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煜

彩图全解宋词三百首 作者:[清] 朱孝臧 编


李煜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浩淼,寒气袭人,相思之情如同那红颜的枫叶般热烈。

菊花盛开,菊花凋残,塞雁已高飞人却还未归来,将帘外清风明月闲置。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相思之情的词。

“一重山,两重山”,思妇登高远眺,期望能望见丈夫归来的身影,但眼前只有重重高山。那一重一重的高山,正如同思妇心中那重重相思、重重离恨,越望思情越浓、离恨越重。“山远天高烟水寒”,“寒”的不止是“烟水”,也有思妇的心绪。前三句词人皆是写景,但景中却寄予着情意。“相思枫叶丹”,最后情景交融,说她心中的相思之情就如同那红艳艳的枫叶一般热烈。

“菊花开,菊花残”,花开花落,时光如水一般流逝,思妇的青春容颜也在这年复一年的变化之中悄然逝去。“寒雁高飞人未还”,那高飞的大雁尚且每年都归来,而离人却始终不见踪影。丈夫不归,年华流逝,这让思妇怎么不怨恨?“一帘风月闲”,最后一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那“一帘风月”为思妇眼前之景,夜深人静之时,她独坐闺中,抬起头来,只见帘幕被风轻轻吹动,帘外一轮明月高挂。“风月”又喻指思妇对丈夫的一腔柔情。“风月闲”即是说丈夫不归,她那一腔柔情无处寄托。此句一语双关,留给人无限回味的余地。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嗣位为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为宋所灭。后被押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终因不忘故国而被宋太宗赐服牵机药而死。前期之作多写宫廷生活,后期之作专抒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备受后人推崇,在词史上起到了变伶工词为士大夫词的重大作用,今存词三十余首,见于与李璟合刻的《南唐二主词》。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所望之处都令我愁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梅花如雪一般纷乱,花瓣沾衣,刚把它拂去一会儿又洒满一身。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以形成。离别的怨恨正像春草,越走越远它却越是繁生。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作。此词一说系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因思念而作。

上片由己处落笔,诉说自己的思念。“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劈头一个“别”字,点明题旨。词人与弟弟分别已经很久了,他看着春半风光愁情无限。但到底是什么唤起了他的愁恨呢?“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原来是纷纷扬扬落下的白梅。“落梅如雪”,说明梅花为白梅,并且说明落梅之多。词人这里以飘落的白梅象征他的愁情。那不断飘落的梅花,就如同自他心中不停涌出的愁情;梅花落了一身,拂去片刻又落满,他那离愁也如此,怎么也挥之不去。

下片写想象中弟弟对他的思念情状。“雁来音信无凭”,这一句写出了弟弟在他乡望断音信的情景。“路遥归梦难成”,故人无音信传来,他欲归去,无奈天遥地远,即使在梦中也难觅归影,可见其思乡之苦。既无来信,归梦又难成,剩下的只有离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两句巧用比喻,将怀人的情思比作青青芳草,向着天边蔓延滋生。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潺潺:形容雨声。②阑珊:已残,将尽。③一晌:霎时,片刻。

【译文】

帘外雨声潺潺,春光将尽。罗被抵挡不住五更的寒气。梦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客,得以享受片刻欢娱。

不要独自凭栏怀远,辽阔无边的江山,离别时容易,再见它就难了。悠悠过往真如水流花落春去,人生由此从天上到人间。

【赏析】

据《西清诗话》记载,此词是词人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词情凄婉至极,催人泪下。

上片采用倒叙,先描写梦醒后的情景,然后写梦。“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是对室外景致的描绘,时已暮春,雨声潺潺,一种寂寞的思绪油然而生。“罗衾不耐五更寒”,一个“寒”字,为全词定下了凄冷的基调。“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现实如此,这让他更加贪恋梦中的片刻欢娱,但梦终究为虚幻之物,梦醒以后,他还要面对自己沦为亡国之君的残酷现实。

