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没有实现的画家梦
萧红,最初的梦想并非是成为一个作家,而是成为一个画家。当然,她很有绘画的天赋。小学时,她就画房画鸟,得到祖父的夸奖,她会高兴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个画家。”
偏爱大自然,也是萧红的一大喜好。这大概是她自幼和祖父一起在后花园游戏的缘故。那些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她的眼睛里,不是简单的动植物,而是陪她嬉戏的玩伴。或许是儿时家里的人太过冷漠,才让她有这样的追求。
喜欢与大自然的小生灵欢聚在一起,成了萧红的一个爱好。在《后花园》里,她有过这样的描写:
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出缨,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干净得过分,简直不知道它为什么那样干净,不知怎样它才那样干净的,不知怎样才做到那样的,或者说它是刚刚用水洗过,或者说它是用膏油涂过。但是又都不像,那简直是干净得连手都没有上过。
然而这样漂亮的缨子并不发出什么香气,所以蜂子、蝴蝶永久不在它上边搔一搔,或是吮一吮。
却是那些蝴蝶乱纷纷地在那些正开着的花上闹着。
后花园沿着主人住房的一方面,种着一大片花草,因为这园主并非怎样精细的人,而是一位厚敦敦的老头,所以他的花园多半变成菜园了。其做种花的部分,也没有什么好花,比如马蛇菜、爬山虎、胭粉豆、小龙豆……这都是些草本植物,没有什么高贵的。到冬天就都埋在大雪里边,它们都死去了。春天打扫干净了这个地盘,再重种起来。有的甚或不用下种,它就自己出来了,好比大菽茨,那就是每年也不用种,它就自己出来的。
美丽的后花园,在萧红的记忆里,有着世界上最艳丽的色彩。她喜欢绘画更多的原因是,有油画的色彩,可以让她记忆里的天空永远保持那样湛蓝,记忆里的云朵永远那样纯白,那片花也不会褪色与凋零。
骆宾基写过一篇《萧红小传》,文中谈到萧红是一个沉默严肃而且非常孤独的女孩子,无论是她到哈尔滨前或是日后的生活,都表现出这种个性。她在学校最喜欢的科目是美术,老师是一位从上海回来的吉林青年高仰山。同时,她也喜欢历史,教这门功课的是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姜寿山。这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老师,他喜欢新文学,也爱研究一些新的思想文化。除了教书外,他会把当时最好的新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
但是对萧红来说,她在校期间并没有对新文学产生很高的兴趣,而是在日后的漂泊生涯中,逐渐培养出对新文学的热爱。她在校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及精力,全都用于绘画上。她认为,绘画能将眼中的风景记录下来,就如日记一般,记录下生活。萧红热爱绘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她对大自然的美有着特别的喜好。产生这种偏爱的原因,在于她逃避现实的心理,也就是想逃避在呼兰家中所见到的一切狰狞丑恶。那个处处充斥着令人厌恶的腐朽气息的封建家庭,与她骨子里的叛逆形成强烈的反差。唯独大自然的纯净之气,才能荡涤她的情怀,而后花园和爷爷则守护住了她的纯净之心。因此,萧红的才气表现在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当然,她对自然的爱好也不能全是对周围人物厌恶的反抗心理,毕竟,对于美好的事物,所有的人爱美之心都是一样的。大自然的美足以吸引每一个懂得欣赏它的人。
不论爱好绘画的动机是什么,萧红将自己完完全全地陶醉于美术中,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是天气晴朗,只要功课不忙,她总是徜徉于郊外和公园中,到处作画写生。其中她最爱去的一个地方是城里的马家花园。那里可谓是绘画者的天堂,美丽的风景,醉人的花香,还有什么比得过这呢?随后,萧红还与其他同学组成了野生采风绘画协会。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大家互相交流绘画心得与技巧。这段日子,她过得无比惬意与快活。每个人在做自己爱好的事,都会感到无比满足。
萧红在美术小组里学习西洋画,而导师高昆先生是一个很严苛的人。他自己对绘画也很有独到的见解与技巧。他指导学生,一年学素描,二年学水彩,三年才学油画,绘画是不能凭空想象的,要有真实的事物去临摹。因此,高昆先生带他们常去公园、郊外、江边、太阳岛等处写生。可能是受油料、画布费用的限制,萧红不太画长幅作品,以及繁琐的山水花鸟,而是总画一些静物小品。就如她初中毕业的绘画作品,许多同学以花草入画,唯独她画的是石头、烟斗、烟荷包。对此,高昆先生为其取名《劳动的恩物》,并且对萧红有很高的评价。先不说绘画的技巧,单从绘画的灵性来看,萧红就高人一筹。静止的平凡的事物会给别人呈现不一样的效果,越平凡的东西,越有更深的内涵。因此,高昆先生认为萧红很有思想,有绘画的灵气。高先生在晚年回忆说:“萧红作的画,多半是一些平凡的东西,如萝卜、烟荷包、烟斗、破帽子等。油画气味浓厚,调子较为沉闷,但却有清新之感。”
后来,萧红于1936年只身去了日本,仍然不忘自己的这份挚爱:“我对绘画总是很有趣味的,将来一定要在那上面用功夫的。我有一个到法国去研究绘画的欲望。”可见,这种画家梦她一直从未放弃过,这是她最初的热爱,尽管没能坚持到最后。可能是时代的原因,萧红认为笔杆子更适合书写,并想记录一下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生活,记录下东北那片土地上受封建迫害的劳苦大众。
也许,绘画能让她的内心平静一下,让她在心中的凄苦无法诉说时能接近大自然,从而忘却忧愁,乃至抛开所有的烦恼。然而从骨子里,萧红不是一个安于平凡的人,她不能忍受安稳平庸地度过一生,有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她想要留下点什么,警醒世人也好,批判一些丑陋也好。所以,她想拿起笔杆子,像鲁迅先生一样去战斗,捍卫自己的家与国。
没有实现画家梦,只为成全一个新的梦,文学梦。这就是萧红,在抗争中坚持自我的新时代女性,在一路狂奔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那个黄金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