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生化学反应的奇妙少年——郝嘉伟的故事

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5-2016) 作者:蓝春 著


发生化学反应的奇妙少年——郝嘉伟的故事

肖娟娟 编

编者按:郝嘉伟是一个化学迷,他痴迷于化学实验,惊叹于奇妙的化学反应。他在化学中找到了兴趣所在,并发展出自己的爱好。他有些痴,有些义无反顾,但他执着的追求点燃了化学能量,幻化出无穷的正能量,影响着他身边的同学。出于对化学的热爱,他更加热爱生活。他满满的正能量与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您将在本文读到以下内容:

1.大学专业方向该如何选择。

2.顶级名校申请步骤是怎样的。

3.在A Level学习中如何总结学习规律。

郝嘉伟在新英才学校

热爱运动的郝嘉伟

我的化学之路——郝嘉伟自述

有很多同学问过我,为什么我会在高中突然喜欢上化学。其实我从初中就已经开始对化学“感冒”了。我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也算是一个“老北京”了。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化学是什么,也不知道学习化学有什么实际用处。在第一节化学课上,老师做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我们对化学的热爱。当我看到镁条燃烧所散发出的炽热白光和硝酸银加水后烧杯底部出现的冰晶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化学竟如此有趣。没想到,对化学的第一次认知,竟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仅仅靠兴趣的维持是一种脆弱的学习动力。因为对于化学学习始终没有优秀的成绩成为续航的动力,所以我对化学的探索与热爱止步于兴趣与好奇的初级阶段,没有继续攀登,没有继续坚持。就这样,我“放弃”了化学。

剑桥国际中心,再燃我的化学激情

关键词:不顾一切地归来

中考过后,我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路,于是我便来到了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没想到在这里,我还会再一次“爱”上化学。这里催化了我的化学反应。其中,有一位老师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就是当时任高二C班化学老师的李兆昕老师。由于我当时是从B班分出来的,所以对这位一直教C班的老师并不太熟悉。不过当我上过一节课后发现,原来我对化学的那种热爱又回来了。可能因为我俩都是双子座的缘故,他的课总是能调动我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课堂上李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对于高分学生他会通过课后问题的方式让高分学生保持住他们的成绩,而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利用课前或者其他时间进行知识预热和巩固复习,因此他的课备受同学喜爱。我基本上每次下课都会利用课间时间与他讨论,讨论的问题有些是上课我没弄明白的问题,有些是知识点的延伸。对于这些化学问题的深究和锲而不舍的探索为我后来在大学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让我受益良多。因为美国大学里教的化学大部分来自于在剑桥国际中心所学知识点的延伸,高中扎实的化学功底让我在大学的学习非但没有乱了方寸,反而游刃有余。同时,李老师独特而幽默的教学风格也使化学课堂变得欢快有趣。我常常因为期待第二天的化学课而兴奋得睡不着觉。

还记得一个晚上,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反复思考一个还未讲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水煤气反应),当时我用别人的iPad上百度百科,然而这对理解这个问题没有很大帮助。因为很想弄明白这个反应的由来,我风风火火地跑去别的宿舍把我们班的另外一个化学高手叫醒,向他请教。看着他满脸诧异的表情,被吵醒的同学也都觉得我过于痴狂,有些难以理解。我只是单纯地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我这种近乎疯魔的表现让他一时半会儿没回过神儿来。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像审视国宝一样看我。全年级都知道了我午夜求教这件事,我一不留神儿就“火”了,都是因爱惹的“祸”。那时我学习化学“走火入魔”,经常做出一些难以理解和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单纯地想弄明白一个问题而穷追不舍。因为我认为凡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儿,都应该竭尽全力地去弄明白,哪怕有些时候别人的看法可能会影响你,也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别人会认为我有些“痴”,为了化学,我愿意痴迷到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死心塌地”地去钻研,探索。爱我所爱,无怨无悔(Find what you love and focus on it)。

