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缘生缘死
爱之初,桃夭
激情与勇敢
河岸边,第一树桃花开了;人世间,又一对新人成家。你听啊,是谁在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无意间看到这句话,怦然心动。他和她,年少的清怡,令我,想到初生桃花。
潺潺河水近旁,少年仰起脸庞。日光流转映照之际,他容光,竟如枝丫上抽出的桃花一般,虽没有后来的饱满润泽,却因天真而更显清媚,不被风尘浸染。身畔美貌少女竟因此顿失颜色,沦为陪衬。
我想啊,希腊神话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喜爱的人间美男子阿多尼斯,他所拥有的,正是这种让人无法逼视又不能移目的俊美。看到他,就会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又短暂的东西。
爱神赐予世人象征爱的诸样鲜花,他却是爱神心上那朵桃花。阿多尼斯酷爱狩猎,爱在密集的丛林里奔跑,追逐心爱的猎物。娇柔的人间少年所热爱的,正是与外表形成强烈对比的激烈运动,驰骋山林,猎杀猎物。
他心中潜藏和向往的,是成年男子所拥有的勇敢、征服,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显然,阿多尼斯并不愿意被人当做玩宠或是娇弱小孩去保护。狩猎,是他执意证明自己能力的方式。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是美艳绝伦青春永恒的象征。当她从大海中降生时,凶恶的波涛为之平息,暴风骤停。世界为她的到来而静默,被她的美折服。
众神的盛宴上,她以光的姿态傲然出现,她点化世间万物,令它们流芳溢彩生机盎然。她使人世懵懂的男女懂得享受爱的甜蜜。她是众神爱慕的对象,但她只专注阿多尼斯。
为了阿多尼斯,阿佛洛狄忒可以忍受一切原本不属于她的艰辛、苦难。她伴随他,出没在不见天日的丛林,在那里,野兽和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腥臭经年累月不能散去,形成瘴气,弥漫在四周,令人窒息。
危机四伏。最令爱神辛苦的,是她心中时隐时现的不祥预感。她预感到阿多尼斯将会死于非命,这是命定的劫难。唯有守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她才有可能帮助他避免死亡的厄运。
可是有一天,阿佛洛狄忒有事必须返回奥林匹斯山。临行时,阿佛洛狄忒叮嘱阿多尼斯千万小心,阿多尼斯始终不明爱神所指。脱离了爱神的呵护,犹如脱离了母亲的保护一般,他甚至感觉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胸中激荡,自由在召唤他,于是,他更加无所顾忌地奔跑在丛林中。
阿多尼斯发现了一头野猪,轻狂的少年又岂会轻易放过眼前的猎物?他要证明自己的勇敢和能力。爱神的告诫被理所当然地置于脑后。跃跃欲试的少年意识不到死亡的危险迫在眉睫。急于证明的后果是,阿多尼斯挺枪刺向野猪,被反扑过来的野猪咬死。
当心神不宁的阿佛洛狄忒返回人间,她看见的是阿多尼斯血流满地死去多时的惨状。荆棘和石块刺破了爱神的脚掌,淋漓血迹,蜿蜒了迷茫的寻觅之路。比身体之痛更难言明的,是痛失所爱之后无法挽回、不能言喻的悔恨,它们像惊涛骇浪无休止地重复涌来,将她彻底淹没。
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泪水从未停止流淌。爱神光彩照人的脸庞,因悲伤而失去了神采。此刻,有谁能分担她的绝望和无助呢?她可以主宰世间男女的爱情,带给他们希望,却无法避免丧失自身所爱带来的哀恸。
回忆里的那个少年,叫我如何不想念?因你是无可替代,所以失去了你就无可倾诉。天地万物都不能给她安慰。神的苦痛更甚于凡人。虽能预知,但无力改变降临己身的悲戚宿命。明知结局不可更改,却依然要无望地继续……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待结局到来。
希腊神话就有这样的痛快决绝,在命运面前,没有人或神,可以绝对高高在上。
阿佛洛狄忒亲吻着阿多尼斯,他金色的鬈发和苍白的脸庞,他丧失了血色桃花般芬芳的唇。爱神所经之处,滴落在地的血化作了玫瑰——深爱与痛苦孕育爱之花,将尖刺包裹在娇艳繁复的花瓣和芳香之下。
在这个故事里,爱神亦如人间的痴情少女,面对生命的意外,除了狠狠咒骂这该死的命运之外亦束手无策。甜蜜,美满,相较于痛失所爱的伤害都是短暂的。
爱是值得追求的,可是快乐总是易逝,永世不忘的是痛楚。这或许才是爱神留给人的启示,是她自身痛苦的流露和凝结。
也许,在看到阿多尼斯尸体的那一刻,她情愿自己是狩猎女神,这样就可以守护着他,让他不受伤害,活在自己身边。
她对阿多尼斯的思念无处不在。他灿若晨星的双眸可以驱散丛林的雾瘴。他偶尔展露的笑容可以令她眼前春暖花开。他遗落在水面的身影可以使河水清甜、清澈、欢快流动。
河水温柔地漫过脚背、手掌。嬉游于河畔,曾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少年的美,无论男女,都有一种淡定的、含苞欲放的娇柔。
初爱,不被惊扰,如此妖娆,一如初绽的桃花。初爱所必须面临的考验,与之后的经历一样,凌厉,致命。若开始时,对这降临己身的美妙感觉充满感激,就必须有准备领受失去之时的锥心之痛。就如我们欣喜花开,就必须面对枝残叶败的颓唐,感伤。
爱越甚,痛越深。这痛楚,除了自己领受,除了走过千山万水后,期待有朝一日放下、释然,别无出路。
如今,读到一些婉转的诗句时,我心总是在欢喜之后怅然,因为已经能把握到欢悦之下隐藏的悲伤的脉搏。有些词,的确蕴藏魔力,一眼望去就让人低回不已,譬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天长地久、与子偕老不是没有,而是太少,横亘在中间的,更多是生死契阔。无论生活将人锻炼得多刚毅,就算你武装齐备,当这些柔如春水的词漫溢过来,依然能使人丢盔弃甲。心,不知不觉柔软、松懈下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多么温柔有力的词啊。时光慢转,容颜老去,它始终坚贞地存在于那里。光阴沁凉了它,坚固了它,不能使它毁灭,只能历久弥新。每一次,无意间看到,依然在眼底熠熠生辉。
提醒着,不要觉得自己老去,内心深处要留有一块芳甸,其上终年芳草依依,落花染衣。依然记得,第一次被打动的感觉,第一次牵手,第一次轻盈如蝶的亲吻,第一次靠在一起,第一次说好要在一起。
桃花终要再开的,就在阳春三四月,灼灼地,漫山遍野,火一般燃烧,只是比火更柔静,更持久不熄。此时你要迎娶的,也许不是儿时嬉戏的“小新娘”;也不是,曾经以为非他不嫁的人。
懵懂的人都被幻象捉弄了,桃花微笑着,不动声色地调戏了心怀爱意跃跃欲试的人。就像那首贺新婚的歌。其实桃花不过是婚礼的注脚,主角是那红裳灼灼的男女。只是,桃花开得那样好、那样娇,好到我们都以为它是主角。
旧日柔软时光,并不曾在回忆中变成化石。很长的时间里,它被人为封印着。然后,在某一个关口,喷薄而出。只是如今,除了你自己,再无人知道心潮是如何汹涌的。前尘总要羽化归去。
当年的你我,舍生忘死地交好。我以为,你是我天长地久的主角。过了很久,我才知道,我不过是你命中匆匆一笔注脚。
我们都渴望收获更多,于是便各奔前程。最好两两相忘,各安天涯。
真的,真的,绝口不提。没有谁对谁错。年少轻狂。偶然的驻足,感动,冲动,许下相爱相守的愿望。要过了很久才知道,不过是彼此路过的风景。既然注定是过客,当初的邂逅,请当做误会一场。
Love is over…时光匆匆如流水,谁也不要再提起。
朗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纯真与坚守
生当此时。尽得愉悦,未尝哀苦,比年方少艾更轻省,是连情窦都未开。天地无亲,相悦也是无情。萌生的情感是青翠的,未及衰败。
很自然的,从初爱就写到了两小无猜。感情的状态是顺延的,从年少到了适婚的年纪。结了婚就要好好地在一起。若桃花只是让人想到昭彰的诱惑、妖娆,那也不尽然美好,桃花最妙的是让人觉得此生悠然静好,诱惑你想和一个人相守到老。
