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此时少壮自负恃

政坛大风:王安石传 作者:毕宝魁 著


第四节 此时少壮自负恃

在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城里,东面有一个大丘,是城里最高的地方。大丘的东边是一条河流,河水清澈。河水向南流出城去并入大江。这个大丘当年曾经是盐车卸车的地方,因此又叫作盐步岭,也写作盐埠岭。

在盐埠岭顶部稍下一块平坦的地方,有一个不太大的宅院,俭朴干净,这便是王益的住宅,王安石的少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

从王安石的家往北走一段路再向东拐一百多米便是很有名的道观——祥符观。道观建筑在河岸上,向东南望是群山掩映,山间的人家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视野极其开阔。

道观周围树木茂密,春夏之间,绿荫掩映,松柏苍翠,最漂亮的是一大片一人多高的栀子树,夏季开花的时候,深绿色的椭圆形的小叶衬托出稍微有一点点淡黄的白色花朵。在刚刚开花儿的时候,远远望去,稀疏的几朵小花儿如同白色的蝴蝶落在绿树丛上,别有一种神韵。而栀子花盛开的季节,则满树白花,花香随着微风向四处散去,那景致那清香真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王益回家给祖母守丧,每天除了跪拜上香,还有一些事务,但这些事务随着日子的逐渐过去也越来越少。而王安石是重孙辈,他母亲是继室,王益的前妻留下两个儿子,即王安仁、王安道。王安石是他母亲的长子,但在家中则是老三,在守丧的过程中事情很少,因此便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十三岁的王安石开始了他人生学问储备的第一次飞跃,他要利用这两年多的时间抓紧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

父亲是进士出身,母亲也是知识女性,家中的藏书本来就足够学习的。环境又如此优美,王安石便经常到那片栀子树林中读书。微风吹拂,花香入鼻,小安石陶醉在书中,他本来聪明透顶,记忆超群,稍有不理解的地方,或问父亲或问母亲都可以得到透彻的解答。

王安石先读《论语》,他家除何晏的《论语集解》外,还有邢昺奉旨撰写的《论语正义》,是当时最新的注疏《论语》的著作,这对于王安石理解《论语》大有启发。其他如《春秋三传》《诗经》,唐代流传下来的《五经正义》等书他都全面阅读。

其实,人之成长,往往有一两个关键时期,一两个关节点。十三四岁是人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往长了说,十二三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实际就是他的人生体会。十五岁到三十岁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相当于一年中的春分到夏至,美之甚矣。

两年多的刻苦读书使王安石的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他开始感觉自己有非常大的潜力,仿佛一个刚刚长成翅膀而翱翔于九霄的雏鹰,看见了广阔的原野,更看到了无垠的蓝天,志存高远,雄心勃勃。他在后来写的《忆昨诗示诸外弟》中说:“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多么意气昂扬的精神状态,多么高远的志向。王安石如此自信,获取的知识量非常大。知识的迅猛增长能够增加人的自信,而自信又是加速发奋自学的动力。发奋与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前提。

祖母丧期满后,王安石随父亲到京师汴梁去了。这给十六岁的王安石带来新的惊喜。

守丧期满,王益进京到吏部销假,等候重新起用。这年是景祐三年(1036),王安石十六岁。这是王安石有生以来第一次到京师。这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当时天下最繁华的地方。进城后,他看到许多在外地看不到的事情,听到许多在外地听不到的新闻。他一下子被这里的繁华景象所吸引,感觉自己仿佛长大了许多。

开封城共有三层城墙。从外往里数,第一层是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二十三步,略呈长方形,南北略长而东西略短,大体相当于今天开封四周的土城遗址。四面各有一个正门,因为是皇帝出行时要走的御路,所以都是双重直门,门洞宽敞深邃,门楼巍峨壮观。

此外,城中共有四条河流穿城而过,故又设有几道水门,水门上都设有铁窗门,派有兵丁把守,十分严密。城墙外环绕着一条宽达十多丈的护城河,当时叫“护龙河”,河中流水一丈多深。城门处架设吊桥。护龙河两岸都栽上了杨柳树,每到春夏季节,河水清澈,杨柳依依,倒真是一处亮丽的风景。