当我“迷”上化学以后,就开始了神奇的“化学之旅”。我先是在百度百科那样的网站上搜索课堂上的知识点。比如,学习“orbital hybridization”(轨道杂化效应),我搜索浏览与它相关的知识点。这一切探究都基于兴趣。有一次李兆昕老师讲到质子数时提到了主量子数,我当时听到这个以后心中马上产生一个疑问:是否存在一个“次量子数”呢?结果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不过我却发现了角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虽说在当时我并没有了解得那么深刻,不过当我来到大学以后发现我们化学课的一部分就是去研究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其实它们三者的主要应用是确定电子在轨道中的位置。当我觉得我已经把这些“好玩儿”都搜遍以后,我便开始去上网课,Khan Academy是个很好的资源,我向喜欢化学的学弟学妹们强烈推荐。网课的讲课人风格迥异,是打开学科视野的有效途径,难度为偏难一点的大学水平,所以有时候我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讲课内容。于是我再次用百度百科和一些国内教材去继续研究、探索。有时候我也会去请教李老师。就这样,我开始深入学习化学,我的成绩也因此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老师在课上讲过的,我便用视频里教授的新方法来尝试解题,效果十分显著,我也因此掌握了两种方法。就这样,当我遇到难题时,我总是用这种双重思维进行比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为我的化学学习打开了一扇能够眺望更广阔未来的窗户。于我,化学实验的吸引就像伟大的魔法师,创造着一个个被称为“实验”的奇迹;对化学结构的陶醉,让我走进奇妙化学微观世界领略超乎想象的美。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事儿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摄影等。任何一件事儿,只要你有兴趣,你都可以去深入其中发现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当然,可能你现在所知道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你感兴趣的,这个很正常,因为你还处在寻找的过程之中。最后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学习是一种信仰,学习是辛苦的但并不痛苦。我姐姐在哈佛大学就读,她从小学习就很刻苦,学习习惯非常规律。她之所以能考上哈佛大学,与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我耳濡目染,也真正地体会到了艰辛付出和学有所成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学业还是事业,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

高中三年,我的成绩让我满意,这份成绩对得起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最重要的是我对每一学科都持有浓厚的兴趣。除了化学学科,我对物理与数学也饶有兴趣,只是相比化学,这些学科没有让我疯魔,而是保持一份理性的热爱。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坚持的源泉,执着地追求和探索精神是不竭的动力,它们能让一个人在学术上走得更远更长久。兴趣、热爱、追求和探究精神都是剑桥国际中心馈赠于我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跨学科学习与总结学习规律很重要

关键词:动手实践总结规律

我在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的基础分子科学中心做了一次实验,实验名称是乙炔和氢气的加成(重点是合成该反应所需的催化剂),催化剂是这个反应的精华所在,它是结合一些稀有金属以及镍和铜在纳米条件下所具有的性质。这个研究是通过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大方向展开的,同时也是此次试验的目的:测试一些金属催化剂在纳米条件下所反映出的性质以及特点。我和实验人还一起用红外色谱法来鉴别这些催化剂的成分和峰值,目的是做对比试验,看究竟哪一组所制配的催化剂能以最有效且最快的时间制出最终产物——乙烯。这次实验锻炼了我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我更深刻地领会到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为探索物质世界的奥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理化不分家。有时候在思考物理问题时也需要考虑化学因素,物理和化学肯定有联系的,比如物理中的热力学定律是和化学的热力学相关的,并且依据这个定律可以轻松解决化学的溶液问题。一些理论用于化学也同样用于物理。所以具有跨学科思维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逐渐深化了我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高中开设的各门课程,既是我们打开更高学府大门的钥匙,也是全人教育和素质培养的必需。我认为,数学的学习在于对定理的论证以及以后的实践,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得明白定理以及论证,然后再通过定理思路来解题。学物理一定要先背公式,公式能给你一些思路,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答案。化学其实是一个文理学科,既需要定理,又需要公式,这恰恰是化学发展迅速的原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比试验来优化原有的技术,使化学上升一个新高度。中文的学习在于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欣赏好词好句,体会文理,学会表达;看名家对于景色的描摹与对时政的评论,这些能丰富你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认知。

