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来文学预言

鲤·时间胶囊 作者:张悦然 编


未来文学预言

阿乙 作家

1.2020年,出现人工智能文学。今日头条旗下的“摸你卵”公司,对单个读者阅读倾向(兴趣域、体裁、字数)进行精细地统计与分析,自动生产出适合该读者的专属文学作品。

2.2020年,出现经典重估的学术活动。拟定标准,对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重新核定。一些滥竽充数的作品被逐出主流阵地。围绕鲁迅作品的重估引发旷日持久的论战,有人自杀。

3.2027年,天空的云朵出现付费投影,是一位老人做的七律诗:

《老年生活》

老年生活真从容,

眼不花来耳不聋。

呼朋唤友齐锻炼,

最美不过夕阳红。

张悦然 作家

1.2088年,年轻人对性几乎失去了兴趣,生育率再创新低。政府调整文艺方针路线,取消了对黄色小说的禁止,主张尽可能使用情色话语,并设立“金瓶梅小说奖”。一批暮年作家纷纷拿出积压几十年的情色小说出版,并获表彰。在门可罗雀的结婚登记处,登记员向本月仅有的一对结婚夫妇赠送了“金瓶梅小说奖”获奖系列作品。

2.2098年,占星学取得突破性的进步,掀起一波灵性热潮。“来世论”小说打败了雄霸市场二十年的“永生论”小说。

3.2108年,以动物为主人公,将背景设置在草原、沙漠和海洋的小说开始流行,掀起一波研究鲤鱼、海星、猫、狗、熊、瞪羚、斑马等动物的热潮。小说不再围绕“人”展开。年轻的作家们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写作,已经将人性的复杂展现到了极致,再难逾越。“但我们总可以写一点别的。”他们乐观地表示。

荞麦 作家

1.2025年,一个不明来路的nobody忽然在社交媒体连载中英文夹杂的小说,这作品既来自当下,又超越现实,是前所未有的表达形式,内容更是融合了各类题材,获得大量转发和赞叹,但经过一段时间天马行空的更新后,此人弃号消失。

2.2030年,游戏成为最好的文学形式之一,评价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它能否成为一个游戏,能否让玩家沉浸其中,甚至能否影响玩家的生存信念。

3.2050年,因为难以预料的原因,忽然网络断了一年,人类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无聊,这才想起了世界上还有小说,纷纷涌入仅有的纸质图书馆,寻找远古时代的小说阅读,却发现已经无法理解那些语句和情节。

班宇 作家

1.2035年,80后东北作家群体将成为我国文学批评界重要研究对象,相关学者教授层出不穷,成绩斐然。与此同时,沈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文学之都,东北振兴,从文学开始。

2.2065年,文学将进入智能定制模式,足不出户,即可下一单文学作品,以供阅读。可对语言、流派、字数、地域、姓名、故事模型等多种项目进行勾选和填写。宣传口号或为:××外卖,写啥都快。生命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博尔赫斯于同年复活,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天堂不是图书馆的模样,地狱才是,感谢你们将我拯救出来。次月,他觉得仍身处地狱,不曾脱离。

3.2095年,文学的全部概念均被瓦解,已不存在,无人提起。只有一少部分人进行秘密结社,坚持从事写作这种古老活动,被视为正统社会的异端,生存空间极其狭隘。他们试图与写作机器对抗,但屡屡挫败。同年某地下室,东北作家群体遭逢博尔赫斯,并将其击倒在地。原因不明。

葛亮 作家

1.2048年,可视化创作。相关程序可直接将影像(如照片与视频)根据情节预设转化为文字。

2.2088年,出现一种新的语言,整合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语法,进而改变文学的书写形态。