下片抒发亡国之思。“独自莫凭栏”,为何独自一人时不要凭栏怀远呢?因为即便登上高楼,独自凭栏,也望不见“无限江山”,只会引起心中无限感伤。“别时容易见时难”,这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却饱含着词人多少的辛酸苦楚!一夕之间词人就“归为臣虏”,与故国分别。沦为阶下囚后,再望一眼故国也成了奢望,只能带着深深的悔恨凄苦度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后两句以春光的流逝喻指繁华的消尽,表明“花月正春风”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蝶恋花 春暮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稀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

①亭皋:水边平地。信步:散步。②数点雨声风约住:雨声被风约束住。

【译文】

长夜里,我在水边平地上信步闲逛,刚刚过了清明,我就为春天即将逝去而伤心。雨声被风约束住,朦胧之中,淡月在云中穿行。

桃李花开得正艳,春光悄然过去。谁家姑娘在荡秋千,在笑声中低语?一片相思千缕万缕,人间没个安放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写青年人的伤春相思情怀以及一种被外物引起的无端烦恼。

上片写伤春情怀。“遥夜亭皋闲信步”,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夜长人难眠,心中愁绪万端,坐也不是,睡也不是,于是去外面四处闲逛。其中“闲”看起来是闲逸、闲适,其实是心中烦闷无聊。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他的愁原来是因暮春而生。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这两句写词人游荡时所见之景,淡雅而有韵致。词人以“约住”状写雨随风往之景,将风雨拟人化,极为生动;而又用“朦胧”形容云和月,极具神韵。在这幅清新淡雅的图画中,隐隐流露出词人的伤春情绪。

下片写词人听到女子笑语而无端生出的烦恼。“桃李依稀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词人闻到了一阵桃花和李花香,他循着香味往前走去,来到了一堵高墙边,听到荡秋千的姑娘们的一阵笑语声。词人此时心情失落,突然听到姑娘们的笑语,情感上会发生何种变化呢?

“一片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笑里轻轻语”触发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那思念一下子生出千缕万缕,有无法遏制之势。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①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②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的居所。霄汉:天河。③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④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⑤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⑥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⑦犹奏:别作“独奏”。⑧垂泪:别作“挥泪”。

【译文】

我国开国已经四十年,有三千里地山河。人们居住的楼阁高大雄伟直连霄汉,宫苑内珍贵的草木繁茂如笼罩着雾气一般,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被消磨得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日子,那天宫廷里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曲子为我送行,我悲痛地对着宫女们垂泪。

【赏析】

这首词作于后主被迫降宋之际。词人于幽禁之中对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将亡国之恨抒发得淋漓尽致。

上片回顾故国昔日的繁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词人从大处落笔,开头先写国家的繁盛,立国四十年,幅员辽阔,写得颇为雄放有气势。“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接着具体描写国家的殷实。人们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院内各种奇花异草长得繁茂。“凤”和“龙”二字写出了楼阁的华贵精美;“玉”和“琼”表明树木的珍贵。“几曾识干戈”,最后笔锋一转,气势急转直下,使之前那排空而来的景物,顷刻全倒,好端端的一个国家就断送在了战争里,话语中流露出词人不尽的自责与悔恨。

下片记叙国破时的情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句而来,虽有转折意,却转得不露痕迹,笔力千钧,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国亡后,人也变得消瘦苍老了。“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词意至此,已转至最深。词人即将离家去国,“仓皇”二字写出了他离别时的匆忙。在匆忙之中,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这使他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下片将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得沉痛惨怛,读之不免使人觉得凄惨苦涩。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

①寒砧:寒夜捣帛声。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砧(zhēn),捣衣石。②栊:窗户。

【译文】

深院寂静,小院空空,(突然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和断断续续的风声。无奈夜太漫长,人无法安睡,数声砧声和着月光透过帘栊。

【赏析】

这首词围绕寒砧声展开,词人通过描绘景物而烘托出一片幽怨清寂的氛围,使人不觉沉浸其中,感受词中之人那孤独苦闷的心绪。

“深院静,小庭空”,首二句写出人所处的环境。“静”和“空”二字不仅写出了庭院的特征,还衬托出主人公的无聊与寂寞。

“断续寒砧断续风”,将环境渲染得更为沉寂、静谧。阵阵秋风送来阵阵砧声,那声音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

