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文选》研究之现状与展望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2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 刘跃进


日本《文选》研究之现状与展望

〔日〕富永一登 撰 陈翀 译

内容提要:日本1996年以后的《文选》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果。其中首推清水凯夫先生在专著中所提出的“新文选学”概念。这一时段出版的重要研究专著还有冈村繁、富永一登、狩野充德、竹田晃、高桥忠彦诸人的专著及斯波六郎先生的遗稿集。此外,日本学者围绕“新文选学”的八大课题即注释学、校勘学、评论学、索引学、版本学、文献学、编纂学、文艺学以及研究动向、对日本文化之影响、训点、训读、日本语译注等日本学者独具特色的领域,均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对《文选》所收作品之解释与再翻译方面,则以岩波文库出版的《文选诗篇》(全六册)为代表,使过去多有歧义的《文选》诗歌的日语翻译得以精益求精。而关于《文选》对六朝以后东亚古典文学之创作所起到的作用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还有待今后作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日本《文选》研究 现状 展望

毋庸置疑,《文选》乃是一部培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基础学力的重要典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想要去读懂其中的文章诗歌,首先需要对以李善注及五臣注为代表的诸注释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又需要将语言的调查范围扩大到各类辞典以及相关古典文献。同时,以唐代写本为出发点的《文选》刊本存在一条比较明晰的系谱,这又有助于我们借此掌握一些书志学上的基础知识以及校点古典文献的学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文选》作品的阅读,我们不但可以对到六朝为止的文学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且基于其已成为清末以前文人学者之最为基础的学术涵养,亦可谓是我们考察唐代以后各种文学表现之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典。

然而,在近年急功近利的学术大环境之下,文科的基础学问越来越被社会所漠视。非常遗憾的是,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之经典的《文选》研究,也一样越来越难引发学者所应有的研究热情。静永健先生于2015年所撰写的《回归〈文选〉——中国文选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参加报告记》(《东方》第407号)一文,就是对这一趋势所提出的一个警示,值得引起学人重视,此处就不再赘言。以下谨对当今日本学界之《文选》研究状况及今后的展望提出一些鄙见,抛砖引玉,以求郢正。

一 日本《文选》研究之现状

对于截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文选》研究,可参考牧角悦子先生《日本文选研究之历史与现状》(《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第56期,1996年)。下文拟对日本1996年以后的《文选》研究成果作一些整理与简述。

这一时段,首先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由清水凯夫先生所提出的“新文选学”这一概念。清水先生这一学术思想在其《新文选学——〈文选〉之新研究》(研文出版1999年)一书中得到了集中而全面的反映。清水先生认为,传统的“文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校勘、注释、索引等领域,还未能对《文选》之本体特质予以清晰的解明,因此今后有必要从先行文学理论的承续、《文选》的受容与评价之变迁等多个方面来对“文选学”之学术体系予以重新的建构与思考。当然,清水先生所提倡的“新文选学”虽然冠以“新”字,但究其所论,其实也就是日本《文选》学者最为重视的几个课题。清水先生或是希望藉一个“新”字,来取得一个对“文选学(选学)”研究中床上架床、屋上叠屋现象的警示,提醒学者及时反思传统,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前进。

无独有偶,在中国方面,许逸民先生也对“新文选学”这一课题建设的必要性予以了提倡与强调,这也成为了1990年以后中国《文选》研究之隆盛的触发点。俞绍初、许逸民将“新选学”具体归纳为以下之八大课题(郑州大学古籍所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98年):①《文选》注释学;②《文选》校勘学;③《文选》评论学;④《文选》索引学;⑤《文选》版本学;⑥《文选》文献学;⑦《文选》编纂学;⑧《文选》文艺学。以下就根据此八分类来对日本文选研究论文进行一个整理。在此之前,亦对清水先生提出“新文选学”前后的《文选》研究专著做一些概括,以便明示日本《文选》学术研究发展之脉络。

