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中华吟诵读本:大学生古代诗词曲素养100篇 作者:李昌集 编


前言

《中华吟诵读本》高中版、大学版,是继小学版、初中版后的系列读本。

《中华吟诵读本》的根本宗旨,在于为大中小学的师生以及朗诵、吟诵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学习古典诗文朗诵和吟诵的参考范本,以丰富和提高诵读教学的内涵和水平,通过有声语言体会和把握古典诗文作品,领会和习得古体诗文朗诵和吟诵的基本规则和艺术技巧。因此,书中为所选的散文诗词作品配备了普通话朗诵和传统吟诵,散曲戏曲作品配备了朗诵和昆唱,以使大家对传统曲唱和现代歌曲不同的声音表达形式有一直观的比较,从而更好地领会和把握不同的有声艺术形式各自的特征和内在相通之处。

今天,普通话朗诵已成为我们学习、欣赏、回味、表演古诗文的一种普遍形式,也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古诗文的作品朗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普遍的一项内容。

文学作品的朗诵,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有声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瞬间的朗诵和聆听中,通过声音语言传达和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趣,这种传达和感受,是把作品的理性阅读回归心理活动本源的直观传达和感受,所以能够直接打动人心。因此,文学作品的朗诵和阅读,是学习、传播和接受文学作品相辅相成而又不可替代的两个根本途径。

从朗诵的技术上说,古诗文的朗诵与现代白话文的朗诵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体诗、词、曲、文、赋的语体、音流节奏、语调和语气,与现代白话文又有很多不同,古诗文朗诵具有特有的“味道”,体现了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别具一格的声音语言之美。本书高中版的朗诵者主要是国内资深的著名朗诵艺术家,大学版还邀请了各省市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朗诵家,总体上代表了古体诗文朗诵的当今水平。本书对古诗文朗诵基本规则和要领作有概要说明,与专家们的朗诵录音互相映照,有助于广大师生和朗诵爱好者领会和把握古体诗文朗诵的基本规则和要领。

古体诗文的吟诵,本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是古代语文教育和诗文作品欣赏、传播的一种普遍方式。但从清末民国建立新型学校以来,这一传统逐步微弱而几近消失。近二十多年来,在全世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的汉语古诗文吟诵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被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基本宗旨出发,本书采录的专家学者和各地方有代表性的吟诵,绝大多数吟诵者在65岁以上,只有两三位略小。情况大致如下。

其一,出生于清末和民国初老一辈的吟诵录音。他们从小生活在吟诵还很普遍的环境里,具有诗文吟诵的“童子功”,在今天还能听到的口头传统吟诵中,这一辈可谓第一代吟诵传人,健在的在90岁以上,是现存最地道的传统原生态有声吟诵。

其二,出生在民国,现龄在80多岁,可谓第二代传人。在其少儿时期,新式学校已成主流,传统吟诵在社会上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普遍通行了,但各地还有很多相当于过去私塾的“私学”,这一代人中有些先生的小学阶段即是在“私学”度过的;有一些则在各种机缘中得到第一代先生的亲传,所以第二代传人的吟诵也是地道的传统吟诵。

其三,出生在民国晚期和建国初年,现龄在65岁到70多岁,可谓传统吟诵的第三代传人。在其童年时期,传统吟诵在社会上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但少数地方还有凤毛麟角的街道私塾,从而为少数孩子留下了传统吟诵的童年印象。还有一些先生从小就上了公立学校,但从自家长辈兴之所至的吟诵接触到传统吟诵,有些则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有幸结识了能吟诵、喜吟诵的前辈老师,出于兴趣而向前辈老师学习了一些传统吟诵。这一代先生们的吟诵大体上也属于传统吟诵。

《中华吟诵读本》采录的这三代吟诵传人的吟诵,第一、第二代前辈的吟诵大多是过去的录音,是学习、研究和传承吟诵最珍贵的资料,由于过去技术条件的限制,有些录音质量不是太好,遗憾的是已经无法重录了。第三代传人的吟诵,都是现场采录的。

