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

萧红新传: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 作者:王拥军 著


2. 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



萧红来到哈尔滨,就读于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中。这所中学的前身便是“从德女子中学”。在1926年以前,哈尔滨的文化教育是由俄国人垄断的。1923年,辽宁发起收回日本人控制教育权的活动,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反响。随后,东三省的很多爱国人士,也纷纷发起收回教育权的活动。这时,哈尔滨百姓也纷纷强烈要求当局收回由俄国人控制的教育权,之后大力兴办民族教育,由此创办了“许公纪念储材学校”“从德女子中学”等私人学校。1926年8月,当局收回中东铁路沿线教育权后,对哈尔滨的学校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从德女子中学由此改为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中。

可以说,这时的萧红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环境,让她可以充实自己,学到真正的知识。“从德兮,松江滨,广厦宏开,气象新,学子莘莘,先生谆谆。莫道女儿身,亦是国家民,养成勤朴敏捷高尚德,方为一完全人。”这是当时从德女子中学的校歌,“从德”一词很显然是取自儒家之道的女子的三从四德。诚然,这是封建社会约束女子行为的标准,但是细读校歌的内容不难发现,“从德”仅仅取自儒家的育才之意,并非是旧社会的女子约束标准。这是一所新兴的现代中学,它想要培育的是有理想,有文化,有报国之志的新时代女性。

该女子中学的校长名叫孔焕书,是一个有思、有才识的新潮女性。她对萧红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所中学,不是贵族学校,像萧红一样清贫的学子,依旧可以拥有学习的资格。在哈尔滨的教育史上,这所女子中学有很重要的地位,培育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期女性,成为哈尔滨的骄傲。

萧红进入中学后,贪婪地吸取着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博爱的精神营养,把反帝反封建作为人生的伟大追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空前高涨。与此同时,她因为从天地窄小的呼兰县城刚刚迈入繁华喧嚣的大都市,时刻被各种新知识新气息强烈地吸引着。对一个有志向的女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文化与新潮的思想,都深深吸引着她的目光。而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中,起初她最热爱的却是美术。

1928年11月9日,萧红刚好在女子中学度过了两年时光。她的美术教员是高仰山先生,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学者。高老师最推崇的人就是鲁迅先生,也就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也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尤其推崇版画艺术。从那一刻开始,鲁迅这个名字便深深印在了萧红的脑海里,以至在后来,他成为萧红最尊敬的人,也是影响了她一生的恩师。

在此时,萧红赶上了一次运动,对她影响深远。原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我国东北的侵略和掠夺,强迫东三省的反动当局在东北修筑五条有利于日军武装侵略的铁路,并签订了“满蒙新五路密约”。消息传开,东北三省群情激愤,抗日浪潮空前高涨。为了响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提出的“反五路”号召,哈尔滨成立了“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并于11月9日这一天,实行了全市大中小学生总罢课。一时间,全体学生出动,上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作为一所女子中学,有严格的校训和纪律。当时的校长孔繁书认为,女学生不宜与男学生混杂上街,故竭力封锁消息,拒绝罢课,关闭校门,强行维持上课秩序。但是没想到,“学联会”组织的童子军竟然翻墙进校,砸开了校门。

据说,当时的情景十分浩荡。一群男生冲进教室,呼吁女生们行动起来。于是,在高仰山和一些进步老师的带领下,四百多名女学生冲破校方的重重阻力,迅速集中到操场上,加入到游行这支生力军中,浩浩荡荡地走出了校门,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萧红更是勇敢,她担任起宣传队员,大声地宣读起她刚刚得到的传单。“我们要国家主权!”“我们决不当亡国奴!”“不让日本人在中国修铁路!”

而此时,“学联会”主席苏宏手持话筒大声宣传着:“诸位同学们!我们是不是有血性的中国人?我们愿不愿意丧失主权?我们怕不怕死?”“不怕!”势如排山倒海的声浪回应着。

“我们要国家主权!”“我们决不当亡国奴!”同学们喊着口号,迎着警察的枪口和高压水龙头,冲了上去。而在此时,那些如强盗一般的警察,简直是丧尽天良,泯灭人性,他们将枪口对准这些以热血捍卫家国的学子。枪声震惊了一些女学生,她们吓得后退了。

而萧红却勇敢地冲到这几名女同学的前边,向警察大喊,说那些警察不配做中国人,他们家里也有父母和妻小,更应该将枪口对准侵略我国主权、杀害我们同胞的日本关东军,而不是对自己的同胞开枪,做卖国贼。当时,竟然真的有一些警察,被萧红的一席话打动了,唤醒了良知,放下了手中的机枪。

但是丧尽天良的警察长,见事不妙,立即带头向学生队伍开枪,又有几名同学倒在血泊里,有些学生吓得退缩了。但是,萧红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在队伍中,她还结识了同样义无反顾冲在游行队伍中前列的学生陆振舜。他们一同赤手空拳向前与警察争斗,誓死要与这些出卖家国的走狗斗争……

遗憾的是,为期三天的学生爱国运动最终被镇压下去了,那五条铁路还是修成了。但这次事件让萧红成熟起来,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军阀的卖国行为有了更具体而深刻的认识。从此,她封闭式的学生生活被打破了,社会接触面扩大了,她与陆振舜之间的来往也多了起来。大家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哲学以及人生的诸多问题。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多共同语言,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知己。渐渐地,他们成了一对心心相印、亲密无间的情侣。

在几十年后,萧红清楚地描述了这段经历:“那时我觉得我是在这几千人之中,我觉得我的脚步很有力,凡是我看到的东西,都已变成严肃的东西,无论是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经落了的叶子的街树。”在女子中学的萧红,已经蜕变成满腔热血的战士。她为民族尊严而战,为水深火热的国人而战,更为中国这片养她的土地而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