首先,日本80、90年代《文选》研究之领军人物冈村繁先生于1999年出版了《文选之研究》(岩波书店)一书,对俞绍初、许逸民所提出的八大课题均有涉及。其书通过对敦煌本《文选注》的文本校勘整理揭示出其具备讲义录之性格,提出了李善单注本乃是对北宋本之继承的观点,阐明了《文选》之编纂背景及其流传之经纬,并将《文选》与《玉台新咏》进行了比较研究,涉及范围广大,新见迭出不穷。对于此书的评介,可参考兴膳宏《从两个侧面来进行的〈文选〉研究——冈村繁著〈文选之研究〉》(《东方》第225号,1999年)以及富永一登《冈村繁著〈文选之研究〉》(《中国文学报》第60期,2000年)。这两篇书评,也对当时日本文选学史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一些阐述。

同年出版的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研究》(研文出版)一书,主要聚焦于揭示《文选》成为唐代以后文人之必读书之际李善注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此书继承了小尾郊一、富永一登、衣川贤次《文选李善注引书考证》(研文出版,上卷1990年、下卷1992年),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引书索引》(研文出版1996年)等研究成果,更为明确地揭示出了《文选》李善注的种种特征。

翌年之2000年,由溪水社出版了狩野充德的《文选音決之研究》。此书主要集中在对《文选集注》所保存的唐代《文选》旧注之一《音決》的整理与分析考察上,提出了《音決》保留的是唐代南方音系的观点。紧接着在2001年,又由研文出版刊出了小尾郊一《沈思与翰藻——〈文选〉之研究》一书。众所周知,小尾郊一先生是七八十年代日本《文选》研究的领导者,因此,这也是一本让我们回溯日本《文选》学史之发展脉络及历史经纬的重要专著。

另外,2001年日本还出版了竹田晃《文章篇下》、高桥忠彦《赋篇下》的《文选》日文译注,至此,这部开始于1963年、收入明治书院新释汉文大系的《文选》全卷译注终于得以全部完工。这套煌煌译注,历经四十余年,可谓凝结了一代《文选》学者的心血。由此亦可体会到《文选》现代日语翻译之艰辛困难。

2004年,20世纪30~50年代在日本开创并奠定了“《文选》学”这一学科基础的斯波六郎先生的遗稿集《对六朝文学的思索》(创文社)终于得到了整理并刊行。斯波六郎先生编著的《文选索引》《文选李善注所引尚书考证》《文选诸本之研究》均是日本《文选》学之奠基之作,亦对海内外《文选》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此,兴膳宏先生指出,“斯波六郎先生的著作”“面对现代研究者,我鼎力推荐大家对《对六朝文学的思索》一书进行熟读。并借此希望大家去反复思考一下应该如何去训练读书这一行为”(《创文》第475期,2005年5月)。

以上为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日本出版的几部重要的《文选》研究专著,以下则将上述之外的著作及论文先分八类予以整理,再别列他类,以资一并参考。

(1)注释学

·松浦友久《李善注本〈文选序〉音注考——对“加注者”的检讨与“別、入声”的解释》(《中国诗文论丛》第16期,1997年)

·山口谣司《敦煌本〈文选音〉考——附·翻印》(《大东文化大学汉学会志》第36期,1997年)

·佐藤利行《〈文选集注本〉离骚经一首所引陆善经注考(一)》(《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第58期,1998年)

·佐藤利行《〈文选集注本〉离骚经一首所引陆善经注考(二)》(《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第59期,1999年)

·佐藤利行《〈文选集注本〉离骚经一首所引陆善经注考(三)》(《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第60期,2000年)

·水谷诚《“橙”音是否为“惩”——探求〈文选〉音注之原姿》(《中国诗文论丛》第19期,2000年)

·水谷诚《李善注所见典据不明之训诂出自何处》(《中国诗文论丛》第20期,2001年)

·清水凯夫《文选李善注的性质》(《中国读书人的政治与文学》所收,创文社2002年)

