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经》

中国文学经典:古代诗词卷 作者:陈引驰,周兴陆 编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民间歌谣,个别的是贵族作品;“雅”基本上是贵族作品,《小雅》中有一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乐歌,全是贵族作品。三者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其中《王风》代表的是东周王畿内的诗歌。《豳风》是周族部落发祥地豳地的民歌,豳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其余是诸侯国民歌,如《卫风》是东周时期卫国的诗歌,卫国在今天的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

雅: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共105篇。其中《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全是贵族作品。其中有叙事诗,也有祭祀诗。《大雅》、《小雅》即《大夏》、《小夏》(“雅”借为“夏”),代表的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周颂》产生于西周前半期,《鲁颂》大约是公元前七世纪鲁国的诗,《商颂》大约是公元前八世纪、前七世纪宋国的诗。这些诗大多是当时的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是贵族作品。之所以叫“颂”,是取“歌颂”、“赞美”之意,三颂的中心内容是歌颂、赞美在位的周王、鲁侯、宋公或其他祖先的功德。

《诗经》的诗篇,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共约500多年,时间跨度较大。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时代的作品。

《诗经》不仅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汉语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它反映的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对汉语语音史和词汇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诗经》的“经”字是汉代时加上的,在先秦只称为“诗”。西汉时期为《诗经》作传的有四家。鲁人申培所传的称为“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称为“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的称为“韩诗”。这三家的诗因为是用汉代的隶书写的,故称为“今文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的称为“毛诗”。毛诗是用古文写的,即用周代的文字写的,故称为“古文诗”。自东汉郑玄为毛传作笺后,后代学习毛诗的人很多,其他三家逐渐衰废,竟至亡佚了。传世的《诗经》就是毛诗系统。

历代为《诗经》作注的很多,除了《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以外,还有南宋朱熹《诗集传》,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毛诗后笺》和方玉润《诗经原始》等。

王风·黍离

【解题】《黍离》是《王风》中的一篇,《毛诗序》称这首诗是“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宗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一解释影响极大,基本上成为后世解读《黍离》的依据,但诗句中并未提供任何与“宗室颠覆”有关的信息,因此另一种解释是此诗抒写了诗人自己在迁都过程中的难过心情。诗的内容相对清晰,诗人在赶路的过程中看到都城附近长势茂盛的禾黍,这一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情绪,但到底是什么痛苦,又一时难以明言,只得反复慨叹,最终以无奈追问是谁造成这种局面而结束。三章重章往复,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悲痛。

《毛诗序》的解释赋予了这首诗特定的内涵,“黍离”成为后世文人感慨亡国之痛、触景生情的常用典故,“黍离之悲”也成为古诗中极为常见的母题,后人写家国兴亡之感的诗句大多受其影响。如杜甫的《哀江头》是他被乱军困于长安城中,行走在曲江畔,顿生哀思而作,张戒《岁寒堂诗话》便评其为“而无穷之恨,黍离麦秀之悲,寄于言外”;南宋姜夔的《扬州慢》通过扬州城昔盛今衰的对比抒发亡国之痛,其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句,便是《黍离》的化用,他的老师萧德藻评其“有黍离之悲”。在后世易代之际,这种亡国之痛更为深沉,《黍离》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亦不断得到强化。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3]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秦风·蒹葭

