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
一、生平
闵损(前536—前447年),字子骞,世称闵子骞,又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武棠邑(今山东鱼台)人。闵子骞比孔子小15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闵子骞祖籍曲阜,其先祖曾是鲁国的第4代国君鲁闵公,至闵子骞时已为迁居鲁国武棠邑闵染坊的庶民。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6年),闵子骞诞生。7岁时,其生母姜氏病故,父亲续娶乐氏,并生了闵需、闵如二弟。公元前518年,18岁的闵子骞重返曲阜,投师孔门,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从学孔子的生涯。这期间,除短暂出任费宰外,他一直追随孔子求学、助教。孔子离鲁出走,他便随师周游列国;孔子病重期间,他四处求卜迎医;孔子病逝后,他悲痛至极,与其他同门一起为孔子守墓3年,竭尽师生之情。战国初年,闵子骞与樊迟、宓子贱一起回到家乡武棠邑。闵子骞定居于老家闵染坊,樊迟定居于武棠,宓子贱定居于宓家铟堆,三人相距不过五里,故有“五里三贤”之称。他们设坛招募弟子数百人,开馆启蒙,精心施教,传承孔子之道。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樊迟突然暴病离世。闵子骞、宓子贱将樊迟葬于棠地。安排好晚辈继续施教后,闵子骞便去了高原。公元前447年,闵子骞病卒,享年89岁,葬于历城县城东5里。
闵子骞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德行修养极为高尚的先贤之一。作为孔子早期弟子,闵子骞特别注重“仁”的修养,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其“孝悌”之德尤其为人称颂。孔子曾称赞他:“孝哉闵子骞!”《论语》、《史记》、《闵子骞单衣记》等都对闵子骞的孝行有所记录或赞誉,元代编撰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都将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列为第三篇,被奉为历史上最为孝顺的二十四个典范人物之一。虽然文献中记载闵子骞的言论事迹不多,但他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以“孝”为代表的德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积极、核心的部分,富有积极意义和时代价值。
历代统治者都大力宣扬闵子骞的孝悌忠义,对其屡有赞赏与追封。西汉时称赞他:“守礼不苟,从亲所行”。东汉时称赞他:“夫曾闵以孝悌至德”。唐朝玄宗开元八年(720年),闵子骞列“十哲”配享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闵子骞为“费侯”配享孔子。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为“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费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称“先贤”从祀孔子。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称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宰我、子贡、冉求、子路、子游、子夏、子张、有若、朱熹十二人为“十二哲”,闵子骞位居“十二哲”之首,在孔庙配享孔子。
二、闵子骞的故事
鞭打芦花
闵子骞七岁丧母,父亲续娶后妻乐氏,生闵需、闵如二子。乐氏开始对闵子骞尚能尽心养育施教,但由于家境贫寒拮据,对闵子骞渐生疏远,但子骞诚实敦厚,毫无怨言。
有一年临近年底,父亲外出访友,让三个儿子随行,闵子骞负责赶车。途中寒风刺骨,闵子骞冻得浑身发抖,手指僵硬,不小心将牛缰绳和牛鞭滑落于地,牛车翻倒在路边的沟里。父亲以为闵子骞真的像继母所说的那样懒惰无能,非常生气,拾起鞭子就打,抽破了闵子骞的棉袄,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父亲见状,大吃一惊,撕开小儿子的棉袄一看,全是新丝絮。顿时父亲明白了一切,抱着闵子骞泪流满面……
回到家,父亲写了一封休书,要将继母赶出家门。闵子骞见状,拉住继母,跪在父亲面前哀求道:“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啊!为了两个弟弟,请父亲饶恕母亲吧!”父亲听了不禁一愣,惊讶于儿子小小年纪竟有这样顾全家人的想法,他扶起跪在地上的闵子骞,紧紧抱在怀里,不再提休妻之事。闵子骞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把闵子骞视为己出,对三个孩子都一样地疼爱了。
这就是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甚广的“鞭打芦花”的感人故事。闵子骞以纯真至孝处理与继母、父亲的关系,是中华传统伦理、孔子孝道文化的生动体现,对于后人敬老孝亲,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水胜束修
闵子骞投师孔门时,因家贫交不起充学费的束修,就为孔子奉上一缸自己精心酿制的佳酿。同学中有人嗤笑他说:“曹溪之水,怎能抵得上束修?”闵子骞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闷闷不乐。对于闵子骞的反常情绪,孔子看在眼里,当他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为打消闵子骞的思想顾虑,就在一次讲学时有意说道:“闵子骞艰苦求学,精神可嘉,虽是曹溪一滴,远胜束修百条。”闵子骞听后精神为之一振,读书更加刻苦,很快以沉稳持重的为人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闵子骞辞官
闵子骞成名后,被鲁君派往费邑为宰。他在费邑行仁政、施德治,不出一年,费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秋粮刚刚收获,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阳虎便赶来催缴赋税,闵子骞说:“官税刚刚收了一部分,等收齐后我亲自送到国库里去。”阳虎摆摆手,说:“费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税直接交给季氏就行啦。”闵子骞是个实在人,不由问道:“我生在鲁国,长在鲁国,如今又为费邑宰,怎么从没听说过费邑是私人的邑地呢?”阳虎不耐烦地说道:“鲁定公以弟继承兄位,也是不合理的,这都是季氏拥戴他的结果。如今国家大权掌握在季氏手中,这费邑还不是季氏家的吗?”闵子骞听了,憋了一肚子气,自己全心全意治理费邑,原以为是替国家出力,没想到干来干去竟是为私人卖命,于是决定辞去官职。他在辞呈中假说父亲年高体弱,老病缠身,自己要归家侍候老父,以尽孝道,因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要辞去费邑宰的职务。
