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来自非洲

命脉(三卷) 作者:何弘,吴元成 著


我来自非洲

2015年早春的一个傍晚,郑州的一个小酒会上,一帮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相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唯一的生客马克,来自遥远的墨西哥城,29岁的他大多时光在大洋彼岸度过。深陷的眼窝、高挺的鼻子,明确地显示出他和黄种人的区别;而黑色的头发,又说明他并非纯粹的白种人。没错,马克半是玛雅血统,半是西班牙血统。他刚来郑州不久,说话时汉语和英语混杂在一起,也许偶尔还有西班牙语。坐在马克身边的是他24岁的学生,刚刚大学毕业温习英文的小丽。当马克说不清或听不明白什么时,小丽就充当起他的翻译。

对于来自墨西哥的马克,让人感兴趣的是6500万年前发生在尤卡坦半岛上的那场生命大劫难。当元成向马克问起这些问题时,他显得相当疑惑,在小丽的帮助下才明白过来。他从手机上搜索到尤卡坦半岛的卫星地图,那里一边是绿色的陆地,一边是蓝色的海洋。“尤卡坦半岛是一块值得骄傲的土地。”马克很为他的家乡感到自豪,详细介绍了尤卡坦半岛的情况。但对那次行星撞击,马克知道得显然并不比我们多。马克的“职业”其实是推销红酒的。在品尝了香浓的普洱和高度的中国白酒之后,他从绿色旅行包里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西班牙红酒,让大家品尝。酒酣,马克在位于郑东新区如意路上的荷和文化园茶室里,在顾涛总经理的名片背后,写下了他的西班牙名字Marcelo Arvlzu Badulescu Valle,说有关墨西哥和尤卡坦半岛的问题,可以加他的微信,随时联系他。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穿越遥远的星河飞速扑来,天空就像被一把利剑劈开,放射出夺目的光亮。小行星一边燃烧瓦解着,一边接近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当它撞向大地时,訇然的巨响之后,岩浆喷涌,地球上烟尘蔽日,久久不见阳光。正在吃草的、正在食肉的、正在撕咬的、正在漫步的、正在飞翔的、正在交配的,一切生灵都被死神紧紧地卡住了咽喉,有的甚至来不及发出绝望的呻吟。曾经横行地球的霸主、最大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的末日到了。美国科学家前些年对这场灾难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那颗小行星的确撞击了地球。但直到十几年前,尤卡坦半岛上这个巨大的陨石坑才被发现。从2001年12月起,德国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也开始了撞击事件的研究。研究数据表明,这颗小行星以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的冲击力撞击了地球,几公里深的裂缝通向四面八方,地球刹那间变成比地狱还要可怕的屠宰场。在小行星瞬间解体毁灭的同时,大地震接踵而至,大海啸排山倒海,大洪水席卷山岳平原,大火蔓延无边,横扫整个地球,无数的动物灰飞烟灭。研究还表明,这次碰撞产生的大量灰尘和气体持续上升到平流层,由于平流层气流流速缓慢,尘埃长期停留在那里,遮天蔽日,星月无光,地球陷入极度的黑暗之中。撞击发生一周以后,撞击点的温度高达300摄氏度,引起的火山爆发使空气中充满了硫黄,浅层生物大批死亡。一个月后,光合作用停止,大片植物干枯死亡。

6500万年后,人们在地球上不断发现各种恐龙的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我们的家乡南阳也因此而闻名。从南阳沿沪陕高速西行,在丹水收费站下高速后,前行不远,就到了西峡恐龙遗址博物馆。不知道这里为什么叫丹水,也许因为山前的小溪汇入了鹳河这条丹江的支流。这里距丹江还有五六十公里的距离,距离丹江的支流鹳河倒是近些,所以也在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保护区内。这里,丹红色的土壤与褐红色的砂岩结合在一起,凸凹成起伏的丘陵和断崖,深厚的土层下,大量的恐龙蛋化石长期被时间收藏。多年前,当地的农民在耕耘时常会遇到一些石蛋蛋,就随手扔在地头。但这些石蛋蛋有个神奇的效用,如果碰破了手脚,掰下一小块按压在伤口处,血很快就止住了,所以当地人称那石蛋蛋为“止血石”。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石蛋蛋被大量发现,并在海内外到处贩卖,这才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注意,考古学家大批进驻,确认是恐龙蛋化石,开始加以保护。