说到两小无猜,先说一部英国电影,Melody。直译是好听的、动听的、悦耳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心动的声音,不经意发生的怦然心动,如花如露的轻颤。中文译名是“两小无猜”,正契合诗意的美学。
“两小无猜”常与“青梅竹马”并提。青梅竹马的妙处应该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毫不设防地接近了,省却了成年以后千山万水、烟尘满身的跋涉,无望疲惫的寻觅。
1971年,漂亮的小男孩Dandy爱上了美丽的小姑娘Melody,那一年,他们十岁。他和她一样,月光般皎洁,肌肤吹弹可破,眼神无辜天真,两两对望时,清澈见底,没有哀苦的痴缠。
Melody说,虽然我很喜欢地理,但是,如果能和Dandy在一起,我会更开心。
是的,和我所喜爱的任何东西与任何事情相比,我还是更爱和你在一起。
他们才十岁,他们不说喜欢,直接说爱。他们想结婚,因为结婚以后就可以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原来如此。是我们复杂了婚姻的意义,还是婚姻的混乱和始料未及,使我们忘却了婚姻最原始的真意就是:让两个人,好好地在一起。
最后,两个向往婚姻的孩子在铁路边的旧房子里举行了简朴至极的婚礼。全班的同学都来参加。孩子们用这个稚气的集体行为宣告了他们对爱的珍重。我坚定地记得这个细节,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看来是对成人世界价值观的强烈反讽。
长大之后的我们,对于结婚的对象,会不计身家,不理出身,不管是否有人反对,不计较婚礼的形式吗?几乎可以悲观地断定:不可能的!就算我们不想,身边的人也会替我们打算,现实的种种也会提示人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精明的男女,相信冷静算计用心排布是必要的谨慎,是现实需要无可避免。于是,算计、计较的同时,也被别人算计、计较着……心意越来越悲凉,这就是用心机去爱的悲凉报应。
他和她的婚礼,简陋庄重。全班同学都参加了,给予祝福,老师们赶来阻止、破坏,两个孩子私奔了。在灿烂的夕阳下,那灿烂的金黄一直延展到天尽头,像一个未完结的梦。孩子们嬉笑着朝金色的远方奔去……
不用担心,他们一定会回来,回到成人操纵的世界。伤心之后顺从,或许随着成长,还会忘记这一段浪漫的风波。对抗以大人们获胜告终——这是必然的,这是爱的代价。如果童年的爱是童话,如梦境般艳柔、静美,那么柔脆的童话与枯硬的现实对撞,注定以美梦灰飞烟灭为结局。
有一天,不得不悲哀地发现,青梅已衰,竹马已老。Love is over…只是现在,当他们还满心喜悦不思回转的时候,不要阻挡,就算是暂时纵容又何妨。
谁不曾年少,情愫悄生,心藏一个喜欢的人。仰望漫天星光只如凝望他的眼波,全部的愿望加起来只求和他在一起,牵一牵手就觉得看见了天长地久。
当世界还都那么小,让我们单纯好不好?何况,除了年纪太小,谁又能否认他们彼此登对呢?
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我选择记得孩子的笑,明媚鲜妍如春阳。田野里茂盛麦穗撩拨流阳,照耀年轻的眼眉。哼一首简单的小情歌。不用理智去评析判断他们可能遭遇的将来。不去想一切行为是否合理。Melody是一部过去式、现在时的电影。唯独,是的,唯独不指向将来。
青梅,竹马。既轻且媚,有青梅初露、柔嫩不可攀折之感。念想这女童与这男童欢愉相戏的场面,心头便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看他们在海边嬉戏,堆沙堡,一起坐在长椅上讨论喜欢的科目……
灼灼的桃花又在眼前闪耀,那句无名的话又显现:“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振纤手,或濯素足。”我不知这句话的出处,偶然看见,只觉得动人无比。生当此时,尽得愉悦,未尝哀苦,比年方少艾更轻省,是连情窦都未开。天地无亲,相悦也是无情。萌生的情感是青翠的,未及衰败。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欢喜与忧伤
是谁,在河岸种下第一树桃花?那年,骑着竹马的你来到,姿态怡然。见到你,我手中青梅悄然低垂,一如我,柔顺眼眉。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 李白
在关于爱的故事里,我最爱听矢志不渝;在关于婚姻的篇章里,我最爱的是忠贞不移。
古老中国,许多事情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譬如不经允许不得私相授受,不得随意恋爱,不能思慕与己不门当户对的人,唯独对婚姻中的早婚早育,多子多孙,由上至下,一直是持宽松放任的鼓励态度。
所以就有了那么多青梅竹马、指腹为婚的故事。男孩和女孩邂逅在年幼时,嬉闹间相见相亲,原以为只是玩伴,却不料被安排做了偕老的人。命运如此果断,不容反抗也好。成年后自己炼成了火眼金睛去找,也未必找得好。
我信有缘人终归有缘,不是所有的包办婚姻都悲苦愤懑,便如这首《长干行》描述的夫妇。李白的诗有许多,豪迈的,激扬的,落拓的,清简的,不必一一列举。这首《长干行》是心头大爱的一首。一开始,是爱它童趣盎然,渐渐是为它细致深婉,道着了心头隐秘风流。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一语未了,心弦暗动,由是疑惑,这感情层层递进,深入发肤。这等深情转无情的话,身为男子是自何处得到暗示,有如此精准的体味和表达,真是令女人汗颜啊!
《长干行》实质是回忆的诗,以一个女子的语气,回忆与丈夫自年幼生活至今的经历,一个女人的一生尽在一首诗里头。十四为君妇,不谙人事的忐忑;十五始展眉,初解风情的喜羞;十六与君别时,已有誓同生死的信念……
男和女都在成长,逐年褪去青涩。时光流逝,换来的是成熟。
《长干行》描述了一种温暖、稳妥、持久的婚姻状态,开始的时候,总是男人显得成熟。虽然年纪相差无几,但男人沉稳、耐心。显然,开始的时候,他对身份的转变比她适应。
也许,她就是他从小喜欢的人,所以,他才有耐心去守候。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护持中觉醒。好像一觉醒来就看见那个人在身边,心里安定沉着——幸福,应该就是无声胜有声的状态。正如桃花的粗糙枝干,承托出花的娇媚,没有男子的承托,女子不可能顺利成长,也不可能感受到婚姻的幸福。
无可否认,男性的存在至关重要,即使是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被磅礴祝福簇拥,迎娶回家的好女孩,也不能一夜长大,迅速进入妻子的角色,成为宜其室家的女人。女人需要时间、耐心的鼓励和温柔的包容。如桃花身在春天,被暖风吹,方可初绽,方可艳放。
感情深长缓慢,建立需要契机,维持需要耐心。漫长的婚姻生活,所带来的不一定是无休止的痛苦。时机不至、所遇非人,才会痛苦。
年幼时的相遇,少年时的成婚,婚后的相处。生活如在眼前,每一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后来,是女子紧随其后,变得成熟,变得坚定,仿佛要把丈夫多年赋予的深情悉数回报。她在朝夕相处中学会温柔、谦忍、坚贞,同时,热烈的性格也不曾磨灭。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感情姿态已是由被动转为主动。即使身化灰烬尘土,也不要与君分离。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述两人山盟海誓的情形,但由“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可知两人感情深厚,绝非那等勉强凑合在一起的夫妻。两人如胶似漆,相信彼此坚贞不渝,女子深信丈夫有尾生的赤诚,誓不分离,自己又怎会像化作望夫石的女子那样无望凄惶呢?
