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放弃是一种选择
失去敌人
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爱可以消除一切愁恨和敌人。
——雨果
蓓蒂•安•斯路易9岁的弟弟丹尼尔和7岁的弟弟提姆参加了教会举办的“拓荒俱乐部”,那是一个每周一次的儿童活动。姐姐、爸爸和蓓蒂都是那个活动里的老师。那一年,弟弟们跑来向蓓蒂抱怨。他们说,有个叫约翰的男孩子老是找他们的麻烦。
约翰11岁,是个领养的小孩。当时在蓓蒂爸爸的班上,他是那种总爱惹是生非的小孩。更糟的是,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出了问题,反而觉得是爸爸在找他的麻烦。他常常找弟弟们的碴,把他们的帽子扔到地上骂他们,再不然就是踢他们一下后赶快溜掉,有时候甚至会用粗野的话骂蓓蒂。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问题学生,对他很头痛。
妈妈得知这个情况后,过了几天,她从镇上买了一袋棉花糖回来。
“这些糖是要给约翰的。”她告诉丹尼尔和提姆。
“给谁?你说要给谁?”
“给约翰的。”妈妈向他们解释。对敌人仁慈,你就有打败敌人的可能。对约翰好?人们实在无法想象。他实在是太调皮捣蛋了。但是,这周那些将要参加“拓荒俱乐部”的男孩子,每个人口袋里都会有两块棉花糖,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给约翰的。
蓓蒂正要去上班,刚好不小心听到提姆在说:“来,约翰。这个糖果给你。”在回家的路上,蓓蒂问他,约翰当时有什么反应。
提姆耸耸肩:“他好像吓了一跳,然后向我说声谢谢,就把糖吃掉了。”
又隔了一个星期,一天,约翰向提姆冲了过来,提姆抓紧了自己的帽子,准备好要对抗约翰。但是约翰并没碰提姆一根汗毛,只是问提姆:“嘿!提姆,你还有没有糖果?”
“有啊!”提姆松了一口气,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给了他一粒糖。从那之后,约翰每个星期都会来找提姆,向他要一粒糖吃。而提姆每次都记得要带两粒糖,一粒给自己,另一粒给约翰。
同时,蓓蒂又用另一个方法“战胜了我的敌人”。有一次,蓓蒂和约翰在走廊上擦身而过,蓓蒂看到他脸上流露出很不屑的表情。他正准备要张开嘴说话,但是蓓蒂先说了一声:“嗨!约翰。”然后给他一个夸张的笑容。
他很惊讶,闭上了嘴巴,而蓓蒂则继续走自己的路。从那时候起,只要蓓蒂一看到他,蓓蒂就会对他微笑,然后说:“嗨!约翰。”不给他任何说粗野的话的机会。后来,他也开始用些简单的问候语来响应蓓蒂。
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找弟弟们的麻烦了,对蓓蒂也不再那么粗暴。蓓蒂爸爸甚至对他刮目相看。约翰现在是个好孩子了,和一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蓓蒂想那是因为有人给了他机会的缘故。
不速之客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圣诞节前夕,天空乌云密布,最后一批顾客正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中。然而,南二街上的旧钟表店内依然灯火通明,满头银发的店主埃德加正在调整壁炉钟内的乐钟。
8点左右,忙活了一天的埃德加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童年时,在加利福尼亚,一位老钟表匠先给埃德加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钟去练习修理,然后逐步让他修理铁路用钟、手表、标准钟和装有乐钟的大钟。
他和同样双耳失聪的爱妻黑兹尔收集修理旧钟所需要的旧零件,又把这些“宠物”从过分拥挤的居室搬到闹市的店铺中去。他们两人工作得非常协调,他修理机械部分,她擦洗钟框,有时还得修整钟框的表面。
埃德加干完了活,站起来朝后室走去,这时,他颈后部突然感到从前门袭来的一阵冷风。
他转过身去接待最后一位顾客。但是,当他看到两个男人时,长期的接客经验告诉他来者不是顾客。那两个人身着派克上装和牛仔裤。一个30多岁,另一个近50岁。年轻人留在店门旁,年长的两眼露着凶光朝柜台走来。埃德加一边慢腾腾地把记事本和铅笔推到柜台台面的另一端,一边尽力不露声色,抑制着愈来愈强烈的不安情绪。
埃德加朝那张紧绷着的脸微笑了一下,然后用手指指自己的耳朵,摇摇头。那人仔细观察记事本,那张紧绷着的脸露出一丝吃惊的神情,然后转过身去对他的同伙咕哝了几句。
埃德加乘机仔细打量那人,特别注意到那人插在上装右口袋中的手,那只手在不安地颤抖着,暴露来者的不良企图。他怒火中烧,但内心有一低语把怒火压下去了,这低语就是“要镇静”。于是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我能帮助你吗?”这时,那人第一次正视埃德加,并微笑了,然而这微笑充满冷嘲热讽。这时,埃德加也明白那人为什么把他的同伙留在门口,而且看上去这两个人像正在准备铤而走险,干一些他们日后会追悔莫及的事。
钟嘀嗒嘀嗒地响着。埃德加不慌不忙地又写了一句:“你是来当钟表的吗?”于是他指指放满挂表和怀表的“当”柜。埃德加不是典当商,但是,每当他看到一些人把他们心爱的东西放在他面前要求典当时那副可怜的模样,就于心不忍收下了。而当货主来取还时,这些东西总是原封不动还在埃德加那里,并且货主只需付给埃德加收货时付的价钱,不必付分文利息。
这时,年长的那人稍许放松了些,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仔细看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表,就写道:“这块表你将给我多少钱?”
埃德加发现在他面前的那双灰眼睛流露出窘迫的神情。那块表很普通,不过此时却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讨价还价的工具,摆脱困境的出路。埃德加明白穷途末路把这两个人带到了他的店中,于是他问道:“你需要多少钱?”记事本上写的答复是:“值多少就给多少。”
埃德加把手伸进钱箱,拿出一张50美元的钞票塞在那人的手中。两人紧紧地握了一下手,通过这一接触,他们互换了同情和感激。两人都明白这块表不值50美元。那人在转身离去前写道:“一旦我有了钱,我会马上来赎。祝圣诞节快乐!”
只用四种感觉
只要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会在内心复活。
——罗曼•罗兰
乔治•康贝尔诞生时,双目失明。“他患的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医生说。乔治的父亲望着医生,不敢相信他的话,“难道您就束手无策了吗?手术也无济于事了吗?”医生摇摇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听说过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乔治看不见东西,但是他双亲的爱和信心,使他的生活过得很幸福。作为一个小孩,他还不知道失去的东西。
然而,在乔治6岁时,发生了他所不能理解的一件事。一天下午,他正在同另一个孩子玩耍。那个孩子忘了乔治是瞎子,抛一个球给他:“当心!球要击中你了!”这个球确实击中了康贝尔。此后,在他的一生中再没有发生过那样的事。乔治虽没有受伤,但觉得极为迷惑不解。后来他问母亲:“比尔怎么在我之前先知道我将要发生的事?”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因为她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现在她有必要第一次告诉她的儿子:“你是瞎子。”
“乔治,坐下。”她温柔地说道,同时伸过手去抓住他的一只手,“我不可能向你解释清楚,你也不可能理解得清楚,但是让我努力用这种方式来解释这件事。”她怜爱地把他的一只小手握在手中,开始计算手指头。
“1-2-3-4-5。这些手指头代表着人的五种感觉。”她讲道,同时用她的大拇指和食指顺次捏着孩子的每个手指。“这个手指表示听觉,这个手指表示触觉,这个手指表示嗅觉,这个手指表示味觉。”然后她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这个手指表示视觉。这五种感觉中的每一种都能把信息传送到你的大脑。”她把那表示视觉的手指弯起来,按住,使它处在乔治的手心里,“乔治,你和别的孩子不同,”她说,“因为你仅仅用了四种感觉,但是,你并没有用你的视觉。现在我要给你一样东西,你站起来。”
乔治站起来了,他的母亲拾起他的球。“现在,伸出你的手,就像你将抓住这个球。”她说。乔治伸出了他的一双手,一会儿,手接触到了球,他就把手指合拢,抓住了球。
“好,好。”母亲说,“你绝不能忘记你刚才所做的事,乔治,你能用四个而不用五个手指抓住球。如果你从这里入门,并不断努力,你也能用四种感觉代替五种感觉,抓住丰富而幸福的生活。”
乔治的母亲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而她用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问题,的确是使两个人的思想交流得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乔治绝不会忘记“用四个手指代替五个手指”的信条,这对他说来意味着希望。每当他由于生理的障碍而感到沮丧的时候,他就用这个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发觉母亲是对的。如果他能应用他所有的四种感觉,他确实能抓住完美的生活。
一切都可能改变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叔本华
玛丽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
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
看到这里,玛丽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记不清楚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与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选择大学了,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
看到这,玛丽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玛丽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看,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玛丽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以为他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可是离开学校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随自己一生,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许多人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一旦你经历了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就会发现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空的彩蛋
思想——自由的精灵。
——莎士比亚
杰里米一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但身体扭曲变形,反应迟钝,而且身患绝症,如今病魔正一点点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旧尽最大的努力让他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并且把他送到圣特丽萨小学读书。
杰里米12岁的时候,才读到小学二年级。很显然,他的学习能力非常有限。上课的时候,他会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身子,嘴里流着口水,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时他也能很清楚很明白地说话,就好像有一道亮光洞穿了脑中的重重黑暗。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稀少而且短暂。大多数时候,杰里米总是会使桃瑞丝•米勒老师发火。
一天,米勒老师打电话给杰里米的父母,请他们到学校来。
空荡荡的教室里,福里斯特夫妇惴惴不安地坐在座位上。桃瑞丝老师对他们说:“杰里米应该到特教学校去上学。让他和这些学习上没有障碍的比他年龄小5岁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对他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听了老师的话,福里斯特太太伤心地哭了起来。福里斯特先生说:“米勒小姐,你知道,这附近没有那种学校。如果我们把杰里米从这所学校带走的话,对他来说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为我们知道他很喜欢这里。”
福里斯特夫妇离开以后,桃瑞丝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很久。她感到那冰雪的冷酷似乎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深处了。她虽然很同情福里斯特夫妇,但继续让杰里米留在她的班级里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情。她还有其他18个孩子要教,而杰里米会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安心学习的。此外,杰里米根本就学不会阅读和书写,为什么还要在他身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呢?