3.2118年,提取长眠于先贤祠、拉雪兹公墓的巴尔扎克等文学大师的基因,构造生物化文学衍生体,完成19世纪一系列未完成的经典作品。

蒋方舟 作家

1.2020年,著名作家们争相与TFBOYS合著作品,横扫几年间的畅销榜。

2.2025年,大学不再设中文系,中文系和戏文系合并,小说直接作为影视作品的蓝本。偶有新人出版文学作品,大多数每篇10行以内的短诗集。

3.2030年,谷歌发明“人工写作器”,是一款深度学习之后的人工智能技术,你输入你每天的心情或是偶然想到的一句话,自动输出为1500字到3000字不等的短篇小说。如果你连一句话也想不出来,它可以直接探测你的梦境,生成一万字到五万字左右的中短篇小说。

史航 编剧

1.2048年,各大学中文系兴起了“不许再写文学史”的风潮,立意将文学史终结于这一年。同时出现多起直播自杀事件,当事者均企图成为进入文学史的最后一人。

2.2068年,有学者考证出四大名著均出自五十年前而非更早的封建社会晚期,在网上受到爱国文学青年的追捧。

3.3018年,汉字彻底被表情包取代,全国翻译家及海外汉学家集体失业,外国友人称赞我国为“世界上最直率易懂的国度”。

止庵 作家、学者

1.2068年,有个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将自己活活掐死了(也可以改为,在一场联合国组织的多国围歼行动中,最后一个通缉的敌人被消灭了),报道说,被称为“作家”的物种就此灭绝。

2.2093年,当有人用一些大小一样的纸包装东西时,另外有人指出,上面的花纹当初被称为“字”。

3.2118年,考古学有一个新内容:当年有些人花费一辈子干的叫作“文学”的,到底是怎样一件事情。

梁文道 作家

1.2023年内诺贝尔文学奖将会被取消。

2.2023年左右,无论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仍然存在,中国都会出现好几个奖金要比诺贝尔文学奖多,而且夸称自己要取代诺贝尔文学奖,并体现中国话语权的文学奖。

3.获得这些奖项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一种在当前中国文坛而言的崭新文学类型,可能叫做“主流文学”。

路内 作家

1.2023年,严肃文学将会有长篇小说连载的自媒体出现;五年后,会有一批新的、目前不为人所知的80后作家登上文坛。

2.2038年,创意写作班毕业的作家将成为文学界主流。

3.村上春树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杨庆祥 作家、评论家

1.2048年,跨界写作成为最重要的写作潮流。小说、诗歌、戏剧等文类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2.2068年,作家作为一种职业消失。任何人都可以自称为表达者,表达即写作。

3.2118年,写作主要由机器人完成,人类已经开始陆续移民火星,一种新的“火星”文学会诞生。地球文学被封档保存,只有少数的学者对之进行阅读和研究。

七堇年 作家

1.2100年,机器翻译彻底代替了人工翻译,人类沟通更加顺畅,但对文学来说,所有不可译的作品都被译了,且随时可译;但语言作品的独特性与优美性进一步流失。光是想想“阿拉伯语版的《姜夔词选》,了解一下?”也够让人郁闷的。

2.2584年,乔治·奥威尔在《1984》当中忧虑的“新话”危机以另一种极端出现了。具体说:奥威尔害怕的是语言的限制意味着思维的限制(新话意味着极端简化,比如再也没有better/best/nice/great,只保留good就够了;甚至取缔了bad,因为bad只用ungood就可以);但到了2584年,每种语言都衍生出了极端复杂版的“新话”。不仅中文,所有语言都在大量层出不穷的外来语(尤其英语,以及英语变种,网络流行语)的不断侵蚀和迭代下,《新[话]词典》诞生了,词汇更多,组合更奇,意义更复杂,以数据形式在线更新。举个例子,类似现在的“吃鸡”“skr”“#metoo”,一天没有上网就跟不上周围在说啥。“新话”写作变成一种彻底类型化,圈子化的游戏。

3.2994年,人类大脑神经系统接收信息的编码被解密,所有信息数据能以脑机接口的形式通过电信号直接输入,阅读也不例外。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可以在2.78秒之内直接变成一组电信号输入你的大脑,加以持续的抗遗忘刺激,就算是被“阅读”过了,但据学生反映(因为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学校灌输),效果类似可以熟背《判断力批判》整本书每个字却不知道这本书说的什么。该技术彻底导致了阅读行为的消亡。

