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坪历史文化概要

文涌西坪 作者: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贵州省写作学会遵义联络处,遵义市播州区西坪镇政府


西坪历史文化概要

高原

西坪镇有“进士之乡”之称,是“全国体育文化先进镇”(1998年)、“贵州省核桃产业项目扶贫镇”(2011年)。

西坪在美丽的湘江河迂回环抱中,宛如明珠镶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低山丘陵,岩溶地貌,水美田肥,气候温和,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文化悠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西坪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700年。据西坪陈氏碑文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云南进士陈弥高就迁居西坪,西坪因此获得了较好的文化启蒙。明末清初,佛家高僧大冶和明末“文章巨手”陈启相寓居西坪,与谈亮、罗兆甡一起吟咏啸歌,开设书院著书讲学,西坪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开遵义一代文风。随后,李先立犹如奇峰兀立,加上他们的子孙、弟子等,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群体,其影响直至清朝中期。至清末民国时期,受沙滩文化的熏陶,西坪又是一番新景象,出现了办学热潮,赵氏一门人才济济。明清时期,在西坪这块土地上先后涌现进士13人、举人14人,博得功名者总计达50余人,西坪因此素享“进士之乡”的美誉。

13进士分别是本土进士李先立、陈在元、陈恩笃、陈启绪、赵廷铭、赵怡,外部迁入进士陈弥高、谈亮、余焕、毛省元,毛有信、张象乾、陆骞为西坪举人李懋思门生。14举人为谈惟迪、谈宣、李翰、李涵健、李涵侯、李懋思、李耀邦、张晋涵、陈国笃、陈家谟、赵懿、甘必大、徐翊唐、陈国标(武举)。

西坪文化源起于沙滩之前,承继于沙滩之后。废除科举后,杨干之、陈铁等各领风骚,使这个文化群落又展生机。之后,陈善礼、晏香泉、古开伦、唐流德、康国政等再将西坪文化推上新的高度。现在,战斗在祖国各个行业,取得较高成就的西坪人更是比比皆是,西坪文化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一、明朝启蒙期

西坪原居民是仡佬族,今厂上滑石有地名岩仡佬,厂上落尾田有仡佬族与苗族相争留下的万人坟。后来民族迁移,汉族人成为主要人口。明朝初年,云南佥宪陈弥高与子德祥落业西坪。陈弥高先隐沙溪里(鸭、枫、泮)枫香坝,后迁西坪碑底著书讲学,给西坪播入了中原文化的种子,是对西坪文化的启蒙。

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庭的“平播之役”,县境化为战争废墟,人民存之十无一二,人口大减。万历二十九年(1601),明朝廷废播州,实行“改土归流”,强行从江西、四川、湖广移民,这样,中原文化进一步影响西坪。

二、清初繁荣期

南明、清初时期(1644—1690),大冶、陈启相等学界名人流寓西坪,著书讲学,大大发展了西坪文化。随后,李先立进士及第,入朝为官,犹如奇峰兀立,加上他们的子孙、弟子等,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群体,其影响直至清朝中期。其时,沙滩文化尚未发育。

明朝末年,新舟禹门石头山有一个能诗善文的大冶和尚,西坪杨氏、余氏等四家先祖把他请来,在掌台山创办了虎丘寺,为西坪带来了儒佛文化。这是西坪先辈们为西坪文化发展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大冶著有《大冶语录》和诗集《大冶方外集》。

康熙元年(1662),遍游吴楚诸山的明朝遗老陈启相看中了西坪。遥想当年,绝意仕途、尽忠明廷的“文章巨手”落脚于此,就是因为西坪农业发达而又相对封闭的优越环境和好学民风。陈启相,字枚庵,号晡(bū)谷,原籍四川富顺县,明代贡生,官至河南道御史。明亡后弃家为僧,法号大友,来到南乡平水里掌台山(西坪)堂子寺隐居,自称掌山老人。陈启相来到这里以后,足不出户,致力于读书著述,每日吟咏啸歌,自得其乐,虽有时挨饥受冻,依然如故,二十多年如一日。四川巡抚张德地慕其名,遣官多次敦请也不肯相往。他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又工书法,楷、草、隶等都自成风格。《遵郡纪事》中称赞他“行文如烈马驭空,游龙戏水,不知其来”。郑珍评其为明末“文章巨手”。其著有《平水集》百余卷(一说数百卷),以及《紫云休暇集》《摩诘诗评》《沥胆将军遗事记》《掌山法语》等。可惜大多散失,只有少量诗文留存于世。其年八十而卒,葬于寺后,在今西坪小学内。1958年小学扩建,其墓向北迁约六十米,在今西坪镇中学校园内。2006年西坪小学百年校庆,在西坪小学校门内立碑纪念,正面刻其生平,背面刻了他的诗作。陈启相除了著书立说,还设书院讲学,一时高才云集,吸引了当时名士谈亮、贡生罗兆甡(详见《一罗三李》)也拜于门下。莫友芝说“遵义人才之开,掌山功最巨”,所以,陈启相不但开启了西坪文化,还是遵义文化奠基人之一。