不久,男子随商船出外讨生活,女子守在家中担惊受怕。生活霸道地隔绝了两个人平静厮守的愿望。倚门遥望他走过的道旁,已黯然长起了绿苔。苔深叶落,窗前黄蝶飞。独守空闺的女子暗惊季节变换、时光迅逝的同时,也心忧寂寞催人老,青春易逝。
而她最担心的,不是自身的衰老,还是他的安危。行船艰险,凶吉难卜。他前往的地方,要经过长江至险处的瞿塘峡,瞿塘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农历五月长江涨水,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触礁丧生者不计其数。白居易有诗《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提到此处亦对友人的前途安危深表担忧: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滪根。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
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
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
此地凶险至极,古代船只航行又无预警探测措施,全凭经验和运气。过往船只行至此处,都不寒而栗,如同闯鬼门关,需要高超的行船技巧,还需天公作美,方可死里逃生。
白居易写友人为报知遇之恩甘冒奇险。长干里的男子却是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出门远行。女子以往也曾听人言及,种种艰难,谋生不易。唯有当自己的丈夫亲身犯险时,她才知言语根本不足形容内心担忧纠结之万一。
恐惧无法与人分担。坐在家中,江水的咆哮,两岸猿声凄厉如匕首,在耳中割出一道道血痕来,心里有种隔山隔水的恍惚,想着风高浪险,恨不能腋下生双翅跟随他去……
她以为感情牢固,生活安稳,自己不会成为望夫台上的女人,谁知生活还是开了大玩笑。在无奈枯守中忆起年少,依赖回忆取暖,汲取力量。他对她的点滴好处都渗透进记忆深处。
情事青葱,旧事温存。但回忆终是冷淡,无论人放置怎样深重的感情进去,都悄然沉没。沿着女子的回忆触摸到思念的韵律,是缓慢、深长、不为人知的暗涌激流。随着诗中人物年龄增长,情感也日渐加深,情感的节奏由最初的清新平缓,变作深沉汹涌。
是否可以这样看,李白的《长干行》对《桃夭》有种浑然天成的承接。原本模糊、飘浮于半空的赞颂,变作能够捕入手心的生活。《桃夭》予人联想,《长干行》却将婚姻生活细节呈现,进入一片更开阔的时光,幸福和辛苦都真实可信——也不叫人绝望。
胡震亨在论唐诗的体制时言道:“衍其事而歌之曰行。”《长干行》就是把发生在长干里的事,用诗家笔法铺陈演绎出来——这也是李白的《长干行》高于崔颢的《长干行》的原因:此比彼深细。
崔颢写年轻船女多情与人嬉戏,是桃花运。虽然深得民歌风致,风流可喜,活泼真实,相较之下却失于仓促,难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耐人寻味。崔颢的诗,是后来深入边塞后才见风骨,有气度。
感情萌生,携手之初是桃花般艳柔,而后来,却变得深隐、漫长,甚至陈旧、凋零。也有枯败不振的时候,就像季节不对不能开花。然而,只要爱不朽坏,意不绝,终有华枝春满的一天。
得知商船回来的消息,她难抑心喜,奔到很远的地方相迎。等待如不见边际的汪洋深海,思念让人沉没,不见天日。她会因看不见他而日夜焦灼不安,可她从未后悔,嫁他做一个商人妇,承受聚短离长的压力,将等待变成终生姿态。这是上天的安排,自幼种下的善缘。
当你选择去爱一个人,既然享受他带给你的幸福,就必然要接纳爱他的辛苦、煎熬。这是真心的代价。
遇仙记——欢从何处来,郎行去不归
短暂与永恒
挽留不住你,伸出手去,握住的只是虚空。在天与地的另一端凝望、分离、等待,是宿命。比漫长更漫长的虚妄,得到的是短暂,失去的是永恒。
关于桃花,有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东汉明帝时,会稽郡剡县(今浙江嵊县)有两个采药人刘晨、阮肇,结伴到天台山采谷皮(一种草药)。不幸的是两人迷失路径,不能返转。在山中挨了大约十三天,粮食吃完,饥饿疲累欲死。这时远远望见山上生着一株桃树,树上仙桃殷红,结实累累。
桃树远在绝岩之上,中间有深涧隔阻。若在平时,两人很可能也就望难生畏就此作罢了。此时两人濒临绝境,远望有食,求生意念压倒恐惧,不顾一切攀着藤蔓爬上去,采摘到桃子,狂吃一气之后才觉得稍微恢复了力气。
绝处逢生的两个人重新找路下山,在溪边取水洗漱,看见从山腹那边漂过来芜菁叶,接着又看见一个杯子里盛着芝麻饭。两人兴奋地说:“瞧,有吃的!看来这里离人住的地方应该不远了……”于是缘水而上。
过了一座山,看见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姿容艳绝的女子,见到他们,很欢悦地说:“瞧,刘、阮二郎拿着漂走的杯子来了。”刘、阮二人并不认识这两个女子,但听她们说话的口气,好像与自己相识已久那样。
两女子笑说:“为何来得这样晚呢?”两个男人尚在疑惑间,便被邀请回家。女子的家甚是华丽,看起来不似山野之居。南壁和东壁各放了一张大床,床上有红色罗帐,四角挂着金铃,金银交错。床头侍立着数十个婢女。二女吩咐婢女说:“二位郎君一路辛苦,虽已吃过仙桃,但身体尚虚。你等赶紧做饭送上来。”
很快有人备好芝麻饭、山羊肉、牛肉脯送来。饭食丰富,香甜可口。吃完饭饮酒,有一群婢女手捧仙桃翩然而至,嬉笑说:“恭贺你们的郎君到了。”大家在一起调笑饮酒作乐。刘、阮二人至此,又惊又喜,完全听任摆布。到了晚间,女子各随一人就寝,女子娇媚清婉,相处之妙令人快乐得忘了烦忧。
如此过了十多天,刘、阮二人想回去。女子劝说:“你们来到这里,我们彼此成就姻缘,是多世修来的福泽,为何要急着回去呢?”不允。如此又挽留了半年。到了春天,花繁惹思,鸟鸣添愁,刘、阮二人思乡情切,多次恳求回去,女子苦留不住,叹气道:“这是你们的尘缘牵绊,不让你们回去又能如何呢?”于是召集了先前的女伴们来,一起奏乐送行,指点他们出山之路。
二人出山之后,发现原来住的地方面目全非,人事亦非。他们完全找不到家在哪里,亲友故旧更是凋零难以寻觅。两人四处打听,见到一个小孩子(经询问知是他们的七世孙),自言长辈传说先祖入山采药,不知所终……
原来,二人在山中半年,而人间已过了七世。此时已是晋太元八年。
这故事的后半段,是说刘、阮两人怅然返回天台山,在山中四处寻觅。采药处,邂逅的溪边,经历如梦似幻,再寻不见仙妻踪影。那溪沾染了惆怅,那桥便叫做惆怅桥。
我是觉得“惆怅”两字太清浅。试想,刘、阮二人心中惊愕岂是“惆怅”二字可以言尽?短暂艳遇的代价是亲友俱亡,他们滞留人间,而亲人早已不知轮回转世到哪里去了。
白云苍狗,世事浮沉,他和他,转眼竟然成了时空的坐标,突兀地伫立着。
两个寻常凡夫,遽然间变得绝不寻常。这升格不是自愿的,他们只不过是在寻常的一天入山采药,连探险都算不上。无意间在山间逗留半年,以为是艳遇,就算是桃花运吧,却也没有忘乎所以,享乐之余总念念不忘家人,心心念念要返回家中。
这段奇情艳遇,可以留待以后的庸淡岁月细细回味、咀嚼。假使真的念念不忘,也可以来此山中再续前缘。
谁知,出山之后,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时日惊飞,在世人眼中他们是早已作古之人。亲朋凋尽,人世间已无任何亲密关系。仙缘又绝,走不回遇仙之路。茫茫天下,从此该何去何从?骤然间得到,又骤然失去。得到是短暂的,失去的却变成了永恒。