鲁君闻知,连忙派人劝阻,但闵子骞主意已定,坚辞官职。不待鲁君批准,就匆匆离任,隐居到汶水之滨,从此再也不肯为官了。
闵子杀鹅
闵子骞辞官后,回到故里,耕读度日,生活过得十分清苦。孔子牵挂爱徒,便带着弟子公冶长到武棠邑看望闵子骞,闵子骞闻听尊师来访,非常高兴,带领全家出门迎接。
闵子骞的妻子张罗着做饭:“咱家有米,做米饭吃行不?”闵子骞说:“吃米饭行,就是没啥菜呀?”媳妇说:“咱家还有两只鹅,把那小的杀了吧!”说着,就把小鹅绑了起来。闵子骞说:“俺师徒好几个,这个小鹅不够吃呀?”“那就杀大鹅吧!”媳妇说着又把大鹅捆了起来。
孔子在屋里坐着,听到屋外有两只鹅“啊啊哦哦”叫个不停,就问通鸟语的公冶长。公冶长说:“是师兄要杀鹅款待咱师徒。两只鹅打算杀一只,大鹅对小鹅说:‘我死后,你要学会照应你自己,要好好给东家看家,白天防着黄狼鼠,夜里小心花狐狸,主人对咱们那么好,咱要知恩图报啊孩子。’小鹅对大鹅说:‘还是让主人杀我吧!我死后,你别哭坏了身子,好好给东家看家。’”孔子听后深为感动,赶忙阻止闵子骞杀鹅。这个民间传说故事说明了闵子骞深厚的德行修养已经达到了感及动物的程度。
三、遗存
山东许多县志上都记载闵子骞为当地人,闵子骞的埋葬地之说也有多处:除山东鱼台县外,还有河南范县孟村、安徽宿州市曹村镇闵祠村等地。据考证,这些墓多为“衣冠冢”,葬的是闵子骞生前的用物,或是后人修建用以纪念、祭祀闵子骞的建筑物。
山东济南闵子骞墓
闵子骞逝世后葬于齐地(即今济南百花公园西侧)。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济南太守李肃之为其立碑建祠堂,内有闵子的塑像,并有《齐州闵子祠记》石碑,碑文由苏辙撰、苏东坡书。元朝在此建有“闵子书院”,书院规模宏伟,一时曾成为济南的知名学府。明朝曾将墓地附近地方命名为“闵孝里”,还曾在东门里修“闵子祠”。明万历年间,诗人王象春凭吊闵子墓时写下了“古冢垒垒满废坛,先贤遗墓在斯干,湖边一望芦花白,霜透车衡孝子寒”的诗句。想见当年墓已失修,附近有大片的芦花。明末崇祯年间,重修了闵子骞祠和墓,在祠后修了“讲孝堂”、“芦花馆”和“訚訚斋”,并建起了垣墙,加高了坟墓,置了祭田并有专人守护。清朝济南知府王赠芳也曾重修过一次。解放战争时期,墓遭破坏。文革时,墓区再次遭到破坏。近年,对闵子骞墓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将一条道路命名为“闵子骞路”,以纪念这位史上的大孝子。
济南闵子骞墓
山东鱼台闵子祠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武台乡大闵村曾有闵子骞六十四代孙闵煌所建的闵子祠,祠顶上全是琉璃瓦,为典雅高耸的宫殿式建筑,后毁于文革。2006年11月,民间文学《闵子骞的传说》被山东省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济南市历城区和济宁市鱼台县共同拥有。2008年,为“弘扬孝贤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闵子骞的故乡——山东省鱼台县开始举办“孝贤文化节”,以纪念这位孔门弟子。
鱼台闵子祠
山东费县闵子祠
山东费县闵子祠位于山东省费县东北的五沟村。
山东沂水二贤祠
山东沂水二贤祠位于山东省沂水西北45公里处,相传是闵子骞避季氏处,祠旁有子路读书台,因并祀之,名为“二贤祠”。
河南范县闵子墓
河南范县闵子墓位于范县东南22公里处,濒临黄河,时被冲毁,范县历代官吏、儒生曾多次捐资修整。
安徽萧县三贤祠
安徽萧县三贤祠位于安徽省萧县白茅山,那里将闵子骞与子张、颜辛一并祭祀,故名为“三贤祠”。
安徽萧县鞭打芦花车牛返村
在“鞭打芦花”故事所在地,后人为纪念闵子骞的孝行,将“鞭打芦花”所处的村庄改名为“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沿用至今,成为目前全国最长的村名。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
四、《论语》中关于闵子骞的章句
《论语》中约有4处记载闵子骞的章句,讲述了闵子骞推辞不做费宰的故事,表现了闵子骞寡言少语、行为持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以及孔子对他孝悌品格的赞扬。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问孝的人很多,有孝顺之德的人也不少,但是《论语》里孔子唯独只称赞了闵子骞的孝。
1.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
【译文】孔子说:“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言语都没有异议。”
2.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译文】鲁国统治者(季氏)要改建鲁国国库长府。闵子骞说:“照着老样子怎么样?这个长府还能用啊!为什么一定要翻造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一定中肯。”
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译文】闵子骞站在孔子身旁,恭敬而正直;子路很刚强;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孔子很高兴。不过,孔子又说“像仲由吧,怕得不到好死。”
4.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论语·雍也》)
【译文】季氏叫闵子骞作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道:“好好地替我推辞掉吧!若是再来找我的话,那我一定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 闵染坊:今鱼台大闵村;武棠:今鱼台武台村;宓家铟堆:今鱼台侯堂村。
- 原故居在西南一里许的济水北岸武棠亭下。
- 今山东济南。
- 春秋时尚无棉花,棉衣以丝絮套做而成。
-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修”。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