谈亮,字晋若,四川富顺人,明末进士,与陈启相同时迁来遵义,隐于团溪张王坝。永历中授义宁知县,后任贵州麻哈州知州。明亡后,随陈启相隐居掌台寺。康熙二十二年(1683),61岁时剃发为僧。著有《卖闲愁集》诗文数十卷,可惜毁于大火。谈亮后代,次子谈惟迪、孙子谈宣中举,长子谈远、四子谈述、五子谈达均为岁贡,孙谈中信中秀才。其中谈宣字师陆,雍正甲戌举人,曾任陕西洵县(今旬阳县)知县,是罗兆甡女婿,为诗作文继承了罗兆甡衣钵,著有《拾遗集》《巴塘杂记》。

清朝初年,遵义文坛星光闪烁,名家辈出,诗歌创作十分活跃,著名的几大名家被合称为“一罗三李”,罗兆甡、李先立就是其中两位。另两位是黄平李专和桐梓李晋。“一罗三李”是黔北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罗兆甡(1641—1702)是明末进士罗以忠的儿子,是清初遵义诗坛的翘楚,生于1641年,字鹿游,主要生活在清康熙时期,祖籍湖北黄冈,清兵入关后随南明永历王到贵州,后隐居播州区龙坪镇,再迁尚嵇镇,与谈亮常侍陈启相左右。

罗兆甡无书不读,学问渊博,广泛游历,饱览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大好河山,写下了大量诗篇。

当时清代的统治已经稳固,要想有用武之地,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不过,罗兆甡虽然满腹才华,却仅考取一个岁贡,终身没有能谋得一官半职。他怀才不遇,又饱受离乱之苦,因此愤世嫉俗,逐渐形成了落拓不羁、倜傥傲世的性格。

《遵义府志·列传》载:“(罗兆甡)常客诸侯间,意偶有拂,即使酒骂座,声震杯盘,虽王公大人面前,弗顾也。客滇时,狎一妓,主人豪贵者,强夺去。一日与宴,大宾满堂,酒酣,奋髯抵几,指主人曰:‘灌夫谓程不识不值一钱,吾乃今见之。’时王圣甫在座,莫逆交也,为婉调,罢席。明日,与圣甫《水调歌头》,拂袖而行。”

罗兆甡基于自身的境遇和游历中的见闻,对百姓疾苦充满同情,他游历途中的诗作,颂赞山光水色不多,常借诗文发泄抑郁愤懑之情,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阴暗面。如《采蕨行》:

采蕨,采蕨,十指流血。血流指未枯,腹枵(xiāo)气将绝。山灵骨露不忍呵,猛虎怜人低缩舌。朝采采,暮来归,一担枯根擎入户,饿眼无光唤声微。河头洗污泥,瓮中澄黑水。薄粉流云合小团,浓羹拨雪搅长匕。大妇小男并手作,仓皇一碗方到嘴。我观廪(lǐn)谷槁(gǎo)犹悬,市上斗米值一钱。何为徒自苦,早作夜难眠。老翁吞声告,廪谷安敢食!官帖久开征,谷贱难索值。昨与老妻相计较,只恐娇儿留不得,天容贱命活须臾,岂惜区区闲气力。老翁勿再言,使我心剧悲:当日聂夷中,解写锄禾诗,宁知密箐丛山里,汗滴土干未把犁。传闻圣人下南甸,快活春随尧舜愿,山东预蠲(juān)明年租,江南一勾二百万。六龙敢望踏荒烟,赐租蒙恩已一年,唯正所需难骤免,节俭有余方议蠲。此谕令人感且泣,兵宜效死官宜廉。民口夺食为尔食,哪能坐饱负皇天。独不见、夜郎忍饥采蕨人,官租未纳难下咽。

夜郎人采蕨充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被诗人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不得不让人产生读杜甫《石壕吏》那种沉痛的感觉。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还有《綦江即事》《桐梓道中》等。

郑珍说,罗兆甡“为文雄峭,不规矩前人”“词亦入苏、辛之室”,诗“沉雄郁挫,挥洒自如。当其兴会飚发,劘(mó)杜陵之壁垒,笑信阳之客气,若使旗鼓中原,与朱王数子上下驰骋,未知谁拔赵帜。遵义诗人之冠冕也”。朱彝尊、王士禛等都是清朝初年全国有名的诗人,罗兆甡如果有与他们同等的机会,谁的创作影响更大,还很难说。可惜罗兆甡只是一介贡生,并且僻处西南,没有能进入主流社会登上京都文坛,只得埋没于草莽之间。

