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文办的红杜鹃

捡拾星湖的记忆 作者:李天福


中文办的红杜鹃

高山

一进中文办,茶几上点缀的几盆杜鹏花一下吸引了我。哟,好漂亮!盛开的花朵娇艳欲滴,若朝霞,如烈火,似凝脂,衬以蓝绿的椭圆叶片和婀娜的枝条,乳白色的花盆和根部白玉般的水磨石交相辉缺,宛如红玛瑙、翡翠和白玉组成的天然盆景,使得中文系办公室熠熠生辉。

这自然让我想起家乡的杜鹃花。一到春天,绿油油的松林和青杠一团团一簇簇,老乡叫它映山红,这名字倒很形象,杜鹃花映红了一座座山峦、一个个山村。儿时和同伴野鸭子似的放飞到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中,天真而浪漫,游魂而荡目。累了,摘下几朵盛开的新鲜花朵,抽去直直的花蕊,掐掉花蒂,把它当美味佳肴用以解馋消渴。嘿,味道淡甜而微酸,那年头,绝对不亚于今天“娃哈哈”“乐百氏”对儿童们的吸引力……

有一年春天,母亲去姨妈家借粮食去了。我放学回去饿极了,屋子里冷清清的,蓦地看到山坡上的映山红,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跑去大把大把地摘些来抵抗辘辘的饥肠。

《本草纲目》记载杜鹃花,小儿可食,味酸无毒,全草入药,可治吐血、咳嗽、血崩、月经过多等疾病。可见它确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我立即泡上一杯茶,视线聚焦到杜鹏花上,顿时感到格外的惬意,上课的疲惫好像被一扫而空。四盆杜鹃花犹如四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充满青春的活力,露出恬恬的微笑,仿佛在向人问候,顿时使人感到温馨和热情,从而焕发出蓬勃的朝气。这大概是环境氛围对人的心理作用吧,据说当年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在一次主持中央工作的会议上,特地叫安放一盆青松在会场一角,让与会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他作报告。近年来一些公司企业搞一种CL战略,这也是形象识别的内容之一。

历代文人把杜鹃花与杜鹃鸟联系在一起,这正是作家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来的。晋代常璩《华阳国志》有一段故事,说是古代蜀国国王杜宇,号曰望帝,由于失国,流亡在外,死后魂魄化为杜鹃,也许是因为杜鹃鸟和杜鹃花以蜀中最多,所以才产生了这种传说。不过大多文人则借此怀古或抒发悲愁。“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是白居易的写景句;李白有诗《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就是杜鹃鸟,诗人望花忆鸟,触发暮春佳景怀念故里的情怀。然而有一种实践美学,说到审美在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心境下是不同的。确实,今天在中文系办公室看杜鹃花是一种意境,儿时在野外看杜鹃花则又是一番境界,当然和上述诗人们愁思悲凉也完全相反。这又使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贾府的焦大是不会喜欢林妹妹的,饥区的灾民也绝不会去种兰花……可见鲁迅先生是很懂美学的,恐怕审美与人们的经济物质条件还有着某种联系。这几年花市的生意一直很红火,插花艺术也悄然兴起。人们往往会把兰草、文竹、马蹄莲之类带回家中去装点生活,情人节那天,好多人不惜花几十、上百元买几束玫瑰、康乃馨、勿忘我送给对方,以表达绵绵的情思……

此时记起在一本书上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巴黎成了一遍废墟,老百姓都住在地下室。两位美国人在谈论巴黎是否会很快恢复时,一位美国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其原因是他看到住在地下室的居民买回一盆兰花,由此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们生活的信心中文办的杜鹃花,难道不也正是一种希望和信心么?

(第53期 B3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