除了理化的学习,我还想讲一讲学英文这件事。很多人说学英文特别难坚持,一周的计划第二天就废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英文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难,有时候一些英文单词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记忆法来记。比如,“protest”(抗议)这个词,就可以理解为pro(厌恶)+TEST→厌恶考试→抗议,这叫作联想记忆法。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积累,而是不断总结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这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单纯的“知识机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课外活动为学习助力

关键词:享受课外活动的乐趣

坚持一项运动对于学习耐力的培养功不可没。我参与过很多运动,比如打篮球、游泳。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接受游泳的系统训练了,在游泳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困难,身体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换气和憋气等,然而我还是咬牙坚持,克服困难。游泳我坚持了6年,它使我学会了直面困难,逐渐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时遇到一些难题,通过游泳这项运动让我学会的坚持和韧性会促使我寻求方法极力解决,从不会退缩。

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赛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适当地学会调节步幅与节奏会为学习增添动力。高中学习压力很大,很多人会显得耐力不足。我学累了就会去练琴。刚开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折磨,难以专注使得我两件事情都做不好,因为弹琴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着学习,而学习上“连续作战”的效果差强人意,还占用了本该放松身心的练琴时间。尽管有很多题要做,但疲劳战术不可取。后来我调整了学习的节奏,还参加了钢琴的培训。在悠扬的琴声中放松身心,完全投入另一种状态中。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特别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能在音乐中治愈各种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剑桥国际中心一直有“拼命学,拼命玩”的传统,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种劳逸结合的方法。无论做什么,都要投入并乐在其中,体会学与玩的精髓和快乐。

探索未知,发现新世界

关键词:善于寻找与发现

人的兴趣爱好是会不断变化的,每一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不断尝试,寻求新领域并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尤其重要。

由于我很少接触电脑,对计算机也不太感兴趣。平常玩游戏也只是休闲而已,像那些高级玩家口中的“走位”“技能”我只能望尘莫及。不过剑桥国际中心培养了我发现兴趣并发展兴趣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大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学阶段我选择了计算机编程课,因此我发现了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project,用软件模拟一个鱼缸,通过简单的代码使鱼缸里的鱼按照步骤游动。一开始我无从下手,剑桥国际中心的学习教会了我如何解决问题。我全身心投入,因为我觉得这个project很酷,做出来的效果肯定很棒。所以差不多熬了半个通宵,完成了这个project。老师在称赞之后,和我交流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这过程使我不断反思自己最初是否高估了这个project的难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增加了我的成就感,更增强了我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多去探索我们身边未知的领域,相信你会发现你擅长的领域。如果你还没找到,那么请继续寻找。

作为“一班之长”发挥集体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集体的能量无穷大

作为班长,并不需要自己发展成为全才,而是要学会让一个集体能量最大化。无论任何事情我都这样想: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记得当时板报比赛,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先给大家做了思想工作,并且主动为同学准备绘画工具与材料。当大家看我东奔西跑依然乐此不疲的时候,他们也都跃跃欲试了。

板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首先要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各尽其才。有人献计献策,大家商量讨论,然后定稿。接着是具有绘画能力的同学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都成了小助理,每个人都在快乐地忙碌着,各尽其职,合力是最大的,因为我们大家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集体荣誉感吧。

班长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关键时刻做关键的事。这就是我所定义的好班长。班长这个职务也带给我不同的经历与体验。这使得我在大学分组活动中成为有效的参与者,研究项目也有很大的进展,这跟高中时的经历与收获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申请剑桥大学

关键词:专业化指导

想必大家都想知道怎样才能申请到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在这里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经验。首先,成绩起码要达到它们的最低标准(minimum requirement),其实有实力的同学可以参考往年录取人数,以此来衡量自己的成绩,毕竟最后你是与他们竞争,而不是只为达到所谓的“最低标准”。