·清水凯夫《李善注之二、三问题点》(《松浦友久博士追悼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论集》所收,研文出版2006年)

·狩野充德《〈文选音決〉之“三”字音考》(《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1期,2003年)

·狩野充德《〈文选音決〉之音注与〈文选〉的解释——以“见·乐”二字为例》(《日本中国学会报》第61期,2009年)

·佐藤正光《〈文选〉李善注“善曰言”的解释与五臣注、及现代注释的关连——以〈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诗之解释为中心》(《六朝学术学会报》第6期,2005年)

·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活用——注引〈论语〉所见文学言语之创作》(《冈村贞雄博士古稀纪念中国学论集》所收,白帝社1999年)

·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活用——注引曹植诗文所见文学言语的继承与创作》(《六朝学术学会报》第4期,2003年)

·富永一登《资料集 〈文选〉李善注引曹植诗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1期,2003年)

·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引陆机潘岳诗文——李善注所见文学言语的继承与创作》(《中国中世文学研究》第45·46合集,2004年)

·富永一登《资料集 〈文选〉李善注引陆机·潘岳诗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2期,2004年)

·富永一登《资料集 〈文选〉李善注引〈子虚赋〉〈上林赋〉〈西京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3期,2005年)

·富永一登《旧钞无注本〈文选〉所见“臣君”考》(《松浦友久博士追悼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论集》所收,研文出版2006年)

·富永一登《资料集 〈文选〉李善注之从省义例“已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4期,2006年)

·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增补改变——从省义例“已见~”考》(《立命馆文学》第598期,2007年)

·佐竹保子《李善注“事无高玩,而情之所赏,即以为美”考——有关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之“情”的解释》(《集刊东洋学》第101期,2009年)

·大桥贤一《关于尤袤刻本李善注〈文选〉的一个考察——以题目及作者之李善注为中心》[《北海道教育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编》第60(1)集,2009年)]

·大桥贤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景云〈文选举正〉校注(2)》[《北海道教育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编》第62(2)集,2012年]

·陈翀《冷泉家时雨亭文库藏旧钞本〈文选〉卷第二——本文翻刻与书入注之整理》(《中国学研究论集》第29期,2012年)

·陈翀《〈集注文选〉所引诸注释书考》(《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10期,2012年)

·陈翀《九条本〈文选〉卷十五(上)——本文翻刻与书入注之整理》(《中国学研究论集》第30期,2013年)

·陈翀《九条本〈文选〉卷十五(中)——本文翻刻与书入注之整理》(《中国学研究论集》第31期,2013年)

·陈翀《九条本〈文选〉卷十五(下之一)——本文翻刻与书入注之整理》(《中国学研究论集》第32期,2014年)

·陈翀《九条本〈文选〉卷十五(下之二)——本文翻刻与书入注之整理》(《中国学研究论集》第33期,2014年)

(2)校勘学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1)》(《中国学研究论集》第1期,1998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2)》(《中国学研究论集》第2期,1998年)

·富永一登、衣川贤次《新出〈文选〉集注本残卷校纪》(《中国中世文学研究》第36期,1999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3)》(《中国学研究论集》第3期,1999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4)》(《中国学研究论集》第4期,1999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5)》(《中国学研究论集》第5期,2000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校勘纪(6)》(《中国学研究论集》第6期,2000年)

·池渊质实《九条本〈文选〉校勘纪(1)》(《中国学研究论集》第7期,2001年)

·池渊质实《九条本〈文选〉校勘纪(2)》(《中国学研究论集》第10期,2002年)

·池渊质实《九条本〈文选〉校勘纪(3)》(《中国学研究论集》第11期,2003年)

·芳村弘道《静嘉堂文库所藏古钞无注本〈文选〉卷十残卷校纪》(《学林》第44期,2006年)

·东洋文库善本丛书12《国宝 文选集注卷第四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八·第八十八·第百十三》(勉诚出版2015年)