砧,即捣练的石板,这里指代砧声。古人用木杵在砧石上捣用生丝织成的绢,绢捣熟后便裁制衣服。有的为戍边的将士捣衣,有的为他乡的游子捣衣。因此,捣衣声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主人公兴许是客居他乡之人,他听到那断断续续的捣衣声,不免生出许多思乡愁情来。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两句以景写情,将离愁抒发得婉曲含蓄。“无奈”二字,写出了词中之人难以表达的心绪。“人不寐”说明他愁绪难以排遣。最后以“月到帘栊”作结,将人凄苦的心境与景色结合起来,情味悠长。

词的品赏知识

李煜的词(一)

李煜的词,其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内容空泛,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如《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而后期词作由于生活的巨变,字字泣血,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虞美人》。这首《捣练子》也是后期词作中的一首,虽未直接抒发亡国之痛,但词境凄清,塑造了一个愁绪满怀、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谢:凋谢。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译文】

林花凋谢,褪去了春天鲜红的色彩,太过匆忙,无奈早上飘洒寒雨晚上吹刮起大风。

猩红如胭脂一般的泪水,叫人见之心痛欲醉,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真的是人生常有遗憾,这遗憾就如江水一般长向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后主后期,写的是他在幽闭期间失意的心情,尤为沉痛。

上片写景。“林花谢了春红”,首句便显露出伤春之意。时已暮春,看着一地落红,词人黯然神伤,不禁发出“太匆匆”的感叹来。按理说,春来花开,春去花谢乃是自然规律,词人的感叹大概由于凄楚心境。那匆匆逝去的又岂只有林花呢?词人由眼前这谢了的林花联想到自己那顷刻之间便覆之的南唐故国。词人在这里写林花,其实是深深寄托着自己的亡国之思。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林花的凋谢是由于风雨侵袭所致。

下片由景物转入人事。“胭脂泪”三字是由景物转入人事的转折点。“胭脂”上承“春红”而来,而“春红”着“寒雨晚风”不就成“胭脂泪”了吗?胭脂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花本无泪,只是词人寓情于物,词人心在泣血,其色正若眼前这胭脂。“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人与花泪眼相对,如痴如醉。“几时重”则表现出了自知希冀无法实现而产生出的怅惘与迷茫之情。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末句放眼人间,寄恨无穷,不仅写出一己之失意,亦包含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震撼着人心。

词的品赏知识

李煜的词(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词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二、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三、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这三点在这首《相见欢》里就集中表现了出来,这首词不同于五代词作,咏艳情,而是抒发亡国之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语言清丽自然,优美流畅,为词中上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②离愁:指去国之愁。③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译文】

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登上西楼,月儿如钩。梧桐寂寞,幽深的庭院笼罩在清冷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的愁恨。另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词人亡国身虏后那段时期,抒写离愁。

上片写深秋词人独自登楼的情景。“无言独上西楼”,首句即直接将人物引入画面之中。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意无限。“无言”二字将词人的愁苦神态刻画了出来,而后着一“独”字,勾勒出词人孤身登楼的身影。这句词平白如话,但是却能通过对神态与动作的刻画揭示出深藏于词人心底的的孤寂与凄婉。“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词人登楼所见,寓情于景,意境凄凉。“月如钩”,是词人仰望所见,交代了登楼时间。他接着俯视庭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身为阶下囚的词人不正如那深锁在庭院中的梧桐吗!寂寞、孤苦。

下片抒发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本无色无形,而这里词人将愁形象化,以丝喻愁,非常新颖。那么,“丝”与“愁”有何相似之处呢?词人身为亡国之君他心中的“离愁”正如那千缕万缕的丝一般,纷乱、繁杂。这几句细腻地道出了词人对繁华的故国无法排遣的离愁。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词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沦为宋廷的幽囚,他心中的愁闷是难以言说的,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包含着无限辛酸与苦涩。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