其次,就是文书和推荐信的准备。我觉得剑桥国际中心这些方面做得特别好,高一就开始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师专业化指导。我们参加的各项夏令营也都为我们的大学申请增加了砝码。到了高二,剑桥国际中心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学生的文书写作,进行专业的学业规划,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软”实力。在这里我特别感谢张捷老师和王桂岚老师对我的鼎力相助。没有他们对我学业的指导规划,没有他们对我申请文书不厌其烦地指导和修改,我是不可能得到剑桥大学的面试机会的。然后就是GPA以及推荐信,虽然我将这两个部分放在最后,但并不代表它们不重要。GPA是用于查看你在高中3年以来的学业情况,所以一般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要有这个打算:把GPA提高到3.7+,完美的开局可以奠定申请顶级名校的基础。关于推荐信,对你最了解的老师会全方位挖掘你的闪光点,还会看到你点滴的进步与提升。老师也会给你一些前瞻性的指导,告诉你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与实践,为你进行“私人定制”。

在剑桥国际中心,我与老师的紧密配合升华了我的人生。我认为,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很重要。受到李兆昕老师的影响,我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化学工程。我想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学生和老师做朋友”的看法。剑桥国际中心的独特氛围使得我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李兆昕老师、张志芳老师、张春燕老师、李国良老师等多位老师都是我的朋友。很多人觉得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很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甚至有些同学很害怕与老师对话,有一种把老师假想为居高临下、把自己假想为弱势群体的心态。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在我看来,朋友的定义是很广泛的,良师可以成为益友,我觉得只要是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能和他们探讨学业、人生、未来,这就是不可多得的友谊,我都会努力把他们变成我的朋友。剑桥国际中心民主包容的师生关系和文化氛围,让我能够和老师们亦师亦友,获得了高中生涯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友谊。

在剑桥国际中心的3年我感觉很充实,每天不仅能学到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外也能获得老师及时又宝贵的意见。他们为我指明了方向,为此我十分感激。可以说,如果没有老师们在背后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我的人生轨迹可能会改变很多。我要由衷地从心底里对我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同时我也很想感谢李博士以及王老师对我大学申请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这里我也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在,我才能在剑桥国际中心里度过我这最为宝贵的三年。”我的无穷力量来源于你们,我定会倍加努力,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尊师的教导。

相信爱创造的无穷能量——父母的话

关键词:信任与适合同等重要

新英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嘉伟的姐姐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我们极其信任这所具有“爱与创造”理念的学校。还记得当时约见了王桂岚老师,跟她沟通后就决定让嘉伟到剑桥国际中心读高中了。因为李博士和王老师是领头人,责任心强,这点很重要。敬业、专业、认真,凭着这几点,我们给嘉伟做了就读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的决定。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非常正确。

嘉伟上初中时,在班里学习排名中等。刚来到剑桥国际中心时,他对双语教学方式有点不习惯,但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孩子提供了起航的平台。剑桥国际中心的氛围很轻松,同学们都很阳光、积极、开朗,有了这样的氛围,嘉伟逐渐活跃起来,也有了自信。我的朋友问我:“你儿子最近叛逆吗?”我说没有。朋友很吃惊,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认为,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很重要,良好的沟通、及时的疏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亲密的亲子关系养成都有很好的作用。有了这样的一面镜子,孩子也会有积极的心态,所以选择一所适合孩子学习成长的学校是很重要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及时的沟通与正确的引导尤其重要。家长只有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这样才能进一步及时正确地引导。记得嘉伟上高二时,因为学校课程考的是雅思,我们想让他多个选择,给他报了托福补习班。跟嘉伟说了以后,他很抵触。这时,我认为如果嘉伟带着情绪上课,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补托福又是利用周末时间,所以就找嘉伟认真沟通。在嘉伟看来,去英国读书,是个很好的选择,只要努力也能上个好学校,并不是一定要去美国。我却认为嘉伟的姐姐在美国,如果嘉伟在英国读书,那我每年都要英国、美国两边跑。我现在身体还行,等以后老了吃不消怎么办。嘉伟很善良很懂事,听我这么一说,就理解了。所以那段时间,嘉伟在学校要学习,校外要补习,真的很辛苦。但是嘉伟理解了,态度转变了,学习上也就相对轻松了。当然这些也都与老师的悉心教导分不开。我们特别感激剑桥国际中心的老师们!

我们坚信,嘉伟未来的人生一定很精彩!感谢剑桥国际中心培养了嘉伟难能可贵的品质:有毅力、坚持不懈、有强烈的好奇心。剑桥国际中心,我交给您一个朝气蓬勃的孩子,我领回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热情四溢、学习能力极强的青年。感恩,感谢!