【解题】《蒹葭》是《秦风》中较为特别的一篇,《秦风》中另外几首诗写的都是好战乐斗的内容,但这一篇却“高超远举”、“鹤立鸡群”、“倏然自异”(方玉润《诗经原始》),描写思慕和追寻意中人而不可得的怅惘。《毛诗序》说它的主题是“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似没有依据,朱熹认为是“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诗集传》),只求诗境,而对诗中的“伊人”采取存疑态度,被后世广为接受。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在点明时间、地点的同时,将深秋早晨凄清明净的景色写得异常优美。接下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句,是虚点其地,似乎近在眼前,而后笔势陡然一转,诗人上下左右苦苦求索,却因道路的阻隔而可望不可即。最后“宛在水中央”的一个“宛”字,又将地点拎空,更添一层惆怅,读来“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姚际恒《诗经通论》)。全章没有一个“思”字或“愁”字,却将求之不得的过程写得生动可感,加上后两章的重章叠唱,一唱三叹而有余哀,读来韵味深长。后两章虽然只换了几个字,但也暗含了时间的变化:第一章的“白露为霜”,霜较厚重,是时太阳还未升起;第二章的“白露未晞”则旭日已初升,但霜没有完全融化;第三章的“白露未已”便是阳光普照,露珠将收了。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措词婉秀隽永,音节流转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孔子所谓“哀而不伤”的绝佳注脚,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后世有很多诗句也力求营造出这样的意境,如《古诗十九首》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就与之声气相通。王国维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人间词话》)。

蒹葭苍苍[5],白露为霜。所谓伊人[6],在水一方[7]。遡洄从之[8],道阻且长[9]。遡游从之[10],宛在水中央[11]

蒹葭凄凄[12],白露未晞[13]。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4]。遡洄从之,道阻且跻[15]。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6]

蒹葭采采[17],白露未已[18]。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9]。遡洄从之,道阻且右[20]。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1]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小雅·鹿鸣

【解题】 这是一首贵族宴饮宾客的诗,《毛诗序》云:“《鹿鸣》,宴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认为是周王宴饮群臣,可备一说,但具体的创作年代已不可考。全诗三章,皆以鹿鸣起兴,从内容而言,第一章言奏乐,第二章言饮酒,第三章将奏乐与饮酒合而为一,写出了贵族之间彬彬有礼、氛围融洽的欢宴场面。就气氛而言,从赠予与宴者礼物到称赞嘉宾为众人的榜样,最终达到“和乐且湛”的高潮,一章比一章热烈。全诗措辞典雅,结构十分清晰,可看得出诗人布局之精妙。王夫之认为三章“始而欲得其欢,已而称颂之,终乃有所求焉”,每一章都“异于彼矣”,最终达到了“大音希声”的精神境界(《姜斋诗话》)。《诗》三百皆是配乐演唱的,后来常在举行乡饮酒礼、燕礼等宴会场合歌唱《鹿鸣》之乐,直至汉末曹操时期乐章犹存。自唐代兴科举,赶考举子之间的聚会宴饮专门称为“鹿鸣宴”,到了两宋之际,“鹿鸣宴”在读书人中间一度非常普及,且有宴享之诗存世,这一习俗直至清代科举废除才完全绝迹。“鹿鸣”也成为代指明君求贤才,或文人雅士相交的常用典故之一。

呦呦鹿鸣[22],食野之苹[23]。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24],承筐是将[25]。人之好我[26],示我周行[27]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28]。视民不恌[29],君子是则是效[30]。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3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32]。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33]。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34]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大雅·生民

【解题】 这是一首叙述周人始祖后稷诞生和成长传说的史诗,《毛诗序》云:“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后稷生于上古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当时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时期,男女间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孩子知其母而不知其父,都是跟随母姓,由此产生了“感天而生”和“吞卵而生”的传说,因此讲述后稷的历史,便先从其母姜嫄说起。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三章讲述后稷诞生的过程,无论是姜嫄踩中帝的脚印生下后稷,还是后稷出生后受到牛羊、路人和鸟儿的荫庇,都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第四至六章写后稷一出生便懂世情、悟人意,且生来便知道种植庄稼的技巧,并因此而受到天后的帮助。这部分逐渐由神话转入现实描写,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在描述始祖的神迹时主要表现在稼穑方面。最后两章是诗的第三部分,铺陈祭祀场面的热烈隆重,将人的虔诚与神的感应相结合,惟妙惟肖,同时仍然闪耀着第一、二部分奇异与质朴的色彩,以“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作结,结篇完整,意淳词质,塑造了神圣而光辉的先祖形象。