①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杂草。②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③竹声:春风吹动竹林发出的声响。竹,古乐八音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④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尊:酒杯。罍(léi):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⑤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⑥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香,熏香。画堂:吕本二主词同此;吴本二主词误作“画歌”;《花草粹编》、《古今诗余醉》、《词综》、《全唐诗》等本均作“画楼”;《词谱》中作“画阑”。画堂,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深:吴本二主词中误作“声”,指幽深。⑦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思难任(rèn):意谓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

【译文】

风回小院,庭草转绿,柳叶春来相继冒出枝头。我独自倚着栏杆半日无言,那竹声新月依旧如当年。

笙歌还未散去,酒杯也还在,池面上的冰刚刚融化。烛火明亮,熏香馥郁,画楼深深,满头银发如清霜残雪,思之难禁。

【赏析】

这是词人后期的作品,抒写伤春怀旧之情。

上片写春景,并由春景引出对过去的回忆。“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这两句写春景。词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但一个“回”字隐约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怀旧情绪。春景纵然美丽,但却仍旧无法驱除埋藏在词人心底的忧愁,只见他“凭阑半日独无言”,那“无言”中包含着词人多少悲愤与悔恨!“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他凭栏无言,回忆着旧时悠游于皇宫禁苑的美好时光。

下片写往日的欢欣和今日的凄苦。“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这两句是对往昔奢华生活的回忆。亡国之前,这个时候,他该是与妃嫔携手同行,纵情笙歌。而对过往的回忆更加深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烛明香暗画堂深”二句陡转,由回忆转入现实。此时词人由小院走进室内,画楼幽深,烛明香暗,一片凄寂之景。“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一句,哀怨至极。词人对镜自照,看到鬓染秋霜的自己,一时竟情难自禁,不能自已。如今他沦为阶下囚,命运难卜,一片哀思涌上心头。即便这为数不多的日子他还将在寂寞、屈辱中度过,想到这里,他内心一阵翻腾,几令他无法承受。

乌夜啼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

①漏:漏壶,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欹:通“倚”。

【译文】

昨天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帘帏间秋声飒飒。蜡烛已残,滴漏已断,我拽枕斜靠,起来躺下难平心中之气。

世上的事漫随流水而去,想来人生就如一场大梦。醉乡的路平稳,适合常去,其他的都不能够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抒怀之作,作于词人亡国降宋之后。

上片写词人幽闭生活的一个片段。“昨夜风兼雨”,首句点明时间、天气。昨夜窗外风声兼着雨声,景象一片凄清,而室内也是“帘帷飒飒秋声”。在这两句环境描写中,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词人那极度愁苦的意绪。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这两句描写词人的烦闷心情,他在床上翻来覆去,频频曳枕斜靠,甚至还坐起身来,那满腔愁绪仍旧难以排遣,他始终难以成眠。这两句将词人郁闷、愁苦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词的下片直接抒情。长夜漫漫,词人回忆往事,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昨日他还贵为一国之君,而今日呢,他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国家,沦为阶下之囚,词人的遭际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一个“漫”字,极空虚,极幻妄,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一个“算来”,既说明作者是总结回顾自己的过去得出的结论,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十分迷惘、无奈的心情。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词人“一旦归为臣虏”便永无出头之日,永无复国之日,今日与明日不会再有任何区别,屈辱与悔恨将伴他一生。因此,除了买醉,除了迷迷糊糊游走于醉乡,他不知道如何忘却心中的烦恼与怅恨,最后两句将词人心中那最深沉的亡国之痛抒发到了极致,没有经历过深切痛苦的人是无法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的。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译文】

多少恨意,昨夜梦魂中。还像以前那样游赏皇宫禁苑,车辆如流水,马匹如长龙。是夜花好月圆,春风微拂。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作于词人降宋被囚期间。

