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恋爱三部曲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传 作者:高亚鸣 著


2.恋爱三部曲

在上海读大学的周有光是母亲的骄傲,也成了众姐弟的榜样。妹妹周俊人自幼聪慧,在几个姐姐和哥哥的影响下,常常接触进步书刊,是觉醒了的新女性。1925年,周俊人考入心仪已久的乐益女中读书。这个清秀文静的女孩正好跟张允和同学,两个女孩子彼此吸引。她俩都剪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一样的白衣白裙,没几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学校宿舍后面的亭子里,两人常常一起下五子棋,下了一盘又一盘,不知不觉天色渐暗。花开季节,学校似百花园,尤其是亭边各色梅花绽放,香气袭人,人在花丛中更加美丽。放学或者假期里,两人互相约好做完功课一起玩。张家跟学校是连在一起的,走来走去很方便。如果从九如巷巷子里走,也别有味道,细长幽深的小巷静卧于青瓦白墙间,弓指敲响一扇再普通不过的木门,门里别有一番新天地。张家的庭前院后,同样种有各种花草树木,植物的芬芳一如张武龄的开明思想与办学盛举,惠及苏州许许多多的女孩子。张家兄弟姐妹多才多艺,个性自由奔放,周俊人常常被校长家中和谐浪漫的大家庭生活所感染。

张允和也经常去周家玩。她一蹦一跳地走在小巷里,还没跨进院子就大声地喊道:“周妈妈,周妈妈,周俊人在家吗?!”这时便会响起一连串的“我来啦”,周俊人早已兴冲冲地迎了上来,像两个久违的朋友。周妈妈很喜欢这位张家二小姐,不仅活泼漂亮,而且有股子灵气,很讨人喜欢,时常会带些甜点跟大家分享。周有光早就听说张允和了,真当见面了,也就腼腆地笑笑。在张允和眼里,周有光就像是自己的哥哥,她会好奇地问起他大学里的事情,上海滩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她,令她憧憬。一来二往地,年纪相仿的张家和周家兄妹们,假期里经常玩在一起,阊门至虎丘一带很好玩,青春时光轻舞飞扬。

“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这是陆机在《吴趋行》里提到苏州的第一句话。苏州最好玩的地方莫过于从阊门到虎丘,那肯定绕不开山塘街的。江南水乡,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城内,一条温婉的山塘河依傍繁华的山塘街,各式船只往来于水巷。有些做买卖的还摇着小船,沿着人家的后码头,柴米油盐酱醋,样样不少。这样买东西还很省心,不用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竹篮子吊下去,就可以吊上来各取所需。热闹的山塘街上,商铺和住家一家挨着一家,悠长而响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平素还有花花朵朵点缀着,茉莉花、白兰花、栀子花……花香袭人,素雅于女子们的胸前、髻旁。山塘街一头连接繁华地阊门,一头连着名胜地虎丘山,自唐代以来成为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真正是一派“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由于它长约七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一群少男少女神采飞扬地逛着山塘街,像逛庙会一样热闹。沿路过去,大家吃着各式小吃,满嘴喷香,快乐无比。这一带的房屋多为前街后河,过街楼最为显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这里真正是“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难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里盛赞不已。

两家兄妹们平时最爱去虎丘玩,大家想尽办法玩出点乐子来。除了坐船,还可骑车,最好玩的就数骑驴,慢悠悠地一路说着话,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底子,熟知历代文人对苏州名胜的褒奖。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至此寻幽探奇,从秦始皇、孙权到白居易、韦应物、范仲淹、苏轼、袁宏道……在弯弯的山道上,拓下历史的踪影和人文的光华。比如明代袁宏道脍炙人口的游记《虎丘记》。袁中郎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有发言权:“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虎丘山的魅力吸引着两家兄妹,循着前人的路线,玩出当下自在。