然而,她突然觉得有一种罪恶感笼罩了她的心灵。“哦,上帝,”她大声地祈祷着,“请您帮助我吧!让我对杰里米多些耐心吧!”
从那以后,桃瑞丝老师竭力不让自己老是去注意杰里米制造的嗓音和他那茫然的目光。
有一天,杰里米拖着他那残疾的腿一瘸一拐地走到讲台前,“我爱您,米勒小姐!”他大声说道,声音大得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同学们大笑起来,桃瑞丝的脸一下子红了。“这很好啊,杰里米,谢谢你。现在,请你回到座位上去吧。”
不久,春天来了,孩子们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复活节。桃瑞丝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颗硕大的塑料彩蛋。她对孩子们说:“请大家把这个复活节彩蛋带回家去,明天再把它带回来,但要记住的是,明天在把彩蛋带回来的时候,彩蛋里面要放一个能够代表新生命的东西。”
“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着,除了杰里米。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桃瑞丝的脸,甚至没有像以往那样发出任何噪音。
第二天早晨,阳光明媚,鸟声啁啾。19个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他们把各自的彩蛋放进讲台上的一个大柳条篮子里。数学课上完后,就到了打开这些复活节彩蛋的时候了。
在第一颗彩蛋里,桃瑞丝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花。“哦,很好。花儿当然是新生命的象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挥舞着双臂叫道:“那是我的!”
接着,桃瑞丝打开了第二颗彩蛋。彩蛋里放的是一只惟妙惟肖的塑料蝴蝶,“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长大以后变成的,因此,它也是新生命的象征。”桃瑞丝又打开一颗彩蛋,里面放着的是一块长着苔藓的小石头。
接下来,桃瑞丝打开了第四颗彩蛋,她一下子惊讶得屏住了气。彩蛋里竟然空空如也!这一定是杰里米的,她想,当然,他根本就不明白她布置的作业。为了不使杰里米感到难堪,她轻轻地把那颗彩蛋放到了一边,伸手去拿另外一颗彩蛋。
突然,杰里米大声叫道:“米勒小姐,您不打算说说我的彩蛋吗?”
对于杰里米这冷不防的问话,桃瑞丝没有任何准备,她惊慌失措地答道:“但是,杰里米,你的彩蛋是空的啊!”
杰里米凝视着桃瑞丝的眼睛,轻声地说:“是的,但耶稣的坟墓也是空的啊!”
顿时,大家都惊呆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时间也仿佛停止了。良久,桃瑞丝才回过神来,她问道:“你知道为什么耶稣的坟墓是空的吗?”
“哦,当然知道啦!”杰里米大声说道,“耶稣被杀死以后,遗体就放在坟墓里,但是天父又让他复活了!”
被揭穿的谎言
连上帝也会去帮助诚实而勇敢的人。
——米南德
左琴科上学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教师把每次提问所得的成绩写在记分册上,他们打上分数,从5分到1分。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上的是预备班。当时他才7岁。
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3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布置他们背诗。可是,左琴科没背会那首诗,他压根儿没听见老师的讲话。因为坐在他后边的几个同学不是用书包拍他的后脑勺,就是用墨水涂他的耳朵,再不就揪他的头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左琴科坐在教室里总是提心吊胆,时时刻刻提防着,生怕坐在后面的同学再想出什么招儿来捉弄自己。
第二天,仿佛与左琴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叫他起来背那首诗。
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
教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个1分。”
左琴科哭了,他还是第一次得1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后,他的姐姐廖利亚来找他一起回家,看了他的记分册。她说:“左琴科,这下可糟了!老师给你的语文打了1分,这事儿真糟!再过两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我想,爸爸不会送照相机给你了。”
左琴科说:“那可怎么办呢?”
廖利亚说:“我们有个同学干脆把记分册上有1分的那一页和另一页粘在一起,她的爸爸用手指舔上唾沫也没能揭开,这样也就没有看到那个分数。”
左琴科说:“廖利亚,这不好吧!”
廖利亚笑着回家了。而左琴科呢?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1分。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然后才回家。已经快到家了,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登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见了。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1分的记分册了。
回到家里,左琴科告诉父亲,记分册被他搞丢了。廖利亚听了他的话笑了起来,并对他眨眨眼睛。
第二天,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记分册丢了,又给他发了一本新的。
左琴科翻开这本新的记分册,指望上面没有一个坏分数,但在语文栏内还是有个1分,而且笔道更粗。
左琴科顿时十分懊丧,简直气极了,就把新的记分册往教室里的书柜后面一扔。
两天以后,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这本记分册也丢了,又给他填了一份新的,除了语文有个1分外,老师还在上面给左琴科的品行打了个2分,并且说,一定要把记分册交给他的父亲看。
课后,左琴科见到廖利亚,她说:“如果我们暂时把记分册上的那一页粘起来,这不算撒谎。一个星期以后,等你生日那天拿到了照相机,我们再把它分开,让爸爸看上面的分数。”
左琴科很想得到照相机,于是就和廖利亚一起把记分册上那倒霉的一页的四角都粘了起来。
晚上,爸爸说:“喂,把记分册拿来!我想看看,你不至于会有1分吧?”
爸爸打开了记分册,但上面一个坏分数也没有,因为那一页被粘起来了。
爸爸正翻阅着左琴科的记分册,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爸爸看了看记分册,当他看到上面有个1分,就一切都明白了。
他没有骂左琴科,只是轻轻地说:“那些讲假话、搞欺骗的人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因为谎言迟早是要被揭穿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他沉默了好久说:
“还有一件事:我把另外一本打了1分的记分册扔到学校里的书柜后面了。”
爸爸听了没有生气,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显得很高兴。他抓住左琴科的双手,吻了吻。“你能把这件事老老实实说出来,这使我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可能长时间内没人知道,但你承认了,这就使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撒谎。就为这一点,我送给你一架照相机。”
积极的心态
自信是英雄的本质。
——爱默生
5年前,斯蒂芬•阿尔法经营小本农具买卖。他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并不理想。他一家的房子太小,也没有钱买他们想要的东西。阿尔法的妻子并没有抱怨,很显然,她只是安于天命而并不很幸福。
阿尔法的内心变得越来越不满。当他意识到爱妻和他的两个孩子并没有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心里就感到深深的刺痛。
但是今天,一切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现在,阿尔法有了一所占地2英亩的漂亮新家。他和妻子再也不用担心能否送他们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学了,他的妻子在花钱买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那种犯罪的感觉了。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全家都将去欧洲度假。阿尔法过上了真正理想的生活。
阿尔法说:“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5年以前,我听说在底特律有一个经营农具的工作。那时,我们还住在克利夫兰。我决定去试试,希望能多挣一点钱。我到达底特律的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与我面谈还得等到星期一。晚饭后,我坐在旅馆里静思默想,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憎。‘这到底是为什么!’我问自己:‘失败为什么总属于我呢?’”