“多少恨”三字劈空而来,直抒心中恨意,这股恨意由何而来呢?“昨夜梦魂中”昨天夜里的梦引起了他的满腔怨恨。“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由“还似”引起,铺陈梦境,深入陈述“恨”之缘由。梦毕竟不是现实,因而用“似”;“旧时”指南唐亡国以前。且看看词人身为国君时,过的是何等惬意的日子吧:他率领着众王公大臣及后宫的妃嫔们游赏精巧别致、风景如画的皇宫禁苑,一路上车马如流,队伍盛大,好不热闹。那时春风和煦,花开正艳,月光皎皎,一派欢乐景象。因此词人的“恨”来自于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但这只是原因之一。他的恨更是一种悔恨,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对于亡国词人来说,除了悲哀,还有反思,他是为自己的荒淫误国而悔恨不已。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释】

①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②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③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④觉(jiào)来:醒来。觉,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态。⑤谁与:同谁。全句意思:有谁同自己一起登上高楼?⑥长记:永远牢记。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情的景象。望:远望,眺望。⑦还(hái)如:仍然好像。还,仍然。

【译文】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赏析】

这首词作于词人沦为阶下囚之后,写亡国之恨。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开篇直抒胸臆,言愁言恨。“人生”句是对世事的一种感叹,词人所感叹的是,人生总是免不了愁和恨。既然愁恨是寻常,那就等闲视之吧。但词人做不到。“销魂独我情何限”,他的愁怨无法消解。“独我”二字用的传神,表现出词人特殊的悲哀和绝望。那么,是什么令他如此“销魂”呢?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昨夜他又梦到“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故国了,他又重温了作为国君时的幸福生活,可一觉醒来,却什么都没有了,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他的愁恨实在不是一般的愁恨,而是亡国之恨,这怎能不叫他“双泪垂”呢!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梦里的场景加深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因而他登上高楼远眺故国,追忆往昔的欢娱。“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他一起登楼之意,表现了词人的孤寂心境。“长记秋晴望”,他回忆起一个晴朗的秋天,虽然他并未说明在那个秋日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一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日子。

很快,他又由回忆跌回现实,心中顿觉无限悲凉,于是长叹道:“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产生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带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感受,因此词人企图从“梦”和“空”中解脱自己,埋藏自己的痛苦。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

①芳春:即春天。②忙杀:忙坏了。

【译文】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词记梦,梦景是春日的江南。

起笔即言梦。“闲梦远”的“闲”是词人由一国之君降为降臣的百无聊赖的“闲”。“南国正芳春”,他梦到正值仲春的故国。一个“芳”字,写出了姹紫嫣红、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正值芳春时节的故国是多么热闹呵!南国的水面上帆船往来不绝,船上的丝竹之声在水面飘荡。由城郊,转到城内,只见满城杨花飞舞,车马往来如流水,所经之处,扬起淡淡烟尘。“忙杀看花人”,原来城里城外如此热闹,全是因为人们忙着去赏花的缘故。“忙杀”二字,写尽热闹与繁华。词人通过对故园升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深切思念。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砌:台阶。

【译文】

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往事纷纷不知有多少!小楼昨晚又吹起了东风,怎么能在明月下回忆故国!

雕花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青春容颜已经改变。问我心中能有多少哀愁,就如同那一江春水东流无尽。

【赏析】

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据传词人作好这首词后,于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作乐,然后演唱,声闻于外。宋太宗听闻这件事后,大怒,认为他仍旧对故国念念不忘,便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写亡国之痛,词人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出无穷的哀怨与悔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指的是良辰美景,良辰美景本不嫌多,但词人却希望它们快快“了”了,也就是完结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词人此时为阶下囚,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无尽追思。“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明词人降宋后又过去一年。这一句表现了词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但这种感慨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故国之思。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承上片末句而来,回首故国。“雕栏玉砌”指的是南唐故都金陵的宫殿亭台;“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这两句暗含词人对江山易主的感慨!前面六句,词人以永恒和无常这一哲学命题做了三度对比,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今日,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极尽曲折蕴蓄之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最后两句极富感情,词人以江水喻愁,不仅写出了愁得悠长深远,又显示出忧愁汹涌翻腾,极为贴切形象,令人叹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