两个再世为人的人,身份的双重性就足以使人迷惑——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人啊,可现在又变得际遇不凡了!世事真是难以预料,变故又非人所能想象承受!陡然无根的凄酸,孑然无亲的惊恐,走投无路的困境。只要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知,他们的感受绝非后来辞赋里所附会的浪漫,而是足以置人于死地的凄惶。
有道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时间是吊诡的相对论。人生百年,浮生一瞬,他们被命运抛掷到一个始料未及的高度,落地时却极狼狈惨痛。他和他,就像是不舍轮回、恋恋尘世的游魂。那么认真,煞有介事。经历的一切还都无比真实,自以为真切,孰料早被命运抛离了原有的轨道。
一切的眷恋也成了妄念。
若此刻,能重回秘境,从此泯灭尘缘,笑看风云沧桑,亦不失为解脱之道。可惜的是,桃源难觅,仙凡永隔。曾经一见倾心、两情相悦的她们一样以莫须有的罪名裁决了他们。
凭什么?这一切难道是他们的错吗?若换作我也会愤懑,是仙女就有权力只爱陌生人吗?你说什么是什么,要爱就爱,不爱就不爱,先以姻缘来勾引,又以缘尽来推搪。
始乱终弃原来不是男人的专利。轻率地将一切归结于缘分,难怪缘分总伤人。
后来的唐诗宋词里,总有人借他们的身世抒自己的情怀。词牌《醉桃源》,又名《阮郎归》,情怀伤感,其调多半哀艳。
大唐元和十年,长安玄都观,残春。满树摇红。刘禹锡足踏点点苍苔、碎红,望着那凋落的桃花朗声吟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是人都读得出来,刘禹锡落寞中暗藏兴奋、欢欣。他的意态激扬,是示威,跟权贵叫板:你们击不垮我,我又回来了!
我怕刘晨见到此句会失笑垂泪,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桃花,又见桃花。怎么同是刘郎,流水浮生,一样历经坎坷。他十年播迁,青云路未绝,而自己,恍惚一刹,就再也找不到归家的路了。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相思与相忘
等了这么久,等得都忽略了时间,你看我娇颜如桃花,可知我苍老了心,只是为你苦撑着不肯凋零。
接着说桃花运。中国古代的男性文人,尤擅长为女性代言,借传说中仙子情事,浇自己心中块垒,更是常用的手段。和凝作《天仙子》: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
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
流水桃花空断续。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张先作《醉桃源》(又名《阮郎归》):
仙郎何日是来期,无心云胜伊。
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
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
桃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咱不是狗仔队,不好捕风捉影说这些词都影射了词人们自己的恋爱经历,但这些词情深意美,颇有值得玩味之处,确实足以打动有相似经历的人。
痛惜爱之别离,是人之共通情怀。情逝如水,往事难追,词人的注目焦点在分离之后,仙女们思念忧愁,相思切切如仙子自语。
清人张惠言有一阕《水龙吟·瓶中桃花》,专咏其事,为词中上品。
疏帘不卷东风,一枝留取春心在。刘郎别后,年时双鬓,青青未改。冷落天涯,凄凉情绪,与花憔悴。趁红云一片,扶侬残梦,飞不到,垂杨外。
看取窗前细蕊。酿幽芳,几多清泪。六曲屏风,一痕愁影,搅来都碎。明月深深,为花来也,为人无寐。怕明朝又是,清明点点,看他飞坠。
轮回中情深缘浅,天上人间逃不过这结局。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每过一天,结局就逼近一分,我深知这结果,却无从改变。
固执地不肯承认你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最终还是,成了过客。
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守望里。而今你真实地来到眼前。我欢喜如天地初开,日月新生。当你执意要离去,我多么想流泪,对你明言:等了这么久,等得都忽略了时间,你看我娇颜如桃花,可知我苍老了心,只是为你苦撑着不肯凋零。
终于,守得一线天开。我倾尽所有待你,原以为你会留下,可你,依然坚持离去。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你知道吗?你会了解吗?这一别,天上人间,永无见期。此后茫茫无涯岁月,我是否能长生不死已不重要。最可怕的,不是记忆会消失,而是铭心刻骨,拂拭不去,清晰永如昨日。我将在失去你的岁月里无人怜悯地活着。长生,是对多情人最重的惩罚。
桃花见证了你我相逢,亦见证了离伤。我终于死心。留不住的,费尽心机也留不住。你转身离去,寂寞覆盖了我的天空。我看不见日光明照,繁花沉坠。
从此堕入暗黑的思念当中——但愿还有以后。但愿你我还有机会相逢于温软红尘,那柔媚的春光下,陌上相逢早。我不是仙子,是普通的妇人,遇见了普通的你,采药的你。置一个温暖的家,一起生活,慢慢老死。
晚唐流行“游仙窟”类的诗文,把往来各路的女神仙都意淫了个遍。由于经历有限得很,取材更多来自逛青楼或窑子的经历。可恨是那不入流的诗人曹唐,作了大量游仙诗,津津乐道于遇艳,怪责刘、阮二人不识好歹擅自离去,枉送了大好姻缘。把仙子写成了人间失爱怨妇。
瞧瞧吧,这格调真是一流的低,一路艳情小说笔法,其俗腐恰如贾母所批:“这有个缘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虽然曹先生借贾母之口批的是说书编故事,编诗道理也是一样,有一类诗无情无绪,纯粹为作而作,做作的作。这样的人,红尘落魄,一生一世也遇不着仙。
虽然我也惋惜他们离去,情缘难续,然而,设身处地想一想,刘、阮二人要求离去不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吗?他们还忧心着家人,怕久久不归会叫家人不安,即使是自己过得无比好,也从没有忘乎所以,担忧着家人依旧生活困苦。
难道为色所迷,乐不思蜀,更兼顺水推舟做了负心人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攀上高枝就要与昨日一刀两断,将自己连根拔除?世上有太多这样的人,所以刘、阮二人拒绝做这样的人。
前生后世,有太多太多见利忘义、见色负恩的人,有时为一个虚名、一分薄利尚要斗个你死我活,何况这实实在在,眼前的好处?
连仙女们的温柔乡都有毅力抵御,心醉,神不迷。面对长生不老的诱惑不曾放低了信念。采药人的意志力实不弱于习惯了官场争斗的骁勇斗士,更让无数醉心名利的人汗颜。
回想史上帝王迷恋炼丹升仙之术,服食丹药致死的数不胜数。可知山野村夫的清决犹胜坐拥天下的君王。如果他们驻留不归,那不过是一段轻佻的艳遇罢了!
