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人和女人都是水做的

命脉(三卷) 作者:何弘,吴元成 著


男人和女人都是水做的

济源因处济水之源而得名。如今名字还在,济水却没了。好在黄河一道大坝修在了这里,有了小浪底水库,还是因水,济源经济发展与知名度齐飞。水之外,还有山,自然是愚公所移的王屋山。2014年暮春时节,河南省散文学会创作基地在小沟背景区挂牌,我应邀前往,一番曲折,于薄暮时分方到。车子沿峡谷蜿蜒前行。山路沿溪流修建,任意曲折,溪水清澈而欢快。路边的山叫鳌背山,初看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就像一个断了四足的乌龟趴在那里。传说断去此龟四足的不是别人,乃是女娲娘娘。所谓“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为支撑四极所断的正是这只神龟的四足。山间崖壁上,有很多赤肚小孩模样的光滑石头,层层叠叠,传说此即女娲造人的遗迹。路边、溪流中的石子,有青、有红、有白、有黑,还有黄,或如楼宇般巨大,或如鸟蛋般小巧,石有五色,传说这就是女娲当年为补天所炼的五色奇石。

此处景观与女娲神话如此相合,说明不是神话在这里化为了现实,而是现实在这里被演绎成了神话,即这里应该是女娲神话的原创地。王屋山本是道教名山,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太行之“行”与五行之“行”原本应该是同字同音同义的。《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是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五行山就是太行山的别名。现在称“太行”大约来自“太极五行”吧。如此就看出了太行山与中国原始神话的关联。要知道,太行山还有个别称,就叫“女娲山”。正因如此,小沟背所在的邵原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的称号。山、石因象形而被附会上各种传说,到处都有,并不稀奇,而石分五色就比较少见了。五色石的形成,是因为王屋山地区原本是一片大海,在由海底隆起成山的过程中,小沟背一带形成了罕见的火山熔岩上覆盖海相沉积岩的地质奇观,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五色石点缀溪间的景观。

说女娲,是因为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就是她造的。当然,造人的传说差不多各民族都有,犹太人认为人是上帝所造,并把这观点写入《圣经》,成为亚伯拉罕系宗教共同的信仰基础。当然,科学发展到今天,造人的说法早已只是一种文化性存在,而非大家坚信的事实。说到造人,不由又想起《红楼梦》来。按曹雪芹的说法,女娲所炼五彩奇石中的一块,因未得补天之用,怀才不遇,耿耿于怀,遂入凡间游历,化为人形即是贾宝玉。这贾宝玉既与女娲有此等渊源,想来对造人之事是知道些究竟的,所以就有个奇绝的说法:“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此话固然是文艺化的说法,表达的是文字背后的寓意。而真说到人,应该说男人和女人都是水做的。

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太空还是在地球上产生的,目前科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因为科学家既在陨石、彗星上发现了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包括水,还有氨基酸、铁类、乙醇、嘌呤、嘧啶等有机化合物,也发现早期火山喷发不断的地球具备形成有机物的条件。1935年,米勒实验证实,假设在生命起源时大气层中只有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把这些气体放入模拟的大气层中并通电引爆后,能够产生氨基酸、糖类物质,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实验中,米勒用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形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形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实验表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多糖和核酸分子。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多糖、糖类是组成很多细胞的骨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核酸是遗传物质。

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是形成生命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例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地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原始海洋中完成的。这个阶段,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以后,由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进入生命出现之后的生物进化阶段。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是在40亿年前开始从无机物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形成开始,生命的演化长期都是在海洋中进行的。在海洋中,单细胞生物逐步分化出多细胞生物,到6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已进入有硬壳的无脊椎动物的鼎盛时代。而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经历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五个阶段。人类就是哺乳类动物进化的最高阶段。

俄国生物学家贝尔发现不同纲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育初期很相似,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在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而到了发育晚期,除鱼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证明人和其他脊椎动物都来自用鳃呼吸的、有尾的水生动物。

生命的演化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原始的生命就是在水中诞生并开始演化的。对于走上陆地的人类来说,水仍然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人体中有60%~80%为水,成年人身体含水量约在70%。人可以17天不进食,但48小时不进水就可能导致死亡。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2%时就会感到口渴,这是简单的人体需要水的调节方式。人体在咀嚼食物时需要水,消化食物时需要胃液、胆液、胰液、肠液;吸收运送营养时需要体液、血液;生育时需要生殖液、羊水;人体中废物排泄需要水,如大便、小便、出汗、流泪、呕吐……一句话,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男人、女人和一切的生物,哪个不是水做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