在西峡恐龙遗址博物馆周围,包括西峡、淅川、内乡,恐龙蛋化石随处可见,而恐龙化石却基本没有发现。产蛋的恐龙都到哪儿去了呢?21世纪初,科学家在西峡县以北伏牛山北麓的栾川县、汝阳县发现了大量恐龙骨骼化石。最抢眼的当数高大的汝阳黄河巨龙,长达18米,光一根脚趾就有20厘米长,肩高6米宽达3米,臀高5.1米宽达2.8米,而头部高度则有8米左右,是目前已知亚洲最高大、外形最肥胖的食草恐龙,堪称“亚洲龙王”。而栾川盗龙,长2.6米,是中等大小的兽脚类恐龙,以蜥蜴及哺乳动物等为食。洛阳中原龙身材低矮,体长约5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确凿证据的结节类甲龙。恐龙为何在伏牛山北坡活动而把育婴室建在南坡,是阳坡更便于孵化吗?我们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么说,发生在马克的家乡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这次撞击成为恐龙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在我们的家乡南阳留下了痕迹。世界就是如此的诡异,虽只一次酒会之交,其实我们和马克还以这样的方式有着关联。

这次行星撞击对恐龙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人类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福音。

经过这场灾难,统治地球的大型爬行动物灭绝了,一些体型较小的得以幸存,其中一些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蜥蜴等爬行动物,一些则进化为形形色色的鸟类。这次撞击使地球上2/3的物种灭绝,而哺乳动物则得以扩张,成为地球新的霸主,并最终进化成人类。

大约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狐猴、眼镜猴等低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中又分化出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猿的产生在距今3300万年到距今2400万年前,如在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出现在3000万年以前。距今2800万年到距今2600万年的埃及猿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距今2300万年到距今1000万年的森林古猿,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距今1300万年到距今1200万年的东非原康修尔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这些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以及亚洲猿,包括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发生在距今1500万年到距今1200万年。在距今1000万年到距今380万或距今200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以及古猿等。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不需做出太大的改变即可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于猿类阶段,如大猩猩等。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800万到5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界点是在距今800万年至距今500万年,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我国古人类学者把这一进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猿人有肯尼亚1470号人、坦桑尼亚峡谷“能人”;晚期猿人有印尼爪哇人、德国海德堡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有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有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等。

南方古猿为了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但是它们基本保持着树栖的习惯。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的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命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20世纪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此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开始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大多数南方古猿消失。有两个例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地区稀树大草原保留下来,那里的南方古猿得以生存下去,比如南方古猿能人种。更重要的一种情况是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功的防卫机制而生存下来。对于这些防卫机制人们只能去猜测,可能会扔石头,或者使用由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事实上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衍起来,最终进化成人属,从树上栖息双足行走转变为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距今250万年到距今150万年,南方古猿的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能人化石发现后不久,人们认识到在这个名下描述的人类标本形式各异,不应该归为一个物种,并将脑量较大的标本分出来,称为硕壮人。随着发现的标本数量增加,解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人这一名称专指小的标本。能人属标本的脑量只有450、500和600立方厘米,与南方古猿的脑量存在着重叠,而硕壮人的脑量在700到900立方厘米,显然要大得多。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能人最终被新品种的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这被认为是最早的石器,叫作奥尔杜威文化,最初认为属于能人。

