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读左公事迹,有些问题挥之不去。像他这样的人和事,出现在蓬勃、向上、昌明的国度,不难解释,因为信心饱满、信念坚定,精神容易强大、劲拔。但是,左懋第却置身江河日下、千疮百孔、穷途末路的明末。这是“明代苏武”与“汉代苏武”最大和最重要的不同。他展示的精神,无论质地与分量都与苏武相当,而不逊色;但我能够了解苏武之能如此,却不甚明了左懋第是怎样做到的。孔子好几次谈到“邦无道”情形下,个人可取的态度。一次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一次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孙同逊,朱熹注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还有一次说:“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卷是柔软、收拢,怀是怀藏。——即依先师之见,当着明末那样黑暗的政治,刑政纪纲俱紊,如果知难而退、明哲保身,也不算品格有亏。显然,左懋第的行为大大超出了一般的道德高度,甚至超出了时代对他的要求。
《萝石山房文钞》四卷,由李清在左懋第死后编就,但直至乾隆末年方由左氏后人印行。李清在跋文中,讲述了动念编此书的经过,“发椟中藏书·忽见公集,为潸然出涕,独念公精忠大节,争光日月,所谓真铁汉非耶,哭近妇人矣。”
载乾隆刻本《左懋第剩稿》卷首,书成于乾隆癸丑年(1794)。先是左懋第、刘宗周等前明忠臣于乾隆四十年得旨褒谥,左氏后人才敢将私藏的《奉使不屈疏》等文,收录于书中。
《萝石山房文钞》李清跋文
赐谥左懋第“忠贞”的乾隆圣旨
他应该是想证明什么。在总共八个月、长达二百多天的过程中,面对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满清征服者,他全身挺直,目光炯炯,未尝稍懈。他应该是把自己视为明朝的代表,以至中国历史和精神的代表,进行一番“中国有人”、“中国精神犹存”的证明。可惜得承认,他什么也证明不了。他的努力,在腐朽、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的朝廷衬托下,那么无力,可谓惨败。但在个人层面,他做出了极其强大、堪称壮丽的证明——我完全无法从脑际抹去那个行刑前在他面前“跪泣不止”的刽子手的形象。左懋第征服了每个人,甚至多尔衮和以后的乾隆皇帝。而这力量从深层看,确实又并不仅与个人相关,确实是“中国历史和精神”的证明。倘若如此,最终,左懋第可称“赍志以终”;血,还是没有白流。
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批准表彰明朝忠臣,左懋第在其内;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奉旨集议,做出的评介是:“仗节难挠,蹈死不悔出疆之义,无愧全贞。”乾隆据此赐谥“忠贞”。这样,左氏族裔才敢将私藏多年的左懋第文稿,成册刻行,凡四卷;左公诗文幸赖以存,否则,恐怕早就毁佚无多。
之前康熙间,前任弘光朝大理寺丞并与左懋第相厚的李清,私下辑成《萝石山房文钞》。他为文集写了感人的跋,叙述已在耄耋之年的他,如何于旧藏之中翻检出左氏作品,读之,“潸然出涕”,“念公精忠大节,争光日月,所谓真铁汉非耶!”那场痛哭,李清自己形容“哭近妇人矣”。收起泪水,他决心忍着老年的“目痛”,将所存左氏之作汇编成书。他最后写道:
公死予生,呜呼愧矣!因跋数语,非徒志感,且志愧云。
李清的“愧”,除了他自己,也属于整整一个时代。
- 谈迁《国榷》,中华书局,2005,第6118页。
- 史可法《款虏疏》,冯梦龙编《中兴实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648页。句逗略有改动,与原书不尽相同;另外,“即定”原作“既定”,据文意改。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
-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4,第7050页。
- 钱《使臣碧血》,《甲申传信录》卷十,上海书店,1982,第155页。
-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169-170页。
- 陆廷抡《萝石山房文钞序》,左懋第著、李映碧编《萝石山房文钞》卷一,乾隆刻本。
-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4,第7048页。
- 王士禛《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97,第163页。
- 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张叔夜传,中华书局,1977,第11142页。
-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169页。
-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4,第7050页。
-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170页。
- 左懋第《新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垣记》,《萝石山房文钞》卷三,乾隆刻本。
- 班固《汉书》卷五十四,中华书局,2002,第2467页。
- 左懋第《新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垣记》,《萝石山房文钞》卷三,乾隆刻本。
- 同上。
- 左懋第《新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垣记》,《萝石山房文钞》卷三,乾隆刻本。
- 同上。
- 同上。
- 李清《南渡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189页。
-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4,第7051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该文旧刻,字句多舛脱,括号内文字,系校订者揣原意所补。
- 原印“汶土”,显系汶上之误。汶上县地处鲁西南,济宁之北。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
- 《陈洪范致吴三桂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影印件。
- 《马绍愉致吴三桂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影印件。
- 《陈洪范致吴三桂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影印件。
- 《马绍愉致吴三桂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影印件。
- 钱《使臣碧血》,《甲申传信录》卷十,上海书店,1982,第156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
- 同上。
- 《陈洪范致吴三桂书》,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影印件。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王先谦《东华录》,《续修四库全书》三六九·史部·编年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224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同上。
- 钱《使臣碧血》,《甲申传信录》卷十,上海书店,1982,第156页。
- 同上。
- 佚名《使臣碧血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769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5页。
- 同上。
- 钱《使臣碧血》,《甲申传信录》卷十,上海书店,1982,第15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2页。
- 同上。
- 钱《使臣碧血》,《甲申传信录》卷十,上海书店,1982,第156页。
- 佚名《使臣碧血录》,《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第769页。
- 同上。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2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2页。
- 同上,第23页。
-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77,第9629页。
- 同上,第9638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九,中华书局,1985,第92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一,中华书局,1985,第108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中华书局,1985,第60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3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3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3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6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7页。
- 同上。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5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中华书局,1985,第62页。
- 同上。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中华书局,1985,第62页。
- 《摄政王与史可法书》,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608-609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五,中华书局,1985,第62页。
- 《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一,中华书局,1985,第105页。
- 陈洪范《北使纪略》,《中国野史集成》第三十三册,巴蜀书社,1993,第37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4页。
- 同上,第25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6页。
- 左懋第《奉使不屈疏》,《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第26页。
- 同上。
- 同上。
-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734页。
-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4,第7051页。
-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731-732页。
- 《左忠贞公剩稿》卷四,乾隆刻本,第22页。
-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97,第931页。
- 袁枚《随园诗话》,中华书局,1982,第232页。
- 《左忠贞公剩稿》卷四,乾隆刻本,第29页。
- 《左忠贞公剩稿》卷四,乾隆刻本,第37页。
- 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第732页。
- 依“左萝石纪”,左氏被害日期为顺治二年六月二十日,《明史》左懋第传则写为同年闰六月十二日。查《顺治实录》、《东华录》,对此事居然都未载,或因瞒讳而抹去。按:满清薙发令下达日期,《顺治实录》、《东华录》均为六月丙寅(十五日),而左懋泰系因抗拒薙发令被害,故《明史》闰六月十二日之说不可信。
- 以上,均见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自732至734页。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四泰伯第八,中华书局,1983,第106页。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七宪问第十四,中华书局,1983,第149页。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八卫灵公第十五,中华书局,1983,第163页。
- 《左忠贞公剩稿》卷一,乾隆刻本,卷首。
- 《萝石山房文钞》卷四,乾隆刻本,卷尾。