阿尔法不知道那天是什么促使他做了这样一件事:他取了一张旅馆的信笺,写下他非常熟悉的、在近几年内远远超过他的人的名字。他们取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工作成就。其中两个原是邻近的农场主,现已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了;其他两位阿尔法曾经为他们工作过;最后一位则是他的妹夫。
阿尔法问自己:什么是这5位朋友拥有的优势呢?他把自己的智力与他们作了一个比较,阿尔法觉得他们并不比自己更聪明;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正直,个人习性等,也并不拥有任何优势。终于,阿尔法想到了另一个成功的因素,即主动性。阿尔法不得不承认,他的朋友们在这点上胜他一筹。
当时已快深夜3点钟了,但阿尔法的脑子却十分清醒,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弱点:缺乏主动性。他认为自己再也不能够像过去那样了。
阿尔法再也睡不着了,回忆着过去的一切。从他记事起,阿尔法便缺乏自信心,他发现过去的自己总是在自寻烦恼,自己总对自己说不行,不行,不行!他总在表现自己的短处,几乎他所做的一切都表现出了这种不自信。
终于,阿尔法明白了: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话,那么将没有人信任你!
于是,阿尔法做出了决定:“我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二等公民,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这样想了。”
第二天上午,阿尔法仍保持着那种自信心。他暗暗以这次与公司的面谈作为对自己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验。在这次面谈以前,阿尔法希望自己有勇气提出比原来工资高750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经过这次自我反省后,阿尔法认识到了他的自我价值,因而把这个目标提到了3500美元。
结果,阿尔法达到了目的。他获得了成功。
内心最重要
我们应该看透人们的内心,甚至看到他们的真诚。
——切斯特顿
闹钟响了,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布朗本来可以好好睡一个懒觉,但是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驱使他起身去教堂做礼拜。
布朗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匆匆忙忙赶往教堂。
礼拜刚刚开始,布朗在一个靠边的位子上悄悄坐下。牧师开始祈祷了,布朗刚要低头闭上眼睛,却看到邻座先生的鞋子轻轻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布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布朗想:邻座先生那边有足够的空间,为什么我们的鞋子会碰在一起呢?这让他感到不安,但邻座先生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
祈祷开始了:“我们的父……”牧师刚开了头。布朗忍不住又想:这个人真不自觉,鞋子又脏又旧,鞋帮上还有一个破洞。
牧师在继续祈祷着,“谢谢你的祝福!”邻座先生悄悄地说了一声,“阿门!”布朗尽力想集中心思祷告,但思绪忍不住又回到了那双鞋子上。他想:难道我们上教堂时不应该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吗?他扫了一眼地板上邻座先生的鞋子想,邻座的这位先生肯定不是这样。
祷告结束了,唱起了赞美诗,邻座先生很自豪地高声歌唱,还情不自禁地高举双手。布朗想,主在天上肯定能听到他的声音。奉献时,布朗郑重地放进了自己的支票。邻座先生把手伸到口袋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了几个硬币,“叮啷啷”放进了盘子里。
牧师的祷告词深深的感动了布朗,邻座先生显然也同样被感动了,因为布朗看见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
礼拜结束后,大家像平常一样欢迎新朋友,以让他们感到温暖。布朗心里有一种要认识邻座先生的冲动。他转过身子握住了邻座先生的手。
邻座的先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黑人,头发很乱,但布朗还是谢谢他来到教堂。邻座的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咧开嘴笑着说:“我叫查理,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他擦擦眼睛继续说道:“我来这里已经有几个月了,你是第一个和我打招呼的人。我知道,我看起来与别人格格不入,但我总是尽量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这里。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先是擦干净鞋子、打上油,然后走了很远的路,等我到这里的时候鞋子已经又脏又破了。”布朗忍不住一阵心酸,强忍下了眼泪。
邻座先生接着又向布朗道歉说:“我坐得离你太近了。当你到这里时,我知道我应该先看你一眼,再问候你一句。但是我想,当我们的鞋子相碰时,也许我们就可以心灵相通了。”
布朗一时觉得再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就静了一会儿才说:“是的,你的鞋子触动了我的心。在一定程度上,你也叫我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不是外表。”
还有一半话布朗没有说出来,这位老黑人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布朗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那双又脏又旧的鞋子,是它们深深触动了自己的灵魂。
保持你的本色
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
——叔本华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上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是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选择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她更退缩到她的壳里去。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伊笛丝甚至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和她谈论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合适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把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
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维护尊严
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
——亚里士多德
10多年前,一位旅行家到马来半岛旅游。半岛地处热带,雨林葱郁,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奇异鸟类在空中飞翔鸣唱。海岸边,碧波起伏,沙滩如玉。岛上的土著居民一身阳光染就的健康肤色,从容而快乐。自然风光让旅行家如痴如醉,淳朴民风更让他流连忘返。特别是偶然遇到的一场奇异的决斗场面,更让他眼界大开。
决斗者是两名萨凯部落的男青年,几乎一样健壮、一样帅气。他们满脸严肃地走到决斗的地点,赤裸的上身,一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神情。令旅行家大惑不解的是,决斗者的手中,既没有枪,也没有剑,而是一人握着一根孔雀翎。孔雀翎就是孔雀的尾羽。他们握住上端的羽梗,将下端圆圆的、中间有一只美丽“眼睛”的尾部指向对方,找好适当距离站定。决斗开始了,只见他们举起“武器”,把那美丽的“眼睛”触向对方赤裸的上身,而且专找那些最薄弱的地方,千方百计地给对方搔痒。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表情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怒气冲冲慢慢地变成了“忍俊不禁”,最后,一方终于难耐“折磨”,控制不住笑出声来,决斗即告结束。决斗的双方竟然怒气全消,互相拍拍肩膀,一前一后地离开了。
旅行家问导游:“这是不是一场特意安排的幽默表演?”导游肯定地答复说:“绝对不是。这是萨凯部落的一个传统习俗,什么时候产生的不知道,但确实已流传了好多年。在这个部落里,一个人如果以为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便可以用决斗来泄愤。决斗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你刚才看到的。决斗的时间没有限制,可以从早上持续到晚,直到其中一方笑出了声,决斗方告结束。先笑者为输家。笑过之后,冤家对头往往会握手言和。刚才的两个小伙子是一对情敌,为一个姑娘互不相让,所以只好决斗。决斗后胜者高兴,输者也心悦诚服,因为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早已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观念。这样的决斗,不仅能使难题迎刃而解,而且双方身体都不会受到伤害,更不会造成流血。”
旅行家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绝对没有想到在这个近乎原始的地方,竟然存在着如此高超的生存智慧,如此充满艺术魅力的维护尊严的方式。
拥有一颗平常心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伦敦乘出租车相当昂贵。一天,尼古拉•切尔卡希因为有急事才不得不在大街上叫了辆出租车。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长着一脸又浓又密的络腮胡。最让尼古拉吃惊的是车上挂着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并镶嵌在精致的铜框里。
尼古拉问道:“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吗?”他没有回答尼古拉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尼古拉接过来一看:“安东尼•马克思。”
“你们同姓?”尼古拉很好奇,大胡子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还很像吗?”尼古拉仔细端详起来,他与无产阶级学说奠基人的相貌的确有相似之处。他淡淡地说:“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您从他那里继承了什么?”尼古拉问,这位司机笑着摸了摸大胡子说:“就继承了这个。”他拿出了一本夹有许多书签的《资本论》,尼古拉边翻边问:“还记得对马克思的一个调查表吗,其中马克思在回答‘您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他说是‘读书’,大概您也喜欢读书?”
“不太喜欢。我喜欢拾掇园子和汽车,我们俩只有一点一模一样,那就是爱喝啤酒。”
“卡尔•马克思还有多少后人?”
“说不准,有很多……听说过卡塔琳娜•马克思吧?她是个著名的电影演员,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她喜欢穿红色的裙子,这是无产阶级旗帜的颜色。我们马上要路过海德公墓,我的高祖埋在那里,想去看看吗?”
“不,我还有急事。”
“几年前凡是从俄罗斯来的人都会去瞻仰卡尔•马克思的墓,现在大概只有我还带去鲜花……”
尼古拉安慰他说:“在德国,卡尔•马克思的纪念像还都在,即使在柏林也是这样。”
“莫斯科呢?”
“莫斯科也是这样。”
“那就好,砸掉纪念像就是毁掉历史,历史无论怎样都应当保留……”
当尼古拉付完车钱准备下车时,安东尼拿出一个铁皮存钱罐,上面写着“资本”两个字。我问:“这是干什么,是为了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吗?”