直立人在距今200万年到距今2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作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170万年前的壮人,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在距今190万年至距今170万年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爪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已有大约100万年,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此时,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如今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早期智人于距今25万年到距今3万年的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这是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东亚、南亚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距今25万年至距今3万年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作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早期智人,包括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推测起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等,但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出现于距今5万年到距今1万年,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包括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等。大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距今20万年至距今15万年。智人显然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入侵西欧的智人叫作克罗马农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克罗马农人出现后,他们的工具明显更加高级,叫作奥瑞纳文化。非洲直立人与亚洲直立人大概分离了150万年,就是这期间,非洲直立人具备了智人的特征。他们在距今5万年至距今6万年到达澳大利亚,3万年前到达亚洲,1.2万年前到达美洲。不过有一些证据证明,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这是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人类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晚期。现存智人的四大人种,也是在此时孕育形成的。其中,中国人、东亚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又称蒙古人种;欧洲、北非和南亚是白种人,又称欧罗巴人种;非洲是黑种人;棕色人种现已并入黑种人。

尽管从感情上说,中国人希望自己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的后代,但遗憾的是考古和基因研究都未提供这一方面的证据。1987年,根据相关线粒体DNA(mtDNA)研究,著名的“夏娃假说”被提出,即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的线粒体都是从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同一位妇女传下来的,她的后代在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1990年,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黑棕黄白各种人,女性的线粒体DNA相同,这证明了现代人类来自一个共同的智人祖先,根据考古学生物学推算确定,是非洲的一个女性。之后,根据对女性线粒体DNA、男性Y染色体基因和猿猴DNA研究综合推算,人类共同智人祖先出现的比较科学可信的年代是距今10万年到距今5万年。

1997年,根据线粒体DNA的研究分析证实尼安德特人不属于现代人类的进化路程,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是另外一个人类分支,与现存人类的祖先无关。尼安德特人这个人类分支约在3万年前,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晚期智人淘汰并最终完全消亡。

中亚是欧亚大陆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在研究过的所有欧亚人类群体中,中亚群体是欧亚大陆上最古老的人类群体,它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乌兹别克群体。中亚地区是西伯利亚、美洲及部分欧洲地区人类群体的祖先栖居地。这个地区是两次主要迁移浪潮的起源地,中亚人类群体向北迁移至西伯利亚后,一支向东迁移至美洲。2003年,美英科学家对西伯利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90%的中美洲印第安人和50%的北美洲印第安人,来自同一个父亲。其繁衍路径是,从西伯利亚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到达阿拉斯加。这时,来自东北亚的一群西伯利亚人中,一个西伯利亚男人的生殖细胞Y染色体刚好起了变化,名为“M242”,大概发生在距今1.8万年前。此时是最近的冰河期中末期,海平面下移,使联结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间的白令海峡可以通行。也就是说,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西伯利亚人首次进入美洲不早于1.8万年前,且只有这个男人的子孙生存并繁殖下来,随后,他们的后代慢慢往南迁徙。此后不久,几百或几千年后,另外一群东北亚人也同样来到了阿拉斯加,他们的后代繁衍构成另外的一半美洲印第安人;但不知为何止步于北美洲,没再继续向南迁移。

目前的人类考古学和现代遗传学基因研究结果都显示了中国早期智人的灭绝并被晚期智人新移民彻底取代的事实。在最重要的考古化石证据上,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出现了距今4万至距今10万年间的化石断层,断层时间大致与第四纪冰期相符。约7.5万年前地球经历了最近一次冰河期。由于苏门答腊岛在六七万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造成全球进入冰河期,使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绝大多数的生物种类由于恶劣的气候而难以存活。遗传学Y染色体研究证明,东亚的现代人具有共同的非洲起源。约5万年前,最早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进入东亚的南部,然后随着东亚冰河期的逐渐结束,在以后的数万年中逐渐向北迁移,进入东亚大陆,遍及中国大陆,北至西伯利亚。因此,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是来自非洲的晚期智人,在冰河时期中末期,经由东南亚由南及北进入中国南方,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北京的山顶洞人其实并非本地人,而是来自非洲的移民。随后,约8500年前,中国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萌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早期、中国三皇传说时代。约5000年前,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新石器后期,即中国五帝传说时代,埃及的金字塔也在此时被建立起来。约4000年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

回顾来路,人类的进化历程就是不断迁徙、移民的历程。我来自非洲,你和他都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