罗兆甡诗作编为《明日悔集》《覆瓿集》《北上集》《问石集》等,可惜都已散失,只有郑珍编纂的《播雅》中,保存了他的诗歌100首。流传下来的短文有《署府李公寿序》《求饬府令为启相树碑表墓书》《补修禅院记》《福寿桥记》《绝命词跋》等几篇。数量不多,但显现了他“为文雄峭朴雅,不规前人”的独特风格。

康熙壬午(1702)七月,罗兆甡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葬三岔镇高山村大丫组罗家坟山。墓地靠山形似马头,山两侧各向前伸出一斜坡,形似人盘坐之两膝,因此地形被称为仙人打坐。他的坟墓地居于仙人“肚脐”的风水宝地,因为年久失修,土墓已显得非常矮小,一块窄小的墓碑风化严重,字迹勉强可读。

李专、李晋都与罗兆甡有着深厚情谊。

李专(1656—1737)字知山、知三、艺三,号白云居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中拔贡,后选为教官,不愿赴任。李专工诗文,精书法,西南巨儒郑珍赞其诗“清放得之东坡,隽永近于诚斋”。著有《白云集》10卷。

李专有《送罗鹿游姻兄换夜郎》:灞亭哭罢已难持,又向西风泣素丝。影比孤云安所托,天生我辈欲何为。髑髅(dúlóu,死人的头骨,骷髅)且厌人间事,烟雨仍留客路悲。岂有苍凉如此别,长途羁旅各迟迟。

罗兆甡去世的次年,李专写了《癸未八月十一日读鹿游姻兄诗集》:斗室寒灯夜未央,欲眠难了小巾箱。笔头独走江山气,海内谁登庾鲍堂。天不怜才心太忍,世无知己事堪伤。离居已抱当年恨,此别真同逝水长。“笔头独走江山气,海内谁登庾鲍堂”。李专当年就认为罗兆甡的诗歌达到了全国名家的水平,可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相提并论。“天不怜才心太忍”,既满含对已辞世的杰出诗人的深深惋惜,亦表达对埋没人才的现实的无比愤恨。

李晋字冀一,是桐梓的一位杰出诗人,祖籍山西曲沃。尝从谈亮、罗兆甡等名宿,探讨诗文,学养日深,二十多岁中举。李晋一生著述颇多,有《萃奇堂诗钞》《伴铎吟》各一卷,文钞数十篇,词钞百余首,主编《桐梓县志》。郑珍称“其诗温和淡雅,如春云出岫,掩映崖花,固多揉练之功,亦本酝酿之厚”。

罗兆甡、谈亮与恩师陈启相在西坪“吟咏啸歌”、纵情山水的时候,遵义诗坛的另一颗新星北山李先立(详见《笔峰山李氏》)也从西坪冉冉升起,成为清代开科以来遵义府的第一个进士,是西坪的骄傲,也是遵义的自豪。他告老归田后获得“南乡三十六村邻人”“淳厚人家”赞誉,殊为可贵。

陈启相、罗兆甡、李先立他们青灯黄卷,闭门笃学,谈诗论文,由是西坪学风大盛,民风更淳,尽占遵义县境文化发展先机,一片繁荣,成为西坪文化的里程碑,极大地丰富了西坪文化内涵。

三、清末民国持续期

至清末民国时期,西坪文化持续发展,并在学术、教育、艺术、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瞩目成就,西坪又是一番新景象。

清江塘赵氏(后文专述)受沙滩文化的熏陶,继承沙滩文化,弘扬西坪文化,与乐稼晏氏才俊、杨干之等推动了西坪办学热潮,培养了大批人才。陈弥高第二十世孙陈铁就学黄埔,带动家族成员走向军事领域,开创西坪军事文化。晏香泉创办企业,成为民族资本先锋。

清江赵氏得学于沙滩郑氏,深受沙滩文化影响,人才众多,绵延数代,直至今日,其家族后裔还多是文化人。家族中女儿、媳妇也多能诗善文,且有诗集留存于世。其代表人物有进士赵怡,举人赵懿,遵义名儒赵恺和全国知名诗人、作家卢 葆华。

与清江赵氏同时,乐稼晏氏(后文专述)崛起于清江河边羊石场,积极推动西坪、团溪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并积极支持革命,成为中共遵义县委早期的摇篮。其代表人物以晏淦、晏香泉为代表。

