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城市的铁路情结

我行我诉 作者:徐宜发 著


一个城市的铁路情结

朋友打来电话,说是渭南文物旅游局有意向利用早已废弃的渭南解放路老火车站,筹建一个铁路文化博物馆,想约我一起策划。我便应邀从郑州坐高铁赶往渭南与大家共同商议,从而留下了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

我在铁路部门工作了几十年,可以称得上是个“老铁路”,铁路上过去那些事我了解不少,留有不少文字记载,大多涉及铁路的事朋友都乐意与我共同探讨交流,自然也成了我的一个乐趣。渭南位于陕西关中渭河南岸,因此而得名。它历史悠久,是司马迁的故乡,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的发展得益于铁路的出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具有百年历史的陇海铁路线就经由渭南,2004年南京通往西安的宁西铁路也经过这里,特别是新建成的郑州至西安、西安到大同的高速铁路又为渭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渭南,在中国铁路网的坐标位置上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铁路,铁路也以渭南为圆点延伸周边惠及四方。80多年的岁月沧桑让渭南与铁路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难怪市政府部门要在火车最先在渭南落脚的地方修建一个纪念馆,传承铁路文化,传播历史文明。

我乘坐的高速列车正点到达渭南北车站,这是2010年郑(州)西(安)高铁建成通车在渭南设立的高铁站,朋友张晓雄和他的伙伴已在那里等候我。见到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习黎光,我们直奔解放路渭南老火车站旧址,这里已被文物部门列入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建成的站房陈设面貌依旧,显得十分陈旧。习副局长一一向我介绍设想中的铁路文化博物馆的构思与布局,他们已做了精心设计,前期准备十分充分。习黎光比我小15岁,今年刚刚过了50岁的生日,他们是祖上为寻找生计从中原迁徙到关中的习氏家族。在渭南修建铁路文化博物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仅是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还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在民间广泛征集历史文物,更需要多方配合、全力投入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我打电话给西安铁路局副局长张国顺,说明渭南筹建铁路文化博物馆的事,他安排我的老朋友、经验丰富的陈宇生也来到渭南共同参与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边看边聊边议,集思广益,想尽快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抓紧组织实施。习黎光是一个文化人,讲起铁路一口气能跨越几十年,说到渭南的铁路史更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渭南老车站是陇海铁路一景,承载历史风云,留下许多记忆。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迄兰州西,全长1779公里。陇海铁路原名是陇秦豫海铁路,简称陇海铁路,它的前身是汴洛线。穿越郑州的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前夕,清政府批准修建汴(开封)洛(阳)铁路线,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于1903年11月与比利时铁路电车合股公司在上海签订了修筑汴洛铁路的借款合同,并于1905年6月由比利时公司开工修建,全长185.4公里。1907年3月21日开封至郑州建成通车,1908年12月汴洛铁路全线竣工投入运营。汴洛铁路建成和先前于1906年4月1日开通运营的京汉铁路无疑为沿线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方便,清政府决定将汴洛铁路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然而,在那个年代修筑铁路谈何容易,步履十分艰难,开封至徐州200多公里的铁路线竟用了10多年时间,郑州至潼关的铁路线于1931年12月才勉强通车。

1932年8月,横跨中原的铁路线从潼关动工向西延伸,这条沿渭河南岸西行,经华阴过柳枝达华县,跨赤水河的铁路于1934年7月修抵渭南,时任铁道部长的顾孟余题写了“渭南车站”站名,雕刻在汉白玉制作的站牌匾上,至今还保存完好。渭南车站是陇海铁路进入陕西境内第一条铁路的火车站,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国民政府要人都是从这里上下车出入陕西。据载,1934年10月12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带着张学良等文武官员乘陇海铁路花车从洛阳抵达渭南,时任陕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邵力子等前来迎接。陇海铁路入陕后对关中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渭南首先成为关中东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上海等地一些商贾与当地的工商业主相继在火车站附近开办工厂,兴建商铺、粮食集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展,逐步成为关中一大重镇。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治理黄河也列入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穿过甘肃、宁夏、陕西,流经渭南、潼关流入黄河,全长818公里。1957年,修建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的方案确定之后,陇海铁路三门峡以西部分路段必须改线避开淹没区,渭南车站也随着陇海铁路线的改道而南迁,位于解放路的老车站不再使用。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见证渭南发展历史的老火车站依然保存完好,直到两年前它的站房、站台、股道,还有那座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炮楼都面貌依旧,大家舍不得它们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离开老车站我们来到朝阳公园,绿树翠草簇拥着一台十分眼熟的蒸汽机车,大老远我们就看出它是大同机车工厂生产的“前进”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我们的老伙伴,想起当年在蒸汽机车上烧火那阵子有说不完的故事。“前进”型机车是我们国家1956年试制成功的干线货运机车,1964年大同机车厂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并大批量生产,跑遍了各大铁路干线,在铁路运输中出了大力。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蒸汽机车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取代它的是大功率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人们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身影,渭南完整地保存的是1983年4月28日出自大同机车厂的蒸汽机车,寄托着对铁路的无限情思。

一百多年来,铁路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留恋那些镌刻着岁月痕迹的铁路历史文物。渭南下功夫积极策划筹建铁路文化博物馆,让人们了解我国铁路的昨天和今天,了解更多的铁路知识,这是一个城市的铁路情结。

2014年11月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