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俄语先要练鼓舌
许崇德在大学一年级必修英文课,到二年级学第二外语时,他就选读俄语。许崇德俄语的启蒙老师王平(后改名为黄有恒),据说原先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出席过共产国际的重要会议。后来因故脱党,在上海以教书为生。
俄语课是二十来人的小课堂,但王老师授课非常认真负责。他说,俄语中有很多卷舌音要学会。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水杯,经常含水练习“打舌头”。俄语的文法变化多端,比较难学,王老师教得非常耐心。有一次他对同学们说,我教俄文文法是能胜任的,但诵读课本则欠佳。明天我为你们介绍一位女士来,她会教你们如何朗读。翌日,王平果然请来了一位名叫柯莎科娃的俄罗斯女士。她年轻时在沙皇的宫廷里演唱歌剧,十月革命后流落到上海来了。她的声调与发音果然准确、优美。因而更大地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复旦大学,许崇德的俄语算是刚刚入了门。后来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许崇德又接受教俄文的苏联专家叶戈洛娃的指导,水平才有了提高。
后来科研活动的事实表明,当年学习俄文打下的基础,还是有用的。2007年1月19日,许崇德写信给中共中央编译局韦建桦局长,就列宁全集的中译本提出了两条商榷意见:(一)中文译本第17卷,1988年第2版第321页把Сущность конституции翻译成“宪制的实质”,殊为不妥。应改为“宪法的实质”,才符合列宁的原意。(二)建议把列宁说的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ные учреждеиня翻译成“代议机关”,而不要译为“代表机关”。同样,在《国家与革命》第三章第三节里,列宁说“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取消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与选举制,而在于把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ных учреждений从清谈馆变为工作机关”,这里也不要译成“代表机关”,而译为“代议机关”较妥。因为在传统上我们从来不把资产阶级议会看做代表人民的机关,而只是替老百姓在议会里清谈而已,直到世界上有了无产阶级政权,我们才把自己的“议会”叫做代表机关,以区别于资产阶级代议机关。而列宁在1909年写此文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代议机关”,还不存在无产阶级民主的代表机关。所以翻译列宁这句话还是译成“代议机关”为宜。
编译局答复,接受许崇德的第一条意见。至于第二条,因为局内专家认识不一致,尚须研究。
这件事使许崇德认识到,过去在学校里常以为学外语所花的工夫与它的应用价值不成比例。其实学习和应用只要结合得好,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机会把自己掌握的外语为社会作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