(3)评论学

·福井佳夫《萧统〈文选序〉之文章考》(《中国中世文学硏究》第53期,2008年)

·福井佳夫《萧统〈文选序〉札纪》(《文学部纪要(中京大学)》第 42—2期,2008年)

·井上一之《〈文选序〉所见“八字之文”考——以与“三言”之差异为中心》(《中国诗文论丛》第31期,2012年)

·牧角悦子《〈文选〉序文与诗之六义 —— 赋乃古诗之流》(《六朝学术学会报》第16期,2015年)

·牧角悦子《〈文选〉编纂所见“文”之意识》(《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第95期,2015年)

·川合康三《规范与表现——以〈文选〉诗最初之分类为中心》(《东方学》第132期,2016年)

(4)索引学

·山崎健司编著《文选李善注语释索引》(熊本县立大学文学部研究丛书4,2004年)

(5)版本学

·佐竹保子《对九条本〈文选〉识语之检讨》(《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第4期,1999年)

·长泽孝三《岛田翰与文选集注》(《日本历史》第608期,1999年)

·冈村繁《宋代刊本〈李善注文选〉所见对“五臣注”的剽窃利用》(《村山吉广教授古稀纪念中国古典学论集》所收,汲古书院2000年)

·冈村繁《重修北宋国子监本〈李善注文选〉序说》(《立命馆文学》第598期,2007年)

·池渊质实《九条本〈文选〉研究序说》(《中国学研究论集》第6期,2000年)

·矶部彰《朝鲜版〈文选〉六臣注本之诸版本》(《东北亚研究》第4期,2000年)

·矶部彰《袁褧倣宋刊六家文选系版本一种》(《nao de la China》第9期,2005年)

·矶部彰《朝鲜版五臣注〈文选〉之研究》(《东北亚à la carte》第17期,2006年)

·富永一登《唐钞本李善单注本〈文选〉残卷考》(《中国学研究论集》第7期,2001年)

·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传承——从唐钞本到尤本》(《日本中国学会报》第59期,2007年)

·芳村弘道《和刻本〈文选〉考——从版本来看江戸·明治期的〈文选〉受容》(《学林》第34期,2002年)

·芳村弘道《静嘉堂文库所藏古钞无注本〈文选〉卷十残卷叙录》(《立命馆文学》第598期,2007年)

·芳村弘道《孤本朝鲜活字版〈选诗演义〉及撰者曾原一考》(《学林》第46·47合集,2008年)

·陈翀《〈集注文选〉成立过程考——以平安史料为线索》(《中国文学论集》第38期,2009年)

·陈翀《旧抄本〈文选〉卷头冠录〈上文选注表〉原因考——以复原的〈集注文选〉序文为线索》(《九州中国学会报》第48期,2010年)

·池田昌广《藤原道长的摺本文选》(《鷹陵史学》第36期,2010年)

·芳村弘道《〈选诗演义〉考异——作为宋代〈文选〉版本之〈选诗演义〉》(《学林》第53·54合集,2011年)

(6)文献学

·佐藤进、小方伴子《戴震〈方言疏证〉引〈文选〉考》(《人文学报(东京都立大学) 》第292期,1998年)

·清田寂天《文选李善注所引佛典考——以卷五十九头陁寺碑文为中心》(《叡山学院研究纪要》第22期,2000年)

·渡边さゆり《九条本文选卷第二所见汉文注之典据考》(《国语国文研究》第117期,2000年)

·向岛成美《宋本鲍照集考——特别是其与〈文选〉之关联》(《新汉字汉文教育》第35期,2002年)

·佐竹保子《总集〈文选〉中所见别集之痕迹——奇妙的自称与〈奏弹刘整〉及陆善经注本〈文选〉价值考》(《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第9期,2004年)

·冈本勋《周祖谟之敦煌资料研究——文选音·毛诗音·楚辞音等》(《文学部纪要(中京大学)》第41—2期,2006年)