(来自郝嘉伟的妈妈)

化学点燃嘉伟激情澎湃的青春——化学老师的话

关键词:志同道合

初见这个大男孩儿是在高一的运动会上,因为我负责赛车表演,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个憨厚、有些傻傻的男孩儿。说真的,这个孩子做起事来认真到极致。布置的任务都做到了,还不断检查、调节,力求每一步都做到完美,精益求精的态度真是让人欣赏。

高一运动会结束之后,我们也算是真正认识了。尽管我并不教他,但是平时私底下见到还是会聊两句,偶尔彼此打趣一下。平时在办公室也能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学习很努力、很积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混迹”在各科老师办公桌周围讨论问题。虽然我并不教他化学,但是当他的化学老师张老师不在办公室时,他看到我在就过来很谦虚地跟我询问一些问题,并阐述了对新知识的困惑。可能是之前有过接触,再加上我们俩的性格相似,所以关系很容易拉近了。虽然每次给他的答疑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但犹如伯牙遇子期,知音相遇,惺惺相惜,一发不可收。

高一很快就结束了,进入高二之前,郝嘉伟分到了我的班级。就这样,我们正式的“师徒”关系开始了。在高二这一年里,我们彼此更加深了解,关系也更加亲密,慢慢地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他也经常称呼我为“大哥”。不过,这期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对于学习比较较真,容易钻牛角尖。当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不过最后大多都是因他豁然开朗后的顿悟而告终。尽管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也容易在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上出现困惑,我也是不想让孩子带着一大堆问题继续接受新的知识,每一次我们的交流时间都很久,频率基本上一天一次。不过也正是他不放过任何细节、注重基础的劲头,让他有了现在的成绩。这一年过得很快,AS大考取得了预料中A的优异成绩。很可惜,高三我不再教他,我们之间的“师徒”关系也就此告一段落了。

高三一年,虽然平时上课接触不到,但是课下我们依旧进行很及时、深入的沟通。10月的一天晚上他找到我,说他拿到了剑桥大学的面试通知。无论对谁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没想到他得到面试机会这么顺利。他来找我是想让我在专业方面给他一些建议,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刚来到剑桥国际中心两年多,对于顶尖院校的申请并不了解,我也跟他说了这个情况,不过他依旧是满怀期待对我说:“没事,Simon,我相信你,你就告诉我应该注意些什么,我应该提前准备学习哪些知识。”听完这句话,我对他说:“给我一个晚上,明天我告诉你。”这一晚,我查遍了网络上的资料,包括以往面试成功的例子,第二天我把一晚上的成果,包括提炼出的精华如数家珍地告诉他,作为一个入职不久的老师,我尽我所能给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的信任与诚恳成为我在这个全新领域努力探索、深入挖掘的最大动力,在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中,我们彼此推动着对方的成长,共享着收获的喜乐。随后,剑桥国际中心又派出很多拥有顶尖大学申请经验的专业升学指导老师一对一地对他进行培训。

还有一次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在临近高三期末备战大考的时候,因为张春艳老师脚腕意外受伤,我临时顶了上去。这一次我们又成了“师徒”,更是共同面对最后一场大考的“战友”。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又是处于复习总结阶段,所以我上高三的课着实吃力。不过每次下课,他都会过来跟我说老师你讲得挺好的,我都听懂了,他的这些话实在是给我打了一针最有效的强心剂。

时间过得很快,嘉伟毕业了。毕业典礼结束的晚上,我们俩坐在街边的烧烤店聊了很多,有他在剑桥国际中心三年的感触,有他对未来的规划。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不只是师生了,更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他说:“在高中遇见您,我特别开心,是您点燃了我学习化学的火种,谢谢您!”我只是会心一笑,心里也在说:“也谢谢你,让我在教学生涯开始的时候就能遇到这么优秀的学生!”我相信,他在探究化学的路上会走得更好,也会很快超越我这个“大哥”!

