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聪慧好学
陈省身从小就是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他最喜欢把家里的书拿出来,反反复复地看。有时看得入了神,祖母喊他吃饭,叫好几声都不回答。祖母以为他睡着了,走进屋里一看,他正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拿笔演算那些算术题呢。直到祖母来敲桌子,他才仿佛从书的海洋中游到现实中来,慌忙问祖母:“您刚才跟我说话了吗?说的什么啊?”祖母摇摇头,说:“我还以为你钻进书里面去了呢。”每当这时,陈省身惯用的“伎俩”就是拉起祖母的手,摇晃着她的胳膊,嘿嘿直乐。祖母看他那副调皮的样子,也就不再追究什么了。
转眼到了1919年,陈省身8岁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进入了当时秀水县城最好的一所县立小学。不料,在入学的第一天,他看到老师拿着戒尺打学生手心,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甚至回到家后,他还心有余悸。
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了,对祖母说:“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学了?”
祖母不解地问他:“不上学怎么能行?”
他这才说:“明天老师要打我的手心,怎么办?”
祖母见他流露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心软了下来,遂决定把他留在家里。就这样,陈省身只读了一天小学。
在祖母和小姑母的国文启蒙教育下,陈省身虽然参不透四书五经,做不来八股文章,但他能背得唐诗,能看闲书,而且算术也很好。
不久,嘉兴秀州中学办了附设高小班,陈省身的姑丈姚亮臣是国文教师。一日,他来到陈省身家,对祖母说:“省身到了上学的年纪,应该到学校去多学点东西。”
祖母望了一眼陈省身,不无担忧地问:“如果孩子到了学校,被老师打手心怎么办?”
姚亮臣笑着说:“不会的,我在那里会照顾他的。”
祖母这才放了心,转头问陈省身:“你愿意到学校去多学点知识吗?”
陈省身重重地点点头。祖母见其流露出寻求新知的渴望眼神,也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陈省身进入秀中高小班读书,并同表兄姚一鹏(姚亮臣儿子)成了同桌,姚亮臣兼任该班的国文教学。从此,陈省身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了姚亮臣很好的照顾。
那年,陈省身虽然只有9岁,却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而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所以,他虽然年龄小,但那时已经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了。
学校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做完功课后,同学们总是在一起玩耍,做各种游戏。陈省身不喜欢运动,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看各种门类的书。有同学过来招呼他时,他就停下来和同学聊上几句,大多是围绕自己读过的书,天南海北,无一不聊。每次,他都能赢来许多赞许的目光,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只上过一天小学的同学,肚子里竟有这么多“新鲜东西”。
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不服气,指着陈省身说:“知道那些东西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期中考试要能考第一,我才真正服你。”
陈省身听后,并未言语,但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做全班的优等生。可是,当时的他只读过一天小学,对小学的知识知之甚少,要做优等生谈何容易?然而,他并未气馁,在姑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初小课程,并且在学期总考中成功取得了全班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那位当初向他挑衅的同学,最终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恭喜你,你真的很棒。”陈省身终于在大家的掌声中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不仅在成绩上有所进步,陈省身还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封神榜》《说唐全传》等书,文学气质也在这种消遣中得到熏陶,他成为众人眼中的神奇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