骆以军 作家

1.2068年,那些我们死去的亲人,透过某种波的传递,漫长的飞行,像蒲公英种子迎风洒开的影像倒带,他们终于到达那颗开普勒452b星。第二颗地球,也许说错了,是地球是第二颗开普勒452b。我们死去的亲人,并不如科幻小说所写,变成一张薄纸,或一根很细很细的钓鱼线,他们像压缩档,将这么远距辽阔的黑暗和对折了,然后就像海洋第一只硬骨鱼首次登上陆地。

2.2068年,我们的科技终于找到突破口,发觉我们根本只是一台大电脑中运算的二维资讯大数据。

3.我不认为AI会写小说,不过它会把不同小说混成杂种,譬如《红楼梦》与《哈利·波特》,《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诸如此类。

索马里 编辑

1.2025年,45岁以上的女性面孔会逐渐成为很多小说的封面。

2.2025年,可能出现一部不包含(涉及)任何性别信息的小说。

3.2028年,随着失业率的增加,人们会重新回到公共图书馆,获得温暖和体面阅读的唯一可能。

双雪涛 作家

1.2028年,诺贝尔奖因为资金短缺,引入商业赞助,连续三年都是中国企业中标,中国作家大受鼓舞,认为自己必中,结果前两年得奖者空缺,第三年评委会顶住压力,把奖项颁给了一位日本作家,该年赞助此奖项的中国企业遭到一位大V的猛烈攻击,怒火迅速点燃了民众,该企业股票停盘,办公大楼被烧,董事长遭到审查,财务总监离奇坠楼。一年之后,诺贝尔奖收到一位匿名富豪的大量捐款,恢复百年来的评奖体制,这一年得奖的是一位中国女作家。

2.2028年,00后作家群浮出水面,原因是“新观念”作文大赛的启动,一等奖三名,每人奖金一千万元人民币,二等奖十名,每人五百万元人民币,三等奖一百名,每人一百万元人民币。高额奖金导致大量高中生不再参加高考,不少大学生退学回家写作,许多老外涌入中国学习汉语参赛,各种“新观念”补习班层出不穷,其中以“疯狂写作”最为著名,提倡号叫着拿着手机写作。几年之后,热潮退去,留下一堆没人看的图书和古怪汉语组成的文章,如同山野上炼钢的窝棚。这几年一共产生了九名一等奖获得者,其中三位把奖金投入电子游戏的开发,成为IT精英,四位投身电影,或有成败,一位得奖当天就疯了,奖金被亲属瓜分,还有一位,把奖金捐给了诺贝尔评委会,自己移民去了瑞典。

3.2028年,《平凡的世界》销量锐减,琼瑶基本没人看,很多人不知道庆山是谁,郭敬明自己爆出一些自己的丑闻,但是当事人都不承认。

大头马 作家

1.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趋向保守,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局部战争局势不断,美国、中国、欧盟三足鼎立。科技武器将取代传统军事武器成为战争中的主要筹码,世界文明随时可能毁于一旦。文学格局也随之变化。中国文学从世界文学中的边缘位置走出,站上主流舞台,伴随“强国”的意识形态拥有一个从东方主义中脱身的位置。

2.对文学边界的探索不再重要,只有极少数人仍在从事这样一种微乎其微的技艺创新。两种文学思潮占据主流,一是为国家所用的意识形态宣传机器,二是反对前一种文学价值的“大文学”流派,主张反战、反集体主义、回归人类天性、寻找自我价值。

3.以赫尔曼·黑塞为核心文学祖先的“大文学”流派开始承担拯救人类命运的历史价值,但同时,邪恶轴心国建立文学工厂,收编了数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制造一批又一批以娱乐为主的麻痹型产品,压制“大文学”流派对平民和士兵的唤醒行动。诺贝尔奖委员会内部分裂,奸细辈出。205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一夜,主席遭暗杀,战争正式开始。