“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反正在英国生活不容易,什么都很贵。”
尼古拉往里放了50便士说:“拿着修车用吧。”
“谢谢。这是给您的。”安东尼递过一张名片,背面印有卡尔•马克思的肖像。
“一天24小时都可以打电话叫车,随叫随到。”
年轻的品酒家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居里夫人
小罗伯特•派克每星期都要花1200美元用来买酒,而其中大部分的酒最后都被倒掉。如此浪费,正是这位现年39岁的品酒家的成功之道。在派克放弃律师生涯而成为专业品酒家之后仅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制酒业中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了。英国品酒前辈休•约翰逊说:“他的影响比我大。”
派克发行的酒类通讯《畅饮者》报已在37个国家中拥有17300个订户,而且每星期还会增加80到125个。他写的名为《波尔多》的第一本书在美国已经销售65000册,不久还将在法国和英国出版。人们如此重视派克对酒的评价,以致纽约和华盛顿的酒类零售商干脆把他对酒的评分印在广告价目表上。派克评为80分的酒是他认为合格的酒,评到88分的则是近乎完美的酒。最近,他把1983年的产品“雷司令”酒评为84分,每瓶售价5美元,1984年的产品“多美尼”酒的评分为87分,每瓶售价10.99美元。
派克的影响不仅限于酒类零售商。纽约一位大酒商米歇尔•阿龙说:“他的建议能使酿酒商做出反应,提价或被迫从市场撤回存货。”
这种神通使派克有时有些担忧。他坐在自己的乡间办公室里说:“我拥有这样举足轻重的权威,可能不对头,不过我并不想成为毁掉人们饮酒乐趣的主宰者。我认为我自己是非常慎重的。我要终身从事这一行业。”
在派克童年时期,谁也没想到他会从事这个行当。20岁时,他常去法国东部施特拉斯堡大学看望在那里就读的未婚妻派特里克。他回忆道:“当我们一起外出就餐时,我想喝可口可乐,但它要一美元一小瓶。于是我们就改成较便宜的佐餐葡萄酒,而我对这种以前从未尝过的饮料着了迷。”
派克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品酒家。他阅读了有关酒类的详尽资料,并品尝了各种各样的酒。他在暑假的时候不去打工,而是去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满足他对酒的品评欲。
派克对改换职业从未感到后悔。他说:“我对此永远不会厌倦。”
一枚金币的代价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
一天,一个商人在大岛边沿着一条公路行走,看到地上有一个小包。他捡起小包,吃惊地发现里面竟有三枚金币,每枚值一两黄金。他兴高采烈地准备带着这份意外之财回家去。
这时候,走过来一个散步的人,说这个包是他的,是他掉在这里的,他当然要求商人把三枚金币还给他。
商人却不以为然,他声称:“谁捡到就是谁的。”
两个人都据理力争,吵个没完。他们俩是那样全神贯注,以致在不知不觉地调换着他们在争吵中的位置。
金币原来的主人说道:“其实,既然我已经丢了,那就丢了呗。”商人则回答:“总而言之,我是偶然捡到的,这钱不属于我。”这样,他们的意见仍然完全相反。一个决意要还钱,一个再也不想要回来了。他们又吵了起来。
“还是请你拿去吧……”
“千万别这样,这钱现在是你的了。”
他们又像起初一样,没完没了地争吵起来,不过彼此互换了角色。
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才好,于是便一致决定请第三者裁决;对于他的裁决,他们都将不再表示异议。
于是,他们就去拜访当时最著名的法官。
法官仔细地听取了他们两人的申诉,然后做出了裁决:“这三枚你俩都愿意让给对方的金币由官方没收。既然你们都放弃了这笔钱的所有权,那你们是不会反对的。”
这位大法官拿起三枚金币,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两个人都呆在那里发愣,思索着什么,像是有点后悔似的……这时候,法官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小包。他又对他们说:
“你们是那样固执,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有理,所以你们两人都失去了这笔钱。这样,你们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训: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试图理解对方,那就会受到损失。我也同样得到了一个重大的教训,那就是你们的谦虚和你们的慷慨所给予我的教训。因此,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份礼物。”
他递给每人一个小包,每个包里都装着两枚金币。
大法官从这件事中得出结论说:
“你们俩现在拿到的这四枚金币,就是你们带给我的那三枚,再加上我为了感谢你们对我的教育从自己口袋里拿出来的一枚。在这以前,你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三枚金币;后来又都失去了。从现在起,你们每个人都失去了一枚金币,我添上了一枚,因此我也失去了一枚金币。这就使得我们大家都失去了同样的东西:一枚金币。这就是代价,我们三个人为了刚刚受到的教育都付出了同样的代价。”
把帽子扔过栅栏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
一天,汤姆在为教学义卖翻找捐赠品,偶然他发现了一个盛着一套模型船原件的盒子。那是多年前一个朋友送给他的,到现在还都没有打开过。
由此汤姆想起了一些他本来很早就应该做而一直未做的事情。像他这样遇事不果断、办事拖拖拉拉的人终归难成大事。
汤姆把盒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着,脑海里浮现出父亲年轻时所拥有的一只真船——“迪克西”号。汤姆从未亲眼看见过父亲那只心爱的船,但他们家的相册里有几张发黄了的照片:父亲站在他的船上,紧挨着舵轮,神气十足。过去在很长时间里,汤姆不知道这只漂亮的白色摩托艇究竟到哪里去了。当汤姆长到10多岁时,有一天父亲极力劝导汤姆做一件他一直逃避不敢干的事情,他说:“把你的帽子扔过栅栏那边去。”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汤姆回答说。
父亲笑了起来:“当你面对一排难于翻越的栅栏时,先把你的帽子扔过去。然后你就不得不想出到达栅栏那边去的办法来。”他一边笑,一边回忆着往事,“我就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到芝加哥的。”
父亲在威斯康星州的拉辛市长大。拉辛在芝加哥北面约60英里处。汤姆曾感到疑惑的是,他是如何离开家庭和亲友,单身移居到这个大城市的。
“当时我刚刚20岁,”他说,“除了那只船外,我一无所有。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包了几件自己的衣服,驾起‘迪克西’向南开去,一直驶进芝加哥的贝尔蒙特港。第二天,我就进城去找工作。工作很难找,我差一点就要放弃梦想,掉转船头回家去。但我将‘帽子扔过了栅栏’,”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我卖掉了‘迪克西’。我要想在芝加哥扎下根,总得有一笔钱。没有了船,我也就没有了退路。”
后来的事汤姆就都知道了:他在爱迪生集团谋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我的母亲;终于在芝加哥发了迹,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汤姆尤其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的经历所给予他的启示:投入才能成功。父亲卖掉了“迪克西”后,他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把全部能力倾注在为自己创造新生活的事业上。这个道理也被他们的生活中无数个类似的情形所证实。当你做出某种果断的举动后,就已把自己置于一种成败未卜的境地,这时你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翻越栅栏”。
例如,汤姆的妻子贝蒂和汤姆早就想把他们的起居室油漆一下,可就是老拖着不动工。终于贝蒂“把帽子扔过了栅栏”,她说:“我已经邀请了一些朋友星期日晚上来我们家吃茶点并参观我们的起居室。”于是家里很快买来油漆,两天后屋子就焕然一新了。
他们房子的前主人为了把卧室的一个窗户改成壁橱,就从外面把窗户封堵了。贝蒂和汤姆念叨了好几年,说要把那面假墙拆除,以改善室内的光线。但这“工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太艰巨了。后来汤姆的弟弟赫布,一个热心而又会干活的小伙子,来汤姆家拜访时听到了关于窗户的事。他先在假墙上钻了个窟窿以示马上动工的决心。“小菜儿,”他肯定地说。使汤姆惊讶的是,他说着就麻利地从窟窿处扯下一块墙板来。汤姆和小儿子基特也动手和他一起干。天黑以前,一个雅致而又明亮的窗户再次出现在他们卧室的墙上。完工了,他们才知道这活儿的确很简单。他们原先想象得太复杂了。但如果不是汤姆弟弟替他们“把帽子扔过了栅栏”,这“工程”不知还要拖到何年何月呢。
忍无可忍
做一个惹人讨厌的人的秘诀就是告诉别人一切。
——伏尔泰
还记得下馆子吃饭的滋味吗?有人为你做饭备菜,伺候周到,饭后为你收拾桌子——你可以全身放松,只管细细品尝美味佳肴,付账之后便可逍遥而去。但是,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每次外出吃饭,你都会觉得自己活像一只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每要一块奶酪都得费尽心机,让一班侍者摆弄得死去活来。
“晚上好,”领班侍者说,“四位?”
“是的,谢谢。”
“吸烟还是不吸烟?”
“不吸烟。”
“今晚诸位想在室内用餐还是户外用餐?”
“我想还是在室内吧。”
“好的,先生。”领班说,“你想去大厅、密封式露台,还是日光浴室?”
