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咸丰帝的消极朝政

曾国藩那些事儿 作者:墨香满楼 著


咸丰帝的消极朝政

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如何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起义!造反!每一个不愿被压迫、不愿被剥削的兄弟姐妹们,大家都来起义吧!都来造反吧!

被逼得走投无路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的最直接的导火线。

而此时为了生存不得不造反的广西农民起义早已如火如荼,就连广东、湖南也不时地发生着农民起义,此时的清朝统治者却还处在皇权更迭的过渡期。

因而这一南一北的两股水火不容的势力,在此时还没有短兵相接的机会,所以,起初作乱的南部起义者在这场大型的起义中,占尽了先机。

最初,广西连年闹灾,广大贫农不是饿死就是穷死。而且,广西地广人稀,到此上任的历届县官都觉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一点油水都捞不着,不如平平安安地在这混上几年后,再找人托关系,调到别的地方去。

至于那些造反作乱的刁民,量他们也成不了气候,随他们闹去吧,早晚会有人收拾他们。我在此处做几年县官最终还是要调走的,何必让这些刁民搅乱了我平静的生活呢?再说了,镇压造反劳民伤财,何必呢?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是太过分就行了。

因此最初的时候,这些发展迅猛的农民起义,都被当地基层的官员给掩饰过去了,远在大北边的清政府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而此时咱们的主人公,曾国藩也在进退的选择中犹豫。

曾国藩老家就在湖南,自己大多的死党也都是湖南老乡,而他们虽然没有曾国藩那么幸运地被清政府任命为高官,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读书人茶余饭后爱谈论国家大事的本性。当然,说是读书人求取功名的本性更确切些,要知道在古代,人们读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谋求一官半职。总之,这些人对当时两广和湖南的农民起义非常地清楚。

在这些人当中能力比较突出的刘蓉、郭嵩焘、江忠源、欧阳兆熊、罗泽南等人都是曾国藩的朋友。

刘蓉字孟容,跟曾国藩一样,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四年,曾国藩在赴京赶考经过长沙的时候认识了刘蓉,后来他还做过曾国藩的幕友,也就是今天人们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师爷,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助手或是顾问,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他原本是刘蓉的好友,后来经过刘蓉介绍,曾国藩认识了郭嵩焘,三个人的脾气非常合得来,后来就成了好友。

江忠源号岷樵,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四年赴京参加会试,当时曾国藩的恩师穆彰阿还比较得势,而曾国藩也比较受道光帝的待见,于是江忠源就通过郭嵩焘的引见认识了曾国藩,并拜他为师。

由此可见,江忠源是一个功利心非常强的人,他于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中举人;1844年回老家办团练;后因镇压部分农民起义有功,升官做了浙江秀水县县长。

他对曾国藩后来到长沙办团练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欧阳兆熊字小岑,湖南湘潭人(跟伟大的毛主席是老乡),是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在果子巷万顺客店认识的。当时曾国藩刚做了翰林院检讨,官不大,俸禄当然不够花,恰巧又大病了一场,多亏了欧阳兆熊的照顾,才捡回了一条小命,因此二人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

罗泽南字仲岳,湖南湘乡人,比曾国藩大4岁。罗泽南出身草根,为了改变家里天天揭不开锅的窘迫处境,他从小读书就非常用功,而且学习也确实不错,在湘乡县也是小有名气。后因跟曾国藩的爸爸一起办团练跟曾家交往越来越密切。

后来,他还为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和贺长龄的女儿搭桥牵线,促成了一个好姻缘。

贺长龄字耦耕,曾官至云贵总督,只不过他出生比较早,可以说是跟曾国藩的爸爸一个时代的人,没赶上看到天平天国起义就早早地驾鹤西去了。

这些人在后来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来湖南真是人才辈出。

说到湖南,全中国人都知道湖南人很聪明,但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有根据。

有人说,湖南人凡事都敢为天下先,一个先字就抢占了先机,因为最初的行动者一般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有人说,可能跟湖南的山山水水有关,湖南的山赋予了湖南人压不倒的勇气和毅力;湖南的水,赋予了湖南人难不倒的灵气和智慧。

有人说,跟湖南人爱吃辣椒有关,吃辣椒真的能变聪明吗?

近年有人发现,辣椒的“辣”味能够刺激人体内追求事业成功的激素,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而事实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得出一个科学的答案,或许湖南人就是聪明,没什么原因。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说到曾国藩犹豫不定,主要是因为,他的心里着急,从平日里这些好友们一封封的书信中,不难看出,广西一带的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闹得最为厉害,已经形成燎原的势头了,再不镇压,真的要酿成大祸了。

虽然道光帝对自己不薄,自己应该知恩图报,协助新皇上保住大清江山,同时也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但是,新皇上咸丰帝刚刚上任不久就办了自己的恩师,自己虽没有受到多少牵连,但是谁能摸得清皇帝老子在想什么呢?万一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合他的胃口了,自己的脑袋可是要搬家的呀,谁敢不顾自己的小命在皇帝老子面前逞强呢?再说了枪打出头鸟,这一点曾国藩从穆彰阿被查办的事情上,估计比谁的体会都要深刻。

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再说了没有哪一个皇帝在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还能够高枕无忧,咸丰帝也不例外。

估计咸丰帝自己也对西南边的动乱早就有所耳闻,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刚上任不久,需要稳定人心,集中大家的力量来应对暂时的难关,因此,咸丰登基不久就广开言路。

曾国藩一看时机已到,赶紧上了几个奏折,希望皇上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从根本上整治腐败成风的大清国。

中国人从来都是这么精明,上面出台一个新的政策,下面就立即能够想出对策来。

皇上要广开言路,那么大臣们也不好闪了咸丰帝的脸,毕竟人家是一国之君。也有很多圆滑的大臣们很清楚,奏折可以上,但是要注意分寸,谁要是惹得皇上不开心,那是谁不知趣,说不定还会掉脑袋,可是就有人不识趣。

一时间,咸丰帝的书桌上堆满了群臣的奏折,估计对于原本就没有多少才识、又不爱看书的咸丰来说,大臣们的反映一定出乎他的意料,他一定在心里骂道:我广开言路,你们还真挺实在的,你们是不是想累死我呀!

其中曾国藩的折子也在其中,估计,皇上直接命人拿这些折子烧锅做御膳了,根本没看。即使是看了的折子,大多的批阅也只有“勿庸议”三字。可能是嫌这三个字笔画太多了,后来就简写为“知道了”。

而皇上对广开言路的态度也的确出乎众臣的意料,试想大清在危难之时却偏偏碰上这样的皇帝,也是天意,看来大清江山真的保不了多久了。

这话对当时的大臣们来说,估计也只能在自己发呆的时候随便想想罢了,谁敢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可是要杀头的。

奏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曾国藩的心真是凉了大半截了,看来,这咸丰帝敢情是拿咱们当猴耍呢!说什么广开言路,不过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曾国藩不免又要跑到先帝道光的灵位前,抹一把眼泪,啰唆一番—你挑的好皇帝!

不过,广西的战事连连失利,咸丰帝也开始坐立不安了,于是,命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同广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周天爵一同作战,企图把太平军扼杀在摇篮里。

可是养尊处优的大清八旗军,哪里还有可用之人,不是抽烟抽得骨瘦如柴,就是在家养了一身的肥膘,走上一段路都已上气不接下气了,没办法,只好从矮子里头拔将军。

于是咸丰从各地调了一些兵,前往广西平乱。

然而这些懒散惯了的士兵,根本不是那些为了吃饭可以连命都不要的起义者的对手。

结果可想而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