本书选用的传统吟诵,有“通语”和方音文读两大类。“通语”相当于或接近今天的普通话,方音文读吟诵则是各个方言区的“官话”。我们希望为大学和中学的广大师生及吟诵爱好者们提供原汁原味、形态多样的传统吟诵样式,比较全面地呈现晚清民国以来传统吟诵的真实面貌,同时展示吟诵传人对传统的坚守和个性化的发挥。

学习传统吟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这些吟诵录音用耳朵听,学着吟。目前全国学习和接触到传统吟诵的师生和社会上的吟诵爱好者,大约已有数万之众,有些地方已形成一定的风气,但与大中小学生的总数相比,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客观地看,有不少青少年觉得传统吟诵不如唱歌好听,根据我们对全国若干省、市语委和教育部门的同志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采访,都认为传统吟诵应该传承下去,但觉得好听的目前还不占多数。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传统吟诵的前辈传人几乎没有受过声乐的训练,除极个别有音乐专业背景,大都是学者和文化人而不是声乐艺术家,各位先生吟诵的意趣和“味道”也不完全一样;其二是由于吟诵传统一度中断,所以今天六十岁以下的人,从小都是在各种现代歌曲的熏陶下长大的,从而养成了歌曲欣赏习惯和某种声乐审美定势,因此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传统吟诵不像唱歌那么美听。

那么,今天传承学习传统吟诵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认为,传统吟诵的当代价值和继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吟诵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首先在其是一种便捷、有效而有趣的大众读书方式,同时也是文人诗文创作中的一种手段,在高雅的文人间是一种表达、欣赏和体味诗文意趣的有声形式。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阅读,对古典诗文的有声表现重视不够。学习和继承古诗文吟诵,有助于丰富古典诗文的学习方式、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传统吟诵,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声律特征,感悟古典诗文不同于现代白话的语言方式和语体特征,丰富和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吟诵时心灵和声音的相互触发,有助于加深对古诗文意境情趣的直觉感受,扩展和深化对古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2)传统的诗文吟诵,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汉语声乐形态”,汉语字音有“声”有“韵”,有平上去入不同声调,所以汉语本身具有一种自然朴素的“旋律”,而“吟”,是将古典文言语体自身的“声律美”“旋律美”外化的最佳形式。同时,传统吟诵有着现代歌唱没有的独特趣味:既保留着“诵”的意味,也有类似于唱的“吟”之风味。因此,学习传统吟诵有助于感悟和理解中国本土的汉语声乐特色。

(3)传统吟诵实践上的一大特点是,吟诵者既要掌握吟诵的基本规则,又要融入自己的创造性。传统吟诵既有大致统一的规矩,同时又千变万化,即使用同一个吟诵调吟诵同一篇作品,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心境,都会有不同变化,都是一种“再创作”,学习传统吟诵,可以作为一种培养共性化的规则思维和个性化的创造思维相结合的手段,在学习传统吟诵中输入培养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意义。

因此,传统吟诵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古老文化,我们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们不妨都来感受一下,把吟诵作为一种文化知识加以了解和接受。其实,“好听”和“不好听”是相对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欣赏习惯和理解程度,如果你在学习中领略了传统吟诵特殊的趣味和魅力,你就会越来越喜欢它。传统吟诵对音色的要求并不高,更讲究的是吟诵的“味道”,这是吟诵在过去读书人中能够普及的原因之一。今天当然不能要求学生们对古诗文都能像过去那样吟诵,但如果你学会一点吟诵,可以丰富你的文化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当你完成繁重的作业后放松一会儿,假日里在湖边享受短暂的悠闲,平常在小屋里静静地独处片刻,你轻轻地、大声地或默默地吟诵一首《诗经》、一段楚辞、一首唐诗、一首宋词,你就在拥抱历史和晤对古人,同时也在感受当下和面对自己,体味和享受一种宁谧的、纯洁的、高雅的生命感觉。

李昌集
2016年10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