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铮铮”革命者

儒雅的泰斗:蔡元培 作者:刘然 著


4.“铮铮”革命者

1903年,章太炎从日本回到上海,被蔡元培聘为学社教员。不久之后,邹容在日本无法立足,也投奔到蔡元培这里。蔡元培安排妥当,还为邹容筹款,帮他出版《革命军》。5月27日,章士钊被聘为《苏报》主笔,陈范让他大胆办报,不要顾及太多。

学社的活动及《苏报》的高论并非顺利。清廷和督抚大员,对蔡元培等人的活动,极其妒恨,这从他们之间的信函和公文就可看出。清朝驻沪大臣吕海寰下令,缉拿以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为首要对象。这次缉拿,对于清廷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早已图谋纠缠革命志士,只是碍于租界法律,只得间接进行。

随着邹容《革命军》以及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著作的发表,最终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蔡元培后来回忆道:“戊戌政变之后,黄遵宪留在上海,北京政府想逮捕他,而租界议会以保护国事犯自任,不果逮。自是人人视上海为北京政府权力所不能及之地,演说会之所以成立,《革命军》《驳康有为政见书》之所以能出版,皆由于此。”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上海和工部局多次交涉,而工部局并未同意,只是由租界巡捕房传讯蔡、吴、章等人,传讯内容基本相当:你们只是读书人,说一些批评罢了,要是没有军火,他们要逮捕你们,我们会保护你们的。然而清政府压力不断增大,遂对这些“眼中钉”必须加以惩治。

就在此前,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却似内部分裂。学社的名气越来越大,原本经济拮据,眼下资金状况逐渐改观,学生不甘心由教育会代管财务,欲谋独立,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僵化。此外,在爱国学社和教育会主要领导人物中,也存有矛盾,如邹容、吴稚晖、章太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部分人认为,学社乃教育会一部分,遭到了学社学生的强烈反对。他们发表文章称:“会社实为平行的两团体,曾相互赞助,应互相帮助,学社主人不是教育会,应由自身掌管,与教育会非隶属关系”。

蔡元培身为教育会副会长,见学生有如此做法,大失所望,鉴于梁启超竞办《时务报》的前车之鉴,他便与会长黄宗仰商谈,提出让学社分立,这一提议得到了黄宗仰的同意。

可此时章太炎却持反对态度,而吴稚晖则袒护学生。在学社的各项活动中,吴稚晖影响很大,从演说到办机关报,在力主改选教育会会长、筹集经费等方面,他都有参与。吴、章间的思想文化分歧难以避免。可总的来说,爱国学社影响甚大,从张园演说到创立机关报,甚至改选教育会长,学社的功劳不可无视。

会、社分立引发的章吴矛盾,让蔡元培心灰意懒,加之官方弹压之风日急,他接受兄长的建议,辞去当前职务前往青岛,学习德文。不想仅十几日的工夫,“《苏报》案”发生,《苏报》被封,章太炎等人被刑拘,其余人四处逃避,爱国学社就此终结。显然,这场镇压行动,是清官方和租界同谋所为,目的是抑制革命派。

王朝的末世,人心涣散,清政府早已如软泥一般,随时可能垮台。就连查案的俞明震,也求网开一面。同是学界中人,他对蔡元培仰慕已久,不愿伤及“士类”,这也等于给章、陈等人透露消息,令他们有早作准备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