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杂诗

文廷式诗选注 作者:中华书局 编


13.杂诗(1)

逝川无渟流,冲风无静柯。游子东西驰,岁华忽蹉跎(2)。斯民恻予念,天道宁偏颇?及其未衰谢,可以澄江河(3)。鲁连儒家流,吐词信英多。猛士不可得,大风亦徒歌(4)。寻芳撷椒兰,千古期岩阿。神霄邈已远,彼美心如何(5)

【注释】

(1)杂诗:古诗体之一,汉魏间兴起,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文选》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王粲、刘桢、曹植兄弟等作,皆以“杂诗”为题,后世循之。文廷式五古中,标《杂诗》的两题三首(非作于一时),第一题一首抒感。第二题两首(“烛龙矅四海”、“论治美三代”)议政,都古奥质朴。今选注的这题,从“游子东西驰”看,系写于“十年踪迹,泛梗浮槎”时期,《知过轩诗钞》影稿本也录在《望庐山》《碧浪湖重阳宴集》诸什前,姑定为十二年至十四年间(1886—1888)浪迹湖湘时作。(2)逝川:指一去不复返的江河水,语本《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渟(tǐng):水聚不流。《史记·李斯列传》:“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冲风:顶着风。这两句实本西晋郭璞《幽思篇》:“林无静树,川无停流。”(见《世说新语·文学》)。诗人以自然界之永不停息,暗喻“游子东西驰”之无法止息。岁华:时光、年华。后蜀毛熙震《河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岁华蹉跎,指年华虚度。《世说新语·自新》:周处见陆云,“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四句写年华在奔波中消逝。(3)斯民:此民,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恻:忧伤,悲痛。宁:副词,岂,难道。偏颇:偏心,不公正。两句意谓民众疾苦使我悲痛,难道这疾苦是上天偏心降祸吗?其:代词,从诗意看是指代前面的“岁华”。年华虽蹉跎,却还正当壮盛(诗人当时大致三十二、三左右)。澄江河,隐喻澄清天下。《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四句抒怀,用隐喻手法紧承前四句,暗示汲汲于“东西驰”之故。(4)鲁连: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吐词:论辩话语。信:确实。英:优异,杰出。《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军围赵,梁人辛垣衍劝赵帝秦,鲁仲连理直气壮驳斥新垣衍投降论调,坚定赵抗秦信心,使秦军后退五十里。解赵围后,鲁仲连又辞谢平原君千金馈赠,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司马迁赞誉鲁仲连“在布衣之位,荡然(坦荡)肆志,不屈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挫折)卿相之权”。李白《古风》第十首:“齐有倜傥(tì tǎng)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余光)。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指澹静自适、不慕荣利之人),拂衣(超然高举貌)可同调。”“猛士”两句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在十二年(前195)击平黥布返故乡沛县,大宴故人父老子弟,“自为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不可得”,可作两种理解:一、叹息时无猛士;二、认为守卫邦国不能专凭猛士,即陆贾劝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无论哪种情况,唱《大风歌》都徒然。这四句表达对布衣英豪的崇敬,和对时世的叹息。(5)芳:香草。撷(xiē):採摘。椒兰:花椒、兰草。屈原《离骚》通篇以椒、兰、蕙、芷等“众芳”,象征自我之高洁芳馨,后世多以香草喻高洁之士。期:期待。岩阿:山窟边侧或山的曲折处。《梁书·何胤传》载梁武帝萧衍敕令:“今世务纷乱,忧责是当。不得屈道岩阿,共成世美。”后世以岩阿指隐者所居,与岩穴同义。欧阳修《伊川独游》:“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寻芳”两句喻高洁之士从来就是岩穴隐者。神霄:道家谓天之最高层。《宋史·林灵素传》,记灵素见徽宗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灵素所作符书,自名《神霄录》。诗中喻理想境界。邈:渺茫。彼美:那个美好的人,实即诗人自喻。品质高洁者从来是岩穴之士,理想境界渺不可求,“彼美”将怎么样?惆怅结束全诗。

【读记】

这首“杂诗”是文廷式求仕时期的抒感诗。开篇两句有气魄,自然界既永不停息,“游子东西驰”就正是人生历程不能止息的重要表现。中国传统士人都是从游学、游仕、游宦历练出来,熟悉社会、实践人生的。首四句虽含蹉跎年华的轻微惆怅,也蕴含了进取精神。接上四句表达为拯民济世而“东西驰”,和趁年华“未衰谢”“澄江河”的价值追求。如何实现它,诗人心折鲁仲连而质疑《大风歌》,前者是布衣济世;后者系诗人对时世的感慨。道希清醒认知品质高洁者从来是岩穴之士,理想境界渺不可求(结尾四句),学鲁仲连,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诗人“遇物即言”,抒一时之感,开篇蕴含的积极精神,到结尾渐消沉。“彼美心如何?”文氏终于从科举入仕途,因为在晚清书生问政至多作重要幕僚。道希不甘居人下,以他的个性不会走这条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