“嗯,让我想想……”
“我可以在漂亮的日光浴室里给诸位安排一张能欣赏美景的桌子。”
“主意不坏,”吉恩•佩雷特说。于是他们跟着他来到日光浴室。
“那么,诸位喜欢欣赏高尔夫球场、湖上日落,还是西边壮丽的山景?”
“悉听尊便。”吉恩回答说,心想让他做一回主也好。
他把他们安排到窗前坐下。吉恩不清楚他们是面对着高尔夫球场、湖上日落还是西边壮丽的山景,因为外面太暗了。接着,一位穿着仪表比他们任何一个都体面的年轻人来到桌前。“晚上好,我叫保罗,今晚由我为大家服务,诸位是不是想休息几分钟再点菜?”
“不用了,”吉恩答道,“我只要有肉和土豆就成。来一份煎里脊小牛排和一份烘土豆。”
“要汤或者凉拌菜吗?”
“凉拌菜。”
“要什锦凉拌菜、棕榈心,还是菊苣小虾?”
“就要什锦凉拌菜,行吗?”
“当然。要哪一种调料?”
吉恩厌倦了这没完没了的追问,说:“无论哪种都行。”
“我们有意大利调料,有蓝奶酪,有醋油沙司,有千岛色拉酱,有法国第戎蜜,有牧场……”
“给我随便来一样,让我惊喜一下。”
“意大利调料是我们的特色调味品。上这个怎么样,先生?”
“好吧。”吉恩真受不了这样的殷勤。
“那么您的烘土豆……”
吉恩知道他下面要说什么。“我只要烘土豆,明白了吗?上面不要加任何东西。”
“不要黄油?不要酸奶油?”
“不要。”
“不要细香葱?”
“不要!你懂不懂英语!”吉恩大声吼道,“就给我送一份土豆和一份牛排。”
大智大慧
愚人通过不幸而得到智慧。
——德谟克利特
安德莱耶维奇手拿报纸,坐在沙发上打盹儿。突然,有人急促地敲窗,这使安德莱耶维奇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住在八楼,而且他这套房间是没有阳台的。起初,他只当是自己的幻觉。但是,听,敲窗的声音再次传来。突然,窗户自动打开了,窗台上显现出一个男子的身影,这人穿着长长的白衬衫。
安德莱耶维奇惊恐万分:“是个梦游病患者吧,他要把我怎么样?”只见那男子从窗台跳到地板上,背后有两个翅膀摆动了一下。接着,他走到沙发跟前,随便地挨着安德莱耶维奇坐下,说:“深夜来访,请您原谅。不过,这是我的工作。有人说,我们天使逍遥自在,终日吃喝玩乐,其实那是胡言乱语。实际上,他对我任意欺压,刻薄着呢。”
安德莱耶维奇一下子没弄懂,问:“这个‘他’是谁呀?”天使压低声音回答:“我告诉你吧,是上帝!” “哦,明白了,明白了。那么,上帝或者您,找我有事儿吗?”天使说:“您要知道,我是奉他的命令来找您的。我负责分配上帝所赐的东西,也就是智慧。每个人都应该分配到智慧,只是或多或少罢了。可是昨天我查明,我一时疏忽,您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就是说,我忘了分配智慧给您。”
安德莱耶维奇怒气冲冲,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什么?什么?您怎么能够如此粗心大意!快把我应有的一份交给我!别人的我管不着,可我的一份,劳驾,快交给我吧。哼,难道我低人一等?”天使安慰他:“我正是为此而来。我完全承认自己的过错。我尽力弥补,为您效劳。我给您送来的,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大智大慧!”
天使从怀里取出一只小塑料袋,里面五颜六色,流光溢彩。安德莱耶维奇接过小塑料袋,藏进床头柜的抽屉里,转身说:“谢谢您想起了我!要不然,我就会连这么一点智慧也没有,傻头傻脑地混一辈子啦!”天使忙接嘴:“哦,这确实太可怕了!如今全安排好啦!我真为您高兴!现在,您将享受到苦苦怀疑的幸福!” “什么?什么?怎样的怀疑?苦苦的怀疑?这是为什么?非苦不可吗?” “那当然了。此外,您还将猛猛地摔跤、飞速地升迁!”安德莱耶维奇没听清楚:“飞速地升迁?那好哇,还有什么?” “猛猛地摔跤!”安德莱耶维奇警觉起来:“唔,那么,还会怎么样?” “您还会由于暂时不被理解的孤立而感到一种崇高的自豪。” “暂时不被理解?您不骗人?的确是暂时的吗?” “当然,暂时的!不过,这段时间可能比您的一生还长得多,但是您将经常具有一种创造的冲动!”
安德莱耶维奇皱眉蹙额地说:“创造的冲动?还有什么?您爽爽快快地全说出来吧,别折磨人了。” “哦,还多着呢。也许,甚至要为所抱的信念而牺牲生命,死而无憾!” “一定得……得死吗?”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获得人们敬仰的、万世流芳的伟大幸福。”
安德莱耶维奇沉默片刻,使劲地握了握天使的手,说:“喔,好吧,谢谢您,感谢之至!”等天使飞出窗户,安德莱耶维奇就从抽屉里取小塑料袋,准备丢进垃圾通道。转念一想,又下了楼,走进院子,找了个阴暗角落,把一塑料袋大智大慧深深地埋入土中。
忠于职守
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行走。
——高尔基
艾克斯雷的叔叔汤姆在铁路事业上工作了近一辈子。那是一个不大的火车站,它坐落在一个名叫洛顿•克劳斯的小地方,一天之中大约只有两列火车在这个小站进出。汤姆的叔叔既是站长,又是列车员也是信号员,事实上,车站里所有的事情都归他管。要论忠于职守,全英国挑不出第二个人来。洛顿•克劳斯是他心中的骄傲:在车站清洁候车室和坐椅的活儿、售票检查的差事(有时一天只有三四张票)不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吗!当然,车票收入也由他经管。
有一天,车票收入竟达到13镑。自打汤姆叔叔来到这个小站以后,50年来,这次是收入金额最高的一天。小车站被管理得井然有序,完全得力于汤姆叔叔对规章制度的一丝不苟。他对诸如旅客应该被允许做什么、不应该被允许做什么,哪里可以吸烟、哪里不能吸烟等规定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哪个旅客胆敢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事,那他在洛顿•克劳斯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正如艾克斯雷所说的,汤姆叔叔在那个小车站一直干了50年。后来,他退休了。毫无疑问,他的工作是出色的,50年中没有一天懈怠过。对此,铁路公司认为应该予以肯定,于是便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并委派约瑟夫爵士亲临小站主持仪式。
汤姆叔叔对那张作为礼物赠送的支票表示感谢,他十分高兴。但是,他对约瑟夫爵士说:“我并不需要钱(由于平日生活节俭,汤姆叔叔攒了不少钱),我的意思是说,我能不能得到一件可以使我经常能够回忆起在小车站快乐时光的东西?”约瑟夫爵士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但还是表示这个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那么,汤姆叔叔心目中的那个可以唤起他记忆的东西是什么呢?“能不能给我一节旧车厢?一节就够。哪怕很破很旧的都没有关系。我可以把它修理好,擦洗干净,反正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有很多的时间。我要把旧车厢放在我家后花园里,每天去那里面坐一坐,它会使我想起在洛顿•克劳斯度过的美好时光。”
约瑟夫爵士心想,唉,可怜的老头儿,脑子一定是出了毛病。不过,旧车厢有的是,反正也只能回炉了。于是便对汤姆叔叔说:“好吧,霍伯戴尔先生,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可以得到它。”大约一星期后,一节旧火车车厢被安放在汤姆叔叔家的后花园里。汤姆叔叔还像在车站上班一样,辛勤地工作,将那节旧车厢收拾得焕然一新。
一年后的某一天,汤姆叔叔生病了。艾克斯雷的另一个叔叔阿尔伯特对他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老汤姆吧,我很长时间都没见到他了。”
那天天气不好。他们刚下火车就下起雨来了。当他们来到汤姆叔叔家时雨越下越大。阿尔伯特叔叔敲了敲前门,无人应声。门却没有上锁,他们便推门而进,但是哪里都找不到汤姆叔叔的人影儿。阿尔伯特叔叔说:“他一定在那节旧车厢里,我们到后花园去找他吧。”不出所料,汤姆叔叔果然在后花园,但不在车厢里,而是坐在车厢外面的阶梯上,嘴里叼着一只烟斗。
他的头上顶着一件雨衣,雨水顺着他的后背正往下流淌。
“你好,汤姆。”阿尔伯特叔叔说,“你干吗不坐在车厢里面呢?”
“你难道没看见吗?”汤姆叔叔说,“铁路公司给我的这节车厢是一节‘禁止吸烟’的车厢!”