外城以内,大约是在正中央的位置上又有一个四方形的城墙,这就是内城,也叫里城。里城周长为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共设十个城门。南面正中的城门叫“朱雀门”,这是一个十分气派壮观的高大门楼,也是双重直门。它的北面正对着皇城也叫大内城的“宣德门”,南面正对外城的“南薰门”,这三道门中间的大街便是所谓的“御路”。

这是全城最宽敞、最繁华的街道。尤其是从朱雀门到宣德门这一段,更是宽阔洁净,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路面有二百多步宽,古人所说的一步等于我们今天的两步。在古代,迈出一足之距离为跬,两足各迈一次的距离才叫步。所以,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二百多步大约就是现在的三百米左右,也真是够宽的了。

这条御街的两边是御廊,都是商贩的摊位,终日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极其热闹。在御街的两边,各插立一道黑漆杈子,即设立一道隔离带。在这两道隔离带的里边相等的距离,又有两道红色杈子的隔离带。在黑隔离带外边,便是自由市场。在黑红两道隔离带的中间,是平常百姓可以通行的道路。红色杈子之内,是皇帝出行的专用道路,不准百姓行走。

在红杈子之内的皇帝专用路的两侧,还有专门用青砖砌成白灰勾缝的御水沟,沟里引进流动的清水,水面上全都栽植荷花。御水沟的两岸广植桃李梨杏等果树,树下再种植各种杂花。每到春夏之间,御路两侧百花盛开,远远望去,仿佛两条色彩艳丽的锦绣的彩带,格外美丽。

里城中间略偏西北的地方,还有一层高大坚固的城墙,也是四方形,这就是所谓的大内,就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大内城里的建筑基本上是对称的,排列得非常整齐。大内占地面积不大,城墙的周长只有五里多。但其中的建筑很紧凑、很密集,宫廷楼阁交相辉映,金碧辉煌。

大内共有六个城门,南面有三个,中间的叫宣德门,宽敞雄伟。城门楼叫宣德楼,巍峨挺拔,蔚为壮观。东边的叫“左掖门”,西边的叫“右掖门”。东西北面各有一个城门。

东京城的街道设计主要是由以上所说的这些城门的位置决定的,与城门的分布相配合。全城的主要干线称御路,共有四条。从大内的正门宣德门一直往南直到外城的南薰门,是全城最宽阔壮观的特大街道,就是前文提到过的那条御路。第二条是从州桥往西,经里城的旧郑门,一直到外城的新郑门。第三条是从州桥往东,经过里城的旧宋门,一直到外城的新宋门。第四条是从大相国寺往北,经过里城的旧封丘门,一直到外城的新封丘门。其他街道与这几条主要干线连接交错,形成很密集的街道格局。因为全城的街道基本上都是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走向,这样就把整个城区分割成许多方格子的形状,很是整齐。

为加强全城的治安管理,东京在以前城市坊市制的基础上,又增加“厢”一级设置。全城按照街道纵横交错所分割成的方格设置一百二十个坊,在坊的上边再设置厢。东京城共设八个厢,每厢设有厢吏,即行政负责人,直接归开封府领导。街巷中大约每隔三百步(大约五百米)设置一个军逻铺,每铺有士兵六七个人,夜间巡逻,负责维持地段的社会治安和防火,有点像现代公安派出所的性质,同时还兼有消防队的功能。

全城最热闹的地方当然要数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正在州桥的东边,是全城的中心地段,又是四条御路的中心点。这里是全城最大的集贸市场,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集贸市场。开封府规定,这个市场每月开放五次,允许国内外的所有客商来此进行各种交易。

自从仁宗即位以来,多年没有大的战争和祸乱。文武大臣们便都沉浸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中。他们的高消费刺激了大内城东这一地带的消费业的大发展,而消费业的大发展又为这些大臣的高消费提供了条件。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来到东京的前几天里,在一位热情老家人的引导下,王安石游遍了里城以内、大内以外的大部分地方。看到这里的繁华和京师里人们挥金如土的生活情景,青少年的王安石感到别是一番滋味。

  1. 卷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