我知道,这正是他们被后世传诵的原因,有多少人借他们的故事抒发自身情怀,又从他们的故事里获得力量,知道坚持信念必然是辛苦的,然而着实是可贵的。
算不算巧合呢?与那武陵渔人一般,他们渡迷津入秘境,一样有桃来做引。行将饿毙之际,远远望见山崖上果实累累的桃树。仙桃先是浓郁的生机,而后,才是遇仙的契机。
他俩食饱之后,才有气力继续前行,见着了仙女。成就姻缘之前,又有仙子衣袂飘飘,手捧仙桃来贺。此时仙桃不止是果腹之食了,更是一种欣然的诱惑,意外之喜。
在陌生的地方,生死未卜之际,骤然受到女子的爱慕,以夙缘牵引的名义,不容抗拒,以他们当时的状况,也没有抗拒的余地。
等他们再回到山中,兴许还能看见那桃树。这时,绝崖上的桃树不再笑脸迎宾,而是一个看尽离合兴衰的冷眼旁观者,暗笑他们曾经沉迷、自以为是的绚烂荒唐!
很多时候,做了正确的选择,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没有绝对无悔的人生,得此而失彼,再正常不过。
生命无常,是一条汹涌无声的河流,波澜起伏间潜藏着无数温柔或凌厉的秘密。
过往如尘,尽随阵风。后来,刘、阮二人黯然返回山下,刘晨再次投入人世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阮肇则看破红尘,入山修道去了。
没有什么忘不了,没有什么放不掉,你放不下,只是因为还不到想放下的时候。
纵然一无所有,也有再次启程从头开始的一天。无论是再度热切地投入红尘,还是经此一事了却尘缘,它所指向的结果是一样的:让人更清醒、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本来面目。
桃红柳绿的邂逅,爱恋情浓转瞬成空。也许,有一天,当老去的刘晨携儿带女回到山中,他会把这段情事当成一段传说对孩子们说起;又或许,他只是望着那树桃花,望着这座山,微笑不语。
他会记得年轻的时候在这里的奇遇,得到与失去,有时是千里鸿壑,有时仅是一念之差。
吉光片羽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擦肩而过、黯然老去的秘密。
桃花源——炼一丸桃花源
错过与过错
他一生编织了许多梦想,大多数都悲壮地折戟沉沙,难以实现。桃花源是最美妙和被人传诵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无意间炼就的一丸桃花源,抚慰了多少人的心。
“桃花源”三字落笔便有一种仙意。你是否还有时间,能够不厌其烦,容我为你讲述那武陵渔人的奇遇?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理想中的胜境。可以的话,长居此地,此生不离不弃。
除了那曾短暂逗留的渔人,再没有第二个幸运儿到过那里。卑小如我亦难知它在何处。但我相信桃花源真的存在,只是,到达那里的契机很微妙。苦心寻觅相隔万里,若安然处之,兴许一梦之遥,一盏茶之冥思就可以抵达。
我还知道,自从这个地方从陶公的笔下幻化成形,它就不再是一个传说,而是梦不完的长梦,回不去的乡关,千百年来引无数人为之魂牵梦萦,寻寻觅觅。
除了《桃花源记》,有多少人还知道“桃花源诗”呢?那一样是陶渊明的作品,并且,《桃花源记》就是为此诗所作注解式的序。结果是,诗渐湮灭不闻,反而是这序,经久流传,几与时光同在。
“桃花”这个词,开始是有些妖娆、浮艳的。无论是在《诗经》里,还是在前篇所提及的传说里,它传达的意象无不与美貌年轻、妖娆多情的女子有关,直至到了陶渊明的笔下,桃花才别开新境,开始与富饶、丰足、明媚、安然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
魏晋时人尚清谈,重玄异。宽袍大袖,身披大氅,脚蹬木屐,飘然若仙;又或穿行于街市之上,视衣衫躯体为负累,放浪形骸、醉生梦死之事不胜枚举。风气使然,时势使然。
《世说新语》中每见奇人奇语奇行迭出。初读令人莞尔,细读令人心酸,再读催人泪下。魏晋风流逸兴,乱花渐欲迷人眼。初尝清甜,细品都暗藏涩苦。
人人看来都凛然不可犯,卓尔不群,实则懊郁不安,忧生忧死。清高如五柳先生,能远俗,憾亦未能忘忧。他虽不满士族官宦,重清谈,轻实务,耽于宴乐,不理国事,无视民生疾苦,自己何尝不依赖酣饮,饮必醉,醉避世。诗文品格越高,内心越是负累重重。
世人爱读陶公,爱他归隐田园诗酒风流,躬耕自足,以物质的清贫换取精神的自由。
为官处处掣肘,眼看无能士族子弟盘踞高位,自己既无力重振家声,更无力扭转现实,又不愿同流合污,唯有挂冠而去,落得清静。“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公开对外的宣言。难与人言的,是壮志消磨后身心的倦怠。
陶公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他虽无名利之心,然长存救世之念。现实不允,这矛盾遂成了他终身隐痛,精神上的症结。每一位萧索的隐士都曾经历壮心不已的年代,不然,也无所谓失意。
陶公也曾生猛年少,仗剑远游。自负才华不输于古往今来的圣贤,只待时机一至,必能扬帆而起,辅明主,济苍生,成就一番功业。孰料,事与愿违。乱世难遂良人愿,处处枭雄起烽烟,又有几人真心留他实现济世理想,救万民于水火。
回望来时路,往来无相知。浩大无垠的寂寞袭击了他,无助,无力。
他虽未被惊涛骇浪击溃,却不免要转身寻一处净土去检点自己。自己认为是对的,应该坚持的信念,就不应舍弃。哪怕世所不容,亦要找一处地方安放,留存。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才有了那么多警心的诗文。
在不远的后来,他如宝藏被人挖掘。先是昭明太子萧统的推崇,逐渐有人理解、追颂。后来的后来,他升腾成读书人的精神教父。人们忆念他,玩味他的生活、他的言语,属于他的每一点细节,他躬耕自足的精神状态。
他的诗文、他的理想,都成了众人共同的精神图腾。
一切,一切,又如何少得了他笔下的桃花源。
看见了他的闲适就更须领会他的悲愁。他的悲愁长伴南山,隐于南山月明,潜于菊香深处。必须要明白,桃花源是美好的。美好依然是逃避,避居理想中的世界,生生切断与现实的距离。
我和一个朋友谈起陶渊明。她语出惊人:“他笔下桃花都静美,看来他性生活一般啊!”莫以为她是信口胡言。我惊怔之后细思,又重读《桃花源记》,发现她说的不无道理。陶公笔下花是落英缤纷,人是和睦相处,整个世界是一团和气。而性是一种征伐,长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的人,确实不可能有强烈的性欲。
这当然是题外话了,我们接着说桃源。那渔人入得桃源来,见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情此景如斯熟络,宛然是生命中有过的最隐秘的渴望。
就渔人在其间短住几日所见,村人自给自足,乐善好施,不分彼此,与外面杀伐不断、苛税连年的世界有天壤之别。
到了无何有之乡,却是回到了真正的欲望家园,和自己的理想打了个意外的照面。东方国度的读书人以此为归宿。桃花源国度是美好无欺的大同世界的样板。生产力倒退,在这里,人们只要生产出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产品就够了,不需要剩余产品,不需有剩余价值。一种引而不发的观点是:“一切的罪恶来源于社会财富不均,人们拥有除温饱之外过多的贪欲就会引发动荡、混乱。”
这就是陶渊明基于当时的现实对现实的理解。实事求是地想,自给自足适合于小范围,不适宜推而广之成为全社会的经济模式。
综观中国的历史,沿袭几千年的经济模式,你该知道何以读书人失意时更容易将此奉为圭臬,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想不到,他们所受的教育更使他们想不到更合理先进的解决之道。
那渔人去而思返。兜兜转转方悟此处是寻觅已久的家园,外面的世界太混乱、太劳苦。他怀念如仙境般静美的桃源。在那里,他也会拥有自己的一方土地,一处宅院。他可以拿着自己捕来的鱼,送给街坊四邻,换来稻谷满仓,有鲜鱼下酒,仙桃佐食,真正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不用害怕缴不完的苛捐杂税,也不会有劳役苦差。
所以,即便他离去时,老人苦苦叮嘱,叫他不要将此地说出去,他依然忍不住说出去。幸好,没有多少人相信,人们只当他发梦,长久身处苦难的劳苦大众,早已失去梦想,对步伐仓皇的生命不再想象。
南阳有一位高士,听闻他的话,便请他带自己去寻找。高士和他一样向往此地,这样美好的地方达到每个人对生活期许的标准。
他们当然找不到。高士不久病死了,临死前他忍不住问渔人:“你是骗我的吧?”