轮流付账
智者聪明过度,就会被人当成傻瓜。
——爱默生
“我真是被耍惨了,”弗利克斯咬牙切齿地说,“我真是被耍惨了。”
太阳西沉,他们坐在一个小咖啡馆里。希顿要了两杯咖啡,听弗利克斯讲述那段经历。
“我是两周前遇上这个女人的。”弗利克斯回忆道,“她说她叫莉比,似乎还挺喜欢我的,我们就开始约会。她佩服我的聪明机智;我呢,挺欣赏她的那美丽的双腿。两人处得还算可以,直到昨天晚上我们决定进城去玩……”
弗利克斯长吁了一口气,接着说:“我提议,先上那家新开的酒吧去喝点什么,然后看场电影,看完电影就去吃一顿丰盛的晚饭,在城里呆上一个晚上。‘很好,弗利克斯,’莉比说,‘但我不想要你付账,我可是个新派的女性!’我解释说,假如每次都要仔细算计,然后再对半付钱的话,那可太让我丢面子了。于是她说:‘那好吧,弗利克斯,让我们轮流做东好了。’”
“就这么着,我们在城里见了面。然后,叫上一辆出租车,直奔那家咖啡馆。车钱只有一个半美元。下车付钱时,莉比说:‘按规矩,女士优先。’她先掏了腰包付了车费。在咖啡馆里,她又是喝香槟,又是吃大虾吐司。结果花去我八个美元,因为轮到我付钱了。”
“从咖啡馆里出来,我们又叫了一辆出租车去电影院。”弗利克斯的眉头皱紧了。“下车时,又是莉比坚持付了钱——1美元20分,本来就没有几步远嘛。她付完钱还大谈什么轮流付账真的是很好,这就是她的为人原则之类的漂亮话。当然喽,买电影票的时候就轮到我了。10美元。入场前,她又付钱买了一桶爆米花,花了半个美元。”
“那天的电影倒是不坏。可我的心思已经不在电影院里了。我盘算着,如果待会儿轮到我付车钱,那可就该她出这顿饭钱了。”
想到这儿,弗利克斯叫来服务员,要了一杯水,一气喝干。
“电影放到中间,有一会休息。莉比建议出去活动活动腿脚。我们便一起来到走廊,她就朝小卖部的柜台走去,要了一杯橘子水。‘该你付账,弗利克斯。’她边喝边说。”
“这时候,入场铃声又响起来。可现在是轮到莉比付车钱而让我管饭了!真要命!我不动声色地等别人差不多都入场了,突然向她转过身来:‘我也要一杯。’尽管我当时并不渴,可是……‘现在该你付钱,亲爱的。’我对她说。她二话没说,马上摸出钱包付了钱。”
“正常电影散场以后,又该轮到我付车钱了。你猜怎么着?电影放了一会儿竟然断片了。灯亮了以后,莉比转过头来说,她不想干等着,想再吃点儿什么。我在座位上磨蹭着不肯出去。谁知,一个卖冰淇淋的浑小子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在座位中间乱窜。没办法,我只好给她买了一个冰淇淋蛋卷。整个下半场,我就不知道电影都演了些啥,满脑子尽想该怎么办了。”
“电影散场,我们从影院里出来,钻进一辆出租车。坐在车里,我心里直发颤。突然,幸运女神在那天晚上降临到我头上:汽车走到半路,车胎爆了。莉比不情愿地跟我下了车,付了车钱。”
“当我在路边又拦住一辆出租车继续向饭店开去的时候,我简直都觉得飘飘然了。在餐桌旁坐定之后,我就放开了点菜。要了法式洋葱汤,又要芦笋配牛排,龙虾沙拉,馅饼,还要了去皮苹果——就因为菜单上写着它是水果里面最贵的。莉比坐在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我狼吞虎咽,她自己盘子里的菜几乎就没有碰。吃完饭,我觉得还不够味,又要了一根雪茄。”
“尽管我不抽烟——然后才叫服务员拿账单来。”
“我要这根雪茄可是个致命的错误。你看,我不抽烟,身上不装火柴,服务员又去柜台算账去了。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卖杂货的家伙偏偏就蹭了进来。”
弗利克斯停了一会儿,又要了一杯水灌下肚。
“这家伙钻进饭店,开始兜售他篮子里那些零七八碎的玩意儿,当然,里面也有火柴。‘快拿账单来!’我朝远处的服务员拼命地喊。那混蛋明明听见了,可还是慢慢腾腾地往这边走。我恨不能一把把他的脖子给扭下来,朝他做了一大堆见他妈鬼的手势。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弗利克斯长叹了一声。
“莉比抢先买了一包火柴交给我,花了她5分钱。可我呢,为这顿饭付了160美元,还外加给那个混蛋的小费。随后,我们坐车回家,又轮到她付钱。这可真算公平。”弗利克斯苦笑着说。“这还不算完。下车以后,我准备向她吻别,她竟把我给推开了,还斩钉截铁地说:‘弗利克斯,不!我没有让你一个人付账,原因就是这个。’你听听,”弗利克斯心酸了,“她居然没有让我一个人付账!”
艾德勒的决心
人可以在磨难中变得更加坚强,就如几经寒冬的树,在春天更加能爆发出勃勃的生机。
——海伦•凯勒
阿弗烈德•艾德勒小的时候,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他弟弟死在床上,就在他身旁。这一事件使他下了终生守之不渝的决心:做个医生,和死搏斗。
艾德勒行医之初,又偶然发现一连串现象,从而使他对人类的心灵有了重大发现。他解剖尸体时,注意到以前并没特别受人注意的种种情况。他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一个心瓣堵住,血液不能充足地流到肺里去。那心脏是为了应付这种缺陷而变大的吗?
一具死尸里有病的一个肾已经割掉,他发现剩下的那个肾也比寻常人的肾大得多。他又发现一叶肺因为有病而萎缩,另一叶肺就可能变得更有力量。这些健全器官岂不正是想弥补不健全器官所失去的功能吗?骨头断了,会长出厚骨痂,为的是使骨头比以前更结实吗?这些现象一再出现,仿佛人体自有其规律:为了自保,本能地以强补弱。
艾德勒进一步研究下去,开始到各美术学校测验学生的视力。结果发现7/10以上的学生视力都很差,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视力既然不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还偏要从事必须用眼的生涯呢?他发现这些学生从小就感觉到视力欠佳,因此特别努力,要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敏锐。他们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用眼睛看的乐趣,结果对视觉世界的兴趣比普通人大。
艾德勒又去研究大画家的生平,发现其中许多眼睛都有缺陷。眼睛不好而偏要做画家的人何以这样多呢?难道也是受他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那条补偿缺陷规律驱使的吗?