飞氘 作家

1.2048年,中国首批“长生人才”计划启动。有人大代表提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应具备长生资格,遭到网友炮轰,近百名知名学者联名抗议,其中包括十余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

2.2068年,由中科院与社科院联合开发的汉语写作AI“曹雪芹2068”正式加入中国作协,成为具收获得作协会员资格的人工智能。当天,研发团队宣布启动“石头漫记”项目。按照计划,“曹雪芹2068”将以每日3000字的更新速度连载一部无结尾的小说,第一期故事计划连载150年。

3.2168年,地球上最后一人确认授权“曹雪芹2068”进入人类文献集合库后合上双眼。他相信,在两百年的沉寂后,完成数据处理的“曹雪芹2068”将写出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未来的访客将在其中感到不可言喻的欢喜忧愁,所有的亡灵都在其中复活。怀着如此的信念,他在临终前梦见一片茫茫白雪。

郑执 作家

1.2038年,连鸡汤书也卖不动了,因为伪文学的价值可以完全被直播或短视频取代,去思考化。

2.2048年,真文学重生,但会越来越贵,变成奢侈品,像爱马仕限量,很多人声称是拥趸,但不具备能力买真货。买文学书成为最潮流的炫富方式。

3.2058年,文学从窄门而来,经历过出版与网络的风暴,最终还会被人捞起,再向窄门去。也许那时就该出真正的大师了,而不是被评论家吹捧或商业包装的牺牲品。

张莉 评论家

1.2038年,由机器人写成的文学史将成为课堂上唯一通用的文学史,人物关系被重新阐释,通俗易懂,道德观黑白分明,深得公众喜爱。

2.2048年,女性写作者将成倍增长,“女性写作”不再成为特殊的文学现象;学文学的男生越来越少,估计“男性写作”慢慢会成为一种文学现象,男性作家将成为稀缺人才。

3.2069年,新文学诞生150年,纸质长篇小说读者越来越少,甚至,读者连短篇小说也不愿意读了。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能力直线下降,意味着鲁迅为代表的白话文学进入博物馆,需要教师反复“翻译”才可以被理解。漫画、影像开始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当然,文学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会卷土重来。

石一枫 作家

1.2023年,写得好的会越来越好,写得烂的会越来越烂。这是个人能力决定的。

2.2023年,写得好的越来越不会被埋没,写得烂的以次充好的能耐也会越来越大。这是市场生态决定的。

3.2023年,会有一些作家能够表达对中国人生活更独到更新鲜的认知,这是文变染乎世情的规律决定的。但这些表达是否足够真诚而勇敢,不抱太大希望,别说我看不起别人,我连自己都看不起。

但汉松 学者

1.2068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永久停发,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划分更细的类型文学奖。文学小说的销量已经跌入谷底,甚至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印数通常不过几百册,售价极贵,仅供少数保守派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人工智能从社交网络抓取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类型和素材,算法生成情节大纲和叙事矩阵后,提交创意写作工程师进行审核和润色。

2.2118年,纸书,只藏于博物馆,或散见于民间收藏家手中。小说家?那只是一些程序员古老的别名。文字作为神秘的原始符号,偶尔点缀在浸入式电脑游戏的某些场景细节的暗部。绝大多数读者,早已放弃了“读”这门技艺,微型穿戴设备随时帮助他们进入比现实更真的幻境。世界上只有极少一批人(食古不化的诗人或圣徒),还懂得使用象征性修辞。

3.2618年,一个克隆人问:“什么是诗?”另一个克隆人说:“据说是一种会让大脑宕机的恶意代码。”

笛安 作家

1.2035年,华语世界里会出现一个世界级的作家,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全球销量在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那种。而这位作家是类型文学作者,最有可能的是科幻作家。

2.华语世界会出现一个类似日本直木奖的奖项,这个奖的得主经过层层淬炼,大都能成为拥有极强叙事技巧,思考能力也强大的顶级畅销书作家。这个奖项大概2025年左右出现,但是2050年的时候真正成气候。

