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来运转

左宗棠传 作者:孙光耀 著


时来运转

此时清朝与太平军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正当用人之际。终于,清廷颁下了特旨,就左宗棠一事垂询曾国藩,认为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对军队的战胜攻取,都调度有方,眼下军情紧急,让曾国藩酌情考虑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办团练事,还是调赴军营,以尽左宗棠之所长。

随后清廷命曾国藩代理两江总督。同一天,清廷下发谕旨,令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国藩在胡林翼的催促之下同意授权左宗棠组建一支部队开赴战场。清廷随后下诏,令左宗棠在湖南招募五千人,前往安徽和江西作战。左宗棠得到了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的任命,便从一个仅以绅士身份参戎幕府的宾客而转变成清廷的命官。从此,左宗棠青云直上,他得以独自建立军队、自立门户,短短几年便由襄办军务升帮办军务、巡抚浙江、总督闽浙,跃居清朝督抚要员的地位,和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曾左李”。

左宗棠接到襄办曾国藩军务的谕旨后,立即着手规划,他返回湖南省城长沙开始招募军队进行训练。同时左宗棠凭借着两次进入湘幕的威望,广招湘军宿将,提出的要求是“勇敢朴实”,左宗棠选择了刘典和杨昌浚等人来任将官。他们招募的官兵人数如下:

李鸿章

王鑫旧部,一千四百四十人;

四营官兵,每营五百人,共两千人;

四总哨,每哨三百六十人,共一千二百八十人;

卫队,二百人。

总计四千九百二十人。

虽然深受曾国藩的举荐之恩,但左宗棠对曾国藩,自始至终毫无唯唯之态。在曾国藩麾下带兵之初,左宗棠就表现出不甘人下的特立独行风格。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左宗棠就募军近五千人,并正式命名为“楚军”。以前,凡是曾国藩麾下的军队,统称为“湘军”,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但左宗棠在创立这支军队时不用湘军之名而称楚军,表明他的意向在于独树一帜,自辟蹊径,而实际上左宗棠所部楚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相较也确有其独到的特色。在招勇方面,左宗棠不像曾国藩那样主要招收湘乡籍兵勇,而是主张在湖南各府县招募,其兵源来自长沙、湘乡、郴州、沅州、湘阴等府县,以避免曾国藩部湘军“尽用湘乡勇丁,无论一县难供数省之用,且一处有挫,士气均衰”的弊端。在营官的选用方面,曾国藩组建湘军时主张“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即以文人、儒生领军,左宗棠则强调营官多用武人,因为武人能拼命打硬仗。左宗棠的这种办法,使其所部楚军战斗力较强,且完全听命于他的指挥。

在太平军相继攻占广德与宁国的形势下,清廷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都归他节制。

这时,石达开所部从贵州挺进四川。清廷提议将左宗棠调任督办四川军务。左宗棠认为他的部队刚刚组建,不想独自负责一方军务。胡林翼和曾国藩也以江西和安徽军情紧急为理由,联合上奏,请求留下左宗棠所部增援安徽。左宗棠得以最终留下。

1860年9月22日,左宗棠率领他这支五千人的部队离开长沙,奔赴江西南昌。此时的他,已经年近五十,可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左宗棠终于迎来了施展平生抱负的时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