其实,去虎丘也是对大海的一种向往,那里处处能感受到海的气息。据说远古时代,虎丘曾是一座海中若隐若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人还未踏进山门,隔河照墙上“海涌流辉”四个大字扑面而来。进得山门,一座石桥跨过环山河,桥被唤作海涌桥。上山路旁尽是乌滑滑的石头,是因海浪冲刷而致。女孩们每到这里,都要去拍拍、摸摸这些怪异的石头,有时会大呼小叫地高喊,好像海浪随时席卷而来,大家兴奋地摆着姿势拍照留念。这样一路问泉、憩亭、登楼,还吟诵着古往今来。江南小丘山明水秀的雅致形貌,吴越春秋风舒云卷的变幻风云,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其时,虎丘、寒山寺等胜迹,早在太平天国的炮火中化为废墟,辛亥革命后陆续修建诸胜。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于一草一石之间,感叹世事的同时,留下无数日后回眸的青春记忆。

1927年,19岁的张允和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学校坐落在吴淞口炮台湾,是清末按西方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洋学堂。吴淞口是上海的水上门户,历史上一向是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但这里风光旖旎,也是沪上难得一见的美景之地。课余,张允和跟要好的女同学经常一起沿江散步。举目远眺,江面一望无际,百舸争流,江边水草丰茂,群鸥飞翔,海浪拍岸,令人心旷神怡。兴致好时,大家相邀在学校边上的吴淞小酒店聚会,学红楼诗社行酒令,张允和拿出准备好的“曲谜”,于浅尝辄止中玩出大家闺秀的风雅。

张允和性格开朗,才华过人,进大学没多久就当选为女同学会会长,男生女生都很佩服她。这同样吸引着大学生周有光。在周有光眼里,这个妹妹的同学能文能武,活跃着玩闹的气氛。早先张允和还是中学生时,都是集体行动,两人没法单独接触。现在可好,两人都在上海读大学,周有光自然而然地可以照顾这个妹妹的同学了。敏感的张允和也感觉到了,她很欣赏这位沉稳好学的同学哥哥,初恋萌芽的感觉令平日活泼的她变得羞涩起来。之后周有光去杭州民众教育学校教书,有意无意地给张允和寄出了第一封信。这封令张允和六神无主的信,被一位年纪大点的同学认为很正常,不回信倒是不正常了。从此,两人开始鱼雁往来。好几次,周有光鼓起勇气去学校探望张允和,最怕舍监说“张小姐不在”,而结果往往是这样的,不免惆怅而归。这时的张允和躲在宿舍窗帘背后,看着周有光无奈走出校门的背景,忍不住吃吃地笑起来,又若有所思。平日里再活泼的女孩,在爱情面前都不免矜持的。这矜持里,含有几分喜欢,几分羞涩,还有几分是调皮。

“蓝蓝的天、甜甜的水、飘飘的人、软软的石头”,在一年后的某时某刻,吴淞江边的防浪石堤也变得温柔起来了。那一天,那一刻,张允和在80岁时还刻骨铭心地记得,并为天下有情人用文字和柔情诠释(引自张允和《温柔的防浪石堤》):

那是秋天,不是春天;那是黄昏,不是清晨;倒是个1928年的星期天。

有两个人,不!有两颗心从吴淞中国公学大铁门走出来。一个不算高大的男的和一个纤小的女的。他们没有手挽手,而是距离约有一尺、并排走在江边海口。他和她互相矜持地微笑着。他和她彼此没有说话,走过小路、穿过小红桥,经过农舍前的草堆。脚步声有节奏地弹奏着和谐的乐曲。

……

周围是那么宁静,天空是那么蔚蓝。只有突突的心跳,淡淡的脸红在支配宇宙。

……

这里是天涯海角,只有两个人。是有风,风吹动长发和短发纠缠在一起。是有云,云飘忽在青天上偷偷地窥视着他们。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于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什么“我愿在这一吻中洗尽了罪恶!”(大意)这个不怀好意的人,他不好意思地把小书放进了口袋,他轻轻用右手抓着她的左手。她不理会他,可是她的手直出汗。在这深秋的海边,坐在清凉的大石头上,怎么会出汗?他笑了,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的小手帕,塞在两个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