(来自郝嘉伟的化学老师李兆昕)

目标高远,行动高效——班主任的话

关键词:榜样的力量

2013年9月,嘉伟进入剑桥国际中心就读高一年级,我是他的班主任,也是他的化学老师。嘉伟的妈妈对教育行业包括国际教育比较有研究,知道高中到大学申请的一系列流程。嘉伟妈妈平时也很积极地和各位老师交流,所以沟通一直很顺畅。嘉伟的姐姐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非常优秀,从小就是嘉伟身边的榜样。嘉伟也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家人对他期待很高,妈妈给他安排了众多学习任务,因为他美国、英国的大学都想申请,但是嘉伟从不抱怨,还总是说:“我妈妈都是为我好。”他一直以姐姐为榜样,一步一个脚印,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从不懈怠。现在很难找到这样自觉上进的孩子了。

嘉伟对自己的要求很高,3年来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他经常中午不休息留在教学区学习,晚上熄灯后也是天天在宿舍区的自习室学习到很晚,一直到老师强制他去休息才离开。

同时,嘉伟很喜欢问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在办公室里,总是能看到他向各科老师请教问题,偶尔甚至会和老师就学术问题进行争论。时间长了,要是有几天嘉伟没来办公室,我们还真是觉得挺不习惯的。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不仅值得他的同学们学习,也让作为老师的我很钦佩。

高二化学课中,实验的比重增加了,这也是嘉伟对化学工程专业情有独钟的开始。对于化学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思考得很深入,自己在课下也会查阅很多相关资料,然后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这让他顺利入读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更加不可预期的发展后劲。

嘉伟还是很受同学们爱戴的班长,和所有同学关系都很好。他眼睛不大,笑起来很可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是个很懂得包容的孩子,而且特别懂礼貌,是我们那届里面最刻苦读书的孩子,所以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

希望嘉伟坚持自己的目标持续努力,相信他定会前程似锦。

(来自郝嘉伟的班主任兼高一化学老师张春艳)

遇到挫折坦然面对——物理老师的话

关键词:两个课程体系兼顾

郝嘉伟高三才来到我的授课班,也是从那时我才走近这个平常很有礼貌,即便不教他,他也总是笑嘻嘻地跟我问好的孩子,也见识了“传说”中他对学习的“狂热执着”。

刚上高三,学生正一遍又一遍地跟导师磨合,忙着提交自己的大学申请,同时还要不断地通过大量习题实战提高雅思成绩,更重要的是大家还要应对难度陡增的学科知识。郝嘉伟却在这个时候缺席了一个半月左右的学习,因为他正在全身心地备战申请美国大学的托福和SAT考试。当他凯旋的时候,他却意外地告诉我们,英国申请大学的所有程序及考试他都不会放弃,并且要冲刺剑桥大学。这着实让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每个学科的课程都已经完成近1/3,他能获得A的成绩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何况是顶尖大学的申请有好多工作要准备,并且需要他做很多额外的知识扩充,时间这么紧迫,他能做到吗?开始我们并不乐观,甚至猜想他有可能会自己放弃。

接下来他开始了全面的突击计划。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早上4点又起来学习,小剑桥的生活老师心疼地劝他休息,但是他说:“老师,您就让我再学一会儿吧!”就这样他开始自学数学、物理、化学和高数落下的课程,白天的自习或者休息时间他就常驻在办公室里,问各科老师问题。通过他问的问题不难看出他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知识基本的理解和梳理他都能掌握得比较好,这也跟他之前打下的扎实基础是分不开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剑桥大学的申请最终失败了,但是他心态很好,说自己已经在这个备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他自己并不觉得气馁。接下来,他并没有放弃A Level课程的学习,仍旧执着地坚持到了最后,最终以数学、物理、化学三门A+,高数A的成绩给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嘉伟获得了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他会按时预习,上课听课有重点,而且会将关键知识点系统化地连接起来。他总是能锲而不舍地学习,从不受外界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真实的写照。

像郝嘉伟这样对待学习这么精益求精、这样有毅力、从不放弃的孩子,相信不管以后他在哪个领域发展,都会开拓一片天地!拼搏吧,孩子!你的未来不是梦。

(来自郝嘉伟的物理老师宋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