·洲胁武志《〈文选〉李善注所引〈汉书音义〉考》(《六朝学术学会报》第8期,2007年)

·洲胁武志《〈文选〉李善注所引〈汉书〉颜师古注考》(《人文科学》第15期,2010年)

·尹仙花《〈和名類聚抄〉引用书目之研究——以五臣注〈文选〉为中心》(《外国语学会》第38期,2008年)

·尹仙花《〈和名類聚抄〉引用书目之研究——以李善注〈文选〉为中心》(《语学教育研究论丛》第26期,2009年)

·赤迫照子《广岛大学所藏〈文选〉目录》(《中国学研究论集》第24期,2010年)

(7)编纂学

·清水凯夫《再论〈文选〉与〈文心雕龙〉之影响关系》(《学林》第32期,2000年)

·冈村繁著、甲斐胜二·陆晓光译《〈文选〉的编纂实态和当初对〈文选〉的评价》(《福冈大学综合研究所报》第235期,2000年)

·祁小春《为何〈兰亭序〉不为〈文选〉所采录?》(《东亚研究》第32期,2001年)

·兴膳宏《文选之成立与流传》(《中国读书人之政治与文学》所收,创文社2002年)

·佐竹保子《从注文来看〈文选〉本的编纂·传承及当时的別集本》(《nao de la China》第8期,2004年)

(8)文艺学

·戴禾《〈文选〉中的老庄思想——以其诗篇为中心》[《国际研究论集》第11(2)集,1998年]

·井上一之《作为文学样式的〈辞〉之实态(上)——从汉代到〈文选〉》(《中央学院大学人间自然论丛》第9期,1999年)

·畑村学《〈文选〉史传作家之研究——以对司马迁与班固之评价的变迁为中心》(《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1期,2003年)

·佐竹保子《〈遊天台山赋〉序文检讨——与〈存思法〉之关联》(《东北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第10期,2004年)

·佐竹保子《谢灵运〈遊南亭〉诗中的“赏心”——与〈惟良知〉解释之关联》(《集刊东洋学》第109期,2013年)

·森田浩一《杂诗考——以〈文选〉为中心》(《多文化社会研究(甲南女子大学文学部多文化共生学科)》第2期,2004年)

·金秀雄《〈文选·赋〉所见“鸟之形象” 》(《关西大学中国文学会纪要》第34期,2013年)

·川边史绘《〈文选〉所収六朝赋之音律考——以破调·叠语·“兮”字的効果为中心》(《札幌国语研究》第9期,2004年)

(研究动向)

·横山弘《〈文选集注〉研究论著目录(1856—1997) 》(《人间文化研究科年报》第13期,1997年)

·吴晓峰《“选学”研究的新起点——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林》第32期,2000年)

·海村惟一《清水文选学发微——以〈新文选学〉为中心》(《立命馆文学》第598期,2007年)

(对日本文化之影响)

·大塚雅司《都良香的文章——以受五臣注文选之影响为中心》(《驹泽国文》第34期,1997年)

·清常民《〈文选〉及〈玉台新咏〉传来时期考》(《新汉字汉文教育》第26期,1998年)

·矢岛美都子《〈怀风藻〉所见〈文选〉之影响——以对“樱”之考察为中心》(《立命馆文学》第598期,2007年)

·井上さやか《献给死者的歌·来自死者的歌——〈万叶集〉〈文选〉挽歌的作中主体》(《万叶古代学研究所年报》第6期,2008年)

·金文峰《〈徒然草〉对〈文选〉引用的诸问题》(《冈大国文论稿》第36期,2008年)

·后藤昭雄《平安朝之〈文选〉受容——以中期为中心》(《文学》第10期第3卷,2009年)

·住吉朋彦《本邦中世菅家文选学事摭拾》(《日本历史》第652期,2002年)