她虽然没有允许为他“洗净了罪恶”,可是当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以后,将是欢欢乐乐在一起,风风雨雨更要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他和她总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是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地握在他的手里。

……

这一刻,是人生的开始,是人类的开始,是世界的开始,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刻。

“这一刻”,成为经典爱情故事的注脚,也成为两人学业、事业的动力。

就读于光华大学的张允和

大学二年级时,张允和转到光华大学读书,又被拥戴为女同学会会长,成为光华的风云人物。学校每年举办国语演讲,据说前几年都是一位姓赵的男生拿第一名。张允和口才敏捷,文采飞扬,当是演讲的不二人选。她精心准备了一篇名为《现在》的演讲稿,立意新颖,颇有哲学,意在规劝大家抓住“现在”,好好读书。写好后,她马上寄给周有光。周有光回信大加夸赞,并预祝她演讲成功。因为自信和恋人的激励,张允和一举夺魁。张允和当即在信中倾诉此事,跟周有光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两人的文化背景相当,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底子都很深厚。可在音乐方面,张允和受古代文学影响,喜欢中国古代音乐;周有光喜欢西洋音乐,擅长小提琴。有次,周有光听说法租界在举办贝多芬的交响音乐会,门票难买又很贵,两个银元一张票,好不容易托人弄到两张。那是个法国花园,很浪漫的一个场所,是躺在躺椅上听的,很享受的。没想到,激昂的音乐成了张允和的催眠曲。当然,每次有昆曲表演,周有光都陪着张允和一起前往。从小跟着父母听昆曲的张允和,对昆曲的热爱伴随终生。一个喜欢中国音乐,一个喜欢西洋音乐,反而增进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其实两人交朋友之后,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一个在上海读书,一个在杭州工作,平时通通信件,也难得见面,只有张允和放暑假到杭州才能一起玩儿。西湖是最适合谈恋爱的地方,它催生着恋人的感情,正像断桥边的荷花一样慢慢盛开。

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连连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局动荡起伏。在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公学毁于日军炮火,光华大学也危在旦夕。为了安全起见,张允和到杭州之江大学借读,两人的距离倒是更近了。当时,杭州的校园环境还是比较安静的。之江大学也是当时知名的十四所教会学校之一,位于风景宜人的钱塘江边,紧邻六和塔,西接九溪十八涧。校园的红楼建筑群掩映在高大的树木间,独具异国情调。

周末时,两人相约花前月下,西湖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这对恋人的甜蜜。大张允和三岁的周有光体贴周到,他带着允和畅游西湖。在刚开男女自由恋爱之风的时代,还是很拘束的,不能手拉手的,两人之间始终保持一尺以上距离。清代俞樾有诗云:“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说的是九溪十八涧的天然景色,这也契合恋人们游西湖的情致。原本西湖最适宜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风生,或拍照留影,不需要什么章法的。在去灵隐的山路上,两人一前一后,保持着标准的距离,边走边低声说话,就连跟在身后的老和尚也忍不住好奇。老和尚还以为高鼻秀目的张允和是外国人,忍不住去问周有光:“这个外国人来中国几年了?”周有光笑着告诉他说:“三年了。”老和尚才释然地说:“难怪中国话讲这么好!”两人的悄悄话都给他听去了。

周有光和张允和的结婚照

春天到来,碧树掩映,绿草葱郁,张允和穿着映山红色的旗袍,和西装革履的周有光行走在风景中。两人身历美境,尘襟为之一洗,更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最有意味的是周有光送允和回校,两人依依不舍,来来回回地丈量着脚步,相约下次见面的时间。张允和借读之江大学时间并不长,还是当年回光华拿的大学毕业证书。杭州的一段光阴成就了一对才子佳人的佳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