他又去研究盲人,证实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布鲁克纳、法朗次、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音之美,似乎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听觉有缺陷。
贝多芬就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例子,他的听觉从小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已经聋得很厉害了。4年之后,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全聋了25年,最后居然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艾德勒的研究,不知不觉地从生物学转入神经病学,又从神经病学转入心理学,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研究到心理补偿。不过到那时候为止,他所注意到的各种补偿都只是无意识的,人的意志并没发挥作用。
他于是开始研究较为不明显的实例。巴斯德就是个好例子。因为中风,脑子里控制言语的那部分坏掉了,凭着超人的毅力,异常艰苦的奋斗,终于在大脑中发展了新的言语神经中心。艾德勒发现了好几百个相同的实例:小时候孱弱,长大成了有名的大力士;从前不良于行,后来成了芭蕾舞星:患过肺痨,却成了大歌唱家等等。这些人拼命奋斗,要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这并不是造化在盲然补偿,而是人的意志在发挥作用。
他渐渐发现,这就像是一个定律,人往往因为早期的弱点而获得他们奋力以求的成就。就像人必须有个栏才会跳过去;栏越高,跳得也越高。
乐在奋斗中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但只有向前看才能生活。
——凯尔克加德
威廉•吉尔兰德的父亲退休时已经有60多岁了。在那以前,他做了大约30年的乡间邮差,一个星期有6天他都要跋涉在佐治亚洲东北部的山区里,为人们传递着信件。
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威廉送给他一封信,信中特别说了几句表示孝心的话。威廉说他们全家人都非常希望他能够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并且能够在欢乐中安度晚年。总之,威廉希望他永远快乐。在信的最后,威廉建议他和他母亲不要再干活了,应该完全放松自己,好好休息。威廉认为,父亲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他们终于有了舒适的家和丰厚的退休金,几乎有了他们想要的一切,也应该学学如何享受生活了。
后来,父亲回信了。他首先感谢了威廉的好意,然后话锋一转:“虽然我很感谢你的赞美,但是你让我完全放松自己却吓了我一跳。”父亲承认没有人喜欢走坑洼不平的路,就像他走了30年的崎岖山路那样,“但是如果我们事事都顺心如意,从来都碰不到困难的话,那或许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了。”
父亲在信中写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而在于不断求索,奋力求成。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以坚强的信念去完成,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意志也会更加坚强。”
从他流畅的行文中,威廉似乎看到了父亲写信时的高兴表情:“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日子,不是还清了所有欠款的时候,也不是我们真正得到这套靠血汗换来的住所的时候,这些都不是。我记得在很多年前,我们全家挤在一套很小的住宅里,为了糊口,我们拼命工作,根本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你还记得吗?我每天最多只睡4个小时。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不知道什么叫累,又怎么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那时是在为生存而奋斗,为保护和养活我们所爱的人而拼搏吧。”
“在奋斗中求成功,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不是那些获得成就的伟大时刻,而是那些小小的胜利,或是那些遇到挫折、僵局甚至失败的时刻。试想,假如人人都轻而易举地成功了,那么我们就不是人生的参与者,而是生活的旁观者了。要记住,重要的是追求,而不是到达。”
他在信的末尾给威廉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孩子,下次我过生日的时候,你只须告诉我,在醒来时就要努力开始一天的追求,因为我能够做事情的时间又少了一年——而等待着我去做的事情还有千千万万。”
读完信,威廉想起美国小说家斯考特•菲茨杰拉德有一次给上大学的女儿写的信中,祝贺她解决了学习中的重大难题,接着又告诫她不要满足现状,说我们每天都要证明自己生存得有价值。记得他引述了英国女诗人罗塞蒂的一句话:“这条路是否都是蜿蜓曲折的上坡的路呢?对,一直到尽头都是。”
而今,父亲仍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迈进,尽管它凹凸不平,尽管它永无止境……
从父亲的言行中,威廉感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一生要做的事
让我们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们感受得越多,我们就会生活得越快乐。
——法朗士
几周前,温迪•威廉姆斯跟着一位朋友走进一家艺术用品商店。温迪发现他要了水彩颜料。这令温迪很纳闷,因为他不是画家。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水彩画学习班,下周就开课了。”
他腼腆地说,“我真是没有时间,但它是我所列的死前要做的50件事之一,所以我得去做。”
“这听起来很有趣,其他还有什么?”温迪问。
“什么都有。”他说,“每过几个月我都要看看那张单子,来决定下一步该集中精力干什么。列单子之前,我总是为生活中损失的一切而伤感。现在我开始埋头实干了。”
“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你的单子?”温迪问。
“恐怕很难,”他说,“那会泄露关于我的很多东西。列出你自己的单子,你就会明白的。”
于是当晚温迪就列出了一张单子,囊括了所有对温迪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流露出了自己对这些美梦的绝望。
仅仅列出这张单子就帮温迪理清了所有思路。温迪很快填出了前20件事,但随后就开始细心斟酌了。最后温迪加上了向往多年的项目,年轻时就背负的梦想,以及最初就在温迪心中产生共鸣的事情。
首先,温迪想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旅行。尤其是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温迪想与孩子们完成10次旅行。温迪吃惊地发现单子上有些事情需要马上去做。例如,如果温迪想学开压路机,就得在50岁之前开始。当然,有些项目可以推迟到上了年纪时去干。温迪醉心于花草园艺,但现在抚养孩子、业务缠身的温迪很难有闲暇的时间来侍弄玫瑰。
某一天,温迪想到一家医院婴儿室做志愿者。温迪很愿意与青年们共事,指导年轻人,或去本地的高中服务,看来温迪也许需要考虑为一年一度的学校义卖会而学会做烧烤。有些项目令人生畏,因为它们意味着废寝忘食地投入。温迪想在世时出版一部小说,想攻读哲学博士,还想学绘画,并想用钢琴弹出四重奏。如果温迪打算实现这些目标,那么他就得勤于笔耕并且努力的练琴。但是单子上的愿望并不可能一一实现。有些事情非温迪能力所及,例如新西兰之行,以及最终也不会在温迪余生中成真的事情,比如拥有一匹良驹。然而,温迪发现他已经为许多这样的妄想构筑了框架,而且如果温迪今天把它们定为目标,那么明天设法使部分“成真”也并非毫无可能。
像温迪的朋友那样,现在他有了发泄不满的替代物。当他对生活感到厌倦时,就拿出那张单子。他也许会去索取旅游小册子,或者在后院拿出画笔涂抹上一个小时,尽管把树林画得面目皆非。
温迪不知道孩子们和他怎样才能去非洲。但如果它确实重要,温迪肯定会找出一个方案。他们中的一个也许长大后当了一名动物学家,而温迪也许成为一名生态作家,因公被派往那儿;或者他们也许只需每星期攒上几美元,直到够用为止。
温迪的一位表姐曾把一大串趣事变为现实。她曾对温迪说,“关键在于准备,这样生活就会神奇般地运转。如果你想让你的轮船开进来,就必须建一个码头。”她说,“多亏那张单子,温迪正在动工修建码头呢!”
意外的报酬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安•弗恩斯总认为做白日梦是没有害处的。在刷锅洗碗的时候,弗恩斯会幻想自己正在接受本年度最佳电影女主角奖。在清洗烧黑了的炸锅时,弗恩斯忙着准备领奖答辞。弗恩斯最喜欢在乘火车时做白日梦。弗恩斯坐在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的家的凉台上,一面喝鸡尾酒,一面打字,创作一部新的畅销书。
白日梦的妙处就在于它很渺茫,却足以自娱,因为在梦与现实之间,还完全地隔着一个家,一份职业和三个孩子。可是最近,弗恩斯意外地得到了一笔相当大的钱,弗恩斯终于可以有一个投资白日梦的机会了。
关于投资忠告的信件像雪片般地飞过来,弄得弗恩斯晕头转向。弗恩斯试着做出一个决定:开一家旧书店。
这是大可一试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弗恩斯有的是时间、精力和资本。为什么不能买进一家旧书店?要知道,这是弗恩斯从上初中就开始做的一个梦。
后来弗恩斯找到一家至少建于50年前,但依旧美观、舒适的店铺。弗恩斯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就申请租赁。弗恩斯知道签约之前自己是无法安眠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弗恩斯忙得一团糟。最后,该做的只剩下把购得的旧书从箱子中取出来,摆上架子了。
当弗恩斯的白日梦成真的时候,弗恩斯觉得自己像是一只画眉鸟,巢里还养着一只鹧鸪。开业并不铺张,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弗恩斯成功,生意兴旺。
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弗恩斯还在等待着成功。等待着旧书店的盈利。事实上,很多人都以为弗恩斯疯了,他们从不认为弗恩斯的旧书店会盈利。
沉浸在梦里度过了美妙的12个月之后,弗恩斯的会计终于来劝她:既然入不敷出,为什么不肯把书店早些关闭呢?弗恩斯说再等等,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买了一本《玛丽公主的礼品书》,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行的一部精选的散文集。她告诉弗恩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曾送过她一本,战乱时丢失了。当她再度拥有这本书时,她把它紧紧地贴在胸口。弗恩斯觉得自己也分享了她对青春岁月美好回忆的喜悦。
一个9岁的男孩在儿童书籍的摊位上买了一本5角钱的书。两天后他又来了。他勇敢地对弗恩斯说:“这本书我曾经读过,可否换一本?”我同意了。他第三次记忆失误之后,我们就停止了买卖的手续,索性改为他来借书,然后送还。
若不是弗恩斯开了这旧书铺,弗恩斯不会有幸遇见那位美丽而神采飞扬的女演员。她来买戏剧脚本时,常常谈起她生活中的故事,使弗恩斯为之神往。和她谈话就像得到了一张剧院赠券。还有一位先生,酷爱诗歌啤酒,在弗恩斯店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并用深沉流畅的腔调朗诵雪莱、济慈和田尼逊的作品。
弗恩斯还喜欢一位女士,她翻阅了一个小时,选购了12本书。“但是玛丽,”她的朋友提醒道。“这些书你可以从图书馆中借到。”
“我知道,”玛丽爽快地说。“但是如果我喜欢一本书,我就想自己拥有它。”弗恩斯懂她的意思,爱书的人都懂。
弗恩斯投资在一个梦里,尽管这个梦没给弗恩斯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是弗恩斯并不后悔。旧书店不能赚钱,但是能结交很多朋友。还有什么别的投资能获得如此丰富持久的报酬?拥有这意外的收获弗恩斯心满意足,因为当弗恩斯与来这书店的读者、购买者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时,得到的欢乐远远超过赚到金钱的得意。
小提琴的生活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普罗克特
为了阐明亚历山大•布洛克生活的信条,亚历山大必须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
亚历山大生活的转折点是他决定不做发迹有望的商人而专攻音乐。他的父母虽然同情他,也像他一样热爱音乐,却反对他以音乐为职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亚历山大的祖父在莫比尔的斯普林希尔学院教授音乐长达40年之久,深受学院师生的热爱和敬重,他的工资却不够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父亲常说若不是祖母精明能干,克勤克俭,一家人非得挨饿不可。所以在他们家,只要一提到音乐这个行当,大家就会想起那段收入微薄、朝不保夕的苦日子。父母坚持要他上大学,而不准他进音乐学院。最后亚历山大上了大学,他记得自己当时还挺高兴,因为他热爱小提琴,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可以花在练琴上,当然他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
不等亚历山大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家里的经济严重恶化,亚历山大感到自己有责任退学找工作,就这样亚历山大被送进商界。每次亚历山大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虚度了年华。
亚历山大从来无意贬低经商,他的意思是他不适合经商。亚历山大经商只为了挣钱。除了能补贴家用给他带来一点满足以外,亚历山大从这项职业中得到的唯一东西就是钱。这是远远不够的。亚历山大感到年华似水从他身边流走。对职业的不满使他痛苦不堪。亚历山大唯一的抱负就是积攒足够的钱,然后改行,到欧洲去学音乐。于是,亚历山大天天黎明即起,练习小提琴,再去“商业区”上班,几乎囫囵吞下准备好的早餐,他可怜的妈妈被弄得惶恐不安。亚历山大不与商界同事共进午餐,总爱找个便宜的餐馆,随便吃上一顿,再信手写些和声练习曲。亚历山大不停地挣钱,终于,一分一分地攒够了出国的钱。这时,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好转了,不再需要亚历山大的帮助。亚历山大辞去商务,感到自己像出狱的犯人一样自由,他乘船去了欧洲,一去就是4年。亚历山大的学习要比从前想象的刻苦得多,然而生活得也很快乐。
“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亚历山大的心情。亚历山大简直是乐不可支了。亚历山大过着真正的生活。他是个自由人,做他爱做的并且是生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
假如亚历山大一直经商,今天可能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但亚历山大认为他的生活并没有成功。为了金钱他可能放弃了一切无形的东西,放弃了精神上的种种需求,这些是金钱永远买不来的。
亚历山大毅然脱离商业界,不顾所有亲友的劝告。他们大多数人习惯把成功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种为理想而放弃高薪的念头简直会被人认为是疯子的行为。如果真是这样,亚历山大倒要说一声:“咦!疯子真了不起!”