3.第三条不是预测,而是我的梦想。我希望到2050年,我们的读者群体能真正进步。纯文学的读者不再要求作家必须拥有反抗的姿态,能够懂得优秀的文学作品拥有的是一种复杂性而不是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畅销书的读者们能更加严格地甄别故事的逻辑漏洞,能辨别复杂的人物,能真正督促作家不要自我重复。好的文学生态里必须拥有好的读者,这是我的梦想。

小白 作家

1.2048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才会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因为它成本极其昂贵。比如那时使用中文的作家不到50位,他们要花上亿元人民币购买可直接与大脑神经联接的“外脑”(因为使用者寥寥,这套设备的价格千倍于其他行业使用的同类设备)。此外,他们每年都要支付上千万元来升级设备、使用数据库。这套“外脑”——也就是人工智能装备——能让作家瞬间调用因特网所有节点中无限量数据资料,预测全球读者即时偏好,使用算法确定作品风格和结构,向作家大脑中预存动态词句库,在写作过程中,外脑会随时预读文稿,模拟各种年龄、性别、身份的读者来预检作品能不能受到读者欢迎。这些作家每小时能写出不少于1000万字的作品,不用担心打字速度,因为他们可以将脑中所想(甚至包括未加辨别的潜意识)直接输入电脑。

2.不要以为装备了那么厉害的工具,他们的工作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他们面对的读者比30年前挑剔一万倍。因为读者的大脑也可以直连因特网,每部文学作品都必须有全新面目,读者要求无论故事、人物、语言风格都是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大部分读者都不需要工作,他们的“外脑”是由政府福利部门出资提供。作家们也会为电影、电视、游戏和“实境公园”创作故事脚本,在这种时候,往往由多名作家携带各自外脑,组成团队,以对抗性合作方式进行创作。

3.到这时候,写作体裁已不分诗歌小说散文,连哲学历史学写作也都融合到一起。渐渐形成三种分类,分别是用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写出的作品。过去时态的作品更接近于30年前的传统文学,主要用于给读者娱乐消闲。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作品则不仅用于消遣性用途,它们也被政府规划部门用于预制未来,当然这类作品对公众保密。

钱佳楠 作家、书评人

1.2030s:出版业继续萎缩,已经到要为如何活下去而烦恼了。书成了两种,有钱人自费出版的书做得豪华,精致,他们拿回去铺成客厅的电视墙;出版社自己的书则必须做成文化日用品,这也是未来书店里卖的东西:《金瓶梅》厕纸,惠特曼诗歌扑克牌,唐宋八大家可更换墙纸,销量还不错,大家都想装得有文化嘛——很快,诗歌又开始流行,因为那是唯一可以读完的东西。

2.2040s:实用主义甚嚣尘上,大学文科已经取消,不过仍有摆摆花腔的文学课。因为讲师的收入和选课人数直接相关,所以为了吸引更多人,他们挖空心思让文学“有用”起来。“张爱玲与两性心理”“鲁迅与骂人的艺术”等等。最热门的两门课分别是“畅销作家与市场营销”“莫言与如何拿到诺贝尔奖”,上了这两门课的学生开始整日写着高粱地和魔法学校,梦想着一夜暴富。很快,他们发现这就是他们的老师整天在做的事。看着老师的寒酸样,他们开始抵制这些毫无用处的课程。

3.2050s:大家下班后最大的爱好不是看电视剧,而是虚拟现实。就像以前的人烫头发那样把脑袋伸进一个球形容器,完全进入想象的时空。想当作家的人还是很多,所以每个人都可以过一把作家瘾,自己设定虚拟环境和大致情节。由于多数人的写作逻辑都很差,在那个幻想的世界里,很多人不是迷了路,就是被无缘无故杀掉,或是永远困在一个死胡同里,没有吃的。虚拟现实追求逼真,所以如果没人拔插头,他们还会待在最后的状态里——未来社会是个单身时代,所以还真没有人拔插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