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追求的延续
在江南的雨季中,在5月的下旬,我应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活动,在江西瑞金、于都、吉安等地盘桓数日。红色圣地,心仪已久,一旦亲临,感慨良多。
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亦是一片“血染土地三尺红”的苏区,大革命时期,这个不到二十万人口的小县,牺牲的红军烈士,竟有七千人之多。我虽然是解放后生人,但距刀光剑影的大革命时期,尚去时未远。因此,我的童年,仍生活在故乡人民对赤色苏区的深情回忆中。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离开它既定的土壤。否则,这种文化所体现的价值、尊严与神圣就会消失。在七十多年前,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农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苏区文化,尤其如此。当我一踏上赣南苏区的土地,那蛰伏于我内心深处的对红军的崇敬与爱慕之情,便都一下子复活了。看到那些曾被用作党中央机关的低矮的土砖瓦房;那些赤卫队员用过的梭镖、大刀;那些红军将领们穿戴过的斗笠和蓑衣;还有共产党领导人住过的简陋房子、使用过的书桌,我一次次心潮翻滚,思绪纷繁。我立刻想到了我的祖辈,他们也曾戴过八角葵的红军帽。在不甘于当奴隶的坚强信念下,在一次又一次的惨烈战斗中,他们或者牺牲,或者负伤,最后,他们生命的光芒,都融入了国旗上耀眼的五颗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