《毛传》、《郑笺》以后,因受谶纬风气的影响,对此诗的传统解读往往刻意“神异其事”,但又颇多龃龉之处,招致宋以降学者不同程度的批评。民国以来闻一多、于省吾等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后稷诞生传说,认为其反映了先民的图腾崇拜,可备一说。也有学者称《诗经》中几篇富有神话色彩且篇幅较长的作品为史诗,这是借用西方的概念,中国文学史上尚未发现如荷马史诗那样的英雄叙事史诗,但基于农耕文明而写就的《生民》自有其特色与魅力。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35]。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36]。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37]。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38]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39]。不坼不副,无菑无害[40],以赫厥灵[41]。上帝不宁[42],不康禋祀?居然生子[43]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44]。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45]。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46]。鸟乃去矣,后稷呱矣[47]。实覃实,厥声载路[48]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49]。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50]。麻麦幪幪,瓜瓞唪唪[51]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52]。茀厥丰草,种之黄茂[53]。实方实苞,实种实褎[54];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55]。即有邰家室[56]

诞降嘉种[57]:维秬维秠,维穈维芑[58]。恒之秬秠,是获是亩[59];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60]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61]。释之叟叟,烝之浮浮[62]。载谋载惟,取萧祭脂[63]。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64]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65]。其香始升,上帝居歆[66]。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67]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商颂·玄鸟

【解题】 这首诗是宋君祭祀并歌颂祖先的乐歌,宋国国君是殷商的后裔。《毛诗序》认为:“《玄鸟》,祀高宗也。”但从文中无法判断祭祀的到底是谁,朱熹认为“此亦祭祀宗庙之乐,而追叙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也”(《诗集传》),只是说祭祀先人,比《诗集传》的说法更恰当。诗歌追叙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生殷商始祖契,和《生民》一样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这个传说在战国时期流传也很广,如屈原的《天问》里有“简狄在台喾何益,玄鸟致贻女何喜”的记载,《吕氏春秋》的《音初篇》,《史记》的《殷本纪》,王充的《论衡》和刘向的《列女传》等都有这一传说。而后又称赞了汤和武丁两位贤君,最后以商承嗣百福作结。与《生民》相比,这首诗较为简略,但从字里行间亦不难体会其措词之典雅与庄重,方玉润以“诗骨奇秀,神气浑穆,而意亦复隽永”(《诗经原始》)概括它的特质。

天命玄鸟[68],降而生商[69],宅殷土芒芒[70]。古帝命武汤[71],正域彼四方[72]。方命厥后[73],奄有九有[74]。商之先后[75],受命不殆[76],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77]。龙旂十乘[78],大糦是承[79]。邦畿千里[80],维民所止[81],肇域彼四海[82]。四海来假[83],来假祁祁[84],景员维河[85]。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86]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1] 黍:今北方叫黍子。离离:累累下垂的样子。稷:俗称谷子,其实称为小米(一说为高粱的别名)。之: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苗:用如动词,长苗。此二句意为我来时黍已离离垂穗,而稷只长苗而未长穗。

[2] 行迈:即远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靡靡:迟缓的样子。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貌。

[3] 悠悠:遥远。此指把宗庙宫殿变为黍稷这件事。此句意为是什么人造成这样的局面啊?

[4] 噎(yē):塞住。

[5] 蒹葭(jiān jiā):泛指芦苇。蒹,草名,又名“荻”。葭,初生的芦苇。苍苍:青色,一说指茂盛的样子。

[6] 所谓:所说,指所思念的。伊人:相当于“是人”(“伊”为指示词),这个人,指意中人。

[7] 一方:一边,指另一边。

[8] 遡:“溯”的异体字。《毛传》:“逆流而上曰遡洄。”“遡洄”指逆着河流向上走。联系下文“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这里“遡洄”(以及下面的“遡游”)未必是水行,可能是陆行。从之:就之,到他(她)那里去。

[9] 阻:险阻,这里指道路难走。

[10] 遡游:顺着河流向下走。

[11] 宛:宛然,仿佛。

[12] 凄凄:借为“萋萋”,茂盛的样子。

[13] 晞:干。

[14] 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15] 跻(jī):高而陡。

[16]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17] 采采:《毛传》:“犹萋萋也。”