渔人痛苦地摇头,他也希望这一切是他骗人,可是偏偏不是,他明明到过那里,还住了几日。
那里桃花还艳红,落英缤纷,芳草萋萋,桃源人欢声笑语萦绕耳畔,叫他怎生忘怀?
幽幽桃花随风,当时就在召唤他还乡:归来吧,迷失在外的孩子。如今桃花落满了衣襟,暂借花香引你返转路径。
既来之,则安之,不要再走了。
一切的隐喻,他当时不能领会。如今,他只后悔自己当时没有留下来,既然人间还有如此纯美的地方,又回到这污浊的尘世来受苦受难做什么?
如今,桃花遮断了归途,天上人间。他的过错不在对外人说出了桃花源的存在,而在于,没有及时果断地留下来。
有些际遇是一生一次,错过不再返。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桃花源中人自云为避秦之乱世来此,孰料,乱世之后又乱世。人能得享几个太平春秋?
魏晋人好黄老之术炼丹服药。世界对他们而言,像无所不在的镜子,处处是幻象,欲进无路,欲出无门。
守着袅袅青烟,幻想着有一日服下仙丹驭龙登天,就此挥别这个令人失望的、危险重重的人世。熊熊炉火照不醒他们长醉的脸。一张张醉颜堆积着对现实的厌倦,对长生的渴望。
那晚,陶渊明也生了一炉火,热了一坛酒,他饮醉了。于是,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炼就了一丸桃花源。
桃叶渡——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
舍弃与记取
我归隐在没有你的寂寥天地里,为你固守一座空城,恩爱前生梦,梦里几番哀。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旧时王谢,裙屐风流。魏晋的山高水长,不期然被苏轼的一阕《临江仙》勾动。似江月随波,潜回我心里来。
早年读《世说新语》,多半是冲着狗血兼八卦去的。看名人逸事看得欢乐无比,未尝解古人字中意,也不晓得人世悲欣交集、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往往就掩于几笔闲谈,浅浅淡淡墨痕中。
近来再读《晋书》,翻看《世说新语》,激动失笑之余,总会想这些得天独厚的人真的快乐吗?为什么,我渐渐在他们的任性纵情里、举止言谈里品出了人生的不如意,是我多心太敏感了吗?还是我已不再过分天真?
譬如今夜读到《晋书》里王献之临终遗言:“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时感触,竟潸然泪下。
“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是苏轼感慨世间恩爱难久,思忆死去的爱人吧。一语道破的,何尝不是王献之的心声?古今情事一般同,仔细品读苏轼这阕《临江仙》,竟像是合着他二人的事而作。
梦里几番哀,王献之和郗道茂,这一对千载之下犹令人叹息扼腕的佳偶。
时隔多年,在一生的尽头,他介怀的仍是和她无奈的分手。“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说的何尝不是他呢?他曾因为内心动摇而背弃了她,又因为内心的坚持,终生放不下对她的愧疚。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书法造诣与其父并称“二圣”。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史载他极重风仪修饰,虽闲居终日,然容止不怠——这不同于“伪娘”,是世家修养出的绝不怠慢的生活态度——精致。
翰逸神飞,精雅自持,亦是魏晋时人钦敬的风流的一种。一次,献之和兄长去拜谒谢安,两位兄长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阅人无数的谢安由此评断王献之在二兄之上:“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小者佳。
除却言辞谨慎,王献之临危不乱的风度也与谢安相近。
某次,王家失火,王徽之来不及穿鞋拔脚就逃,王献之面色如常,由仆人扶着慢慢走出。不过,我觉得这个稍显作态,想来火势不紧急,万一火烧屁股了,还是像徽之一语不发拔脚开溜比较实际,别坐等着仆人来扶。
又某夜,王家失窃,小偷入室,王献之悠然睡卧在床观望小偷们忙碌。眼看人家都快忙好准备收拾包裹撤退了,他方才悠悠然说出一句:“偷儿,青毡是我家旧物,留下吧。”吓得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小偷们落荒而逃。
这个就比较狠了,他可以淡定到连机敏的小偷都不曾发觉他的存在,心理素质的确非同一般。
即使是在人才辈出的王谢子弟中,王献之无疑也是出类拔萃的。他自幼得人赞誉,也确实不负众望,勤奋自持。连王羲之都觉得此儿日后必成大器,对他嘉许。
王献之成年后与其表姐郗道茂成婚,两人青梅竹马,夫妻感情甚笃。郗道茂也是名门世家女,郗家虽不如王氏显贵,当年也曾显赫一时,王羲之本人就是郗鉴的东床快婿。因有这层姻亲关系,郗王两家都乐见两人结亲。
郗道茂端庄娴静却不刻板,是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王献之与她性情相投。他原本宦情淡泊,不耐俗事,得此贤妻美眷后更加淡泊名利,只愿流连山水清静度日,潜心书法造诣。
本就不是醉心名利的人,因着王家的显贵,他俩原可以就此清闲度日,做一对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孰料,命运偏要幸福不得善终。
王献之生命中,猝不及防出现的桃花是简文帝的女儿司马道福。司马道福钟情王献之久矣。她原本嫁给了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济后来欲篡兵权被废,司马道福就势与桓济离婚,提出要改嫁给王献之。此时她已贵为新安公主,加上东晋皇室也颇为认可王献之的人品声望,认为他堪为佳婿。所以由皇太后做主,皇帝下旨诏命王献之为驸马。
“竹外桃花三两枝”,哪个出色男人生命中不曾飘过两三朵桃花?很出色又完全零绯闻的人,恐怕是很少见的。面对生命中猝然出现的桃花,多数人可以安然度过,神魂颠倒一番之后,最终拐回正道上去。而王献之不同,司马道福这朵深情款款、来势汹汹的桃花,打乱了他未来的全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他拒绝不得。
司马道福心意坚决,即使王献之烧伤自己双脚以跛足为由拒婚也无济于事。司马道福摆明了姿态非君不嫁。这貌美的公主以不屈不挠的姿态挟着深情而来,她是侵略性明确的强势入侵者。
王献之可以无视她,却不能无视她身后整个东晋王朝的压力和期待。她的到来,是局势飘摇的时候,不能断然拒绝的示好。王献之一旦矛盾、摇摆,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郗道茂。
说句题外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反复复听一首老歌《梦里几番哀》,总觉得这歌中无可奈何的别离契合了太多悲哀故事的基调。
问你可知否
你追我逐去将河山改
聚了百般怨
令到深心难载
恨有几多种
你争我夺那恩情不再
梦要几番追
竟需要断爱
独霸高处心中可有感慨
在你心里
是否空虚难耐
梦里几番哀
叹惜痛恨你身沉苦海
梦里几番怨
惋惜失去热爱
梦里千番叹惜朱颜改
王献之固然不是君王,但他一样要追逐更高的名利。清冷女声幽幽在叹,似怨似怜。古往今来,多少争名逐利的男子为达目的,不惜割恩断爱。多少女子被无辜连累、辜负,贻误一生。这歌者虽痛恨男子绝情,又哀怜他为野心名利所缚,一朝独霸高处正是身陷苦海,日后不免空虚,后悔也无人倾诉。其曲一唱三叠,似唱足了郗道茂曲婉心声。
知道吗?这世上最不能考验的是感情,因它注定要被其他因素左右。王献之可以不为自己考虑,但作为世家子弟,他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和荣誉感。
一个从小傲视群伦的世家子弟此时却必须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逍遥如谢安都要担负起家族责任,为重振谢氏家族出山。被家族寄予厚望的王献之注定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置家族利益于不顾。
一个男性朋友和我聊过,在家族利益面前,爱情永居其次。我失语,那一刹我心凉如冰。我想,我更明白了男人们的想法。那些被指责为负心人的男人的心里,不是没有感情涌动,只是,爱情很少能排在第一位。人生有更多待实现的价值。即使,他知道做出的,会是一个让他终生追悔的决定。
舍弃一段真挚的感情不是毫不犹豫的,但是,该舍弃时,一定会舍弃——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分别:女人是可以用感情取代很多东西,男人是可以用很多东西取代感情。
人生注定有一些你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决定。壮士断腕还是轻的,就算是从此身心割裂不再活过,又如何?