钱固然是好东西,但是为了钱而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太高昂了。
你的微笑
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
——马蒂尔
那天是他们戏剧公寓练习的头一天。到了晚上,雪莉却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告诉我们说她必须放弃演出。可是,此刻距公演只剩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尤金•比斯利为了雪莉那句话,想了好几百个理由:也许她突然生病,也许她家里有人过世,也许是家里有了什么危机。
雪莉看到尤金脸上的表情,赶紧进一步解释,她吞吞吐吐地说:“我男朋友大卫要我放弃的。他说彩排占了太多时间了,我们没有多少在一起的时间。他现在在足球队,练完球后,我要送些三明治给他吃。”
雪莉的男朋友是个足球选手,后来加入了职业足球队。大卫的哥哥丹恩当时也是高中校队的一分子,个性平易近人,很有幽默感,身边每个人几乎都很喜欢他。可是大卫的个性刚好与他相反。大卫好像常常生气,总需要别人来管。
“雪莉,”尤金对她说,“再过两个星期我们的公演就要开始了,那个角色你演得很好,我绝对没办法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
“真的吗?”她大叫。
“真的。”尤金回答,而且尤金真的这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是个好演员,大卫应该了解这一点。我想你也知道,他自己也很爱玩足球的。”
“没错,”她同意尤金的说法。“但我还是得退出公演。”
“我打赌,你是大卫最忠实的球迷。”
她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下,告诉尤金:“没错,我是。”
“大卫是否曾经参观过我们星期六的彩排呢?他知不知道你演得很好呢?”
“他不知道。”
“他该知道的。”尤金对她说,“他应该是你的头号戏迷才对。”
第二天一早才6点,就有人轰然一声打开尤金的房门,大卫大步向尤金冲来,他120公斤重的庞大身躯,看起来有尤金的两倍大。他的手臂晃啊晃啊,大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像要过来勒住尤金的脖子似的。
他往尤金的书桌靠过来,脸红得像紫红色的甜菜。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你……”
“我可以帮什么忙吗?大卫。”尤金边说脚边发抖,可是尤金希望自己的声音没有发抖。
大卫没把话说完,一转身就夺门而出。尤金一直在注意听他的脚步声,他重重地踩着楼梯,下了楼,就出了大门。
雪莉后来还是参加了演出,而且凭良心说,她的确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尤金也发现她更爱微笑了。偶尔看见她,也发觉她能泰然自若地和人相处。
后来,听说大卫换了一个女朋友。
给老师一个“甲”
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许只是因为他听到的拍子不一样。
——亨利•大卫•梭罗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卡里娜•史诺进修了“世界史”这门课,老师姓毕。坐在卡里娜旁边的同学叫蜜西。毕老师先帮她们分组,然后要她们做一个新功课。每一组同学针对她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合力编写一份班报。
老师要她们拿出一张纸,自己找自己喜欢的3个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然后交给老师。她说她会考虑每位同学所给的名单,第二天公布每一组的成员。卡里娜知道老师会让她加入她想去的那组,因为在班级里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寥寥无几,蜜西是其中一个,而且卡里娜知道蜜西也一定选了卡里娜。
第二天,卡里娜有些迫不及待地要上世界史那堂课。铃声响了以后,蜜西和卡里娜闭上嘴,不再讲话。老师要她们注意听,开始宣布每一组的组员名单。老师叫到第三组的时候,卡里娜听到蜜西的名字,卡里娜心想:原来我是第三组。老师又宣布了第二个组员、第三个、第四个,结果竟然没有卡里娜。一定是老师弄错了!
后来,卡里娜听到自己的名字了。老师把她分配到最后一组:“马罗,茱莉亚特,瑞裘,卡里娜。”卡里娜发现自己的泪水不自觉地涌出来,卡里娜要怎么面对那3个同组的人呢?一个是连英语都说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是裙子长到脚踝的女生,另一个是穿着奇怪的女孩子。哦!卡里娜好想和自己的朋友分在同一组。
卡里娜强忍住泪水,向老师走过去。老师看着卡里娜,知道卡里娜为什么去找她。卡里娜决定要说服老师,让她加入“好学生”那组。
“为什么?”卡里娜开始问老师。
她轻轻地把手放在卡里娜的肩膀上。“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卡里娜。”她说,“但是他们那组需要你,我要你去帮助他们。有你在,他们这次作业才能及格。只有你才能帮得了他们。”
卡里娜吃了一惊,觉得自己以前太骄傲了。不过,卡里娜也很惊喜,老师在她身上看到了某种特质,而这些连她自己都没发现。
“你会帮他们吗?”她问卡里娜。
卡里娜站得更直了,回答说:“会!”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说出这个答案。但是卡里娜真的说出来了,也就是说卡里娜已经答应老师了。
卡里娜鼓起勇气走向组员,同时也听得到其他朋友的笑声。卡里娜坐了下来,开始那天的课程。老师依照他们不同的兴趣,指定每一组为班报做出不同的专栏。卡里娜和其他3个组员一起研究,卡里娜原本觉得自己会和他们格格不入,可是那个星期过了还不到一半,卡里娜就发现自己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和他们相处,卡里娜不需要掩饰,卡里娜打心眼儿里想了解他们。
卡里娜发现马罗很难过,因为他英文一直学不好,没什么朋友。茱莉亚特也很寂寞,大家都不知道,她之所以穿那么长的裙子或洋装,全是因为宗教上的习俗,她实在没有其他选择。瑞裘要求老师让她做“流行”专栏,因为她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而且她脑子里有好多风格独特的想法。能和他们编在一起,了解他们,卡里娜真的觉得太棒了。其实他们并不是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只是大家都不在乎他们,不想去了解他们。只有毕老师在乎,只有她了解。老师的洞察力、远见和体贴,让班上四个学生发掘了自己的潜力。
卡里娜不记得那时候所写的新闻标题是什么了,甚至连那份班报上的专题也都忘光了。但是卡里娜记得,那个星期里卡里娜真的学到了极其难得的本领。毕老师给了卡里娜一个机会,让卡里娜能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其他人。老师也让卡里娜有机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对卡里娜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卡里娜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认识自己的内在,比我们的外在更重要。
毕老师看了她们那组作品,给她们的成绩打了个“甲”。其实,他们那时候应该把这个成绩马上还她,因为她才是真正有资格得“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