[18] 已:完毕。未已:未完,这里指未完全晒干。

[19] 涘(sì):水边。

[20] 右:往右拐,这里指道路曲折。

[21]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指水中的沙滩。

[22] 呦呦:鹿鸣声。鹿得苹,呦呦然鸣而相呼。

[23] 苹:又作“萍”,藾蒿,初生可食。

[24] 簧:乐器中有弹性的薄片,振动可发出声音,这里指簧片。

[25] 承:捧。将:奉献。此句意为以筐中礼品(币帛之类)献给嘉宾。

[26] 好:爱。

[27] 周行(háng):周国的大道,这里用来比喻周朝的礼仪制度。

[28] 孔:很。昭:明显,显著。

[29] 视:通“示”。恌(tiāo):苟且,偷薄。此句意为嘉宾能够以不恌的榜样,昭示人民。

[30] 则:法则,这里用作动词,以……为法则。效:摹仿,师法。“君子是则是效”是古汉语常见的宾语前置格式“宾是动”,此句意为人民都效法君子。

[31] 燕:通“宴”。敖:通“遨”。

[32] 芩(qín):禾本科芦苇属植物。

[33] 湛(dān):本字为“媅”,乐之久。

[34] 燕:安。

[35] 厥:其。民:指周部族的人民。时:通“是”,此。姜嫄:古代传说中有邰氏的女儿,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的妃子,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但此传说未必可信,她很可能是原始时代母系社会的一个氏族酋长,生下后稷。

[36] 克:能够,这里是实行的意思。禋(yīn):古代祭天的一种仪礼,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冲于天。祀:指一般的祭祀。弗:通“祓”,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祭礼。姜嫄没有儿子,通过祭祀天神来祈祷有子。

[37] 履:践踏。武:足迹、脚印。敏:通“拇”,足大趾。歆:欣喜(一说“感动”,指有了怀孕的感觉)。此句意为姜嫄脚踩了上帝脚印的大拇指,欣然有所感受而怀孕。攸(yōu):连词,乃、于是。介、止,都是休息的意思。

[38] 震:通“娠”,怀孕。夙:通“肃”,肃敬,指严守胎教(一说“夙”为“孕”之形误)。后稷:姬姓,又名弃,周人始祖,曾任尧、舜时主管农事的官。

[39] 诞:句首语气词。弥:满。厥月:指怀胎的月份。先生:初生,第一胎生。达:通“羍”,小羊。这里指姜嫄生后稷很容易,就像生小羊一样。

[40] 坼(chè):分裂。副(旧读pì):剖开、裂开。不坼不裂:指胞衣未破裂。菑:通“灾”。

[41] 赫:显,显示出。灵:灵异。

[42] 宁:安。

[43] 康:安,安享。居:通“胡”,为什么。此两句意为莫不是(上帝)不安享我的禋祀?怎么生了孩子?

[44] 寘:弃置。腓:通“庇”,庇护。字:乳,哺乳。

[45]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会:值,适逢。

[46] 翼:用如动词,指用翅膀保护、温暖(小孩)。

[47] 呱(gū):婴儿啼哭。

[48] 实:副词,实在。覃(tán):延长。(xū):大。此句意为后稷的哭声长而宏亮,充满在道路上。

[49] 匍匐:爬行,指后稷长到能够爬行的时候。岐:通“企”,站立。嶷(nì):识,指幼儿聪明懂事。就:求。口食:食物。

[50] 蓺:种植。荏菽:大豆。荏:通“戎”,大。旆旆(pèi pèi),茂盛貌。禾役:指禾颖,禾穗。役:通“颖”。穟穟:谷穗下垂貌。

[51] 幪幪(měng měng):茂密貌。瓞(dié):小瓜。唪唪(běng běng):果实累累貌。

[52] 穑,指从事农业生产。有相之道:指有帮助庄稼生长的方法。相,助。道,方法。

[53] 茀(fú):拔除。黄茂:指嘉谷。

[54] 实:是。方:齐,指庄稼长得整齐。苞:指庄稼长得丰茂。种:通“腫”,指禾苗肥壮。褎(xiù):指禾苗逐渐长高。

[55] 发:发育,指禾苗发育。秀:指禾苗出穗开花。坚:指谷粒饱满。好:指谷粒均匀颜色正。颖:指禾穗下垂。栗:即栗栗,众多貌。

[56] 有邰:当时的一个氏族,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有,此处是词头。此句意为在邰地建立了家室。