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爱情都不是第一位的。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背弃与坚持
我湮没在没有你的孤独里,如海繁华,不与我相干。怅然回首。桃叶渡,孤舟望断,看不到你殷切的笑颜。
事态逼人。王献之不愿背弃却不得不背弃与郗道茂的婚盟。我想他不能把自己的小幸福建立在整个家族的庞大危机上。能够不顾一切的情痴毕竟是少数,王献之不是贾宝玉,他的责任感不允许他为爱冒险,为爱痴狂。
如果他这么做了,王氏家族会被其他的士族借机打压。万一一蹶不振,他就是家族罪人。情圣不是人人可以当的。更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周围危机四伏,两个人的长相厮守只是痴人说梦。与其现在一意孤行,日后让郗道茂和他一起背负罪名,不如独自承担痛苦。
或许是我美化了他的私心。这男子也可能有自己更精深的算计。驸马的身份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名望。魏晋之人重自由,更重名望。即使内心再不屑仕途经营,他也不能拒绝这名望带来的好处。他也不会意识到日后会有多痛苦。
利益权衡后他决定与发妻离婚。郗道茂早年与他生有一女玉润,未几夭折,其后未有子嗣。她没有理由留在王家,面对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我想她会选择有自尊地离开。
看不见十八相送,长亭话别;看不见涕泪交流,依依不舍。离别之际,谁也没有说出决绝的话,心知此生断难再见。
真正生离死别、两心空寂。像磐石迎头砸下,压得人粉身碎骨,魂飞魄散。
是我亲手送你走——勿相忘。怎相忘?她乘船离开,他隔河相望。清浅的一道河,星汉迢迢难渡。天上的银河不是传说,它真实地存在于离别人的心里,你头也不回,如那桃花随流水远去了。生命中有一部分的我跟你走了,像影子依附你,不会再回来。
是你亲手送我走——不要说,不舍得。愿你尽早将我忘记。此生已矣,相见无期。我可以强迫自己放弃,却无力再自欺。
郗道茂与王献之离婚之后,回到郗家不久郁郁而终。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官运亨通,官至中书令。骄纵的新安公主对他因深爱而顺从,王献之却始终郁郁寡欢,中年之后两人才生了一女神爱。
荣贵已极的他快乐吗?可以确定地说,他不快乐。最崇尚自由的他不得自由。
年轻的时候会以为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年老以后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他做不到!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晋书》中这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言辞极尽哀痛。观其语气,相信是王献之写给离婚之后的郗道茂,诉说自己的疚悔,以及对她持久不息的思念。
别后经年,他说,最好的时光仍是我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曾经的爱刻骨铭心,即使它不美满,在我心里亦灿美不可比拟。你的一颦一笑占据了我的心,吸附着我的记忆。想忘也不能忘,你离去越久,我越发沉湎在对你的怀想中不能自拔。
这可能是王献之写给自己的、一封永远都不会寄出的信。过去的事像残损的梦,一往情深是无处投递的信。
这封信郗道茂看到过吗?看了会作何感想?看到了又能如何——纵然她明了他一腔深情未改,但事已无可挽回。爱过,就算了吧。怨憎无益,哀恨无益,痴恋更无益。
王献之,傲世的杰出男子,生来仿佛就要处在那万人中央,享受着万丈荣光。我不知道,他的眼睛,会因偶尔思忆起旧事而泪光隐现吗?
你离我太远,远到我看不见。但我清楚,我感情的城池既被你攻陷就不可能再有别的占领者——即使我,只是你改朝换代的遗迹。
我回到我的天地中寂寂老去,不去侵扰你。这一世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一世清浅,你的爱载不动我的离愁,到不了我们约定的彼岸。恩爱薄凉,一声叹息未落,我的一生已泛黄。此后,我是谁已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此后,漫漫寂寂岁月冷冷清清凄凄不能相忘,只有长长怀想。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纳了一妾。妾名桃叶,深得王献之宠爱。《乐府诗集》载,王献之为桃叶作歌,民间传说王献之爱桃叶甚笃,曾为之迎送到渡口,作歌曰: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据说,桃叶感王郎深情,作《团扇歌》答曰:
七宝画团扇,灿灿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风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今之南京仍存“古桃叶渡”的石碑,风景自然不复旧时。据说在东晋时河岸种满了桃树,起风的时候桃叶桃花落于河上,时人笑谓之“桃叶渡”。后因有王献之在此作歌送渡,此地声名大噪,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不绝。宋人曾极作《桃叶渡》:“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清人吴敬梓则作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后人都在追慕古人,看不穿往事凄凉。男人仰慕他的风雅,女人羡慕他对桃叶的爱宠,我更愿意把他对桃叶的宠爱,理解为一种移情。爱是一场戏,他太全情投入去表演了,反而叫人看出虚假的端倪来。以他历来的清高倨傲,何至于如此啊!
王献之的《桃叶歌》,品度曲意,更似是为郗道茂所作。说得残忍点,桃叶这貌美可爱的少女,只不过是王献之借以抒情的道具。桃叶固不能简单比之洛丽塔,王献之也绝非怪叔叔之辈。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心满意足深感恩宠的幸福少女是依附着一个中年男人不能启齿的恋旧之情生存。她无须知道她的可悲。
在他的幸福里,她只是一个替身,他追忆的始终是另一个人。
知道你不能再回来了。我找到了另一个人,只为她身上有一点点你的影子。我舍弃了你,我耿耿于怀,没有一刻忘怀。
对郗道茂的思念和亏欠拖垮了他。负疚之心使后半生的王献之平添几分令人心醉神迷的悲怆。曾经真实的灿美已经消失,记忆中绝美的光华却永不凋零。他在送别的桃叶渡,迎接的不是桃叶,而是,那永远回不来的郗道茂。
伊人远走。我不能随你而去,唯有将念想的心魂留守这里。它早已为你伤痕累累负累不堪,却固执地不肯离去。
外人眼中的我高不可攀,我花团锦簇的生活,唯有故人才知它破败凋残,不堪重游。
你知道吗?我到现在才知道,全世界的仰望,不及你一个回眸。
你是我心中不堪重游的禁地,我把对你的爱沉没了,有生之年都不敢回顾。只有临终之际,我把对你的感情打捞起,放开怀抱,追随你渡江而去。
穿过冰冷的繁华,回到你身边,寻回那为数不多的温柔时光——这是我闭目之前仅余的念想。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
慷慨与悭吝
旧人面,新桃花。爱的慷慨和悭吝,像桃花美得叫人无可奈何,无可捉摸。世上有太多人,惊鸿一面,彼此错过。最是伤怀,来不及说,我爱你。
春光妖娆。她时时感到寂寞,心意浮光掠影。说不清自己在期待什么。日子就在静寂的辗转中,昼夜相承,抬头又见一年春,时间可以过得惊心动魄,却不着痕迹。
那一日,她听见有人叩门环。声音遥遥传来,不大。心中无端一惊。心想这个辰光,有谁造访?
