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来:全国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副主席

共和国·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委 作者:何明 主编


周恩来:全国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副主席

周恩来(1898~1976),1898年3月5日生,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1921年春加入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10年春入奉天省银州(今辽宁省铁岭县)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入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学习。1913年春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1917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9年4月从日本回国后,参加五四运动,为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并组织觉悟社。1920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加入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6月与赵世炎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随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6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旅欧组织。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代理执行部部长。1924年9月回国,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和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1926年初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26年冬赴上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共江浙区军委书记。1927年2月起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书记;3月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列席政治局常委会;5月至11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其间:5月至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任,7月至8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委员。

alt

大革命失败后,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发动后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参谋团委员。1927年8月至11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11月至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其间,曾兼任中共中央军事科科长。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后在上海坚持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常委、部长、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主任、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等职。1934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为中共中央负责军事行动的三人小组成员。1935年11月至1936年12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并负责军委组织局工作,1935年12月起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其间,1936年12月起任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6年12月作为中共全权代表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展工作。1937年2月至9月作为中共首席代表同国民党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进行多次谈判。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主席,历任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负责领导除西北以外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主席。1945年8月起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重庆国共谈判。达成“双十协定”后,率中共代表团继续在重庆、南京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初起代表中共方面参加执行国共停战协定的军事三人小组。1946年11月回到解放区,12月起兼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1947年8月起兼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1949年6月起任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1954年9月至1976年1月任国务院总理。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建国初期仍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49年10月至1958年2月兼任外交部部长。1949年10月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2月、1959年4月、1965年1月相继当选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56年起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实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中共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至1927年8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8月至11月任职)、委员(1927年11月至1928年7月任职),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代理,1927年5月至6月任职)、临时常委(1927年7月至8月任职),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1927年11月至1928年7月任职),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1934年1月至1943年3月任职)、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主任、书记,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副主席。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在五四运动中成长为天津学生界的领袖,同时,与其他进步分子组织了觉悟社。1920年再度出国,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赵世炎等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曾担任过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重新建立广东区委,由周恩来担任委员长,并兼任军事部部长。11月,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周恩来主持筹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1924年12月,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两广区委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在广东建立了独立团,由共产党员叶挺、周士第担任团长和参谋长。

1924年11月,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共产党员被迫从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撤出,使革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927年3月,周恩来奉命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了上海。这次成功的工人武装起义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也是世界工人武装起义史上有数的成功记录之一。

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政府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共产党决裂。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力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并于7月27日赶到南昌,任前敌委员会书记,与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人商议后,决定于30日晚间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两点,南昌起义打响,起义军胜利地占领了南昌,后开始南下。然而,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起义军伤亡很大。周恩来也染上了重病,不得不辗转去了香港。

南昌起义,揭开了我党独立组织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创建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也被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

alt

北伐战争时期的周恩来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周恩来为常务委员。会后担任中央组织局主任,主管军事工作。从1928年1月起,他就担负起了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重任。

1929年9月,周恩来在听取陈毅关于红四军情况的汇报后,在与陈毅多次谈话的基础上,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也被称作中央“九月来信”。这封信对统一红四军党内思想、开好古田会议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随后举行的政治局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30日,他又兼任中央军委书记,负责对红军和苏区的指导工作。

1931年12月底,周恩来抵达瑞金,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同毛泽东、朱德等对红军进行了改编和训练。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他灵活机动,沉着冷静,同朱德一起领导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5月,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继续在前方指挥作战。9月,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抵达中央苏区,独揽了军事大权。周恩来虽在前线,但建议往往得不到采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走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克黎平。17、18日,周恩来在此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一次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的会议,也是周恩来与李德等人决裂的开始。他在军事上已经不再听从李德的瞎指挥,而是开始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他这时对毛泽东的支持,对重新确立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关系极大。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指挥作战,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行动。

从通道会议到黎平会议,再到猴场会议,最后到遵义会议,在这一中国革命转折点的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与周恩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一过程,也是周恩来从思想上与毛泽东趋于一致,两人更好合作的过程。

1935年10月19日,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宣告结束。

最高统帅部的参谋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作为中共方面的全权代表参加了双方谈判。他在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之间积极斡旋,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两天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6项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合作的新时期。

从1937年2月开始,周恩来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同国民党进行了5次谈判,历时7个月,终于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8年8月,周恩来参加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撤销了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为书记。

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并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28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经过43天艰苦的谈判,10月10日下午,“双十协定”签署。10月11日,毛泽东飞返延安,周恩来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946年1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公然发起全面内战。1947年3月,胡宗南集中34个旅23万人,分三路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3月18日,周恩来和毛泽东等人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4月13日,中央机关来到王家湾,待了57天。在这里,周恩来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协助他指挥陕北战场和全国战场。9月,“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态势,在我军的大举反击中开始形成。此时,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理着总参谋长的工作。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实现了战略反攻。在短短一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为全面进攻,战局变化之迅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1948年,周恩来与毛泽东等率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开始指挥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发动。在三大战役中,周恩来除协助毛泽东作战外,还承担了人民解放军后勤供应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从兵员补充到武器弹药的生产和配备,从财政经费到物资供给,逐一作出细致的安排,在实践中逐步健全了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体系。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在和平谈判、统一战线、策反、战略方针的制定与战役计划的实施等多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作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具体筹备政协会议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建立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已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周恩来筹备政协会议的工作从在西柏坡时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进入北平(今北京)的香山和中南海。

alt

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报告,宣布筹备工作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

中共中央1948年发布的“五一号召”中,提出的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

alt

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从这以后,周恩来一面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面帮助爱国民主人士陆续进入解放区,并同他们就召开政协会议的问题进行具体磋商。

9月间,周恩来拟定了邀请到解放区商讨召开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77人的名单,并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上海局、香港分局电,征询他们的意见,希望各方人士在1948年冬、1949年春进入解放区。9月20日,他又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华北局并城市工作委员会的电报,提出准备在北平、天津邀请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性人物名单。

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人士从1948年秋开始,陆续从全国各地和海外进入解放区。为了保证众多爱国民主人士平安到达解放区,周恩来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周恩来一再向接待人员电示:一定要把进入解放区的爱国民主人士接待好,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1949年6月,周恩来就任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1日,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预备会议举行,会议商定了参加政协筹备会的单位为23个,共134人,并确定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人选等。15日,政协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周恩来担任临时主席,并致了开幕词。

经过筹备会人员将近3个月的紧张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在9月上旬基本完成。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体会议在周恩来等同志主持下,先后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4个议案,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9日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政府首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