·猪濑亚希子、萩原义雄《镰仓时代古辞书〈尘袋〉所见典据汉籍〈文选〉〈文选注〉考》(《驹泽短期大学研究纪要》第30期,2002年)

·狩野充德《太宰春台〈倭读要领〉的“发音法”与〈文选音決〉的音注》(《中国中世文学研究》第45·46 合期,2004年)

(训点、训读)

·渡边さゆり、小助川贞次《站在训点资料角度来看〈文选集注〉卷第八及卷第九的问题点》(《训点语与训点资料》第97期,1996年)

·渡边さゆり《书込音注所见九条本文选卷二之注释书的利用》(《训点语与训点资料》第103期,1999年)

·渡边さゆり《宫内庁书陵部藏文选卷第二院政期点之声点加点所见注释活动考》(《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研究论集》第1期,2001年)

·柏谷嘉弘《“文选读”的意图》(《神户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第36期,2003年)

·渡边さゆり《日本〈文选〉之学习——站在训点资料的角度来考察》[《比较文化论丛(札幌大学文化学部纪要)》第22期,2008年]

·渡边さゆり《作为训点资料的〈文选〉中 “文选读”之表纪形式考》[《文化论丛(札幌大学文化学部纪要)》第28期,2013年]

·佐藤进《〈文选〉正文与注文中的训点异同考——以〈西京赋〉为例》(《日本汉文学研究》第4期,2009年)

·西崎亨《时雨亭文库藏文选卷第二声点考》(《女子大国文》第146期,2010年)

·西崎亨《文选卷第二时雨亭文库本宫内庁书陵部本对校译文稿》(《女子大国文》第147期,2010年)

(日本语译注)

·长谷川滋成《〈文选〉陶渊明诗详解》(溪水社2000年)

·稀代麻也子、荒井礼、花冈亚希《〈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凡例 王侍中(怀德)粲 潘黄門(述哀)岳]》(《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29期,2010年)

·加藤文彬《〈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2)——左纪室(詠史)思》(《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0期,2011年)

·重野宏一《〈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2)——陆平原(羁宦)机》(《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0期,2011年)

·逆濑川彰子《〈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3)——刘大尉(伤乱)琨》(《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1期,2012年)

·荒井礼《〈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4)——卢中郎(感交)諶(《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2期,2013年)

·重野宏一《〈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註(5)——郭弘农(遊仙)璞》(《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3期,2014年)

·宇贺神秀一《〈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註(6)——孫廷尉(杂述)綽》(《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3期,2014年)

·荒川悠《〈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7)——许徴君(自序)询》(《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4期,2015年)

·小田健太《〈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译注(8)殷东阳(兴嘱)仲文》(《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5期,2015年)

以上是对标题之中带有“文选” 的论文及专著的一个整理。可见,日本《文选》学者在今日所提倡之八大领域均有涵盖,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在注释学、校勘学、版本学、文献学等领域之中,日本学者对唯存于日本的集注本、九条本的研究形成了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线。另外对日本文化之影响,从训读、训点研究资料的角度来研究《文选》,可谓日本学者之独具特色的研究,也值得我们关注。

二 《文选》研究之课题与展望

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陆续涌现了一批《文选》研究专著及研究论文,这在富永一登书评《林英德〈文选与唐人诗歌创作〉(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文学报》第84期 )有所简介。要之,到2013年前半期为止,日本学者已经能够参考到诸如以下所举的中国《文选》专著或校注本:

·李华斌著《〈昭明文选〉音注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3年8月)

·俞绍初等点校《新校订六家注文选(全六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胡大雷著《〈文选〉诗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

·傅刚著《〈文选〉版本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

·王立群主编《第十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赵蕾著《朝鲜正德四年本〈五臣注文选〉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孔令刚著《奎章阁本〈文选〉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郭宝军著《胡克家本〈文选〉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王立群著《〈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大象出版社2014年8月)

·王少婷著《清代〈文选〉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9月)

