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董李沅蕙 女工程师的美国故事

思源·北美 作者:姜斯宪 编


董李沅蕙 女工程师的美国故事

董李沅蕙(Annabel Lee),1922年生,祖籍广西苍梧。抗战爆发后,曾就读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系,1942年从贵州平越转入重庆九龙坡的交通大学土木系。1945年6月毕业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土木工程。毕业后进入Amman&Whitney公司(桥梁工程顾问公司),出任工程师。1960年代任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80年以来,在美国卫生工程领域独自创业。2014年在美国辞世。

访谈中,董李沅蕙回忆了抗战时期从贵州平越唐山工学院转入重庆九龙坡交通大学的过程,介绍了自己作为寥寥可数的工科女生在美国的大学与职场奋斗打拼的特殊经历。

口述:董李沅蕙

采访:盛懿、孙萍、胡端

时间:2013年8月4日

地点:普林斯顿大学工学院办公室

整理:郜霞、胡端

编者:胡端

九龙坡往事

1922年,我出生在广西苍梧县,祖父李即兴,清末秀才,出任过桂林道员,后弃官到梧州教书,晚年专营进出香港的煤油生意。父亲叫李品仙,字鹤龄,曾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参加过著名的武昌首义、护法战争、护国战争。抗战爆发后,父亲作为桂系军队的一支,曾协助李宗仁、白崇禧参与徐州会战。原本我在香港念书,日本人进来后,我才转到内地上学。先是在唐山工学院就读,当时的唐山地近华北最前线,日军侵略甚急,学校不久就一路南迁逃难,后将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并入,最终到达贵州平越,合称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也称为“交大平校”。唐山工程学院当时只有3个系搬到平越,一个土木工程,一个矿冶工程,还有一个铁路管理。我刚进去的时候,他们问我要进哪一个系,我一看,只有3个系,就选了最了解的土木工程,而且后来也再没有改换过别的专业。

大学时代的李沅蕙

平越是一个很小的村庄,什么都没有,没有医院,没有饭馆,连大马路都没有。我读了一年,觉得这里很危险,不能再读下去,因为我万一生病的话,都没有人来救我,所以就离开了平越,去了重庆九龙坡的交通大学。当时的九龙坡也是乡下,但是进城相对容易。至于学校的建筑,绝大部分都很简陋,很多是用竹片作为加固材料的,因为那时打仗,钢铁紧缺,只能用竹木代替钢条。学生活动场地与器材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我在那里没什么体育运动可以参加,球也没打过一个。尽管学习环境恶劣,但我们那一代学生还是很感谢国民政府,没有因抗战困难而中断我们的学业,反而大力供给我们在校期间的吃住与学费,把我们培养出来。那一代学生中很多人后来到了海外,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应该说都是在最困难的重庆时期奠定坚实基础的。

交通大学土木系1942年度学生名册(左起第四列为李沅蕙)

我在交大土木系念书的时候,整个系就我一个女生,没有男同学和我做朋友,那时的男学生都很怕羞的,不敢主动和女学生交往谈话,怕被别人说是喜欢这个女孩子。不结交朋友倒也罢了,有时候男同学还喜欢捉弄我。如老师说下个礼拜要考试,他们自己知道后故意对我隐瞒消息。等到考试那天,老师拿着试卷进教室了,我大吃一惊,连忙问今天考试吗?老师说你怎么不知道,我说没人告诉我的,结果只能硬着头皮闯关了。记得有几次都是这样,弄得我措手不及,十分狼狈。其他系的女生相对多点,可以结伴有个照应,如电机系、财务管理系,我的姐姐李沅芙当时就在财务管理系,她上学比我早,本来比我高一届,但是后来遇到抗战,耽搁了一年,就跟我同届了。她现在在台北,丈夫是台湾驻非洲好几个国家的“大使”。至于教过我们的老师,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名字了,只知道他们对男女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在学业成绩上照顾一点,多给你几分,都是很公正的。

抗战期间董金沂应征从军翻译官后向交大申请发给毕业成绩

在重庆九龙坡时期,我认识了我的先生董金沂。他是1940年考入交大机械工程系的,先在上海读了一年,1942年再转到重庆,所以我们是同一年到重庆的,他比我高一届。其实当时我只是知道有他这么一个男生,并没有深度交往,那时候女生跟男生一起玩要被别人讲的,所以我们俩确定恋爱、结婚是到美国之后的事情。董金沂是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年毕业的,当时国民政府要求大学毕业生都要去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滇缅战场抗日。他所在的班级,男女生都去报名应征了,董金沂应征的是翻译工作。

当时日本已占领缅甸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切断了中国与同盟国之间最后的陆上交通线,同盟国运往中国的作战物资只能经喜马拉雅山空运,中国军队必须训练空军来抗击日本,由美方协助中方。当时中美两国还合作修建了一条军用战略公路,由印度经缅甸至昆明,叫“中印公路”、又称“滇缅公路”,用来粉碎日军的陆路封锁。董金沂进部队后,就是做中美之间的军事翻译。1945年日本投降后,负责带他的军官要回美国了,他也被派到美国,帮助美军训练中国的空军,因为中国空军人员的英文水平都不行,尤其是机械类的专业名词,中文都译不出来。所以,他就负责在中国空军人员和美军教练间做翻译。后来,中国空军学成毕业回国,他就留在美国继续深造,1951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先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后来又去西力桥大学(Serics University)做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