,诗歌不同于游记散文,不必坐实,泛点即可,任凭读者去悬想,恰是增加诗歌魅力。当然,“美人”与“玉颜”相较,还是“玉颜”具体形象,更能动人心旌。似可想见女子冰雪容颜,颈项白皙,纤手粉嫩,笑容如花,很能撩动心弦。“美人”一语则略显浅泛。少了韵味。两首诗表达情意类似。诗人情怀真诚,同样打动读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