·金少华著《古钞本〈文选集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

·周唯一著《南朝学术文化与〈文选〉》(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丁红旗著《唐宋〈文选〉学史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年7月)

·傅刚著《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

·许圣和著《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武帝国图像》(元华文创2017年4月)

·金少华著《敦煌吐鲁番本〈文选〉辑校》(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刘跃进著,徐华校《文选旧注辑存(全二十册)》(凤凰出版社2017年10月)

·刘志伟主编《“文选学”论文集粹》(中华书局2017年12月)

·江庆柏、刘志伟主编《文选资料汇编·总论卷》(中华书局2017年12月)

·郑婷尹著《六朝选诗定论对身体与时空之阐发——兼论吴淇之情辞观》(文史哲出版社2018年2月)

·陈延嘉主编《文选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2018年2月)

前文所提到的拙书评曾提出,现今《文选》研究面对着两个急需解决的课题:一是编定一套覆盖《文选》旧注之综合整理的《文选》定本;一是对《文选》所收作品之解释与再翻译。值得欣喜的是,这两个课题在最近的中日学界相继得到了较大的推进。前者之《文选》定本,首推刘跃进《文选旧注辑存》,此书涵括了以集注本为代表的旧抄《文选》所收的旧注,几成定本,可谓是今后《文选》研究之必备之书。而后者,则当以从2018年1月开始由岩波文库出版的《文选诗篇(全六册)》(川合康三、富永一登、釜谷武志、和田英信、浅见洋二、绿川英树等译注)为代表。文库本《文选》译本的刊行,不但让一般读者更容易接触到《文选》,也让过去多有歧义的《文选》诗歌翻译得到了一个重新审定的良机,使得《文选》诗歌的解读及日语翻译得以精益求精。

川合康三先生在岩波文库《文选诗篇(一)》卷头序言中指出:“与其追究杜甫为何多用《文选》诗语,更应该注意到《文选》诗语是如何演变成为辉煌一代之经典才是这一问题的本质所在。”“《文选》是后世文学语言之规范,却非不可逾越的桎梏,具有创造性的文学语言往往是在以规范为基础的同时,又与规范做斗争,力图超越规范,推陈出新。因此,在探寻一位诗人对诗歌语言的苦心建构与反复推敲的痕迹时,作为其文学基础之《文选》,无疑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典籍。”要之,对于六朝以后东亚古典文学之创作,《文选》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林英德《〈文选〉与唐人诗歌创作》可谓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起跑线,这一壮大且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还有待今后我们作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而近刊富永一登《〈文选〉李善注之活用——文学言语的创作与继承》(研文出版2017年2月),也可谓是在这一领域的一个进一步的耕耘。

所谓文学,乃是一个将自己所思所想转化为语言传达给他人的行为。然而往往也会出现一种“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传上)的情况,这就需要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转换成一种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的语言表现。《文选》所收的作家们就对于如何去达到一个理想的语言表达形式殚精竭虑。对于此,西晋陆机在《文赋》(《文选》卷十七)中提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表现出其对于文学创作之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自己的构思是否完美地捕捉到了描写对象的特征?所写下的文章又是否准确地表达出了这一构思呢?”

后世诗人则将通过对《文选》学习所得到的表现技巧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并衍生出新的文学表现。唐代以后的诗人将《文选》谙熟胸中,自由自在地在以《文选》语言为规范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然而,对于今日之无法将《文选》全部记忆于脑中的古典文学研究者来说,要去看破诗人是如何巧妙用典、凝思构文,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基于此,我们正计划对《文选》语汇及其对应的李善注做一个全面的整理,争取编纂出一部诸如《文选李善注辞典》的工具书,便于学者查找,希望这一成果能早日问世。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近年来书名或论文题目直接含有“文选”一词的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有限,对于《文选》所收作者、作品的研究还来不及予以介绍。对于此,今后我们准备编写一部详细的研究目录,可备海内外学者查询参考。

[作者单位: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安田女子大学;译者单位: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