西坪杨干之是民国时期西坪政界代表,归隐西坪后是推动团溪西坪教育的重要力量。

杨干之(1885—1959),字符祯,西坪镇石马人。童年读私塾,后转入遵义初等师范,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贵阳法政学堂。辛亥革命时期,杨干之在省城参加政治活动,曾加入宪政党,与喻界凡、雷长清、熊逸滨等发起组织“政学崇实会”。“会甫成立,而武汉起义”。1913年,当选为省议会议员。袁世凯称帝,随护国军戴戡部入川讨袁。1917年,任四川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区)征收局局长,次年任黔军总司令部军法官,历两年。1920、1921年先后任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区)、贵州三穗县知事。后受聘相助军阀周西成。1923年,遵义城为罗成三所据。杨干之于其内部进行策反,使周西成得以顺利兼并罗部。1925年,担任周西成贵州军务会办处秘书长。1926年,周西成执掌贵州军政大权,充任贵州省政务厅长(不久,政务厅更名民政厅,改任民政厅长)。时与遵义人杨献廷、杨德衡鼎立辅佐周西成,使黔省一时社会相对稳定,被誉为“三杨开泰”。1929年,周西成战死,黔政更迭。杨干之返遵寓居县城,不问政治,“安分为人,勿伤于世”。闲时翻阅古籍,笺注郑珍《巢经巢诗钞》,引用多种古籍,注明诗中用典出处,还有诗中的乡邦僻事、身家细故,地方志乘不备录、私家文字无记载的今典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作注释2000余条。1942年,倡办团溪民德中学(今团溪中学),并担任校董事长,直至解放。遵义解放后,他将其在遵义城内的两室藏书全部捐给遵义市图书馆。连任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和第八届、第九届驻会副秘书长,续任县人民代表大会三届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一至三届委员、县政协首届副主席,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1959年卒于任上,终年74岁。

1959年冬,杨干之逝世,时遵义地委书记李苏波敬其为人及才气,要求公葬,灵车经遵义繁华地段游行。遵义干部、市民争相往送,至官井后面马脑窝(今南门村)杨家坟山安葬,未刻碑记。后来生产队建设,曾于近处迁葬两次。

军事上,陈铁、陈德明是西坪的骄傲(《碑底陈氏》详述)。

四、当代多元发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坪文化丰富多彩,人才走向多元化。教育、军事、史志、编辑、水利、物理等各方面都有突出人才。

空军少将古开荣,国防大学教授,1945年毕业于西坪小学,1947年在团溪明德中学毕业,随即考入遵义师范学院。1950年参军,考进中国航空学校。1951年入朝,曾参加上甘岭战役,立功受奖。1952年回国,在沈阳部队高炮师,历任参谋、参谋长、高炮团团长等职。后调唐山、承德等地,唐山地震后,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所。1993年病逝于北京。

史志专家古开伦,生于1927年,1948年底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任遵义市文化小学、朝阳小学、贵州省教育厅直属的贵阳实验小学校长。1956年9月后一直在省教育厅工作,先后任过教育厅秘书、普教处副处长、贵州省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退休前后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编撰工作,曾任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特约编辑,贵州省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

高级工程师江忠诚,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1946年7月赴重庆以第二名考取公费学校“中央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社”,9月初回遵义加入“曙光社”。1952年到沈阳112厂(飞机制造厂),参加了“歼五”“歼六”“歼七”战斗机研制工作,任至科长。1961年,调任西安航空部试飞研究所十一室副主任,授“大尉”军衔。后又调景德镇飞机研究所、南昌航空学院,1980年11月调任航天部柳州801厂理论分析室主任,从事导弹总体设计工作。1985年至1990年间对产品可行性进行研究,撰写了多项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8年退休以后研究“传统文化”“企业管理”,1997年研究“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2002年7月出版了专著《工程哲学引论》。

作家、编辑唐流德,笔名流水、常青,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广播电视大学经营管理系。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昆明军区某部队战士、报务员、报务主任、新闻干事,水电部九局团委干事、副书记、书记,贵州省团委宣传部部长,青年时代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总编助理、经济编辑室主任、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副编审。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力学教授康国政,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系,1994年取得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系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取得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国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担任着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等多种社会职务。

总之,西坪人才辈出,文化源远流长,虽不及沙滩文化之影响巨大,但也不乏名家大作,成就颇多,尤其是发源久远,远在沙滩之前。陈启相一代巨手、李先立典范巍峨,成就不输沙滩代表;赵乃康收集整理郑珍遗著,维护文化之功,始得有沙滩成就名扬于天下……“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西坪文化瑰如珍宝,值得发掘。附以小诗一首,以作结尾:

虎丘钟鼓诵声扬,经卷诗书两悠长。

布衣入朝还布衣,北山馨德悦四乡。

学成沙滩起青龙,卖田设厂助学堂。

将军抗日奔共和,后起精英展锋芒。

(高原,西坪中学教师、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播州区政协委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