[57] 降:天降。此句意为天神赐给后稷好的谷种。

[58] 秬(jù):黑黍。秠(pī):一种黑黍。穈(mén):一种赤苗谷子。芑(qǐ):一种白苗高粱。

[59] 恒:通“亘”,指遍、满,此句意为种满了秬和秠。获:收割。亩:田亩,用如动词,指按田亩计算产量。

[60] 任:抱。负:背。肇:开始。此句意为于是回到家里开始祭祀上帝。

[61]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yóu):舀取,指从臼中舀取舂好的米。簸:指用簸箕扬去糠秕。蹂:通“揉”,指用两手反复揉搓。

[62] 释:淘米。叟叟(sōu sōu):或作“溲溲”,淘米声。烝:通“蒸”。浮浮:蒸汽上升貌。

[63] 谋:商议。惟:思、考虑。萧:草名,香蒿。祭脂:祭牲之脂,指牛肠脂。此句意为祭祀时用香蒿和牛肠脂合烧,以取其香气。

[64] 羝(dī):公羊。軷(bá):祭祀路神。古代在郊祀上帝之前先祭拜路神。燔(fán):焚烧,指烧萧脂。烈:炙,指烧炙羝羊。嗣岁:下一年,来年。最后一句意为以上祭祀活动是为了使来年兴旺。

[65] 卬:我。豆:盛肉用的木制食器。登:盛肉用的瓦制食器。

[66] 居:安。歆:飨,指上帝享受祭祀的香气。

[67] 胡:大。臭:气,指香气。亶(dǎn):诚、确实。时:善。庶:但愿,幸而。

[68] 玄鸟:即燕子,燕子色黑,故名。

[69] 商:指商的始祖契(xiè)。据古代传说,有娀(sōng)氏之女简狄浴于河中,有燕飞过,堕其卵。简狄吞之,因而怀孕,遂生契。契建国于商(今河南商丘)。

[70] 宅:居住。殷土:指商地。芒芒:同“茫茫”,广大貌。

[71] 古帝:天帝。武汤:即成汤,因有武功,故称武汤。

[72] 正:同“征”。域:通“有”,拥有、占有。此句意为成汤因征伐而拥有天下四方。

[73] 方:并也,遍也。后:君也,这里指四方的诸侯。此句意为汤普遍任命四方诸侯。

[74] 奄:犹“爰”也,于是,就。

[75] 先后:先王,指商的先王。

[76] 殆:通“怠”。

[77] 王引之《经传释词》:“‘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当作‘在武王孙子,武王孙子,武丁靡不胜’。”此说可从。按,武王即成汤。武丁:成汤的第九代孙盘庚之弟小乙的儿子,在位五十九年,复兴了中衰的商朝。此三句意为天命永在成汤的子孙,成汤的子孙中武丁是战无不胜的。

[78] 龙旂:古代指画有两龙并在杆头悬铃的旗。

[79] 糦(chì,又读xī):“饎”的异体字,指黍稷(后泛指酒食)。承:供奉。

[80] 畿:边境。邦畿:犹言国境。

[81] 止:居住。

[82] 肇:句首语气词。域:通“有”。

[83] 假:通“格”,至。来假:犹言来朝。

[84] 祁祁:众多貌。

[85] 景:大也。员:同“圆”,国界称圆,因其略近圆形。河:黄河。此句意为殷的广大国界包括黄河。

[86] 禄:福也。何:同“荷”,蒙受。此句意为蒙受天给予的百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