出门去,见门口立着一个陌生男子。对视,复又暗惊。怎么这样眼熟。他清亮的目光似有千斤重,压得她险些抬不了头。
稳住心神,不能失礼于人前,半天才款款行礼问道,何事?他清颜俊貌,秀洁的眉目如春光伸展开来,微微摇曳。
他说,姑娘,在下行路口渴,可否见赐一碗水?语速轻缓,不紧不慢,是有修养的男子,他的恳求真叫人无法拒绝啊!
她不知怎的,心中一动就脱口而出,你进来吧。说完又悔,忒不矜持了!况家中无人,他要是个坏人怎么办?偷眼看他,赶紧又自我安慰,看他读书人斯文样子,不像是歹人。
便引他进了院,自己到厨下打了一碗水端出来,临转出时,对水照了照,自觉仪容端正,虽未来得及修饰,好在尚可见人。其实,可以更好看一点的。
他站在那里饮水,看来是渴坏了。她倚着桃枝看他。温暖地注视,猜想他的身份,这时节长安城里多是应试的士人,他也该是其中之一吧。
他喝着水,原来也忙里偷闲看她。他目光清透,锁住她的心,如一泓温泉注入,使她周身温暖。两下里目光相撞,他倒不见有异色,只她腾地双颊飞红,但愿他没看见。
他有意将水喝得慢些,可惜再慢都会喝完,待他饮尽最后一口,两人心里都有些讪讪的。她不接空碗,只说,放在这里吧。并不急着送回厨下,怕转身,他就走了。
他仿佛也有意,不着痕迹地拖延着,好像仍需休息。
静默。终是他先开口道了谢。她反倒不知应什么,只是笑着摇摇头。
又站了片刻,闲话了几句,都是他在说,算是挑逗吗?听起来并不轻薄。她只觉得心里欢喜得很。欢喜到了极处,又只是笑,事后想想真懊丧,觉得自己像个傻瓜。平日在家,总被夸是伶牙俐齿,不晓得为什么,见了他,连话也不会说。
他看她,倚住一枝盛放的桃花,着一身颜色素净的衣裙,寂寞而柔美。她的美不是倾国倾城,只是浑然天成。不是诱惑的诱惑更叫人猝不及防。
他心中珍重,竟不忍再多言唐突,借口天色不早,便告辞离去。
见她关了门,他站在门外,望着墙内那株桃花,想着她。直到日落西山,暮色浮起,染黄了青衫才动步。心里浅浅的惆怅,如影随形了一路。
偶然想起她,又放下。京华倦客,在长安月下流离。他是前途未卜、功名未遂的士人,有什么权利去胡思乱想。
她站在那树桃花下,手里拿着空碗,直到夜凉风起,直到有人敲门。
心喜心慌去开门,期望是他折返,不是他,是家人踏月归来。
她送家人回房,看着他曾站过的地方。那桃花在月下收敛了媚气,净洁如他。
是这样皎如清月、妍如桃花的男子。她忽然间明了了自己的怅惘。她微妙的心事,在这月下陡然现了原形,其实一直以来,就希望在这里,遇见这样的一个人。只不过今日见了他,原本朦胧的念想,得了灵性成了真。
思来恍如一梦。只不过半日,思量却似半生已过。
在她眼中,他亦如桃花般静好。他的一言一笑,现在想来都值得回味。看得出明显是倦累的,但仍从容。他是忧伤的,却不脆弱。她后悔没有留他坐下,没有烧热水请他饮茶,没有与他多谈几句。兴许,谈笑能化解他的愁容,闲聊能为日后留下更多回忆。也许,该多问几句……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怎么当时就那么被动,那么蠢!
今日一别,转身两不相识,何年何月能再见?相思却不请自来。相思搅乱人心,它是个坏东西。
对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人产生无可名状的倾倒。究竟为什么?我也不明白!可笑啊,无助啊!我爱上了偶然经过的你!是否我本性轻浮,你的到来只不过凑巧揭露了我本相?千百年后,一定有人笑我痴傻、轻狂、易爱。可他们不会知道,我们的邂逅不是春光乍现的偶然,是蓄意已久的重逢。一个人,遇上另一个人。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你原就是我的心事,潜伏心底的影子。虽然模糊却一直在我心里。山长水远,我找不到你,我看不清楚,终有一日,我等到你。我看到了你,你又离去。我的思念追不上你转身的步伐。
星汉迢迢。分别的日子,我总忍不住思量,你还会记得我吗?仅有一面之缘的我。也许你早已忘了我,你是如此优秀,在繁华的长安城中,你身边有那么多人来来去去,不似避居郊野山庄的我,长日幽深,心中只藏住一个路过的你。
桃花淡淡的香气,你唇间淡淡的笑意,还未来得及绽开。我心开始不安分,为你蠢蠢欲动,又为你蛰伏不安。你眉间淡淡的愁绪,像遮住青山的白云。我多想,像春风拂过桃花,吹散它。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淡淡温暖。你知道的,一眼万年。
寂寞年华里,对爱情的渴望,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对绿洲的渴望。我是爱你的,你也会爱我吧。可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我们就分开了,失散了。
是谁错手划下的银河?你我不是牛郎织女,只在尘世有过一面之缘,还来不及相许。神仙尚有一丝可能渡河相聚,凡人就只能黄泉碧落,生死永隔。
遇上你,才会为情惆怅。我的每一次呼吸里都有了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你,是潜入我血骨生生不息的暗涌。
想见不能见,最痛。
我听人说,只有溺于绝望的爱,人才会死去。我原瞧不起这般死去活来。可是,爱人,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死亡能换得来生再聚,我情愿舍弃此生,清静死去。
就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来纪念浮生中的匆匆一面。
这一年,他一直心有所忆。常常恍惚,说不清暗藏愁绪。恰是因为无心,不经意考取了功名,遂了心愿。
世事蹊跷,着意失去,无心反得。
是年春色又来撩人。他又想起,长安郊外的桃花,桃花树下脉脉含情的她。带着茫茫的期许,他又踏上了前路。
前路似归途。小院依旧,桃花依旧,他叩响门环。心中预备下无数说词,叩门,再叩。
无人应,周身冰冷。春光霎时凋零,心凉若寒秋。
他久久伫立门外,直到天边露出一抹晚晴的橘子色。临去时,提笔在门上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墨迹淋漓,是他无声的泪。写下心意,不为别的,只为教她知道,他的心意,愿她能看见。
过了几日,他又去,谁知佳人已逝。也许,不是什么都没发生,该发生的已发生。莫非邂逅只是邂逅,要到此为止?
桃花笑人痴,笑他来迟。遗憾她不知,为她写诗的人叫崔护。
爱这样慷慨,忽然就让我遇见了你;爱这样吝啬,短暂的,容不得我多说一句,我爱你。
错过的,不是一段感情,而是一生。
在唐人孟棨所著的《本事诗》中,记载结局略有不同,崔护抚尸恸哭深情疾呼,女子死而复活,其父将她许与崔护为妻。崔护于贞元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若记载属实,女子与他有此结局,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仍偏爱残忍结局。
有一阕词,亦是写他们的事: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空拈花枝空倚门,空着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奴家字阿莼。
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